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重组异种骨二次免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继中
胡蕴玉
李稔生
梅丹
薛采芳
吕荣
-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
-
出处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86-288,共3页
-
文摘
目的:研究重组异种骨(RBX)重复植入动物体内引起的二次免疫应答及其对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将RBX间隔不同时间重复植入雄性Balb/c小鼠股部肌肉内,通过ELISA测定体液免疫水平,检测局部组织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反映成骨情况。结果:RBX第1次植入后,血清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局部组织中的ALP活性略低于正常小鼠骨骼。间隔3周或6周再次植入RBX,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明显增高(P<0.05);ALP活性降低(P<0.01)。结论:重复植入RBX可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RBX诱导成骨活性受到抑制,成骨作用延迟。
-
关键词
骨形成蛋白
异种骨移植
二次免疫应答
骨移植
-
Keywords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xenograft of bone secondary immune response
-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R392.4
[医药卫生—免疫学]
-
-
题名BMP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 2
-
-
作者
向慧(综述)
覃佳强(审校)
-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矫形外科
-
出处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60-62,共3页
-
文摘
骨缺损是指骨折断端因某种原因丧失了一些骨质而形成较大的缺损,多见于创伤、感染、先天性因素及肿瘤切除等。骨移植术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甚至异种骨移植。自体骨移植虽具有较好的成骨活性,不存在免疫方面的问题,但需另作切口取骨,供骨来源受限,有供骨区疼痛、失血、手术瘢痕形成和时间延长等缺点;异体骨及异种骨移植难以及时获取移植骨,且有乙肝、爱滋病等感染及免疫反应的危险。
-
关键词
干细胞治疗
骨缺损
骨髓间充质
BMP
自体骨移植
异种骨移植
转染
免疫反应
-
分类号
R318.04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683
[医药卫生—骨科学]
-
-
题名引导骨再生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姜兆霞
孔德婧
李雨萱
刘明丽
曲哲
-
机构
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大连大学研究生学院
大连市口腔医院种植科
-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5-720,共6页
-
基金
辽宁省自然基金指导计划(编号:2019-ZD-0879)。
-
文摘
目的:通过分析下颌后牙区植入在引导骨再生区域种植体的临床检查指标以及龈沟液内炎症因子和蛋白酶量,评估牙槽嵴水平向植骨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长期稳定和炎症易感性的影响,并将其与常规种植的种植体相比较。方法:选取负荷12~24个月并且颊侧角化龈宽度≥2 mm的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共62颗,其中下颌后牙区水平向GBR植骨术(可吸收胶原膜结合1∶1的自体骨颗粒与异种骨替代材料)后,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12例,共27颗种植义齿(实验组);下颌后牙区使用相同系统种植体行常规种植手术的患者16例,共35颗种植义齿(对照组)。对种植体临床检查并记录探诊深度、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使用相同规格滤纸条采集所有种植体周围龈沟液,同时采集1颗健康对照天然牙。通过ELISA实验定量检测IL-1β、IL-6、TNF-α、MMP-8浓度。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负荷12~24个月后生存率均为100%。平均负荷(18.70±4.45)个月后,实验组种植义齿PD小于对照组(P<0.05),而mSBI、mPLI在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种植体之间及其与健康天然牙间各项细胞因子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使用1∶1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移植的水平向引导骨再生技术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引导骨再生植骨术未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稳定性和炎症易感性有明显影响。
-
关键词
下颌后牙区
引导骨再生
1∶1自体骨/异种骨混合移植
炎症因子
炎症易感性
-
Keywords
mandibular posterior region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1∶1 autogenous bone/allogeneic bone mixed graft
inflammatory factor
inflammatory susceptibility
-
分类号
R783.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