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论语》诠释与儒学演进——以“攻乎异端”章的诠释史为例 |
肖永明
张建坤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
2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异端”问题 |
龚育之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1
|
|
|
3
|
孔子“攻乎异端”辨疑 |
井海明
李尚儒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4
|
阳明学时代何以“异端”纷呈?——以杨慈湖在明代的重新出场为例 |
吴震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
5
|
《论语》“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本义考辨 |
毕宝魁
卞地诗
|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6
|
《论语》中“异端”研究史考辨 |
施仲贞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7
|
中国传统异端思想的自我限度——李贽与黄宗羲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
黄勇军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
8
|
历史语境中的宽容(一)——12世纪西欧教会法论异端和绝罚 |
彭小瑜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6
|
|
|
9
|
“攻乎异端”与社会和谐——孔子是怎样对待不同意见的 |
吴丕
|
《学习论坛》
|
2006 |
3
|
|
|
10
|
“距杨墨”与孟子的异端批判意识 |
杨海文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11
|
鲁迅文化人格的“异端”与越文化传统 |
牟伯永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12
|
朱熹“异端”观探微 |
胡长海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13
|
异端与幻景:论残雪的《从未描述过的梦境》 |
佘丹清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
14
|
历史语境中的宽容(三)——12世纪西欧教会法论异端和绝罚 |
彭小瑜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
15
|
汉代的道家和异端思想 |
王克奇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
16
|
历史语境中的宽容(二)——12世纪西欧教会法论异端和绝罚 |
彭小瑜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 |
2
|
|
|
17
|
异端·博洽·经世——越地学术传统的特征解读 |
梁涌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
18
|
中国异端思想的反恩德文化性质 |
杨春时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
19
|
当代军旅文学中“异端”英雄形象塑造的意义与价值 |
孙桦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20
|
厚风俗与禁异端——读荷兰汉学家高延《中国的教派与宗教骚乱》偶得 |
赵旭东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