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腕、踝关节异常运动模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秀汝 赵文汝 +2 位作者 刘金敬 霍速 孙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通过EMG生物反馈仪提供的肌电信号,确定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腕、踝关节异常运动模式的肌肉原因,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观察EMG生物反馈对该异常关节运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异常运动模式的29个腕、踝关节进行一个疗程的(15次,每次... 目的:通过EMG生物反馈仪提供的肌电信号,确定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造成腕、踝关节异常运动模式的肌肉原因,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观察EMG生物反馈对该异常关节运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异常运动模式的29个腕、踝关节进行一个疗程的(15次,每次50min)EMG生物反馈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腕伸肌、腕屈肌,胫前肌、腓肠肌两组拮抗肌的肌电信号、肌力,以及治疗前后的关节运动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腕关节背伸与掌屈,踝关节背屈与跖屈的肌电信号、肌力和关节异常运动模式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通过EMG生物反馈能够准确了解导致关节异常运动的肌肉原因,并有效治疗该异常运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损伤 踝关节 异常运动模式 腕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S数据的渡轮异常运动模式监测 被引量:11
2
作者 熊勇 瞿小豪 +1 位作者 郭俊维 牟军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3,共4页
为实时监测环境、操作行为等引起的船舶异常运动情况,采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二维船舶观测位置坐标,运用多核函数非参数估计方法,估计船舶正常运动模式的概率密度函数;根据假设检验方法,设定船舶异常运动判断标准,导入AIS实时监测... 为实时监测环境、操作行为等引起的船舶异常运动情况,采用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二维船舶观测位置坐标,运用多核函数非参数估计方法,估计船舶正常运动模式的概率密度函数;根据假设检验方法,设定船舶异常运动判断标准,导入AIS实时监测数据,检验判别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判别算法能够实时监测渡轮运行情况,及时检测设定航线出现异常运动的渡轮,为海事部门自动监管船舶安全航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识别系统(AIS) 船舶运动模式 核密度估计 假设检验 异常运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与体针联用对脑卒中后偏瘫肌张力过高和运动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晓燕 李静茁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后最常见的功能障碍,由于偏瘫表现出来的肌张力过高和异常运动模式给患者功能恢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我们通过头针运动区配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偏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异常运动模式 头针运动 肌张力 高和 体针 脑血管意外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带辅助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后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宁 单守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3-795,共3页
近年来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引发的各种原始反射、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导致步态异常,步行功能下降。虽然脑卒中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 近年来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CVA)患者的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引发的各种原始反射、异常运动模式的出现,导致步态异常,步行功能下降。虽然脑卒中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其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却长期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在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患者 步行功能 脑卒中 运动疗法 偏瘫后 止血带 中枢神经受损 异常运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分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被引量:27
5
作者 严隽陶 齐瑞 +5 位作者 房敏 葛林宝 徐佳 张中一 张宏 朱燕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5-456,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治疗方案 综合康复 异常运动模式 BOBATH技术 现代康复医学 脑神经细胞 整体疗效 临床疗效 生物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牵伸训练用于降低脑卒中患者小腿三头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斌 华东 +2 位作者 席建明 李桥军 宋晓磊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80-681,共2页
脑卒中后患者常见上肢屈肌占优势和下肢伸肌占优势的异常运动模式,特别是小腿三头肌的高张力。我们在临床中采用的旋转牵伸,降低小腿三头肌张力,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腿三头肌 脑卒中患者 疗效观察 肌张力 牵伸 训练 异常运动模式 脑卒中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行为神经干预及2岁内的神经发育跟踪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满红 常燕群 +3 位作者 彭武江 李容汉 曾新意 曾柳苑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6,共3页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1h内体重〈1500g者。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VLBWI的成活率逐年升高。大部分VLBWI都得以顺利出院,国外发达国家已达90%—95%[1]。但其生存质量与正...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1h内体重〈1500g者。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建立和发展,VLBWI的成活率逐年升高。大部分VLBWI都得以顺利出院,国外发达国家已达90%—95%[1]。但其生存质量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存在差距,存活的VLBWI大约有10%成为脑瘫患者,50%存在学业障碍或行为障碍,需要特殊教育[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神经发育 行为障碍 生存质量 脑瘫患者 正常出生体重 干预组 birth infant 异常运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正中神经的神经生理学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蔺勇 李鹏 刘世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正中神经的神经生理学变化。方法 :根据Brunnstrom分级 ,将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 3组 ,应用肌电图技术 ,记录其患侧肢体的F波参数 ,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1组 (BrunnstromⅠ—Ⅱ级 )患者患侧...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肢体正中神经的神经生理学变化。方法 :根据Brunnstrom分级 ,将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 3组 ,应用肌电图技术 ,记录其患侧肢体的F波参数 ,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1组 (BrunnstromⅠ—Ⅱ级 )患者患侧肢体正中神经的F波参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2组 (BrunnstromⅢ—Ⅳ级 )患者患侧肢体正中神经的F波参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5 )。 3组 (BrunnstromⅤ—Ⅵ级 )患者患侧肢体正中神经的F波参数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动态情况下增高明显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后运动模式的动态变化过程是一个异常运动模式构筑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神经生理学 脑卒中 偏瘫 异常运动模式构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躯干的上肢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雷从杰 钟慧 +1 位作者 沈晓华 何成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3,共3页
脑损伤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近端到远端,即躯干的恢复优先于肢体功能的恢复。躯干肌肉受双侧大脑支配[1],因此,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常过度使用躯干,出现持久的代偿、肢体痉挛及共同运动等异常运动模式。躯干的代偿运动... 脑损伤以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近端到远端,即躯干的恢复优先于肢体功能的恢复。躯干肌肉受双侧大脑支配[1],因此,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常过度使用躯干,出现持久的代偿、肢体痉挛及共同运动等异常运动模式。躯干的代偿运动会减少肢体的活动,而肢体的痉挛和异常运动模式会进一步阻碍肢体的运动训练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躯干肌肉 上肢训练 异常运动模式 肢体功能 肢体痉挛 双侧大脑 过度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发育学疗法应用于脑性瘫痪的循证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尚 李晓捷 +2 位作者 郭爽 梁玉琼 陈美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5-869,共5页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 CP)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 CP)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脑瘫的治疗目标之一是通过综合康复治疗改善患儿运动功能,包括肌力,运动耐力,关节活动度等[2]。神经发育学疗法(neuro developmentaltreatment, NDT)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基于Bobath 于1940 年设计的一个概念模型,通过刺激运动关键点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并促通正常的运动模式,且强调逐渐建立自身调节反应[3—4],旨在最大限度提高儿童运动能力并阻止肌肉骨骼等继发性损伤[5]。目前,NDT广泛应用于脑瘫儿童的康复治疗,且对发育迟缓等有着积极作用[6—7]。随着循证医学在脑瘫儿童康复领域的广泛应用,诸多学者开展了关于脑瘫康复治疗措施的循证分析,现就国内外对NDT 在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循证学研究及相关争议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神经发育 循证医学 医学研究 疗法 综合康复治疗 cerebral 异常运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偏瘫患者踝背屈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玉海 张淑珍 格日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9-379,共1页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偏瘫患者 临床观察 背屈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异常运动模式 运动功能恢复 踝关节 强弱程度 抑制技术 神经肌肉 效果不佳 运动疗法 髋关节 膝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瘫早期踝关节背屈功能诱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阳 梁守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51-752,共2页
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到痉挛阶段时,其运动模式就具有共同运动的特点;当达到共同运动阶段时其刻板、固定的运动模式达到高峰。此种刻板的.肢体的整体性运动是由于脑损伤使高位中枢对低位中枢脊髓的抑制减弱或消失所致。此种共同运动... 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到痉挛阶段时,其运动模式就具有共同运动的特点;当达到共同运动阶段时其刻板、固定的运动模式达到高峰。此种刻板的.肢体的整体性运动是由于脑损伤使高位中枢对低位中枢脊髓的抑制减弱或消失所致。此种共同运动在下肢表现为以伸肌共同运动占主体的异常运动模式,表现为踝关节跖屈、内翻。这就给患者的步行能力造成很大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跖屈 偏瘫患者 疗效观察 运动功能恢复 异常运动模式 诱发 背屈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训导康复治疗系列技术专项第四届培训班招生通知
1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8-818,共1页
培训内容:神经训导康复技术理论和方法,中医导引术现代化发展和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人体潜能开发、运动程序重建、运动模式重塑、预防和矫正异常运动模式的三阶段治疗方法,以及运动中枢、吞咽、面瘫、括约肌失禁、言语和认知训导等治... 培训内容:神经训导康复技术理论和方法,中医导引术现代化发展和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人体潜能开发、运动程序重建、运动模式重塑、预防和矫正异常运动模式的三阶段治疗方法,以及运动中枢、吞咽、面瘫、括约肌失禁、言语和认知训导等治疗技术(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10—16-00—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培训班 训导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神经 异常运动模式 招生 专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