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抗体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佳铭 付艳 +1 位作者 余冰宾 李隆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3-426,共4页
研究了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GAHAb FITC)和兔抗羊抗体 (RAGAb FITC) ,及其以三种免疫方式与人免疫球蛋白 (IgG)反应所得免疫复合物在多种固体薄膜基质上发射室温磷光 (RTP)的适宜条件及其光谱、强度和寿命等性质。... 研究了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GAHAb FITC)和兔抗羊抗体 (RAGAb FITC) ,及其以三种免疫方式与人免疫球蛋白 (IgG)反应所得免疫复合物在多种固体薄膜基质上发射室温磷光 (RTP)的适宜条件及其光谱、强度和寿命等性质。研究发现 ,标记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保留了FITC优良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性质 ,λ(max)ex λ(max)em =5 2 5 6 5 0nm ,其RTP强度与其浓度线性相关 ,并有很高的灵敏度。更为重要的是 ,免疫反应及其RTP检测能结合于同一基质 ,方便地相继完成。在聚酰胺膜 (PM )上 ,以Pb(Ac) 2 为重原子微扰剂 ,稀释比为 1∶10 (φ)的GAHAb FITC ,RAGAb FITC及其与人IgG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均能发射较强的RTP信号并有较长的RTP寿命。本结果为建立相应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 (SS RTP IA)新方法奠定了相应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标记抗体 固体室温磷光 免疫分析 人IGG 羊抗人抗体 兔抗羊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硫氰酸荧光素-人血清白蛋白标记物化学发光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春保 慈云祥 常文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6-189,共4页
采用反相流动注射分析方法 ,研究了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 -人血清白蛋白( HSA)标记物的化学发光性能和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化学发光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与人血清白蛋白的含量在 0 .0 8~ 1 6μg/m L内呈... 采用反相流动注射分析方法 ,研究了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 -人血清白蛋白( HSA)标记物的化学发光性能和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化学发光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体系的化学发光强度与人血清白蛋白的含量在 0 .0 8~ 1 6μg/m L内呈线性关系 ,方法的检出限为 0 .0 4μ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清白蛋白 异硫氰酸荧光 标记 化学发光反应 流动注射法 测定 荧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壳聚糖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贺继东 夏文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10939-10940,共2页
[目的]探究FITC和壳聚糖不同物料比对反应产物标记率和特性粘数的影响,并研究2种不同pH值下FITC-Chitosan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对壳聚糖进行荧光标记,考查不同物料比时荧光素与壳聚糖的结合情况、产物的... [目的]探究FITC和壳聚糖不同物料比对反应产物标记率和特性粘数的影响,并研究2种不同pH值下FITC-Chitosan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变化。[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对壳聚糖进行荧光标记,考查不同物料比时荧光素与壳聚糖的结合情况、产物的特性粘数以及标记物在pH值1.0、6.0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结果表明,物料比在小于0.5%时,标记物的特性粘数变化较小,适合用于标记壳聚糖;FITC-Chitosan在pH值1.0时可见吸收波长为438 nm,荧光激发波长440 nm,发射波长520 nm;在pH值6.0时可见吸收波长为488 nm,荧光激发波长493 nm,发射波长515 nm。[结论]该研究为FITC-Chitosan获得更深入的关注和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异硫氰酸荧光 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血浆中枸杞多糖荧光标记物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忱 唐华丽 +4 位作者 马月 王少康 杨立刚 彭景 孙桂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0-95,共6页
建立大鼠血浆中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枸杞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labeled Lycium barbarumpolysaccharides,LBP-FITC)的荧光定量分析方法,线性方程为y=1 378.7x-14.98(R2=0.998 9),血浆中LBP-FITC质量浓度在0.05~10μg/m L范... 建立大鼠血浆中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枸杞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labeled Lycium barbarumpolysaccharides,LBP-FITC)的荧光定量分析方法,线性方程为y=1 378.7x-14.98(R2=0.998 9),血浆中LBP-FITC质量浓度在0.05~10μg/m 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以及稳定性考察分析证明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体内定量分析的要求。单次灌胃给予大鼠LBP-FITC后,以药代动力学Win Nonlin软件采用非房室模型拟合大鼠单次口服LBP-FITC的经时血药质量浓度数据,计算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最大峰质量浓度(Cmax)(2.39±0.71)μg/m L、达峰时间(tmax)(1.17±0.41)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45.85±7.12)(μg?h)/m L,AUC0-∞为(127.31±39.00)(μg?h)/m L;半衰期(t1/2)为(80.32±32.70)h;清除率为(1 693.96±492.47)m L/kg;平均滞留时间为(20.64±1.3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枸杞多糖 药代动力学 稳定性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后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葡聚糖的可能转运途径 被引量:5
5
作者 刁桐湘 余力生 +2 位作者 静媛媛 韩琳 郑宏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6-400,共5页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进入内耳的可能途径。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分子量为3 000~5 000,20μl)为示踪剂,将200只出生24h内的昆明乳鼠随机分为耳后对照组[5mg/ml的葡聚糖(Dextran)20μ... 目的探讨耳后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进入内耳的可能途径。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分子量为3 000~5 000,20μl)为示踪剂,将200只出生24h内的昆明乳鼠随机分为耳后对照组[5mg/ml的葡聚糖(Dextran)20μl耳后注射]、耳后实验组(5mg/ml的FITC-Dextran 20μl耳后注射)、肌注对照组(5mg/ml的葡聚糖20μl肌肉注射)、肌注实验组(5mg/ml FITC-Dextran 20μl肌肉注射),每组50只;于给药后0min、5min、15min、30min、1h、3h、5h、7h、12h、24h处死动物,取其头颅做冰冻切片,应用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观察分析荧光示踪剂在乙状窦、内淋巴囊及耳蜗的分布及强度变化,以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荧光强度比值为强度值。结果肌注实验组乙状窦在给药后3h、内淋巴囊及耳蜗在给药后12h可检测到荧光强度轻度增高,其余各部位各时间点均未检测出明显荧光增强。耳后实验组耳后注射示踪剂后,乙状窦、内淋巴囊分别在给药后即刻、耳蜗在给药后30min可观察到荧光信号,随后荧光强度随时间延长依次升高,乙状窦、内淋巴囊、耳蜗的荧光强度达峰值时间分别为给药后5~15、30、60min,到12小时强度均再次小幅度升高。结论药物在耳后注射较肌肉注射更易于进入内淋巴液,可能径路为:示踪剂首先通过局部循环和局部渗透至乙状窦内富集,随后通过乙状窦与内淋巴囊间的脉络关系进入内淋巴液,最终逆内淋巴浓度梯度作用于内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标记的葡聚糖 耳后注射 转运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多糖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敏 王亚楠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共10页
多糖是一类来源丰富、可降解和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皮革等行业。然而,由于多糖结构中缺少可被特异性检测的基团,使得其在应用时的定性/定量分析较为困难。荧光标记技术能赋予多糖可被检测的荧光基团,是实... 多糖是一类来源丰富、可降解和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皮革等行业。然而,由于多糖结构中缺少可被特异性检测的基团,使得其在应用时的定性/定量分析较为困难。荧光标记技术能赋予多糖可被检测的荧光基团,是实现多糖应用可视化、进而研究多糖功能与作用机理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常见的荧光标记多糖的方法,包括在多糖的羟基、羧基和醛基引入荧光素的荧光标记法,以及通过化学反应构造共轭结构的自发荧光法,详细阐述了不同荧光标记法的原理、标记条件和应用效果。总结和展望了荧光多糖在荧光示踪、生物成像、食品监测、水质监测和智能包装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荧光标记 荧光示踪 荧光 自发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活性糖肽的荧光标记鉴定及其在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的分布 被引量:1
7
作者 房晓雪 徐伟 +5 位作者 周婷婷 唐燕 王春驰 姜瑞芝 邱智东 罗浩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692,共6页
目的:对人参活性糖肽(PGG)进行荧光标记,观察其在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靶向趋势。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探针对PGG进行荧光标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对PGG荧光标记物(PGG-FITC)进行结构分析,采用荧... 目的:对人参活性糖肽(PGG)进行荧光标记,观察其在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靶向趋势。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探针对PGG进行荧光标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对PGG荧光标记物(PGG-FITC)进行结构分析,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荧光取代度。将78只小鼠随机分为13组,每组6只,其中6组小鼠注射PGG-FITC,6组小鼠注射FITC,1组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给药后0.5、1.0、2.0、4.0、8.0和24.0 h,采集各组小鼠心、肝、脾、肺、肾、脑、肠和胃组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PGG-FITC和FITC水平,并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靶向效率(Te)。结果:PGG与FITC通过共价键连接,其荧光取代度为1.435%;与FITC组比较,PGG-FITC组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的药物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脑组织中药物水平升高更为明显;FITC组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AUC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脑、胃、肾、肠、心、脾和肺组织,PGG-FITC组小鼠主要脏器组织中AUC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脑、心、肝、肾、脾、胃、肺和肠组织。结论:利用FITC对PGG进行荧光标记,PGG经过尾静脉注射后主要富集在小鼠脑部,具有明显的脑靶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活性糖肽 异硫氰酸荧光 荧光标记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荧光染料嵌合的核壳荧光纳米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22
8
作者 段菁华 王柯敏 +7 位作者 谭蔚泓 何晓晓 何春梅 刘斌 李杜 黄杉生 羊小海 莫远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5-259,共5页
采用油包水的反相微乳液方法 ,首次以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 Ig G)标记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为核材料 ,成功地制备了 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 ,克服了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核壳荧光纳米颗粒中存在的荧光染料泄露的问题 .制备的这种核壳荧... 采用油包水的反相微乳液方法 ,首次以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 Ig G)标记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为核材料 ,成功地制备了 FITC的核壳荧光纳米颗粒 ,克服了采用传统方法制备核壳荧光纳米颗粒中存在的荧光染料泄露的问题 .制备的这种核壳荧光纳米颗粒比细胞小很多 ,且具有生物亲和性 ,可为纳米生物传感器件提供新型材料 .基于该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的标记方法也为生物医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非同位素分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荧光染料 荧光纳米材料 油包水微乳液 异硫氰酸荧光 羊抗人免疫球蛋白 核壳结构 纳米生物传感器 标记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蓝舌病直接荧光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玉玲 李根 +1 位作者 李志华 张开礼 《云南畜牧兽医》 1989年第4期22-25,共4页
荧光标记抗体是一种用以检测感染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快速诊断病毒病的方法之一。自从Livngston和Moore(1962)首先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交联兔抗海猪球蛋白检查感染细胞培养物的蓝舌病毒抗原以来,Pini等(1966)应用荧光技术检查实验感染绵羊... 荧光标记抗体是一种用以检测感染组织中的病毒抗原,快速诊断病毒病的方法之一。自从Livngston和Moore(1962)首先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交联兔抗海猪球蛋白检查感染细胞培养物的蓝舌病毒抗原以来,Pini等(1966)应用荧光技术检查实验感染绵羊中蓝舌病毒的浓度和病毒鉴定,指出该方法具有群特异性。Bowne和Jochim((1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舌病毒 舌病 荧光标记抗体 细胞培养物 感染组织 实验感染 鸡胚 异硫氰酸荧光 人工感染 高免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思豆毒素的内化作用
10
作者 钟玉绪 应翔宇 +4 位作者 李丽琴 陈乐贵 杨廷松 郭胜清 林福生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1-311,共1页
目的 研究相思豆毒素 (ABR)的内化入胞作用并探讨内化入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葡聚糖凝胶层析制备ABR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探针 (FITC ABR) ;MTT比色法测定FITC ABR对体外培养人胚胎肾细胞 (HEK)增殖的抑制作用 ;激光共聚焦... 目的 研究相思豆毒素 (ABR)的内化入胞作用并探讨内化入胞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葡聚糖凝胶层析制备ABR的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标记探针 (FITC ABR) ;MTT比色法测定FITC ABR对体外培养人胚胎肾细胞 (HEK)增殖的抑制作用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示踪FITC ABR的内化过程。结果FITC ABR在凝胶层析图谱中先于FITC洗脱 ,两者能较好的分离 ,所制备的FITC ABR浓度为 10 .0g·L- 1,FITC ABR与ABR在 10 0 0~ 0 .0 1μg·L- 1浓度范围内 ,以相同浓度作用于HEK细胞 ,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相似 ,两者的pIC50 均约为 16pmol·L- 1;分子荧光探针FM4 6 41.5 μmol·L- 1对体外培养HEK细胞连续标记 12h ,能特异性标记细胞膜及膜性细胞器如胞内体、溶酶体、高尔基体等 ,细胞膜及胞内分别可见连续以及散在的红色荧光 ;FITC ABR 10mg·L- 1单独标记细胞 15 ,30min ,即可见到胞内有绿色荧光 ,FITC ABR与FM4 6 4联合标记细胞 ,在胞内的某些红色荧光部位同时具有FITC ABR的绿色荧光 ,两种颜色的荧光叠加后产生棕褐色荧光 ;以0 .1mol·L- 1乳糖封闭细胞膜的ABR结合位点后 ,再以FITC ABR标记细胞 30min ,可见细胞膜的绿色荧光明显减弱 ,胞内几乎无绿色荧光。升高胞内体pH的药物NH4 Cl 1mmol·L- 1能明显增强FITC ABR对胞内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豆毒 内化入胞作用 细胞增殖 异硫氰酸荧光标记探针 人胚胎肾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人IgG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佳铭 付艳 +1 位作者 余冰宾 李隆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45-1648,共4页
在聚酰胺膜 ( PM)等固体基质上 ,人免疫球蛋白 ( Ig G)能与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GAHAb* )发生定量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并保持了 FITC优良的室温磷光特性 ,据此建立了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 ( SS-RTP-IA)测定人血... 在聚酰胺膜 ( PM)等固体基质上 ,人免疫球蛋白 ( Ig G)能与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羊抗人抗体( GAHAb* )发生定量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并保持了 FITC优良的室温磷光特性 ,据此建立了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 ( SS-RTP-IA)测定人血清中人 Ig G的新方法 .在 0 .4μL(取样浓度为 1 .5 6~ 5 0 ng/m L)点样体积内 ,人 Ig G的含量在 0 .62 4~ 2 0 pg范围内 ,与室温磷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 ΔIp=31 .4 +4 6.2 lg[c( Ag) /pg],n=6.相关系数 r=0 .999,检出限 0 .32 pg.用于正常人血清中人 Ig G含量的测定 ,加标回收率为 96%~ 1 0 4 % ,结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基质室温磷光免疫分析法 人IGG 羊抗人抗体 人免疫球蛋白 异硫氰酸荧光标记 特异性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12
作者 路蔓 龙敏 +2 位作者 郜赵伟 刘冲 张惠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0-1694,共5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具有高特异性的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鉴定标记的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小鼠腹水诱生法制备并纯化抗AEG-1 mAb,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 目的制备并纯化具有高特异性的抗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鉴定标记的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方法小鼠腹水诱生法制备并纯化抗AEG-1 mAb,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Ab的纯度及免疫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FITC标记mAb的标记效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FITC标记mAb与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纯化得到了具有较高纯度的抗AEG-1 mAb,免疫活性良好;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FITC标记的mAb标记的肿瘤细胞表面荧光强度明显增加,标记率可达到90%以上;FITC标记的mAb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AEG-1阳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还能与小鼠体内注射的肿瘤细胞结合,在BALB/c小鼠血液中可检测出荧光染色阳性的肿瘤细胞。结论成功制备出小鼠抗AEG-1 mAb并进行了FITC标记,标记的mAb在体内外均可与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 单克隆抗体 异硫氰酸荧光标记 肿瘤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后FITC-Dextran在眼组织中的分布
13
作者 雷剑琴 孙乃学 +1 位作者 樊小娟 陈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观察兔眼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后房水流出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均行右眼手术。术后2周术眼前房内灌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处死后取完整眼... 目的观察兔眼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后房水流出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均行右眼手术。术后2周术眼前房内灌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处死后取完整眼球做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的分布。与手术部位处在眼环同一子午线上的同眼的对称部位未手术眼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葡萄膜巩膜引流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中部巩膜最强,前葡萄膜次之;而在小梁切除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葡萄膜最强,前、中部巩膜次之,两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均有部分中等亮度的显影,对照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则几乎无显影,且两组的前、中部巩膜荧光素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和小梁切除术术后房水引流均是多途径的,既有外滤过,还增强了葡萄膜巩膜引流。与小梁切除术相比,葡萄膜巩膜引流术还明显增加了跨巩膜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巩膜引流术 小梁切除术 异硫氰酸荧光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渗透泵测定清醒大鼠肾小球滤过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静波 王海涛 汪照寒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以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标记的菊粉(FITC-菊粉)作为标记物,通过微渗透泵,在大鼠清醒状态下,采用菊粉尿排泄率方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可行性。方法将FITC-菊粉溶解在生理盐水中配成浓度为24%的溶液,经滤过后(浓度降至8%)装在微渗透... 目的分析以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标记的菊粉(FITC-菊粉)作为标记物,通过微渗透泵,在大鼠清醒状态下,采用菊粉尿排泄率方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可行性。方法将FITC-菊粉溶解在生理盐水中配成浓度为24%的溶液,经滤过后(浓度降至8%)装在微渗透泵内。大鼠腹腔植入2个盛有上述FITC-菊粉溶液的微渗透泵,随机分成2组(需要收集24 h尿量组及无需收集尿量组每组各10只),分别关在代谢笼内。植泵后第7天,需要收集24 h尿量组收集24 h尿量及代谢笼上残留的FITC-菊粉,在大鼠清醒状态下采集血液标本;无需收集尿量组仅采集血液标本。分别根据不同的公式计算GFR。GFR的计量单位为mL/min,分别用大鼠体重及双肾重量校正后的单位为mL/min.kg体重和mL/min.g体重。结果需要收集24 h尿量和无需收集尿量2种方法计算出来的GFR分别为(2.31±0.33)mL/min和(2.53±0.33)mL/min,P=0.564,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已发表文献相比大鼠GFR平均值3.24 mL/min降低了30%,说明麻醉对GFR有较明显影响,去除麻醉因素的影响后,两者数值相近。结论采用微渗透泵方法,用FITC-菊粉作为标记物,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定清醒状态下大鼠GFR,尤其是无需收集尿量方法更加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荧光异硫氰酸标记菊粉 微渗透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