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诠释与儒学演进——以“攻乎异端”章的诠释史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肖永明 张建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1,共7页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因首论"异端"而为传统儒者所重视。尤其是宋代以来,伴随着儒学的理论拓展和历史演进,"异端"相应地被众多学者赋予了他技、小道、诸子百家、佛老、异己者、两端等内...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因首论"异端"而为传统儒者所重视。尤其是宋代以来,伴随着儒学的理论拓展和历史演进,"异端"相应地被众多学者赋予了他技、小道、诸子百家、佛老、异己者、两端等内涵,其疆界逐渐扩展,直至以"异端"指称与儒家正道相左的一切思想学术形态。透过历代学者的诠释,我们可以看到儒学演进的脉络与轨迹。同时,从历代儒者的诠释中还可以看到,此章所蕴含的儒学发展观念也得到了多方面的展开。有的学者激烈地排斥"异端",有的学者温和地对待"异端",否定对"异端"的批判,甚至肯定"异端"存在的价值。在他们的诠释、阐发中蕴含了对儒学发展方式的不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异端 正统 经典诠释 儒学演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异端”问题 被引量:21
2
作者 龚育之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异端 基本经验 历史进程 发言提纲 讨论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攻乎异端”辨疑 被引量:2
3
作者 井海明 李尚儒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2-96,共5页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语,乃是孔子教导弟子如何树立正确的修身治学态度,如何对待异己之学,对后世影响甚巨。历代诸家对此语之阐析多失之偏颇,甚至以之济私覆短,贻害无穷。今略举六家观点逐一辨析之,以便全面完整地把握孔子...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语,乃是孔子教导弟子如何树立正确的修身治学态度,如何对待异己之学,对后世影响甚巨。历代诸家对此语之阐析多失之偏颇,甚至以之济私覆短,贻害无穷。今略举六家观点逐一辨析之,以便全面完整地把握孔子的微言大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端 和实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学时代何以“异端”纷呈?——以杨慈湖在明代的重新出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吴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8,159,共10页
朱子"却是杨敬仲文字可毁"的一句棒喝不啻是对杨慈湖宣判了"死刑"。故在宋末明初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慈湖著作及其思想几乎处于淹没不闻的状态。然而随着阳明学在1520年代的涌现,一向被视作异端人物的慈湖之书忽然现... 朱子"却是杨敬仲文字可毁"的一句棒喝不啻是对杨慈湖宣判了"死刑"。故在宋末明初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慈湖著作及其思想几乎处于淹没不闻的状态。然而随着阳明学在1520年代的涌现,一向被视作异端人物的慈湖之书忽然现世,自此以往,朱子学与阳明学的两大思想阵营就慈湖思想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是一场没有结论的论辩,因为这场论辩更多地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在阳明学的时代,各种观点即便是"异端"思想也有可能在学术舞台上纷纷出场。反过来说,正是由于阳明学的出现,独尊天下的朱子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从而为各种思想的多元展现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学 阳明学 杨慈湖 慈湖批判 异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本义考辨 被引量:1
5
作者 毕宝魁 卞地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4,共3页
《论语》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章解说纷纭而未得要领,这一章又是孔子思想方法一主要内容,对于理解孔子十分关键。深入分析其本义与思想价值可知,"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意思是:看问题要全面,处理事情要掌握度,治... 《论语》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章解说纷纭而未得要领,这一章又是孔子思想方法一主要内容,对于理解孔子十分关键。深入分析其本义与思想价值可知,"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意思是:看问题要全面,处理事情要掌握度,治学问要全面通脱,如果只在一个方面下功夫,或只站在一方面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是有危害的。其思想的关键是中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异端 也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中“异端”研究史考辨 被引量:3
6
作者 施仲贞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7,共7页
"异端"研究,在论语学史上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课题。概而言之,"异端"主要有"他技"、"小道"、"诸子百家"、"邪说"、"两端"、"不正确的议论"等六种... "异端"研究,在论语学史上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课题。概而言之,"异端"主要有"他技"、"小道"、"诸子百家"、"邪说"、"两端"、"不正确的议论"等六种不同解释。这六种不同解释分别代表着汉代、魏晋、南北朝、宋代、清代、当代等六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异端"研究成果。比较而言,"两端"说更为接近孔子本意。可以说,围绕"异端"而形成的争鸣乃是各个时代文化思潮和价值取向的缩影,亦是历代研究者探索真理、改造社会和安顿自身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异端 两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异端思想的自我限度——李贽与黄宗羲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勇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6,共5页
李贽与黄宗羲分别从道德与政治的两个层面上挑战了中国传统秩序,王阳明心学是他们异端思想的共同来源。李贽挑战了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道德标准,黄宗羲挑战了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政治标准。相反,政治权威与法律制度构成了李贽异端思... 李贽与黄宗羲分别从道德与政治的两个层面上挑战了中国传统秩序,王阳明心学是他们异端思想的共同来源。李贽挑战了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道德标准,黄宗羲挑战了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政治标准。相反,政治权威与法律制度构成了李贽异端思想的自我限度,而道德秩序与儒家传统则构成了黄宗羲异端思想的自我限度。李贽与黄宗羲的最终目标都是期望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一个能够让人坚持内在德性挺立,并且获得外在制度保障的新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端 李贽 黄宗羲 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中的宽容(一)——12世纪西欧教会法论异端和绝罚 被引量:6
8
作者 彭小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84-92,共9页
中世纪西欧教会曾严厉镇压异端运动 ,同时又有一系列宽容的思想和举措。这是逻辑混乱或虚伪吗 ?教会法对异端分子的处理展现了基督教宽容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存在和运作 ,也说明这一宽容的渊源不是对真理的怀疑和冷漠 ,而是出自对神恩的... 中世纪西欧教会曾严厉镇压异端运动 ,同时又有一系列宽容的思想和举措。这是逻辑混乱或虚伪吗 ?教会法对异端分子的处理展现了基督教宽容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存在和运作 ,也说明这一宽容的渊源不是对真理的怀疑和冷漠 ,而是出自对神恩的信心、对他人良知的尊重。真理只能在历史进程中得以认知 ,而对宽容的评价也只能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进行。按照 1 2世纪教会法学家格兰西的理解 ,处分异端分子的方式和举措典型地展示了正义和仁慈统合于爱 ,而爱就是关怀人类的拯救。不论是对罪犯处以绝罚还是鼓励他们与上帝和教会和解 ,相应的教会法规范都应该遵循 ,但是解释和应用法律必须考虑时间、地点、案件和当事人的特殊情形 ,据此减免刑罚或停止律法的施行。有时教会宽恕异端分子 ,期望他们能因此更快地纠正谬误。宽恕 ,不应该是神职人员渎职的借口 ;严格执法 ,也不应该蜕变成贪图和炫耀个人权威的机会。教会法对株连的批评尤其值得借鉴。教会法关于宽容的原则在律法的解释和施行中并未得到完全贯彻 ,迫害和滥用权威的现象时有发生 ,可知在寻求真理的同时又怀抱宽仁之心何其难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会法 绝罚 教会法 法制史 罗马天主教会 中世纪 西欧 异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乎异端”与社会和谐——孔子是怎样对待不同意见的 被引量:3
9
作者 吴丕 《学习论坛》 2006年第10期78-80,共3页
“异端”一词虽然在过去一直是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但是在《论语》中最早出现“异端”一词时,它的意思只是指不同意见而已。孔子的真正意思是:对于不同意见进行攻击,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这样的解释符合孔子的精神,即宽... “异端”一词虽然在过去一直是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但是在《论语》中最早出现“异端”一词时,它的意思只是指不同意见而已。孔子的真正意思是:对于不同意见进行攻击,这样的做法是非常有害的。这样的解释符合孔子的精神,即宽容、博学、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就是保持社会和谐,容忍不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异端 和谐社会 “攻乎异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距杨墨”与孟子的异端批判意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海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8-89,共12页
孟子"距杨墨"的异端批判意识有着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孟子强调切入事件之前要"知其罪",投身事件之中要"距其非",结束事件之后要"恕其过";另一方面,"杨墨"是个变项,所有... 孟子"距杨墨"的异端批判意识有着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孟子强调切入事件之前要"知其罪",投身事件之中要"距其非",结束事件之后要"恕其过";另一方面,"杨墨"是个变项,所有背离孔子之道的异端思想均可填入其中,孟子由此把距杨墨与禹抑洪水、周公兼夷狄、孔子成《春秋》联系起来,确立起"距杨墨"在儒家思想史上的权威地位。基于这一异端批判意识具有包容性与独断性的矛盾两重性,我们需要崇尚真理、拒斥谬误,对此予以创造性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距杨墨 异端批判意识 独断性 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文化人格的“异端”与越文化传统 被引量:2
11
作者 牟伯永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6-139,共4页
鲁迅文化人格的"异端"表现在特立独行的个性气质、反传统的思维方式及其独特的审美追求。他的"异端"一方面来自先辈的异端精神的感召,一方面受到现代西方思想家如尼采、叔本华等"新神思宗"哲人以及表现... 鲁迅文化人格的"异端"表现在特立独行的个性气质、反传统的思维方式及其独特的审美追求。他的"异端"一方面来自先辈的异端精神的感召,一方面受到现代西方思想家如尼采、叔本华等"新神思宗"哲人以及表现主义艺术家们的重大影响。作为"固有之血脉"的越文化是鲁迅文化人格形成的内源性因素,其为鲁迅吸收西方文化而"不后于世界之潮流"铺平了道路。越文化精神的先进性激励着越人后俊鲁迅,使其敢于引领思想文化潮流。越文化传统中的叛逆性和坚韧性,孕育了鲁迅彻底的反叛主流话语的秉性,最终铸就了以"深刻"著称的鲁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化人格 异端 越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异端”观探微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长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0,共6页
朱熹的“异端”观立足于宋代学术重建的历史境遇,它以申韩、杨墨、佛老为儒学“异端”,强调佛老为当时主要异端,批判佛老虚空寂灭,丧失对儒家人伦的躬行践履。同时,朱熹认为要排斥“异端”就要返经,返经即阐发儒家正理,阐发儒家正理则... 朱熹的“异端”观立足于宋代学术重建的历史境遇,它以申韩、杨墨、佛老为儒学“异端”,强调佛老为当时主要异端,批判佛老虚空寂灭,丧失对儒家人伦的躬行践履。同时,朱熹认为要排斥“异端”就要返经,返经即阐发儒家正理,阐发儒家正理则“异端”自灭。朱熹认为危害最大的并非“异端”,而是吸纳“异端”的杂学,以其似是而非的理论与社会地位而诱导世人沦于“异端”,由此他批判二苏、张九成、吕本中等。朱熹所谓“异端”以杨墨转为佛老为主,进而又批判杂学,体现儒学“异端”观的流变与转向,以及理学体系建立后,其思想领域的主要矛盾由儒学与佛老逐步转向儒学内部。批判“异端”,对朱熹哲学体系的建构,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异端 佛老 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端与幻景:论残雪的《从未描述过的梦境》 被引量:1
13
作者 佘丹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残雪的短篇小说奠定了她在先锋小说,以及后来文坛上的地位。她的作品因其对感觉的过分张扬,情节的碎片化,失却了大众可读性与流行性。然而,她的创作是目前文坛绝无仅有的,找不到任何相类的同行。同时,解读她的作品也是十分困难的,她几... 残雪的短篇小说奠定了她在先锋小说,以及后来文坛上的地位。她的作品因其对感觉的过分张扬,情节的碎片化,失却了大众可读性与流行性。然而,她的创作是目前文坛绝无仅有的,找不到任何相类的同行。同时,解读她的作品也是十分困难的,她几乎把读者都拒之门外,往往让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严重受阻。她的短篇小说,很多研究者称之为迷宫,但笔者以为并非如此。本文重点探讨了解读她的短篇小说的基本问题,并指出她的小说的一些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 异端 幻景 感觉 迷宫 民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中的宽容(三)——12世纪西欧教会法论异端和绝罚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小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2-28,共7页
关键词 12世纪 西欧教会法 历史语境 异端分子 拉昂学派 格兰西 容宽 圣经 绝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的道家和异端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克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79-85,共7页
在汉代的政治经济条件下,道家经历了由政治上的主导思想向异端思想的转化。与此同步,黄老思想在向老庄思想转变。促成这种转化的内在原因,是作为道家大宗的《老子》和《庄子》政治学说的异质以及它们间不同的学术组合。
关键词 道家 黄老 老庄 异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语境中的宽容(二)——12世纪西欧教会法论异端和绝罚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小瑜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4-43,共10页
关键词 绝罚 起源 发展 基督教 教会法 种类 神职人员权力 异端 西欧 12世纪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端·博洽·经世——越地学术传统的特征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9-97,158,共9页
越地学术思想自东汉以来厚积而薄发,特别是在宋明清异军突起,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强烈的批判精神犹如一根红线串联着越地学者的学术活动,勾勒出学术传承的基本轮毂;博洽包容,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是越地学者治学的... 越地学术思想自东汉以来厚积而薄发,特别是在宋明清异军突起,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强烈的批判精神犹如一根红线串联着越地学者的学术活动,勾勒出学术传承的基本轮毂;博洽包容,博采众长,自成一家是越地学者治学的又一传统;求实致用,甚至把追求功利视为学术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越地学者治学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地学术思想 传统 异端 博洽 经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异端思想的反恩德文化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春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66,共14页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恩德,形成恩德文化。但在历史上也存在着反恩德的异端思想。反恩德文化思想的前驱是王充和孔融,王充以唯物论否定了天对于人的恩情关系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恩情关系;孔融也否定了父母之恩。魏晋玄学的代表何晏、王弼...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恩德,形成恩德文化。但在历史上也存在着反恩德的异端思想。反恩德文化思想的前驱是王充和孔融,王充以唯物论否定了天对于人的恩情关系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恩情关系;孔融也否定了父母之恩。魏晋玄学的代表何晏、王弼、向秀、郭象、阮籍、嵇康等也以自然无为否定了恩德,主张保护人的自然天性免受礼法侵害。王学左派何心隐、李贽等主张私心为人性之本,否定了君权主导的恩德政治,并且以平等思想打破了五伦、五尊规定的伦理次序。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则肯定人的私欲的合法性,否定了恩德政治所依托的君父身份和君恩观念,产生了民主思想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恩德 异端思想 反恩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军旅文学中“异端”英雄形象塑造的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9-101,共3页
建国前后直到"文革",英雄形象创作存在类型化倾向。而当时被主流意识形态否定并列为"异端"的英雄形象,以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真实的现实主义态度、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浑厚的艺术感染力,打破了军旅文学中英雄形象... 建国前后直到"文革",英雄形象创作存在类型化倾向。而当时被主流意识形态否定并列为"异端"的英雄形象,以其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真实的现实主义态度、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浑厚的艺术感染力,打破了军旅文学中英雄形象塑造的固定规范,颠覆了"高、大、全"英雄形象的神话,拉近了艺术与现实的距离,拓展了英雄的内涵,难能可贵地再现了"多元化"的英雄群像,还原了军旅文学本应具有的多重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文学 异端 英雄形象 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风俗与禁异端——读荷兰汉学家高延《中国的教派与宗教骚乱》偶得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旭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78-187,共10页
关键词 异端 汉学家 骚乱 宗教 教派 中国 荷兰 风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