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聊斋志异》异类婚恋故事的空间叙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丽丹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异类婚恋故事是《聊斋》中的一大故事类型,其空间叙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典型性:空间明显呈现类型化特点,反映华夏农耕民族的思维和经验特点以及民俗信仰。空间与人物身份属性紧密联系,通过陪衬或结构性对立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且空... 异类婚恋故事是《聊斋》中的一大故事类型,其空间叙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典型性:空间明显呈现类型化特点,反映华夏农耕民族的思维和经验特点以及民俗信仰。空间与人物身份属性紧密联系,通过陪衬或结构性对立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且空间的发展往往是叙事时间的停顿,空间的停顿则是叙事时间的发展。空间在《聊斋》中有强烈的道德隐喻和象征性,并以"考验"特质展现出来,即空间具有诱惑性、惩罚性和奖励性,《聊斋》空间的隐喻性及其原因分析表明,中国文学的空间叙事研究与西方空间叙事学既有相通之处,更有独特性,代表了中国文学中道德隐喻至上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 异类婚 空间叙事 类型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女化蚕》看异类婚母题的嬗变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舒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2-16,共5页
民间解释蚕由来的传说《女化蚕》,以其奇异的异类婚情节备受学者关注。本文在对前人研究作总结归纳、分析评判的基础上,运用叙事学理论重新审视文本,提出该传说是不同信仰观念冲突碰撞的产物,并以《女化蚕》为基点,勾勒出我国民间传说... 民间解释蚕由来的传说《女化蚕》,以其奇异的异类婚情节备受学者关注。本文在对前人研究作总结归纳、分析评判的基础上,运用叙事学理论重新审视文本,提出该传说是不同信仰观念冲突碰撞的产物,并以《女化蚕》为基点,勾勒出我国民间传说中异类婚母题的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化蚕》 异类婚 信仰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婚”口承叙事原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晶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民间口承叙事作为一种在民间口耳相传的集体性创作作品,因其所具有的类型性,以及这种类型性中蕴涵的文化原型,为作家文学创作奠定叙事的基调。以《聊斋志异》中《张鸿渐》及其民俗俚曲版《富贵神仙》、《姊妹易嫁》为案例,分析它们所蕴... 民间口承叙事作为一种在民间口耳相传的集体性创作作品,因其所具有的类型性,以及这种类型性中蕴涵的文化原型,为作家文学创作奠定叙事的基调。以《聊斋志异》中《张鸿渐》及其民俗俚曲版《富贵神仙》、《姊妹易嫁》为案例,分析它们所蕴涵的“异类婚”口承叙事原型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作家作品情节的复杂性与口承叙事原型交织融合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口承叙事 原型 类型 异类婚 《聊斋志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拉特“异类婚故事”之文化解读
4
作者 萨仁托雅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5-191,共7页
"异类婚故事"产生于人类童年时期并融合于神话之中,体现了图腾信仰、祖先崇拜、灵魂信仰等多种内容。因此,"异类婚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与自然、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影响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丰富和发展了故事中特... "异类婚故事"产生于人类童年时期并融合于神话之中,体现了图腾信仰、祖先崇拜、灵魂信仰等多种内容。因此,"异类婚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人与自然、动物和谐共存的思想影响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丰富和发展了故事中特殊的"动物报恩"母题的文化内涵。"好人有好报"是这类故事的精髓,与古代蒙古人与万物生灵和谐共处、保护自然环境、怜悯一切生物的思想直接相关。卫拉特"异类婚故事"中含有人类起源神话和族源神话的因素,保留了古代蒙古人图腾信仰、祖先崇拜、灵魂信仰、动物崇拜及宗教文化的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拉特蒙古 异类婚故事” 象征 信仰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