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对纸质文物油渍的清洗效果研究
1
作者 刘盼盼 李艳丽 李玉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本研究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O-8)作为纸质档案油渍的清洗剂,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TO-8水溶液,借助手持式超声波渗透仪对纸张油渍模拟样品进行清洗。采用白度仪、红外光谱仪、非接触式分光光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 本研究以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TO-8)作为纸质档案油渍的清洗剂,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TO-8水溶液,借助手持式超声波渗透仪对纸张油渍模拟样品进行清洗。采用白度仪、红外光谱仪、非接触式分光光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视频光学接触角测试仪等,表征TO-8对纸质档案上油渍的清洗作用;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柔软度仪和pH计,表征TO-8对纸张性能的影响;采用TG/DTG热分析仪,表征TO-8对纸张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5%的TO-8水溶液清洗油渍的效果最好;TO-8在清洗样品后,纸张的抗张强度下降,柔软度增加,pH维持弱碱性;TO-8清洗纸张后,纸张的热稳定性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文物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 字迹 油渍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宗乾 李长龙 杨青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62,共5页
采用五氧化二磷法合成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探讨了原料配比、酯化温度、酯化时间、水解条件对合成磷酸酯耐碱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酯中单、双酯比例是耐碱渗透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单、双酯比例越大,磷酸酯的耐碱渗透性... 采用五氧化二磷法合成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探讨了原料配比、酯化温度、酯化时间、水解条件对合成磷酸酯耐碱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酯中单、双酯比例是耐碱渗透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单、双酯比例越大,磷酸酯的耐碱渗透性能越好,同时通过试验得出了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最优合成工艺为:n(AEO)∶n(P2O5)=3∶1,酯化温度90℃,酯化时间4 h,水解前一次性加水,水解温度90℃,水解时间3 h,此工艺下合成磷酸酯的耐碱渗透性能最优。试验还采用FT-IR、HPLC对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进行了测试与表征,探讨了醚的酯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耐碱渗透性 五氧化二磷 FT-IR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系列及其聚氧丙烯醚(3)封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黄中瑞 吕嘉乐 +3 位作者 康文倩 曹文丽 王利民 车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0-223,247,共5页
对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环氧乙烷数(EO数)及用3个环氧丙烷数(3PO数)对其封端后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对不同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及3PO封端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质、泡沫性质... 对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环氧乙烷数(EO数)及用3个环氧丙烷数(3PO数)对其封端后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对不同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及3PO封端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质、泡沫性质、乳化力及浊点进行了测试,发现随着EO数的增加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的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临界胶束浓度(cmc)、稳泡力、起泡力、润湿时间及浊点均增大。PO封端后,相较于封端前,其表面张力增大;临界胶束浓度、稳泡力、起泡力、乳化力及浊点均降低;EO数大于9时,封端后的润湿力相较于封端之前有所提高。最终结果表明聚醚的不同结构对其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 异构十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环氧乙烷 环氧丙烷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瑞林 孙永强 郭建国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77-680,718,共5页
对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IC_(10)EO_n)、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2)醚硫酸钠(C_(12~14)E_2S)的水溶性进行分析,研究了LAS和C_(12~14)E_2S对异构十醇聚氧乙烯(8)醚(IC_(10)EO_8)浊点的影响,同时考察了IC_(10)EO_8与LAS和C_(... 对异构十醇聚氧乙烯醚(IC_(10)EO_n)、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和脂肪醇聚氧乙烯(2)醚硫酸钠(C_(12~14)E_2S)的水溶性进行分析,研究了LAS和C_(12~14)E_2S对异构十醇聚氧乙烯(8)醚(IC_(10)EO_8)浊点的影响,同时考察了IC_(10)EO_8与LAS和C_(12~14)E_2S复配体系的润湿力、泡沫性能、去污力等。结果表明,在25℃下,当IC_(10)EO_n的EO加合数为3,8和9时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不会形成凝胶;在IC_(10)EO_8与LAS和C_(12~14)E_2S的复配体系中,当LAS和C_(12~14)E_2S的质量分数大于0.6%时,浊点迅速上升;IC_(10)EO_8与LAS和C_(12~14)E_2S的质量比在3∶1~1∶3范围内,复配体系的润湿性能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当IC_(10)EO_8与LAS和C_(12~14)E_2S的质量比为1∶1时,润湿性能最佳;IC_(10)EO_8的泡沫性能较差,随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增加,复配体系起泡力逐渐增强,泡沫稳定性呈不规则变化;加入一定量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提高IC_(10)EO_8的去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聚氧乙烯醚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复配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_3OK催化乙氧基化反应合成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7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泽阳 胡学一 +1 位作者 方云 邹梦瑶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85-889,共5页
以异十三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经CH_3OK催化乙氧基化反应合成了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7(简称E1307),以解决目前宽分布产品的低温透明度和润湿力不敌窄分布产品的问题。考察了碱催化乙氧基化反应条件对E1307品质,特别是对最低透明温度和润... 以异十三醇和环氧乙烷为原料,经CH_3OK催化乙氧基化反应合成了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7(简称E1307),以解决目前宽分布产品的低温透明度和润湿力不敌窄分布产品的问题。考察了碱催化乙氧基化反应条件对E1307品质,特别是对最低透明温度和润湿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水分残留量和催化剂用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较大。异十三醇在100℃抽真空除水分1 h,用占异十三醇质量0.3%的CH_3OK催化剂在0.3 MPa和120℃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得到E1307,其最低透明温度为10℃,润湿力为163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聚氧乙烯醚 乙氧基化反应 最低透明温度 润湿力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中游离醇
6
作者 梁盟 张威 滕晓光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2-1476,共5页
建立了一种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异构醇醚中游离醇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氢火焰(FID)检测器检测,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优化色谱条件,确立了较优分离条件,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建立了一种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异构醇醚中游离醇含量的分析方法。采用HP-5毛细管柱(30 m×0.32 mm,0.25μm),氢火焰(FID)检测器检测,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通过优化色谱条件,确立了较优分离条件,采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对于环氧乙烷(EO)加合数较高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异构十醇和异构十三醇分别在质量浓度范围为0.50~14.02 mg/mL和1.02~20.35 mg/mL时,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异构十醇和异构十三醇检出限分别为0.30和0.54 mg/mL,定量限分别为0.99和1.78 mg/mL。精密度试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中,异构十醇RSD≤0.75%,异构十三醇RSD≤0.99%。异构十醇和异构十三醇加标回收率在97.4%~104.7%之间,RSD≤2.33%(n=6)。该方法简单、准确、快速,适用于测定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中游离醇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 异构 异构 异构十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低温超柔软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乳化剂DYS—400
7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7-67,共1页
关键词 起始剂 复合酸性盐 低加成物 耐低温 超柔软 异构 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DYS-4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能
8
作者 包利宁 李健斌 +3 位作者 王晓虹 董庆文 李旭 董晋湘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3-1563,共11页
将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DBS)、C6二聚烷基苯磺酸钠(SC6DBS)和双己基烷基苯磺酸钠(SDHBS)3种煤基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分别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9)(IC13EO9)进行复配,得到了3种复配体系SDDBS/IC13EO9、SC6DBS/IC13EO9和SDHBS/I... 将自制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DBS)、C6二聚烷基苯磺酸钠(SC6DBS)和双己基烷基苯磺酸钠(SDHBS)3种煤基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分别与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9)(IC13EO9)进行复配,得到了3种复配体系SDDBS/IC13EO9、SC6DBS/IC13EO9和SDHBS/IC13EO9,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表面张力仪、动态光散射仪、液滴形状分析仪、立式去污机考察了不同复配比例(质量比,下同)对3种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剂稳定性、表面张力、胶束聚集行为、润湿性能、泡沫性能、乳化性能以及去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烷基苯磺酸盐和IC13EO9质量比为5∶5的复配体系表现出最佳的协同增效作用;SDHBS/IC13EO9表现出较好的润湿性能(30 s的水接触角为53.0°)、泡沫性能(泡沫半衰期为349.2 s)和乳化性能(乳化时间为1035 s),具有与商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IC13EO9复配体系相当的去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分异构型烷基苯磺酸盐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 复配体系 动态表面张力 动态光散射 去污性能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