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劳动力迁移空间动态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宁 钱明辉 吴传琦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59,共6页
文章在劳动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利用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拓展的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中国劳动力迁移进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进而对中国劳动力迁移的空间布局给出合理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工... 文章在劳动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下,利用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空间面板数据,基于拓展的空间动态杜宾模型,对中国劳动力迁移进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进而对中国劳动力迁移的空间布局给出合理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生活成本、就业环境、低失业率是影响劳动力迁移的重要因素,中国劳动力集聚的累积效应明显,进一步导致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差异扩大,劳动力流出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度,防止劳动力枯竭问题进一步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劳动力迁移 空间影响因素 动态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分析——2003—2021年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县域面板数据实证
2
作者 欧阳博强 曾雨欣 刘浩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66-172,共7页
基于2003—2021年广东欠发达地区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呈显著的倒“U”形趋势,即存在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门槛效应,... 基于2003—2021年广东欠发达地区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呈显著的倒“U”形趋势,即存在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门槛效应,在该临界点之前,劳动力流动能显著促进县域结构红利的释放;超过临界点后,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可能产生抑制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经济水平较高、结构红利较好的县域,劳动力流动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提出了有序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以及加强县域内就业和创业支持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县域结构红利 固定效应模型 门槛回归模型 异质性 广东省 2003—202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人才引进政策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
3
作者 张文武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34,共13页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 本文将城市人才引进政策纳入人口迁移效用函数模型,构建技能偏好型人才引进政策影响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框架,采用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和286个城市出台的人才引进政策相关数据,通过交错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可以显著扩大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对高技能流动劳动力增量及占比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强度与高技能劳动力流动正相关,政策更新越快、补贴力度越大,激励效应越高。政策措施的门槛要求与人才吸引的激励作用负相关,本科和大专的门槛要求对吸引人才流入更有效。有家庭和子女的高技能劳动力对身份准入类激励措施更加敏感,货币化补贴对青年高技能劳动力的激励作用更大。本研究为分析城市人才竞争政策的现实效应和优化设计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能劳动力 人才引进政策 异质性劳动力迁移模型 交错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劳动力迁移的“双拉力”模型及其就地城镇化效应——基于中国东南沿海三个地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1
4
作者 祁新华 朱宇 周燕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0,共6页
针对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未通过大规模人口迁移而实现转型的就地城镇化现象,选择3个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在问卷调查数据的支撑下,构建了"乡村拉力—城市拉力"("双拉力")概念模型,探讨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迁移意... 针对中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未通过大规模人口迁移而实现转型的就地城镇化现象,选择3个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在问卷调查数据的支撑下,构建了"乡村拉力—城市拉力"("双拉力")概念模型,探讨乡村劳动力迁移行为、迁移意愿及其城镇化效应。结果显示,居民迁移行为不太频繁,且多数为就地就近的近距离迁移;同时迁移意愿不够强烈,并且倾向于近距离的中小城镇。在"双拉力"模型分析框架内,乡村拉力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收入水平(预期收入)、社会保障与乡土情节,城市拉力包括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居住环境、子女教育等,乡村拉力作用强度远大于城市拉力。在这个来源于乡村的动力机制的作用下,当地居民出于个人比较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更倾向于选择就地转型,由此导致了与西方传统城市化模式迥异的就地城镇化现象。进一步论证了就地城镇化产生与发展的本地性与客观必然性,深化了对就地城镇化现象微观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劳动力 迁移意愿 就地城镇化 “双拉力”概念模型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异质性、人口迁移壁垒与地区收入差距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连阁 钟搏 王学渊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14,共7页
劳动力因技能水平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劳动力的迁移与集聚会能够对地区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NEG模型,本文采用我国2002至2011年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劳动力集聚、人口迁移壁垒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各省市的高... 劳动力因技能水平不同而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劳动力的迁移与集聚会能够对地区收入差距产生重要影响。基于NEG模型,本文采用我国2002至2011年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异质性劳动力集聚、人口迁移壁垒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各省市的高技能劳动力资源分布严重失衡,高技能劳动力与普通劳动力之比上升能显著提高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普通劳动力面临的迁移壁垒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异质性 人口迁移 收入差距 迁移壁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因素研究——基于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智强 刘超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61,126,共6页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 农村劳动力迁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成人调查问卷2004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婚姻状况、健康、娱乐偏好等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决策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而当前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家庭负担并不是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并且已婚女性劳动力倾向于和丈夫共同迁移,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的"空巢老人"问题。最后,促进农村劳动力迁移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其中大学及大专学校教育最有效,其次是职业和技术学校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迁移 离散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被引量:22
7
作者 郭熙保 黄灿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8,共5页
刘易斯模型把乡—城劳动力转移建立在劳动力同质性的假定基础上,但这个假定不符合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我国实际。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民工非... 刘易斯模型把乡—城劳动力转移建立在劳动力同质性的假定基础上,但这个假定不符合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我国实际。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化、农民工非市民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民工教育和培训以及返乡创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模型 劳动力异质性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价格异质性扭曲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DSGE模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言 孔令池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108,共22页
本文立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背景,从劳动力价格扭曲切入,将高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负向扭曲与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引入DSGE模型,模拟分析了劳动力价格异质性扭曲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劳... 本文立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背景,从劳动力价格扭曲切入,将高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负向扭曲与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引入DSGE模型,模拟分析了劳动力价格异质性扭曲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扭曲减少均会对部分宏观经济变量均衡值产生正面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幅度更大。(2)高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负向扭曲减少所形成的冲击将导致宏观经济变量以向上波动为主,而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减少所形成的冲击将导致宏观经济变量以向下波动为主,且前者的影响幅度更大。(3)随着高收入家庭劳动力收入占比增加或资本产出弹性增加,高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负向扭曲减少对宏观经济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幅度有增有减,而低收入家庭劳动力价格正向扭曲减少对宏观经济变量均衡值的影响幅度有所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异质性扭曲 宏观经济效应 DS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心—边缘模型的劳动力迁移动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传裕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4,共5页
工资水平差异是我国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动因。运输成本越大,产品的替代弹性越大,消费者在工业品上的支出比例越低,劳动力越倾向于在空间均匀分布,否则,劳动力更倾向于迁入工资水平高的地区,最终形成"核心——边缘"的空间模式。
关键词 核心——边缘模型 劳动力迁移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工资与福利的影响——基于空间均衡模型的分析
10
作者 王丽莉 唐为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83,123,共21页
本文构建了包含劳动力异质性与集聚外部性的空间均衡模型,利用2005年、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反事实分析,考察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工资与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农村流动人口一方面为城市经济带来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对城市... 本文构建了包含劳动力异质性与集聚外部性的空间均衡模型,利用2005年、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和反事实分析,考察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工资与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农村流动人口一方面为城市经济带来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对城市低(高)技能劳动力产生替代(互补)效应,导致城市低技能工资水平微弱下降,高技能工资水平明显上升;②人口流入促进城市住房成本上涨及房屋所有者租金收入增加,使城市居民总体福利水平提升,但低技能租房者的福利受损;③农村人口因迁移到高工资的城市地区而获得明显福利改善;④总体而言,2005—2015年城乡迁移成本下降促使全国福利提升4%~5%。因此,继续推进城乡人口迁移有利于改善社会福利,但应根据人口流动方向合理配置土地和住房资源,以减少部分城市人口的福利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人口迁移 福利评估 劳动力异质性 集聚外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人搜寻范围的异质性及搜寻培训效果研究--基于主体的劳动力市场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奕庭 董志强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22,共12页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工人搜寻工作的范围扩大。然而,并不是所有工人都同等地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工人搜寻范围存在异质性。本文将采用基于主体建模方法(ABM)建立一个劳动力市场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考察搜寻范围异质性对...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工人搜寻工作的范围扩大。然而,并不是所有工人都同等地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工人搜寻范围存在异质性。本文将采用基于主体建模方法(ABM)建立一个劳动力市场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考察搜寻范围异质性对工人就业和收入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发现,工人搜寻范围异质性将会带来就业机会和收入的不平等。本文还在模型中引入了针对就业困难工人的搜寻培训,并通过仿真实验研究该培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人搜寻范围 ABM模型 劳动力市场 异质性 搜寻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问题的再思考——基于托达罗模型的迁移反应函数的反思
12
作者 马君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9-221,共3页
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在很多城市里,农村移民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城市工作岗位的产生速度,超过了城市工业和社会服务的吸收能力。在经历多年的大规模农村移民潮之后,虽然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迁移总量在增加,但是增速却... 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在很多城市里,农村移民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城市工作岗位的产生速度,超过了城市工业和社会服务的吸收能力。在经历多年的大规模农村移民潮之后,虽然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迁移总量在增加,但是增速却呈现放缓的趋势,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与新情况。本文结合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现状,对托达罗模型的迁移反应函数进行了反思,并对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迁移 托达罗模型 迁移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实证分析 被引量:88
13
作者 侯红娅 杨晶 李子奈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2-54,共3页
以对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城市化迁移意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 以对农村已转移劳动力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异地转移劳动力的迁移意愿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关于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的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特征和城市化迁移意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影响当前农村劳动力迁移意愿与迁移决策的人口特征因素,据此提出了一些有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劳动力 迁移意愿 实证分析 劳务输出 农村城市化 户籍制度 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路兰 高齐圣 刘瑞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04-108,共5页
社会阶层固化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实现,也遏制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力迁移及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劳动力迁移是否可以破除社会阶层固化的讨论还未曾见。文章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 社会阶层固化已经严重妨碍了社会主义公平公正的实现,也遏制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尽管国内外学者关于劳动力迁移及社会阶层固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对于劳动力迁移是否可以破除社会阶层固化的讨论还未曾见。文章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及《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并讨论了带有异质性的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个体是否迁移存在异质性的事实,劳动力迁移对个人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起到了促进作用;其次,劳动力迁移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存在年龄差异、收入等级差异,对于收入较低以及年龄处于41~60之间的个体的社会阶层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固化 劳动力迁移 个体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赫永达 林伯强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56,共18页
在异质性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产业升级进程和“双碳”目标下碳排放约束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能否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两区域、三产业的碳排放理论模型,刻画... 在异质性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如何平衡产业升级进程和“双碳”目标下碳排放约束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能否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在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两区域、三产业的碳排放理论模型,刻画异质性劳动力和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内生机理。以异质性要素配置与能源替代、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揭示地区劳动技能水平、要素配置结构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对数理模型的结构参数进行必要校准并对模型中的关键性质和结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技能型劳动力的集聚能够反向推动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进而强化能源替代效率,从而可以实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有效降低碳排放;而资本的集聚则会对劳动力集聚产生挤出效应,对劳动要素和能源要素配置产生替代效应,不仅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还会扩大碳排放水平。最后,利用中国省级宏观数据构建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进一步对模型的理论性质和数值模拟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地区间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能否有效发挥技能型劳动力对能源替代效应和能源利用效率反向推动作用的关键所在;在技术集聚水平较高的地区,技能型劳动力对碳减排的作用效果要显著强于技术集聚水平较低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劳动力集聚 碳排放 一般均衡模型 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迁移与代际收入流动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勇辉 李小琴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50,共12页
利用CFPS数据对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迁移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通过logistics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在迁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并且迁移可以大幅度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对于迁移人群还... 利用CFPS数据对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迁移与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通过logistics模型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在迁移决策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并且迁移可以大幅度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对于迁移人群还是未迁移人群,人力资本投资都是提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有效方式。因此,要促进代际收入流动性提高,防止阶层固化,必须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对落后地区加强职业培训及就业指导,降低高等教育的门槛,促进劳动力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投资 劳动力迁移 代际收入流动 家庭动态追踪调查 二元逻辑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充要条件分析——基于预期收入成本理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阿丽 王征兵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4,共5页
笔者结合收益成本理论及托达罗模型,在对农民预期迁移收益和成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数据,分别对"就地"和"异地"两种迁移方式以及迁移前后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显示: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迁移和异地迁移... 笔者结合收益成本理论及托达罗模型,在对农民预期迁移收益和成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研数据,分别对"就地"和"异地"两种迁移方式以及迁移前后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结论显示: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迁移和异地迁移的最低期望月薪差值远远大于异地迁移成本;第二,农民对就地迁移和异地迁移的最低期望月收入分别是农民在农村剔除务工收入后人均月收入的3.42倍和4.80倍,这两个比例数值即是本文寻求的焦点——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的充要条件,并且该比例数值可能会随着不同地区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本收益分析 托达罗模型 农业剩余劳动力迁移 充要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底由什么决定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希 张兵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劳动力迁移 农村劳动力 托达罗模型 非正式部门 工资差距 剩余劳动力 哈里斯 学术研究 风险厌恶 市场工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迁移、劳动力供给及东北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献雨 睢党臣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共11页
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2006—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人口迁移、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显著影响人口迁移,正向驱动作用具有滞后性,人口迁移对经济增... 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2006—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人口迁移、劳动力供给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显著影响人口迁移,正向驱动作用具有滞后性,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亦具有正向驱动作用,滞后期较长;经济增长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显著为正,在滞后1期达到峰值,劳动力供给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其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劳动力供给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短期显著为正,长期不显著,人口迁移对劳动力供给的正向驱动作用较小且具有滞后性。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要以经济增长和就业为突破口,引导人口流动,减少人口流失,而非以人口迁移为抓手,去作用于经济增长和劳动力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口迁移 劳动力供给 经济增长 向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收入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迁移和再迁移意愿的影响——来自河南陕西两省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宗燚 张海鹏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9期27-45,共19页
基于2016—2018年在河南省和陕西省收集的返乡农村劳动力整村全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相对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和再迁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和再迁移意愿的影响方向不同。在控制个人特征变量... 基于2016—2018年在河南省和陕西省收集的返乡农村劳动力整村全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相对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和再迁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和再迁移意愿的影响方向不同。在控制个人特征变量、家庭特征变量等因素的条件下,相对收入对农村劳动力迁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再迁移意愿则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必要的政策改进在于:持之以恒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面向农村农民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力度;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关注农村特殊困难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迁移 LOGIT模型 相对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