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金属氧化物载流子选择性传输层的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胡梦琪 苏炬 +3 位作者 王光红 刁宏伟 赵雷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47,共6页
晶硅异质结(HJT)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26.81%,然而其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掺杂的传输层存在不可避免的寄生吸收损失,阻止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宽带隙非掺杂的钝化接触太阳电池受到极大关注。该文对载流子选择性传输原理、非掺... 晶硅异质结(HJT)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已达到26.81%,然而其使用有毒有害气体掺杂的传输层存在不可避免的寄生吸收损失,阻止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宽带隙非掺杂的钝化接触太阳电池受到极大关注。该文对载流子选择性传输原理、非掺杂钝化接触材料及其主要沉积方法、非掺杂空穴/电子选择性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器件稳定性改善方式进行概述,并对钝化接触型非掺杂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流子传输 过渡金属氧化物 太阳电池 载流子选择性接触 异质结太阳电池 非掺杂 异质结太阳电池 非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用柔性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2
作者 赵文婕 韩安军 +3 位作者 孟凡英 呼文韬 徐国宁 刘正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42-2651,共10页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能源系统对太阳电池性能的需求,利用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的双面对称结构和低温工艺特点,开发厚度小于100μm的超薄柔性SHJ太阳电池。针对飞行器对太阳电池组件在力学、热学、电学的要求,开展柔性SHJ太阳电池组件封... 针对临近空间飞行器能源系统对太阳电池性能的需求,利用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的双面对称结构和低温工艺特点,开发厚度小于100μm的超薄柔性SHJ太阳电池。针对飞行器对太阳电池组件在力学、热学、电学的要求,开展柔性SHJ太阳电池组件封装材料的研究和优化,确定组件的封装结构和工艺,开发适用于临近空间飞行器的柔性高效率SHJ太阳电池组件。针对临近空间环境适应性要求对其可靠性进行研究,确立高耐候性、高稳定性柔性SHJ组件,大批量应用于高空无人机和平流层飞艇。同时,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设计开发新一代高效率柔性组件,并对组件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获得转换效率达到20.75%的太阳电池组件,经环境可靠性测试后几乎没有衰减,完全适用复杂多变的临近空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飞行器 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超薄单晶硅 柔性太阳电池 环境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粉对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用低温银浆的影响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光远 韩安军 +6 位作者 刘文柱 赵文婕 王栋良 敖毅伟 冈本珍范 孟凡英 刘正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银浆是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重要材料,更低的体积电阻率和接触电阻、良好的附着力、优良的细线印刷性能及组件栅线抗腐蚀老化是其不断改进的方向。作为导电相,银粉的性能和含量对银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该文基于低温固化银浆导电机理以... 银浆是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重要材料,更低的体积电阻率和接触电阻、良好的附着力、优良的细线印刷性能及组件栅线抗腐蚀老化是其不断改进的方向。作为导电相,银粉的性能和含量对银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该文基于低温固化银浆导电机理以及SHJ电池对银浆性能的追求,综述了银粉的振实密度、形貌、粒径、表面处理剂及其与有机物的适配。进一步探讨了纳米银粉和银包铜粉在SHJ太阳电池用低温银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太阳电池 低温银浆 银粉 表面处理 振实密度 银包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ORS-HET软件模拟N型非晶硅/p型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被引量:12
4
作者 任丙彦 王敏花 +6 位作者 刘晓平 李彦林 羊建坤 励旭东 许颖 李海玲 王文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运用AFORS-HET程序模拟计算了不同本征层厚度、能隙宽度、发射层厚度、能带失配以及不同界面态密度等参数对N型非晶硅/p型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光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插入较薄本征层,转换效率增加,但本... 运用AFORS-HET程序模拟计算了不同本征层厚度、能隙宽度、发射层厚度、能带失配以及不同界面态密度等参数对N型非晶硅/p型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光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插入较薄本征层,转换效率增加,但本征层厚度继续增加时,短路电流密度减少、效率也随之降低。本征层能隙宽度的变化对短路电流影响很大,随能隙宽度增加,短路电流先增加,但当能隙宽度大于某一特定值时,短路电流开始下降。在不插入本征层的情况下,N型发射层的能带失配对短路电流几乎无影响,而开路电压随导带失配的增大逐渐增大,界面态密度会导致开压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RS-HET 异质结太阳电池 光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和β-FeSi2薄膜厚度对n-β-FeSi2/p-Si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郁操 侯国付 +3 位作者 刘芳 孙建 赵颖 耿新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2-665,676,共5页
本文采用室温直流磁控溅射Fe-Si组合靶的方法,并通过后续退火温度的优化得到了单一相高质量的β-FeSi2薄膜。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未掺杂的β-FeSi2薄膜在室温下是n型导电的,其电学特性存在一个退火温度的最优点:800℃。而且... 本文采用室温直流磁控溅射Fe-Si组合靶的方法,并通过后续退火温度的优化得到了单一相高质量的β-FeSi2薄膜。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得到的未掺杂的β-FeSi2薄膜在室温下是n型导电的,其电学特性存在一个退火温度的最优点:800℃。而且在这个最佳温度点上,在Si(111)衬底上外延得到的薄膜载流子迁移率比在Si(100)上高出了一倍多。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采用p-Si(111)单晶片作为外延生长β-FeSi2薄膜的衬底,并通过退火温度和薄膜厚度的优化制备出了国内第一个n-β-FeSi2/p-Si异质结太阳电池,其Jsc=7.90 mA/cm2,Voc=0.21V,FF=0.23,η=0.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FeSi2薄膜 直流磁控溅射 退火温度 异质结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Si:H/c-Si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本征硅薄膜钝化层的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乔治 解新建 +4 位作者 薛俊明 刘辉 梁李敏 郝秋艳 刘彩池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7-1214,共8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法在低温、低功率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本征硅薄膜,研究了硅烷浓度(CS)对薄膜微结构、光电特性及表面钝化性能的影响.将本征硅薄膜作为钝化层应用到氢化纳米晶硅/晶硅(nc-Si:H/c-Si)...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法在低温、低功率的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本征硅薄膜,研究了硅烷浓度(CS)对薄膜微结构、光电特性及表面钝化性能的影响.将本征硅薄膜作为钝化层应用到氢化纳米晶硅/晶硅(nc-Si:H/c-Si)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中,研究了硅烷浓度和薄膜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硅烷浓度的降低,本征硅薄膜的晶化率、氢含量、结构因子、光学带隙和光敏性等都在过渡区急剧变化;本征硅薄膜的钝化性能由薄膜的氢含量及氢的成键方式决定.靠近过渡区的薄膜具有较好的致密性和光敏性,氢含量最高,带隙态密度低,且主要以Si H形式成键,对硅片表现出优异的钝化性能,使电池的开路电压大幅提高.但是,当薄膜的厚度过小时,会严重影响其钝化质量.本实验中,沉积本征硅薄膜的最优硅烷浓度为6%(摩尔分数),且当薄膜厚度为~8 nm时,所制备电池的性能最好.实验最终获得了开路电压为672 m V,短路电流密度为35.1 m A·cm-2,填充因子为0.73,效率为17.3%的nc-Si:H/c-Si SHJ太阳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硅薄膜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界面钝化 少子寿命 异质结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型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光电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程雪梅 孟凡英 +2 位作者 汪建强 李祥 黄建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74-1479,共6页
利用AFORS-HET软件模拟以p型晶体硅为衬底的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特性。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为:TCO/n-a-Si∶H/i-a-Si∶H/p-c-Si/Ag,通过改变电池材料的特征参量,分析电池输出特性随相关参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与ITO相比,以ZnO为透明导电... 利用AFORS-HET软件模拟以p型晶体硅为衬底的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特性。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为:TCO/n-a-Si∶H/i-a-Si∶H/p-c-Si/Ag,通过改变电池材料的特征参量,分析电池输出特性随相关参量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与ITO相比,以ZnO为透明导电极的电池在短波光和可见光波段光谱响应更强,短路电流密度和电池效率更高。此外,在所建立的电池模型中,限定掺杂型非晶硅层的厚度为10nm,改变本征非晶硅层厚度,模拟研究找到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及光电转换效率随本征层厚度变化的规律和最优值,通过模拟研究发现有背场的双面电池比无背场电池的开路电压增加4.8%,最高转换效率达21.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TCO) 本征非晶硅 异质结太阳电池 AFORS—HET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型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结构设计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邸明东 周骏 +1 位作者 孙铁囤 孙永堂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43-1348,共6页
针对两种a-Si(n)/c-Si(p)异质结太阳电池结构,应用AFORS_HET软件,分析氢化非晶硅(a-Si:H)和氢化微晶硅(μc-Si:H)两种材料作为背面场时的特性参数对a-Si(n)/c-Si(p)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型氢化微晶硅(μc-Si:H(p))为背... 针对两种a-Si(n)/c-Si(p)异质结太阳电池结构,应用AFORS_HET软件,分析氢化非晶硅(a-Si:H)和氢化微晶硅(μc-Si:H)两种材料作为背面场时的特性参数对a-Si(n)/c-Si(p)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型氢化微晶硅(μc-Si:H(p))为背面场时电池性能得到提高,μc-Si:H(p)的背面场特性是关键因素。最后,优化设计出以a-Si:H为窗口层、μc-Si:H为背面场的a-Si(n)/c-Si(p)异质结太阳电池TCO/a-Si:H(n)/a-Si:H(i)/c-Si(p)/a-Si:H(i)/μc-Si:H(p)/TCO,并获得20%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n)/c—Si(p)异质结太阳电池 微晶硅 背面场 AFORS—H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c-Si/c-Si异质结太阳电池优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曾祥斌 鲜映霞 +1 位作者 文西兴 廖武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561-1567,共7页
分析影响p+(nc-Si)/i(a-Si)/n(c-Si)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获得纳米硅薄膜杂质浓度、本征层厚度以及背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纳米硅薄膜中掺杂浓度增大时,该层大部分区域电场强度变大,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增大,有... 分析影响p+(nc-Si)/i(a-Si)/n(c-Si)异质结太阳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获得纳米硅薄膜杂质浓度、本征层厚度以及背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纳米硅薄膜中掺杂浓度增大时,该层大部分区域电场强度变大,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增大,有利于提高电池转换效率。优化的掺杂浓度应大于1×1018cm-3。当i层厚度大于30 nm时,电池转换效率η和电池填充因子FF急剧下降,优化的最佳厚度为10 nm。研究加入非晶硅背场提高电池效率的新途径,当引入厚10 nm的a-Si∶H(n+)背面场后,电池转换效率由21.677%提高到24.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薄膜 异质结太阳电池 AMPS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n型MoS2/p型c-Si异质结太阳电池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云 蔡厚道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87-2291,2307,共6页
单层二硫化钼(MoS2)是一种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能量转换中表现出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AMPS模拟软件,对单层n型MoS2/p型c-Si异质结太阳电池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通过模拟优化,n型MoS2的电子亲和能为3.75 eV、掺... 单层二硫化钼(MoS2)是一种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能量转换中表现出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AMPS模拟软件,对单层n型MoS2/p型c-Si异质结太阳电池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通过模拟优化,n型MoS2的电子亲和能为3.75 eV、掺杂浓度为1018 cm^-3,p型c-Si的掺杂浓度为1017 cm^-3时,太阳电池能够取得最高22.1%的转换效率。最后模拟了n型MoS2/p型c-Si异质结界面处的界面态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界面态密度超过1011 cm^-2·eV-1时会严重影响太阳电池的光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钼 C-SI 异质结太阳电池 转换效率 二维材料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镉—硫化亚铜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制作与稳定性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瑞峰 肖树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198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本文描述了用真空蒸发法沉积CdS薄膜,再通过CuCl水溶液浸渍法形成p-n结制成CdS/Cu_2S太阳电池的工艺。并报导了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通过对比条件试验和离子探针分析,对CdS/Cu_2太阳电池的光热协同效应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多晶CdS/Cu_2S... 本文描述了用真空蒸发法沉积CdS薄膜,再通过CuCl水溶液浸渍法形成p-n结制成CdS/Cu_2S太阳电池的工艺。并报导了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通过对比条件试验和离子探针分析,对CdS/Cu_2太阳电池的光热协同效应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多晶CdS/Cu_2S太阳电地是一种“递变结”的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太阳电池 硫化亚铜 真空蒸发法 离子探针 开路电压 浸渍法 光谱响应 协同效应 同质 硫化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CdTe异质结太阳电池极限效率的计算
12
作者 郭江 王万录 +1 位作者 刘高斌 冯良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4-38,共5页
讨论了CdS/CdTe异质结的电流电压特性,研究了CdS/CdTe太阳电池在AM1.5太阳光谱辐射下的转换效率,给出了不计所有损失的理想极限情况下,其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7%。同时讨论了考虑部分材料参数影响的条件下,实际CdS/CdTe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 讨论了CdS/CdTe异质结的电流电压特性,研究了CdS/CdTe太阳电池在AM1.5太阳光谱辐射下的转换效率,给出了不计所有损失的理想极限情况下,其电池转换效率可达27%。同时讨论了考虑部分材料参数影响的条件下,实际CdS/CdTe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在所选定的参数下为23%,从近期实际制备的CdS/CdTe太阳电池的进展,以及较为合理的理论推论和分析来看,此效率将有可能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CdTe异质结太阳电池 光生电流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CdTe异质结太阳电池串联电阻的理论研究
13
作者 郭江 王万录 +1 位作者 刘高斌 冯良桓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4-437,共4页
串联电阻是太阳电池中一个附加的功率损耗,对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填充因子输出性能等均有较大影响,尽可能的减小串联电阻是提高太阳电池效率和性能所要求的。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太阳电池中串联电阻形成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对电池TCO层的... 串联电阻是太阳电池中一个附加的功率损耗,对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填充因子输出性能等均有较大影响,尽可能的减小串联电阻是提高太阳电池效率和性能所要求的。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太阳电池中串联电阻形成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对电池TCO层的薄层横向电阻做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分析,导出了TCO层薄层横向电阻的理论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减小串联电阻的途径。并将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S/CdTe异质结太阳电池 串联电阻 横向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离子注入对PAn/Si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改性研究
14
作者 王辉 郑建邦 +2 位作者 曹猛 李成全 吴洪才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36-339,共4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聚苯胺 /Si太阳电池 ,将离子注入改性技术引用到聚苯胺 /Si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改性研究中 ,对离子注入后太阳电池顶区材料的吸收光谱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 ,测量了改性后电池的输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经离子注入... 利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聚苯胺 /Si太阳电池 ,将离子注入改性技术引用到聚苯胺 /Si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改性研究中 ,对离子注入后太阳电池顶区材料的吸收光谱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 ,测量了改性后电池的输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经离子注入改性后的聚苯胺吸收光谱明显变宽 ,材料的热分解温度较注入前提高了 40℃ ,电池在 10 92W/m2 光照时的转换效率提高了 18倍 ,在 37 2W/m2 光照时的转换效率提高了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聚苯胺 异质结太阳电池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型微晶硅膜的研究及其在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会娟 谷锦华 +3 位作者 吴晨阳 杨仕娥 陈永生 卢景霄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首先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电导率为0.13 S/cm、晶化率为50%的p型微晶硅,然后制备了μc-Si∶H(p)/c-Si(n)异质结太阳电池。初步研究了硼掺杂比、辉光功率密度、p型硅薄膜的厚度和氢处理时间等这些参数对电池开压... 首先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电导率为0.13 S/cm、晶化率为50%的p型微晶硅,然后制备了μc-Si∶H(p)/c-Si(n)异质结太阳电池。初步研究了硼掺杂比、辉光功率密度、p型硅薄膜的厚度和氢处理时间等这些参数对电池开压的影响。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得到异质结电池最大开路电压Voc为564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型薄膜硅 异质结太阳电池 开路电压 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背反射结构在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宇波 张丽平 +3 位作者 刘文柱 石建华 孟凡英 刘正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42,共6页
该文旨在利用银纳米颗粒(Ag NPs)和SiO_(x)/Ag背反射结构提升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在900~1200nm波段红外光谱响应。研究在SHJ太阳电池背光侧分别制备Ag、SiO_(x)/Ag和嵌入Ag NPs的SiO_(x)/Ag几种背反射结构,以最大限度提升SHJ太阳电池... 该文旨在利用银纳米颗粒(Ag NPs)和SiO_(x)/Ag背反射结构提升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在900~1200nm波段红外光谱响应。研究在SHJ太阳电池背光侧分别制备Ag、SiO_(x)/Ag和嵌入Ag NPs的SiO_(x)/Ag几种背反射结构,以最大限度提升SHJ太阳电池红外光谱响应。结果表明:SiO_(x)/Ag背反射结构可有效减少红外光的逃逸损失,提升太阳电池红外光谱响应,使得双面制绒SHJ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从37.74 mA/cm^(2)提升到38.07 mA/cm^(2);但嵌入Ag NPs并不能帮助SiO_(x)/Ag背反射结构进一步提升双面制绒SHJ电池红外光谱响应,证明了基于其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仅对陷光能力较差的平面太阳SHJ电池有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结太阳电池 背反射 银纳米颗粒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 光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IWO薄膜特性及其在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磊磊 孟凡英 +1 位作者 石建华 刘正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29-1334,共6页
采用反应等离子沉积(RP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掺W的In2O3(IWO)薄膜,实验发现氧偏压对薄膜特性影响较大。研究氧偏压对IW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低温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结晶性较好,IWO迁移率达到60.0cm2/(V·s)。经过退火处理后,... 采用反应等离子沉积(RPD)技术在玻璃衬底上制备掺W的In2O3(IWO)薄膜,实验发现氧偏压对薄膜特性影响较大。研究氧偏压对IWO薄膜光电特性的影响,低温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结晶性较好,IWO迁移率达到60.0cm2/(V·s)。经过退火处理后,IWO的迁移率达到120.0 cm2/(V·s)以上。基于X射线衍射(XRD)和变温霍尔效应测试分析,高迁移率主要归因于良好的结晶性以及较低的晶界势垒。最后将优化的IWO薄膜应用到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中,高迁移率有助于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获得高达22.3%的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导电薄膜 IWO 迁移率 异质结太阳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nc-Si:H/nc-SiOx:H叠层窗口层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煜豪 刘文柱 +3 位作者 张丽平 孟凡英 高彦峰 刘正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3-207,共5页
该研究制备高电导、高透明的磷掺杂氢化纳米晶硅氧(nc-Si Ox:H)薄膜,应用于晶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的窗口层以替代传统的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与以a-Si:H薄膜为窗口层的电池相比,短路电流密度提高0.5 m A/cm^(2),达到38.5 m A/cm^(... 该研究制备高电导、高透明的磷掺杂氢化纳米晶硅氧(nc-Si Ox:H)薄膜,应用于晶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的窗口层以替代传统的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与以a-Si:H薄膜为窗口层的电池相比,短路电流密度提高0.5 m A/cm^(2),达到38.5 m A/cm^(2),填充因子为82.7%,光电转换效率为23.5%。实验发现,在nc-Si Ox:H薄膜沉积前对本征非晶硅层表面进行处理,沉积1 nm纳米晶硅(nc-Si:H)种子层,可改善nc-Si Ox:H薄膜的晶化率,降低薄膜中的非晶相含量。与单层nc-Si Ox:H窗口层的电池相比,nc-Si:H/nc-Si Ox:H叠层结构提高电池填充因子,达到83.4%,光电转换效率增加了0.3%,达到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材料 太阳电池 薄膜生长 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 纳米晶硅氧(nc-SiOx:H) 界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光吸收增强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千尚 唐瑾晖 +6 位作者 黄伟 任慧志 魏长春 王广才 许盛之 赵颖 张晓丹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89-1095,共7页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谱,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平面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可以作为叠层电池的底电池,其性能直接影响叠层电池的性能表现。采用传统反应热蒸发技术,在低温(170℃)条件下制备了掺锡氧化铟薄膜,并在170℃的氧... 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光谱,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平面硅异质结太阳电池可以作为叠层电池的底电池,其性能直接影响叠层电池的性能表现。采用传统反应热蒸发技术,在低温(170℃)条件下制备了掺锡氧化铟薄膜,并在170℃的氧气氛围下后退火处理,对ITO薄膜的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后退火工艺改善了ITO的结晶特性,使得材料的光学特性和电学特性得到明显提高,将其应用于平面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得到极大提高,尤其红外光响应改善明显。引入MgF_2薄膜作为减反射层,进一步增强了电池的光响应,转换效率达到1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锡氧化铟 异质结太阳电池 后退火 反应热蒸发 增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注入在硅异质结太阳电池a-Si:H窗口层中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仁芳 张丽平 +3 位作者 吴卓鹏 李振飞 孟凡英 刘正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基于热丝化学气相沉积(Cat-CVD)系统开展氢注入对超薄(<10 nm)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特性改善的研究,发现适当的氢注入可提高薄膜内的氢含量、降低其微结构因子并展宽其光学带隙。将该方法用于处理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入光侧的本... 基于热丝化学气相沉积(Cat-CVD)系统开展氢注入对超薄(<10 nm)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特性改善的研究,发现适当的氢注入可提高薄膜内的氢含量、降低其微结构因子并展宽其光学带隙。将该方法用于处理硅异质结(SHJ)太阳电池入光侧的本征非晶硅(i-a-Si:H)及N型非晶硅(n-a-Si:H)薄膜钝化层,可显著提升晶体硅的表面钝化质量。通过使用AFORSHET软件模拟SHJ太阳电池入光面的界面缺陷及n-a-Si:H体缺陷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得到:将氢注入用于处理a-Si:H窗口层,SHJ太阳电池性能的提升源于电池入光侧界面及a-Si:H体材料的结构改善。电池的开路电压(Voc,728.4~736.1 mV)、短路电流密度(Jsc,37.99~38.20 mA/cm2)、填充因子(FF,79.67%~81.07%)及转换效率(Eff,22.04%~22.79%)均得到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注入 异质结太阳电池 非晶硅薄膜 钝化 缺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