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溶胀作用制备的模量异质微结构纤维膜应变传感器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垲东 柯凯 尹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普及,制备具有高力学弹性、优异力电响应性能的电阻型可拉伸应变传感器颇具研究意义。其中,双层结构的电阻型应变传感器因为优异的应变传感性能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导电层通常会产生不可逆的贯... 随着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普及,制备具有高力学弹性、优异力电响应性能的电阻型可拉伸应变传感器颇具研究意义。其中,双层结构的电阻型应变传感器因为优异的应变传感性能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导电层通常会产生不可逆的贯穿式微裂纹,造成应变作用下电阻的不稳定增长,限制了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基于“微裂纹”传感机理,通过同轴纺丝的加工方法在低模量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取向电纺纤维膜表面引入高模量的羧基化聚苯乙烯微球(PSNSs)形成模量异质微结构,这种微结构可以在应变过程中有效耗散局部应力,从而有效抑制贯穿式微裂纹的扩展。利用物理/化学作用对复合纤维膜进行界面作用改性处理,通过调控PSNSs分散体系的浓度及溶剂配比来构筑不同表面特性的异质模量微结构,以便调节材料的应变响应行为。所制备的可拉伸导电薄膜能够实现快速应变响应与回复(49.7ms/62.5ms),并且在0~30%应变范围内保持线性的相对电阻-应变响应特征(应变敏感因子GF=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可拉伸应变传感器 微裂纹 模量异质特性微结构 界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锂电化学沉积和溶解行为的LiC_(6)异质微结构界面层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自博 邓伟 +1 位作者 周旭峰 刘兆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本文采用机械辊压方法在金属锂表面通过原位固相反应生成LiC_(6)异质微结构界面层,并研究了在碳酸酯有机电解液体系下该异质层对锂电化学沉积和溶解行为的影响。通过形貌表征与电化学测试发现,LiC_(6)异质层能够有效提升锂电化学沉积的... 本文采用机械辊压方法在金属锂表面通过原位固相反应生成LiC_(6)异质微结构界面层,并研究了在碳酸酯有机电解液体系下该异质层对锂电化学沉积和溶解行为的影响。通过形貌表征与电化学测试发现,LiC_(6)异质层能够有效提升锂电化学沉积的可逆性与均匀性,从而抑制枝晶生长及维持沉积/溶解界面的稳定。使用异质层改性金属锂负极的扣式全电池也较纯金属锂负极体系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二次电池 金属锂负极 枝晶 异质微结构 LiC_(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