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氰酸酯接枝改性淀粉/聚碳酸亚丙酯共混物及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广 庞素娟 +5 位作者 徐鼐 潘莉莎 卢凌彬 林强 黎坛 李明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6,共4页
为提高淀粉(Starch)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的界面作用力,在淀粉颗粒与PPC复合时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进行反应性共混改性,通过FTIR、DSC、TGA、SEM、拉伸测试等手段对共混物进行表征,验证了接枝作用的发生,同时讨论了在熔融状态... 为提高淀粉(Starch)与聚碳酸亚丙酯(PPC)的界面作用力,在淀粉颗粒与PPC复合时加入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进行反应性共混改性,通过FTIR、DSC、TGA、SEM、拉伸测试等手段对共混物进行表征,验证了接枝作用的发生,同时讨论了在熔融状态下,MDI对共混物接枝改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有PPC大分子接枝到淀粉颗粒表面上。正是接枝的PPC在两相间充当兼容剂,提高了其相容性,增强了PPC相与淀粉颗粒之间的界面粘接力,使得形态结构稳定化,从而使得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得到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亚丙 淀粉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 改性 微观结构 热稳定性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熔融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丽春 孙才英 +1 位作者 李丽萍 郭垂根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在苯乙烯(St)存在下,将含不饱和键与异氰酸酯双官能团的单体m-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m-TMI)熔融接枝到聚丙烯(PP)上,分别采用无水滴定法、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枝产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TMI、St均与P... 在苯乙烯(St)存在下,将含不饱和键与异氰酸酯双官能团的单体m-异丙烯基-α,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酯(m-TMI)熔融接枝到聚丙烯(PP)上,分别采用无水滴定法、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接枝产物进行测试。结果表明,m-TMI、St均与PP发生了接枝反应,并且St的存在能够有效抑制PP在接枝过程中的降解,提高m-TMI与PP接枝产物的热稳定性。在保持St用量不变的条件下,m-TMI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随其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保持m-TMI用量不变的条件下,m-TMI的接枝率在St与m-TMI的摩尔比为1.6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m-异丙烯基-α α-二甲基苄基异氰酸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中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的残留量 被引量:7
3
作者 邵秋荣 方邢有 +1 位作者 李天宝 霍炜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0-1263,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中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的残留量。样品1.000g经5 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25 min,上清液用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后,经0.45μm有机系微孔滤膜过滤。在气相色谱分离中采用HP-5MS石英...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中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的残留量。样品1.000g经5 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25 min,上清液用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后,经0.45μm有机系微孔滤膜过滤。在气相色谱分离中采用HP-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在质谱分析中采用全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的质量浓度在0.05~5.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10S/N)为0.05m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79.2%~93.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0.8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间苯二甲基异氰酸 食品触材料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氰酸酯指数对聚乙二醇基聚氨酯泡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谢贵堂 范开元 +3 位作者 张化哲 张均 姚明 姜志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5-188,共4页
以聚乙二醇(PEG)和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利用化学发泡法制备了不同异氰酸酯指数(R值)的PEG基聚氨酯泡沫(P-PUF)。通过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热失重、吸水率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R值对P-PUF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聚乙二醇(PEG)和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利用化学发泡法制备了不同异氰酸酯指数(R值)的PEG基聚氨酯泡沫(P-PUF)。通过红外光谱、光学显微镜、热失重、吸水率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R值对P-PUF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值的增加,P-PUF的热稳定性、吸水率和拉伸强度均先增加后减小,泡孔直径整体呈增大趋势;R=0.8时,P-PUF的吸水率为1666%,干燥状态拉伸强度为607kPa,起始分解温度为382.34℃,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泡沫 异氰酸指数 吸水率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材料表面微波辅助接枝聚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麦伟忠 王培连 +2 位作者 屠美 曾戎 赵剑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3-787,共5页
采用微波辐照辅助技术在聚氨酯膜的表面接枝聚乙二醇,并与传统加热反应接枝聚乙二醇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反应能明显加快聚氨酯表面接枝PEG的速度,其接枝效果受微波功率、反应时间以及投料比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微波功率... 采用微波辐照辅助技术在聚氨酯膜的表面接枝聚乙二醇,并与传统加热反应接枝聚乙二醇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反应能明显加快聚氨酯表面接枝PEG的速度,其接枝效果受微波功率、反应时间以及投料比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微波功率为100W,反应物的质量分数为5%,反应时间为10min时,微波辅助表面接枝反应效果以及效益最好。SEM和AFM表面分析表明,与传统加热反应方法相比,微波辅助反应对膜表面的破坏程度更小,膜表面更加光滑平整。水接触角的结果也表明,微波辅助反应接枝PEG所得膜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反应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醋酸乙烯酯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钱浩 祝亚非 许家瑞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0-34,共5页
研究了以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为主链化合物,利用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在主链上接枝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及合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讨论了实验条件... 研究了以聚乙烯-醋酸乙烯酯为主链化合物,利用威廉森(Williamson)合成法,在主链上接枝聚乙二醇,合成了一类新型的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及合成的接枝共聚物的化学结构,讨论了实验条件对接枝产物大分子链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醋酸乙烯 乙二醇 大分子表面改性剂 合成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的氧化石墨烯/聚丙烯相变材料
7
作者 赵唯栋 谢明 +3 位作者 包建坤 姚锋华 陈龙 孙俊芬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21,共9页
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中引入具有三嗪环结构的2-氨基-4,6-二氯-1,3,5-三嗪(ADCT),将MPEG的-OH接枝在ADCT的三嗪环4、6位制备具有三嗪环结构的MPEG(ADMT),然后负载于载体材料氧化石墨烯(GO)得到定形相变材料(FSPCM),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 在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中引入具有三嗪环结构的2-氨基-4,6-二氯-1,3,5-三嗪(ADCT),将MPEG的-OH接枝在ADCT的三嗪环4、6位制备具有三嗪环结构的MPEG(ADMT),然后负载于载体材料氧化石墨烯(GO)得到定形相变材料(FSPCM),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FSPCM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制备FSPCM质量比为5%、10%、15%的PP/FSPCM共混材料,并采用^(1)HNMR、FT-IR、DSC、热台测试等试验手段对ADMT、FSPCM、PP/FSPCM共混材料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SPCM结晶焓值为96.1J·g^(-1),在250℃下仍保留较好的定形效果。10%质量比的PP/FSPCM相变焓值为9.10J·g^(-1),焓值效率为6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定形相变材料 化学 乙二醇单甲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辐射法制备聚羟基丁酸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
8
作者 蔡志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8,共4页
利用紫外辐射法制备了聚羟基丁酸酯/聚乙二醇(PHB/PEG)接枝共聚物,共聚物中聚乙二醇接枝含量分别为1.7%、2.6%、3.8%、6.4%和10.1%。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表面接触角及力学性能测试... 利用紫外辐射法制备了聚羟基丁酸酯/聚乙二醇(PHB/PEG)接枝共聚物,共聚物中聚乙二醇接枝含量分别为1.7%、2.6%、3.8%、6.4%和10.1%。利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广角X射线衍射(WAXD)、表面接触角及力学性能测试对不同聚乙二醇接枝含量的共聚物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枝聚乙二醇后,PHB链的规整度降低,PHB的结晶度下降,表面亲水性变好,其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中出现了明显的屈服点,断裂伸长率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达到了12%~15%,力学性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丁酸 乙二醇 化学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价接枝多壁碳纳米管及其表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华 张晨 +2 位作者 王兆旭 杜中杰 励杭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8-140,共3页
通过两步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分子链共价接枝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成功地制备了PET/MWCNTs复合材料。聚丙烯酰氯共价接枝MWCNTs的表面具有多个可反应的酰氯基团,通过与PET端羟基间的反应,以聚丙烯酰氯为中间聚合物层,... 通过两步法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分子链共价接枝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表面,成功地制备了PET/MWCNTs复合材料。聚丙烯酰氯共价接枝MWCNTs的表面具有多个可反应的酰氯基团,通过与PET端羟基间的反应,以聚丙烯酰氯为中间聚合物层,成功将PET分子链接枝到了碳纳米管表面。采用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核磁(1H-NMR)和热失重分析(TGA)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T分子已通过共价接枝的方式接枝到碳纳米管表面,被接枝聚合物的量约为MWCNTs的96%,该接枝聚合物层的存在将有利于多壁碳纳米管与PET树脂间相容性的提高,从而使PET/MWCNTs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丙烯酰氯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接枝聚醋酸乙烯酯的聚合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友桂 朱小翔 +1 位作者 吴林波 李伯耿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5-610,共6页
以过氧-2-乙基己酸叔丁酯为引发剂,进行了聚乙二醇(PEG)存在下的醋酸乙烯酯(VAc)本体接枝聚合,考察了各VAc:PEG配比下聚合速率、PEG上PVAc的接枝率、PVAc的接枝效率、PEG的被接枝效率以及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以过氧-2-乙基己酸叔丁酯为引发剂,进行了聚乙二醇(PEG)存在下的醋酸乙烯酯(VAc)本体接枝聚合,考察了各VAc:PEG配比下聚合速率、PEG上PVAc的接枝率、PVAc的接枝效率、PEG的被接枝效率以及接枝共聚物的分子量随聚合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配方中VAc配比的增加,聚合速率与极限转化率明显增加,聚合反应出现明显的自动加速现象;当VAc:PEG配比较大时,综合速率参数K随聚合时间不断上升,当VAc:PEG配比较低时,K随聚合时间呈下降趋势。各VAc:PEG配比下PVAc的接枝率几乎都随转化率的增大而线性地增加,接枝效率则几乎不随聚合时间而变;接枝率的大小正比于VAc:PEG配比,接枝效率则普遍较高,低VAc:PEG配比时,接枝效率可达95%以上;PEG的被接枝效率虽随转化率和VAc:PEG配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但总体仍较低,表明聚合体系中有相当多一部分PEG未被接枝。高的VAc接枝效率和低的PEG被接枝效率表明,该GraftFrom接枝聚合体系中,可能存在着GraftOnto的接枝聚合机理。根据定义用■=■nPEG1+GrGd来计算PEG-g-PVAc的数均分子量,发现■随聚合转化率的增大而减小,并逐渐趋于常数,配方中VAc浓度越大■越大;由GPC测试、PVAc普适校正计算发现,接枝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在1.5~2.5之间,且随单体浓度和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大。这些均与聚合体系的凝胶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醋酸乙烯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纤维素接枝物固态相变材料的贮热性能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郭元强 吕社辉 +2 位作者 叶四化 何涛 陈鸣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6-179,共4页
用化学偶联法,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纤维素分子链上,制备聚乙二醇-纤维素接枝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接枝物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PEG-CELL接枝物的相变焓、相变温度与PEG的分子量、PEG的质量百分比有关。当PEG的分子量在200... 用化学偶联法,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纤维素分子链上,制备聚乙二醇-纤维素接枝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研究了接枝物的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PEG-CELL接枝物的相变焓、相变温度与PEG的分子量、PEG的质量百分比有关。当PEG的分子量在2000以下时,制备的接枝物相变焓很低;当PEG的分子量大于4000时,同等分子量情况下,相变焓、相变温度随PEG的质量百分含量减少而下降。所制备的PEG-CELL接枝物为固态相变材料,热滞后性降低,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纤维素 固态相变材料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共聚法制备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高分子固-固相变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47
12
作者 张梅 那莹 姜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 (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 (PVA)主链上 ,得到了系列性能稳定的 PEG/PVA高分子固 -固相转变材料 ,用 DSC,WAXD和 POM对其相变行为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材料呈现出可逆的... 用接枝共聚法将具有相变特征的聚乙二醇 (PEG)接枝到具有较高熔点的聚乙烯醇 (PVA)主链上 ,得到了系列性能稳定的 PEG/PVA高分子固 -固相转变材料 ,用 DSC,WAXD和 POM对其相变行为及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材料呈现出可逆的固 -固相转变特性 ;其结晶峰值温度和相变焓比纯 PEG低 ,接枝率对相变温度和归一化相变焓影响不大 ;接枝率只影响结晶与熔融行为 ,不影响结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乙烯醇 固-固相变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毅毅 侯世祥 +2 位作者 陈彤 何军 袁子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9,104,共5页
用1,1'羰基二咪唑活化MPEG法制备活化MPEG,再用活化MPEG与壳聚糖上的伯氨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用重量法、间接法及1H-NMR测定了接枝率约为11%,符合经典隐... 用1,1'羰基二咪唑活化MPEG法制备活化MPEG,再用活化MPEG与壳聚糖上的伯氨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用重量法、间接法及1H-NMR测定了接枝率约为11%,符合经典隐形纳米粒材料的PEG含量。用X-射线衍射及DSC证明了聚合物的结晶度有所增强,有望作为隐形纳米粒的载体材料使用。为长循环及实体瘤给药系统研究提供新的载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甲氧基乙二醇 隐形纳米粒 载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为聚乙二醇单甲醚的高接枝率水溶性梳状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崭 王蔚茹 +1 位作者 高彦芳 谢续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0-985,共6页
通过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与丙烯酸(AA)小单体共聚,合成一系列侧链为mPEG、不同侧链长度且具有较高接枝率的水溶性梳状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PAA-g-mPEG),并对共聚物进行表征。... 通过自由基引发溶液聚合,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与丙烯酸(AA)小单体共聚,合成一系列侧链为mPEG、不同侧链长度且具有较高接枝率的水溶性梳状接枝共聚物聚丙烯酸接枝聚乙二醇单甲醚(PAA-g-mPEG),并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mPEG丙烯酸单酯大单体和AA小单体的共聚活性较高;梳状接枝共聚物PAA-g-mPEG的接枝率较高,即使侧链为链段较长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的mPEG(mPEG5 000),共聚物中mPEG5 000的质量分数仍可高达55.7%。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梳状接枝共聚物在100℃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共 乙二醇单甲醚 梳状 丙烯酸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乙二醇接枝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 被引量:23
15
作者 唐林生 张国政 +1 位作者 李小丽 翟晓欧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4-77,共4页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衣康酸单酯(IMPEG)为大单体,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的聚乙二醇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减水剂I)。试验结果表明:该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比以甲氧基聚乙二醇马来酸单酯和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为大单体合成的好。当减水剂I用量为水泥...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衣康酸单酯(IMPEG)为大单体,合成出了一种新型的聚乙二醇接枝聚羧酸减水剂(减水剂I)。试验结果表明:该减水剂的减水效果比以甲氧基聚乙二醇马来酸单酯和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为大单体合成的好。当减水剂I用量为水泥质量的0.325%时,水泥的净浆流动度为310 mm,砂浆减水率为35%,坍落度为230 mm,90 min后坍落度约损失6.5%,1、3、7、28 d的抗压强度增长比分别为220%、190%、170%、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衣康酸单 乙二醇羧酸盐 减水剂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相变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静 相恒学 +1 位作者 巩学勇 张银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3-136,共4页
研究了腈纶(PAN)废丝碱催化水解工艺,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PAN废丝水解产物的结构。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制备工艺,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催化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腈纶水解产物和... 研究了腈纶(PAN)废丝碱催化水解工艺,用傅立叶红外光谱表征了PAN废丝水解产物的结构。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PAN废丝接枝聚乙二醇制备工艺,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催化剂用量、接枝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腈纶水解产物和聚乙二醇的接枝产物(HPAN-g-PEG)相变性能的影响,用偏光显微镜考察了PEG、HPAN-g-PEG的晶体结构,通过测定步冷曲线观察了接枝产物的保温性能。结果表明,该接枝材料表现出固-固相转变特性,潜热储存能力达105J/g,并呈现出良好的保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纶废丝 乙二醇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纤维素接枝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吕社辉 郭元强 +1 位作者 陈鸣才 何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2-65,共4页
应用化学偶联的方法,将聚乙二醇(PEG)分子接枝到纤维素分子链上。运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对聚乙二醇-纤维素接枝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G通过化学键偶联在纤维素分子的侧链上,形... 应用化学偶联的方法,将聚乙二醇(PEG)分子接枝到纤维素分子链上。运用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对聚乙二醇-纤维素接枝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EG通过化学键偶联在纤维素分子的侧链上,形成接枝共聚物,PEG-CELL接枝物为固-固相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纤维素 合成 表征 化学偶联 化学键 固-固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丙烯酸与聚酯织物接枝共聚性能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移团 王锐 张大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19,共4页
研究了在水溶液中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衣康酸/丙烯酸为单体与碱处理后的三叶形聚酯(PET)平纹织物接枝共聚;对共聚条件如聚合温度、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物质的量比等进行研究,得出最佳聚合条件。电子扫描电镜照片和傅里叶红外变... 研究了在水溶液中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衣康酸/丙烯酸为单体与碱处理后的三叶形聚酯(PET)平纹织物接枝共聚;对共聚条件如聚合温度、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物质的量比等进行研究,得出最佳聚合条件。电子扫描电镜照片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显示衣康酸/丙烯酸共聚到聚酯大分子上。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上升,织物吸湿快干性能提高;阳离子染料上染率大幅度提高,织物色光鲜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织物 衣康酸 丙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醋酸纤维素与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游天彪 谭英 +1 位作者 唐青 胡艾希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6-348,共3页
以1,6-己二异氰酸酯(HD I)作交联剂,聚乙二醇(PEG)与二醋酸纤维素(CDA)接枝得二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用正交试验法L27(133)研究了PEG分子量、CDA与PEG的配比、HD I的用量、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接枝反... 以1,6-己二异氰酸酯(HD I)作交联剂,聚乙二醇(PEG)与二醋酸纤维素(CDA)接枝得二醋酸纤维素-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用正交试验法L27(133)研究了PEG分子量、CDA与PEG的配比、HD I的用量、催化剂的用量和反应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接枝反应最佳工艺条件为:PEG分子量200,n[NCO]∶n[OH]=4∶4,m(PEG)∶m(CDA)=5.0∶3.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10%,反应时间为1.5 h。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二醋酸纤维素与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接枝率为253.3%。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FT-IR测试技术得到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醋酸纤维素-乙二醇 己二异氰酸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表面上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预聚物接枝改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车剑飞 栾宝勇 +3 位作者 董晓明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在纳米SiO2表面上进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预聚物(pre-PBT)接枝改性,建立空间位阻稳定层, 提高了纳米SiO2的分散稳定性,增强了纳米粒子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红外光谱表明,接枝纳米粒子存在着 pre-PBT的酯基特征吸收峰,XPS的Si2p峰精细... 在纳米SiO2表面上进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预聚物(pre-PBT)接枝改性,建立空间位阻稳定层, 提高了纳米SiO2的分散稳定性,增强了纳米粒子与树脂基体的相容性。红外光谱表明,接枝纳米粒子存在着 pre-PBT的酯基特征吸收峰,XPS的Si2p峰精细扫描表明二者形成了Si-O-C键,结合能降低;缩合聚合接枝体系的反应压力是影响纳米SiO2表面接枝量和接枝链长的重要因素,热失重分析和粘均分子量测定表明,随着反应压力的降低,热失重增加,接枝物分子量升高,接枝链变长;AFM观察表明在四氯乙烷中分散后的粒径约为50nm,几乎所有颗粒都以原生粒子的状态单独分散,颗粒间无团聚。SEN分析表明,接枝纳米粒子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基体中可均匀地分散,二者界面间存在较强的界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表面改性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