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育时期大豆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艳 武林 +4 位作者 孙梦阳 韩英鹏 赵雪 滕卫丽 李文滨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7-893,共7页
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7个大豆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PAL,C4H,4CL,CHS,CHI,IFS和F3H)的相对表达情况。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籽粒发育过程中豆荚(含籽粒)中异黄酮及其组分的含量,同时利用SAS 8.2分析了F5∶11重组自... 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了不同生育时期7个大豆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PAL,C4H,4CL,CHS,CHI,IFS和F3H)的相对表达情况。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籽粒发育过程中豆荚(含籽粒)中异黄酮及其组分的含量,同时利用SAS 8.2分析了F5∶11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豆荚中异黄酮含量与部分基因相对表达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部分基因(PAL,CHI,IFS和F3H)的相对表达量普遍有显著提高;PAL,C4H,CHS和IFS基因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峰出现在R1期,大部分基因在2个品种豆荚中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的时期为R6期。在R6期,豆荚中PA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染料木素(GT)和总异黄酮含量(TI)呈显著正相关。CH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大豆黄素(DZ)、染料木素(GT)和总异黄酮含量(TI)呈显著正相关,但是与黄豆黄素(GC)呈显著负相关,IF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大豆黄素(DZ)含量呈显著正相关;F3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所有异黄酮成分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明确了相应基因的表达情况,对于理解异黄酮含量变异的遗传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 REAL-TIME PCR 相对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子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田玲 李斌 +3 位作者 张晶莹 范胜栩 闫淑荣 孙君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5-1304,共10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2个异黄酮含量显著差异的大豆品种鲁黑豆2号(LHD2)和南汇早黑豆(NHZ)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异黄酮含量变化以及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试图分析异黄酮积累与各基因表达量变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测定了2个异黄酮含量显著差异的大豆品种鲁黑豆2号(LHD2)和南汇早黑豆(NHZ)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异黄酮含量变化以及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试图分析异黄酮积累与各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大豆子粒发育过程中,异黄酮含量逐渐升高,而不同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趋势不同,CHS7、CHS8、CHR、CHI1A和IFS2的表达趋势与异黄酮积累模式基本一致,而IFS1和CHI1B1的表达趋势与异黄酮积累模式相反。IFR的表达模式在2个大豆品种中存在相反的趋势,在LHD2中与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反,而在NHZ中与异黄酮组分积累趋势相同。结果还表明,同一基因家族中不同基因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查尔酮合酶基因家族中CHS7和CHS8以及查尔酮异构酶基因家族的CHI1A的表达水平相对其他成员较高,异黄酮合酶基因家族中IFS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IFS1的表达量,预示这些基因家族在大豆子粒异黄酮积累过程中存在功能分化。此外,各基因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表达模式与异黄酮积累的相关性在2个品种中也不尽相同。LHD2中CHS7、CHS8和IFS2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与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CHI1B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不同异黄酮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在NHZ中,IFR在子粒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与多个异黄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这预示了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差异的潜在遗传基础。各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分析表明,在2个品种中,苯丙氨酸水解酶PAL1与4CL,4CL与CHS2以及CHS1与IFS2基因的表达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表明这些基因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共同调控异黄酮的合成与积累。这些结果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提高大豆异黄酮含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异黄酮合成相关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黄酮生物合成通路及关键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赵艳妹 刘林娅 +4 位作者 鲁明秋 何斌 龙彩凤 龚小见 黄亚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350,I0005-I0007,共11页
异黄酮是植物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多用于保健食品、豆制品、乳制品等,在抗肿瘤、改善心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和抗抑郁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以往对于异黄酮的研究多体现在药理活性上面,但对参... 异黄酮是植物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多用于保健食品、豆制品、乳制品等,在抗肿瘤、改善心血管疾病、预防骨质疏松和抗抑郁等方面都有良好的疗效。以往对于异黄酮的研究多体现在药理活性上面,但对参与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和转录因子的报道较少。该文在阐述异黄酮的结构、药理活性的基础上,重点对异黄酮的合成途径、关键酶和主要转录调控因子展开综述,并对异黄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异黄酮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及植物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通路 关键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崔艳伟 李文龙 +2 位作者 常文锁 李喜焕 张彩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9-725,共7页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应用广泛、具有医用和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为揭示异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大豆品种、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的表达。结果发现,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肉桂酸羟化酶...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应用广泛、具有医用和保健功能的活性物质。为揭示异黄酮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相关基因在不同大豆品种、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的表达。结果发现,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肉桂酸羟化酶基因C4H、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4CL在高异黄酮品种中豆27 R2期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异黄酮品种楚秀;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异黄酮合成酶基因IFS在中豆27 R8期子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楚秀;细胞色素还原酶基因CPR在中豆27 R7期叶片与子粒的表达量与楚秀相比显著降低。这些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是形成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高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合成 相关基因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赏桃黄酮合成酶CHS基因家族分析
5
作者 帅泽宇 徐曼 +1 位作者 屈成 张文斗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4期259-263,共5页
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关键酶,对观赏植物花色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旨在全面分析观赏桃PpCHSs基因家族,探究其在观赏植物花色形成中的分子机制,为育种提供理论支持。通过Uniprot和GDR数... 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植物类黄酮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关键酶,对观赏植物花色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研究旨在全面分析观赏桃PpCHSs基因家族,探究其在观赏植物花色形成中的分子机制,为育种提供理论支持。通过Uniprot和GDR数据库获取并比对CHS蛋白序列,使用TBtools进行基因鉴定和染色体共线性分析,MEGA 7.0构建系统发育树,NCBI CDD分析蛋白保守结构域。确认观赏桃中17个CHS同源基因,主要分布在G1染色体。共线性分析显示观赏桃CHS基因与拟南芥存在一对多关系,反映基因家族扩张。系统发生树将基因分为三类,与不同功能特化相关。蛋白结构域分析表明功能上的保守性,揭示了CHS基因家族在观赏桃花色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为基因编辑和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促进观赏植物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尔 生物合成 基因家族 观赏桃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IFS1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练云 李海朝 +4 位作者 王树峰 武永康 李金英 雷晨芳 卢为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9,共5页
在异黄酮合成途径中,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基因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分析了IFS1基因(IFS基因的同源基因之一)在大豆中的表达特点。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在根、茎、叶、花、籽粒、豆荚和胚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较嫩的组织... 在异黄酮合成途径中,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基因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分析了IFS1基因(IFS基因的同源基因之一)在大豆中的表达特点。组织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在根、茎、叶、花、籽粒、豆荚和胚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较嫩的组织(萌发7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高,在较老的组织(生长70 d的豆苗根、茎、叶)中表达量较低,在开花后25,45 d的籽粒和豆荚及花中表达量也较低,而在成熟胚中IFS1基因表达量较高,推测该基因在胚形成早期就已经完成了大豆异黄酮的积聚过程。不同非生物胁迫的诱导表达分析表明,IFS1基因不同程度地受IAA、ABA、PEG、NaCl、低温和创伤胁迫诱导表达,表明该基因参与了大豆的逆境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转基因酵母模型检测大豆异黄酮酶解前后雌激素活性 被引量:7
7
作者 马达 王素馨 +2 位作者 张春枝 鱼红闪 金凤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88,共3页
采用微生物酶对大豆异黄酮进行了转化,并采用转基因酵母模型检测了大豆异黄酮酶转化前后的雌激素活性。结果显示,酶转化后的大豆异黄酮雌激素活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是由于染料木苷和大豆苷转化成染料木素和大豆苷原所致。
关键词 大豆 水解 雌激素活性 基因酵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生物合成串联基因簇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夏循礼 杨广笑 何光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0,20,共5页
植物异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及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有三个调控酶: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和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 植物异黄酮是一种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在植物的生理活动以及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有三个调控酶: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和异黄酮合酶(Isoflavone synthase,IFS)。以大豆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到查尔酮合酶基因(CHS),查尔酮异构酶基因(CHIⅡ)和异黄酮合酶基因(IFS)的cDNA(Genebank登记号分别为EU526827,EU526829,EU526830)经过NCBI在线Blast比对,相似度均在98%以上,确认克隆的目标基因是正确的;将这三种基因顺序连接,构建成串联基因簇CHS-CHIⅡ-IFS(命名为rIFS),并且构建了rIFS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了初步的表达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异黄酮的生物合成以及进行异黄酮生物工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合成 串联基因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NAC011基因的分离及对异黄酮合酶基因GmIFS2的调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庆 陈华涛 +4 位作者 张红梅 袁星星 崔晓艳 顾和平 陈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5-29,共5页
通过对不同异黄酮含量品种大豆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GmNAC011基因在不同品种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为了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根据大豆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大豆根系中克隆到GmNAC011基因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ORF)(Opening reading fra... 通过对不同异黄酮含量品种大豆的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GmNAC011基因在不同品种间的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为了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根据大豆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从大豆根系中克隆到GmNAC011基因完整的开放性阅读框(ORF)(Opening reading frame)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268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31 k Da,理论等电点为8.3。进化树分析发现该蛋白与GmNAC2亲缘关系较近,属于NAC转录因子ATAF1亚家族。通过RT-PCR的方法分析了GmNAC011基因与异黄酮合酶基因GmIFS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GmNAC011与GmIFS2呈现相似的表达趋势,均为在花中表达量相对较低,而在根、茎、叶和荚中的表达量较高;通过酵母单杂交实验发现GmNAC011可以与GmIFS2基因启动子中的"CGTG"基序结合,这些结果说明了GmNAC011基因参与调控GmIFS2基因的表达,进而可以调控异黄酮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转录因子 GmNAC011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山红三叶草异黄酮合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0
作者 胡焕焕 刘瑞 +2 位作者 姬国杰 李卫东 丰慧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78-180,共3页
从岷山红三叶克隆异黄酮合酶基因,并对序列进行比对和进化分析。建立岷山红三叶愈伤组织培养体系,采用RT-PCR扩增从愈伤组织总RNA中分离了异黄酮合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测序,得到全长1575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异黄酮... 从岷山红三叶克隆异黄酮合酶基因,并对序列进行比对和进化分析。建立岷山红三叶愈伤组织培养体系,采用RT-PCR扩增从愈伤组织总RNA中分离了异黄酮合酶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测序,得到全长1575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异黄酮合酶基因含1575个核苷酸,和大豆等其他植物中异黄酮合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山红三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异黄酮合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必弦 朱延明 +6 位作者 来永才 胡小梅 李炜 李琬 毕影东 肖佳磊 张俐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8-261,共4页
异黄酮合酶(IFS)具有催化黄烷酮的活性,同时也是异黄酮生物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详细阐述了植物异黄酮合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IFS) 基因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秦 杨宁 +2 位作者 袁瑞 陈京华 王正丽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7-792,共6页
大豆异黄酮作为免疫增强剂对机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离体条件下以不同质量浓度大豆异黄酮细胞培养液(0、0.1、0.5、1.0、1.5、2.0mg/mL)培养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分别在培养至6、12、24h收集细胞并进行细胞RNA提取,通过荧光定量PCR测... 大豆异黄酮作为免疫增强剂对机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在离体条件下以不同质量浓度大豆异黄酮细胞培养液(0、0.1、0.5、1.0、1.5、2.0mg/mL)培养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分别在培养至6、12、24h收集细胞并进行细胞RNA提取,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巨噬细胞中免疫相关基因IL-1"、IFN-#、IgM及HSP70的相对表达量。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培养下,大豆异黄酮显著影响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中4种免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且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0.5~1.5mg/mL时,显著上调IL-1"、IFN-#和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P<0.05),0.5~1.0mg/mL的大豆异黄酮显著上调IgM基因的相对表达(P<0.05)。选取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1.0mg/mL时,研究脂多糖刺激下大豆异黄酮对4种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脂多糖刺激下,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4种免疫相关基因随刺激时间的变化趋势与未添加大豆异黄酮组基本一致,但是在特定取样时间点,其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IL-1"在脂多糖刺激后6h和24h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FN-#在脂多糖刺激后24h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M则在刺激后6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HSP70自脂多糖刺激后3h开始,其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培养液中大豆异黄酮质量浓度为0.5~1.5mg/mL时,能够显著上调体外培养条件下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IL-1"、IFN-#、IgM和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从而增强褐牙鲆头肾巨噬细胞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褐牙鲆 头肾巨噬细胞 免疫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黄酮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 被引量:19
13
作者 马君兰 李成 +2 位作者 魏颖 李莉 赵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92-696,共5页
异黄酮是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大多存在于豆科植物中,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一个分支。异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包括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异黄酮合酶(IFS),能够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对异黄酮的生物合成... 异黄酮是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大多存在于豆科植物中,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一个分支。异黄酮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包括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合酶(CHS)、查尔酮异构酶(CHI)、异黄酮合酶(IFS),能够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对异黄酮的生物合成进行调控,在转录水平上诱导它的生物合成的因素包括代谢工程的方法、光照、昼夜规则、茉莉酮化合物等。在豆科植物中提高异黄酮的产量和在非豆科植物中产生异黄酮将对农业和食品业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途径 关键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特异引物对彩色棉花色苷合成关键酶基因初步研究
14
作者 孙东磊 杜雄明 马峙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关键基因 彩色棉纤维 合成途径 引物 花色苷 物质 表达序列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GmCHS基因表达及异黄酮含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爽 张顺斌 +4 位作者 王旭东 于佰双 陈井生 王惠 段玉玺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27,共7页
异黄酮作为植保素,在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胁迫下,都发挥着重要抗逆作用,而查尔酮合成酶(CHS)是异黄酮形成途径中的关键位点,为研究GmCHS在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的响应表达,以便进一步揭示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抗病... 异黄酮作为植保素,在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的胁迫下,都发挥着重要抗逆作用,而查尔酮合成酶(CHS)是异黄酮形成途径中的关键位点,为研究GmCHS在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的响应表达,以便进一步揭示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和感病品种Williams 82,在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胁迫后的不同时期检测CHS5、CHS7、CHS8、CHS9基因的表达,并测定其下游产物异黄酮成分中的大豆苷元和黄豆黄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感病品种中CHS5、CHS7、CHS8、CHS9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程度较抗病品种小。胁迫5 d时,抗病品种中4个查尔酮合成酶基因均明显上调表达,与实验室前期大豆转录组测序中CHS7、CHS8均上调表达结果一致。进一步对两个品种主要异黄酮成分含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大豆苷元相较于黄豆黄素在大豆胞囊线虫胁迫下响应更加敏感,其中大豆苷元在Williams 82无响应,而在灰皮支黑豆接种5,10,15 d均出现了显著差异,可见异黄酮中的大豆苷元很可能是响应大豆胞囊线虫胁迫的重要成分之一。因此,初步认为CHS基因在抗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胞囊线虫 查尔合成 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糖处理对费菜总黄酮及其相关酶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春幸 王鸿飞 +6 位作者 熊茜 宋佳敏 胡月 董栓泉 孙朦 王凯凯 许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4-129,共6页
本文以费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培温度(20,25,28℃)、光周期(8 h/16 h,12 h/12 h,16 h/8 h)和果糖浓度(0、10、20、30、40 mmol/L)对费菜中总黄酮含量及其合成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费菜最佳水培温度为25℃,光周期为16 h/... 本文以费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培温度(20,25,28℃)、光周期(8 h/16 h,12 h/12 h,16 h/8 h)和果糖浓度(0、10、20、30、40 mmol/L)对费菜中总黄酮含量及其合成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费菜最佳水培温度为25℃,光周期为16 h/8 h;30 mmol/L果糖处理可以有效提高费菜中的总黄酮含量,比对照组高1.37 mg/g(鲜重);在培养期间,与对照组相比,果糖处理可以有效减缓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nine ammonia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和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活性的下降,同时抑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的活性,表明果糖处理通过调控总黄酮合成过程中相关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费菜总黄酮的富集。这些结果为提高费菜活性成分和营养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菜 水培条件 果糖处理 合成代谢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诱导肥胖小鼠日粮中添加5、7、45-三羟基异黄酮改变肝基因表达
17
《饲料工业》 2005年第10期16-16,共1页
据报导,5,7,45-三羟基异黄酮可通过过氧化物酶受体α-HepG2细胞的活化提高影响脂肪酸代谢基因的表达。5,7,45-三羟基异黄酮对于人类的肥胖和高血脂类的油脂变态的治疗应用有很大的潜力。我们通过饲喂高脂日粮诱导肥胖小鼠,利用cDN... 据报导,5,7,45-三羟基异黄酮可通过过氧化物酶受体α-HepG2细胞的活化提高影响脂肪酸代谢基因的表达。5,7,45-三羟基异黄酮对于人类的肥胖和高血脂类的油脂变态的治疗应用有很大的潜力。我们通过饲喂高脂日粮诱导肥胖小鼠,利用cDNA微排列研究5,7,45-三羟基异黄酮对肝cDNA的形成轮廓的影响。C57BL/6J雄鼠(每组10只)分别喂给低脂13粮、高脂13粮或高脂+2g/kg5,7,45-三羟基异黄酮日粮1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基 日粮 肥胖 基因表达 小鼠 诱导 HepG2细胞 添加 cDNA 脂肪酸代谢 过氧化物 治疗应用 高脂 受体 雄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黄酮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杨科峰 蔡美琴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2-534,共3页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与心血管健康关系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通过对脂类代谢的影响、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顺应性的作用、抗血栓生成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大豆异黄酮与心血管健康关系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通过对脂类代谢的影响、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及脂质过氧化作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血管顺应性的作用、抗血栓生成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来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作用 低密度脂蛋白氧化 脂质过氧化作用 血管平滑肌细胞 大豆 相关基因表达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顺应性 心血管疾病 预防和治疗 健康关系 脂类代谢 生成作用 国内外 抗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的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挖掘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豪楠 马喜玲 +5 位作者 涂志伟 李林桐 胡远锋 肖旭峰 罗莎 范淑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0-37,共8页
挖掘与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为相关控制基因的验证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对6个生长时期的粉葛块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在葛根素含量最高时期与最低时期初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各时期葛根素及其上下游代谢物含量变化趋势与差异... 挖掘与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的相关基因,为相关控制基因的验证及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对6个生长时期的粉葛块根进行转录组测序,在葛根素含量最高时期与最低时期初步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各时期葛根素及其上下游代谢物含量变化趋势与差异表达基因相对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挖掘出相关性较高的基因片段。结果表明,经2步筛选差异基因后,挖掘11个与粉葛葛根素生物合成相关的片段,共编码3个基因,分别为异黄酮羟化酶控制基因(I2′H)、异黄酮7-O-葡糖苷转移酶控制基因(IF7GT)和异黄酮合酶控制基因(IFS1),其中I2′H、IF7GT、IFS1均与葛根素的生物合成呈现正向相关,即均正向调控葛根素的生物合成。说明I2′H与IF7GT所编码的酶主要负责调控大豆苷元向芒柄花素和大豆苷的合成,两者同为葛根素上游代谢物的支链代谢物,因此与葛根素的含量呈正向相关,而IFS1则通过调控2,7,4′-3-羟基异黄酮的生物合成与异甘草素向葛根素的直接合成,最终调控葛根素生物合成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葛 葛根素 转录组 羟化控制基因 7-O-葡糖苷转移控制基因 控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PAL家族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亚楠 李贺 +3 位作者 苏倩 王振铭 刘景 时一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15-17,共3页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黄酮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对植物中黄酮类物质的积累有重要的作用。为研究PAL家族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沙棘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通过功能注释与分析...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是黄酮合成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对植物中黄酮类物质的积累有重要的作用。为研究PAL家族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沙棘转录组测序数据为基础,通过功能注释与分析获得了3个PAL家族成员基因,分别命名为HrPAL1、HrPAL2和HrPAL3。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沙棘PAL家族基因均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要二级结构的亲水蛋白,其中HrPAL1是具有信号肽的分泌性蛋白。3种HrPAL蛋白在三级结构上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生物信息学 合成 关键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