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异源附加系创建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禄小溪 孟珊 +1 位作者 沈新莲 王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6,共7页
异源附加系是克服植物远缘杂交障碍和开展遗传研究的中间材料,可用于基因定位、构建外源渐渗系群体、创新种质资源、开展外源染色体配对和重组等研究。着重阐述了构建作物异源附加系的常规法、桥梁法、双重单体或多重单体附加法、单倍... 异源附加系是克服植物远缘杂交障碍和开展遗传研究的中间材料,可用于基因定位、构建外源渐渗系群体、创新种质资源、开展外源染色体配对和重组等研究。着重阐述了构建作物异源附加系的常规法、桥梁法、双重单体或多重单体附加法、单倍体法、回交法、细胞融合法、自交法,对异源附加系的形态学鉴定、原位杂交、细胞学鉴定、分子标记鉴定方法和异源附加系在基因定位、种质资源创新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异源附加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作物野生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附加系 染色体 野生种 种质资源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1份小麦异源附加系种质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宋全昊 金艳 +5 位作者 宋佳静 陈杰 赵立尚 白冬 陈亮 朱统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79-86,共8页
利用小麦异源种质可以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61份以中国春为背景的稳定异源附加系材料,对其株高、穗下节、穗下茎、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不育小穗数、生物量、籽粒... 利用小麦异源种质可以拓宽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61份以中国春为背景的稳定异源附加系材料,对其株高、穗下节、穗下茎、旗叶长、旗叶宽、旗叶面积、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不育小穗数、生物量、籽粒产量、收获系数、千粒质量等15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附加系材料与中国春存在不同程度差异,1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8.02%~43.38%,平均25.17%;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62~2.07,平均1.93。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生物量、穗粒数、小穗数、株高、穗下节、穗下茎、收获系数呈显著正相关,但生物量与收获系数呈负相关。对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5个主成分构成的信息量为总信息量的78.32%。聚类分析成4个类群:类群Ⅰ包含32个材料,占52.46%;类群Ⅱ包含15个材料,占24.59%;类群Ⅲ包含8个材料,占13.11%;类群Ⅳ包含6个材料,占9.84%。各类群之间农艺性状有不同特征。这批异源附加系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可用作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异源附加系 农艺性状 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异源附加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峰 丁云花 +1 位作者 李成琼 简元才 《蔬菜》 2012年第4期45-49,共5页
异源附加系是指一个或一对异源染色体附加到一个物种染色体组上的品系,是遗传研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根据所附加外源染色体的数目,可将异附加系分为单体、双体和多重异附加系,其中单体、双体异附加系的研究和利用价值较... 异源附加系是指一个或一对异源染色体附加到一个物种染色体组上的品系,是遗传研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的重要基础材料。根据所附加外源染色体的数目,可将异附加系分为单体、双体和多重异附加系,其中单体、双体异附加系的研究和利用价值较高。阐述了异源附加系的特性、培育及鉴定方法,结合生物学发展进程,指出了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杂交 异源附加系 染色体 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野生稻(CC)-栽培稻(AA)异源单体附加系MAAL8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如亮 刘虹 +2 位作者 陈雁 覃瑞 李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139-10142,10146,共5页
[目的]通过对药用野生稻-栽培稻异源单体附加系MAAL8进行花药培养及其与栽培稻H1493回交,研究异源单体附加系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表型分析研究了后代分离比例,并采用SSR和甲基化分析研究了异源染色体的传递行为。[结果]在145个回交... [目的]通过对药用野生稻-栽培稻异源单体附加系MAAL8进行花药培养及其与栽培稻H1493回交,研究异源单体附加系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表型分析研究了后代分离比例,并采用SSR和甲基化分析研究了异源染色体的传递行为。[结果]在145个回交后代植株中有78株保留了MAAL8的卷叶标记性状,在32株花培植株中有5株为正常卷叶,2株为极端卷叶,其余为平叶植株。用14对SSR标记进行分析显示,在所有卷叶植株中可得到药稻特征带型,而在平叶植株中都没有。用11个多态性RFLP标记进行Methyla-tion-Sensitative Southern分析显示,有8个在AA和CC基因组之间的甲基化变异方式是不同的。[结论]MAAL8的异源染色体可经过减数分裂完整独立地传递给后代,并保持表型特征不变,且药稻的甲基化方式随着单条染色体的附加可在杂种后代中稳定遗传,甲基化的稳定性可能对异源染色体在栽培稻基因组环境中的相对独立遗传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异源单体附加系 花药培养 甲基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基因组研究与利用的新型工具——异源单体附加系 被引量:7
5
作者 谭光轩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45,共11页
在高等植物中,以种间杂交和回交把有益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为目的育种项目中,单个外源染色体常常被附加到含有受体细胞完整一套染色体中,形成异源单体附加系。这种异源单体附加系是阐明基因组结构和转移基因的有效工具。它... 在高等植物中,以种间杂交和回交把有益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为目的育种项目中,单个外源染色体常常被附加到含有受体细胞完整一套染色体中,形成异源单体附加系。这种异源单体附加系是阐明基因组结构和转移基因的有效工具。它可以通过回交形成覆盖整个基因组的渗入系重叠群,用于建立以受体物种基因组为载体的外源物种基因组文库。另外,一套完整的异源单体附加系也可看作是一个拥有分散供体基因组成为单个染色体单位的文库,便于精确高通量地将标记分配到单个供体染色体上,从而可以比较供体染色体和各自的直向同源受体染色体之间的标记位置和同线性关系。同时,也便于研究同源染色体的渗入机制和配对状态。文中介绍了异源单体附加系的培育和特性,并着重阐明了它在遗传育种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杂交 异源单体附加系 基因组研究 有益基因渗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异源单体附加系鉴定方法研究
6
作者 马兰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5-7,共3页
植物异源单体附加系是利用外源基因进行品种改良和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材料。综合阐明了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和原位杂交技术在鉴定植物异源单体附加系中的作用,并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综合比较。
关键词 植物异源单体附加系 形态标记 细胞学标记 生化标记 分子标记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紫色大白菜-芥菜附加系的创制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德双 辛晓云 +8 位作者 赵鸿 张凤兰 余阳俊 赵岫云 于拴仓 汪维红 苏同兵 李佩荣 卢桂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52,共5页
为了拓宽大白菜紫色种质资源,创制深紫色大白菜亲本材料,并研究深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以深紫色大白菜种质15NG28×绿色大白菜F1中深紫色植株的自交、回交后代为材料,观察深紫色大白菜染色体数目,并利用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转... 为了拓宽大白菜紫色种质资源,创制深紫色大白菜亲本材料,并研究深紫色性状的遗传规律,本试验以深紫色大白菜种质15NG28×绿色大白菜F1中深紫色植株的自交、回交后代为材料,观察深紫色大白菜染色体数目,并利用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转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96,调查各世代叶片颜色及分离比例。结果表明:在深紫色大白菜的自交4代中,可以获得染色体数22条、深紫色大白菜材料,叶片的紫色性状自交后不再分离,即获得纯合的深紫色材料,推测其基因型为20A+2B,为A基因组附加B基因组的异源单体附加系。深紫色大白菜紫色性状的遗传不符合经典的孟德尔规律,主要表现为分离后代中深紫色和绿色植株随机发生,只有纯合的深紫色双亲的自交后代、双亲间的杂交F1才能表现出稳定的深紫色。纯合的深紫色大白菜主要性状为:子叶和真叶的正面、背面、叶脉以及叶柄的正面均为深紫色,叶柄背面为绿色,叶片数增多,抱球所需的时间稍长,叶球略松,球内叶紫红色,心叶浅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紫色大白菜 异源单体附加系 B基因组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背景中长穗偃麦草[Lophopyrum elongatum(Host) A. Lve]E染色体组的RGAP特异标记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国跃 董攀 +3 位作者 魏育明 何坤 李伟 郑有良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82-1787,共6页
利用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编码氨基酸保守区域NBS-LRR(核苷酸结合位点-富亮氨酸区域)设计了42个简并引物组合,运用抗病基因类似物多态性(resistance gene analog polymorphism,RG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及其... 利用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编码氨基酸保守区域NBS-LRR(核苷酸结合位点-富亮氨酸区域)设计了42个简并引物组合,运用抗病基因类似物多态性(resistance gene analog polymorphism,RG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及其附加系和代换系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共有38对引物组合获得扩增产物,其中35对在普通小麦中国春、中国春-长穗偃麦草双二倍体中能扩增出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38.5个片段。在普通小麦背景下,共获得275条长穗偃麦草E基因组多态性谱带,占扩增总谱带数的17.44%,揭示出在普通小麦背景下E基因组和普通小麦A、B、D基因组间的高丰度遗传变异。另外,利用RG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的特异RGAP标记。为小麦背景中长穗偃麦草外源遗传物质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RGAP标记 异源附加系 异源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黑麦易位系的创制和利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文俊 胡含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5,共5页
关键词 易位系 小麦染色体 小麦-黑麦 普通小麦 代换系 异源附加系 染色体交换 山羊草 部分同源配对 染色体配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