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诊断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小征 吕健 +3 位作者 莫雪红 束枫 华莎 马廉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694-1696,共3页
目的 总结 3 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 ,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 目的 总结 3 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 ,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 (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 2 4例 ,明确诊断 2 2例 ,高度怀疑 1例 ,阴性者 1例 ,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 96%。CDFI及CDE探测 12例 ,均明确诊断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 ,并被DSA证实。结论 TCD、CDFI及CDE能实时动态观察颅底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CDFI及CDE对狭窄处血流显示敏感 ,有助于准确判断血管闭塞与轻度狭窄 ,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又因其无创 ,病人易接受 ,可作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病人诊断、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异常血管网 诊断 经颅多普勒 彩色多普勒 能量多普勒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的MRA诊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钱根年 董其龙 +5 位作者 郑春雨 王锦良 马明 王守森 陈建新 李铭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MRA和MRI对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的MRA和DSA表现,其中10例行MRA检查,5例行DSA(1例同时做MRA和DSA检查),采用2.0T超导高磁场MR扫描仪,MRA采用3D-TOF或3D-PC法。DSA采用美国... 目的:探讨MRA和MRI对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症的MRA和DSA表现,其中10例行MRA检查,5例行DSA(1例同时做MRA和DSA检查),采用2.0T超导高磁场MR扫描仪,MRA采用3D-TOF或3D-PC法。DSA采用美国GEAdvantx心血管造影系统。结果:MRA显示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表现为多支、双侧受累。MRI平扫表现脑基底部狭窄、闭塞血管的流空效应减弱甚至消失,侧支循环血管形成所致的点状、条状迂曲低信号影。5例颅内可见血肿。结论:MRA作为一种无创伤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诊断moyamoya病,可以与DSA媲美,结合MRI平扫可同时显示脑组织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颞肌-动脉贴敷术治疗脑底异常血管网病一例
3
作者 玉石 刘卫平 +2 位作者 张鹏颖 伊西才 魏礼洲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9期766-767,共2页
1病例简介 患儿女性,7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9个月,左侧肢体乏力6个月”于2007年11月17日入院。患儿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被发现突发双眼向左凝视,嘴角向右抽动,伴傻笑,对周围事物无反应,约20S后自行缓解,之后间断出现3次类... 1病例简介 患儿女性,7岁,因“反复发作性抽搐9个月,左侧肢体乏力6个月”于2007年11月17日入院。患儿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被发现突发双眼向左凝视,嘴角向右抽动,伴傻笑,对周围事物无反应,约20S后自行缓解,之后间断出现3次类似症状。约6个月前,家人发现患儿行走时左下肢拖曳,行走欠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EDAS术 儿童 血管重建术 癫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屠明锋 殷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DSA检查的SAH患者276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24 h组(A组)32例,1~3 d组(B组)111例,4~1...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行DSA检查的SAH患者276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24 h组(A组)32例,1~3 d组(B组)111例,4~14 d组(C组)93例,>14 d组(D组)40例。又按年龄分为≤60岁患者248例,>60岁患者28例。对其病因、造影时间、并发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76例SAH患者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1.4%。所有患者动脉瘤为主要病因,而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在年龄≤60岁患者中则更为常见。B组、C组、D组不同时间DSA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出血、脑积水、消化道出血、低钠血症、癫痢发作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结论 DSA对SAH病因诊断阳性率高,SAH患者病因诊断应常规行DSA检查,时间以发病1~3 d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底异常血管网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脑底血管异网症1例
5
作者 程凯敏 徐磊 朱政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73-374,共2页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潘宇宁 黄求理 +3 位作者 叶贤旺 张杰 廉艳东 傅芬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扫描,并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且采用电影模式观看,同时完成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扫描,并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且采用电影模式观看,同时完成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平扫容积图像、动态DSA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及颅底异常血管网,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9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及迂曲延长。全脑灌注图像中,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Tr)延长,为O.5-13.0s;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10例,降低幅度为26.0%。54.5%;局部脑血容量(rCBV)显示有8例在正常范围内,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30.0%-68.5%)。结论: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成像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全脑灌注图像可以量化评价烟雾病患者全脑灌注情况,真正实现了全脑一站式容积扫描.对于烟雾病的诊断和评价脑组织血供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 被引量:31
7
作者 徐斌 宋冬雷 +7 位作者 毛颖 徐宏 顾宇翔 陈功 田彦龙 廖煜君 杨晨 周良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结合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7例烟雾病患者。采用Matsushima(1990)的分型标准,27例患者中6例为第3期,11例为第4期,7例为第5期,3例为第6期;以缺血首发21例,出血首发6例。27例均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与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相结合的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同侧颞浅动脉2个分支吻合,1例行双侧手术。术中采用多普勒超声,术后采用CTA、DSA观察吻合血管通畅情况,并采用TCD、CT灌注评价脑血流改善情况。结果:①吻合口通畅情况:27例患者吻合口全部通畅。7例DSA复查显示,与间接手术相关的脑膜动脉和颞中深动脉均与皮质动脉之间形成新生血管吻合。②脑血流改善情况:26例术后1周内复查CT灌注成像,显示吻合侧血流量、血容量及血流峰值时间明显优于对侧。③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缺血患者术后TIA未再发作,原有缺血症状改善或消失;6例出血患者随访至今,未再有出血。④并发症:1例Ⅳ型患者术后第3天CT复查显示,距吻合口约3~4cm的前方左侧额叶出现新发小片梗死灶。全部患者未出现由于破坏原有自发血管吻合、颞肌占位效应及过度灌注等并发症。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直接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对脑烟雾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血管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17例的脑血管造影和CT影像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赖添强 陈德基 +2 位作者 钱瑞菱 何明基 练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对17例烟雾病病人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其表现。材料和方法:17例均进行了DSA检查及CT扫描,其中14例行高清晰螺旋CT扫描,5例行薄层增强扫描。结果:按日本厚生省的诊断标准,16例为确诊病例,1例为可疑病例... 目的:对17例烟雾病病人的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和CT征象进行分析,总结其表现。材料和方法:17例均进行了DSA检查及CT扫描,其中14例行高清晰螺旋CT扫描,5例行薄层增强扫描。结果:按日本厚生省的诊断标准,16例为确诊病例,1例为可疑病例。颈内动脉(ICA)病变主要为狭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病变主要为闭塞。烟雾血管多位于脑底基底节区,较晚期病人可见眶顶或其它部位烟雾血管,而基底节区烟雾血管可消失。结论:对本病CT无特异性,只起提示作用。对于螺旋CT增强病人应注意其基底池层面大血管有无及血管异常强化影征象,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血管造影术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ECD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两种不同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马潞娜 张东 +2 位作者 李立伟 王骁 李海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26,共3页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232例均分别采用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统计目测和定量脑血流灌注减低率,利用脑血流灌注断层图像,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比值,以比值绝对值大于10%确定为灌注减低;然后利用双侧小脑半球、颞叶和基底节区最清晰的层面勾画各自感兴趣区,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与小脑比值。结果:血管重建术前后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者双侧比值法目测检出率分别为81.5%和37.1%,定量检出率为52.6%和22.0%,目测与定量检出符合率为64.5%和59.3%。小脑比值法治疗前后目测检出率分别为95.7%和48.3%,定量检出率为87.9%和44.8%,两者符合率为91.9%和92.9%。无论血管重建术前还是术后,小脑比值法和双侧比值法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对于单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94.8%,对于双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92.6%,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病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比双侧比值法具有更加准确、客观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血管重建术 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小脑比值法 双侧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螺旋CT血管造影在出血型烟雾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毅 邵明冉 +4 位作者 周飞 杭春华 冯铭 魏俊吉 杨咏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8-653,共6页
目的 探讨超高速螺旋CTA评价急诊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CT平扫疑似出血型烟雾病的187例患者均为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急诊病例,于脑出血急性期(<72 h)经超高速螺旋CTA检查和图像后处理确诊,分... 目的 探讨超高速螺旋CTA评价急诊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CT平扫疑似出血型烟雾病的187例患者均为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急诊病例,于脑出血急性期(<72 h)经超高速螺旋CTA检查和图像后处理确诊,分别行内科保守治疗、血肿清除术或脑室外引流术,改良Rankin量表(mRS)和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患者发病后1、3和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结果 106例(56.68%)符合烟雾病影像学特征,表现为颈内动脉狭窄、闭塞,Willis环增粗,部分血管扩张明显,基底节区侧支血管明显增多,额颞叶交界区底部血管呈增多趋势,脑底部实质内细小、密集的烟雾状血管生成。与DSA相比,CTA诊断准确率为95.27%(155/161)、假阳性率为4.76%(3/63)、假阴性率为3.06%(3/98)。其中,84例CTA显示“粟粒征”阳性、103例“粟粒征”阴性,“粟粒征”阳性组患者发病后1、3和6个月mRS评分高于(P=0.000)、GOS评分低于(P=0.000)“粟粒征”阴性组;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mRS评分逐渐降低(均P=0.000)、GOS评分逐渐升高(均P=0.000)。结论超高速螺旋CTA作为疑似出血型烟雾病的急诊辅助诊断方法,具有安全、便捷、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底异常血管网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或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9
11
作者 史万超 段炼 +5 位作者 杨日淼 咸鹏 杨伟中 张正善 冯捷 韩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626-631,共6页
目的观察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联合或不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并探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27例(28个动脉瘤)。19例以颅内出血发病8,例以... 目的观察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联合或不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并探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烟雾病合并动脉瘤患者27例(28个动脉瘤)。19例以颅内出血发病8,例以脑缺血发病。对位于主干动脉的动脉瘤(10例,11个),先采用弹簧圈或支架辅助弹簧圈行血管内栓塞,栓塞后7~10 d,再行一侧EDAS。一侧EDAS术后3个月,再行对侧手术治疗。对位于周围动脉的动脉瘤(17例,17个),若能行栓塞治疗者(9例,9个),采用弹簧圈或ONYX胶栓塞;若微导管无法到位,行同侧EDAS术(8例,8个)。结果①准备行栓塞的20个(19例)动脉瘤中,共成功栓塞18个,未能行栓塞的有2个(豆纹动脉动脉瘤和脉络膜后动脉动脉瘤各1个)。栓塞术后,3例周围型动脉瘤患者出现对侧肢体肌力下降1,周至3个月内恢复正常。②EDAS术后随访10~60个月,无出血及再出血病例;以缺血发病的患者中,2例EDAS术后3个月内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3个月后未再发作。③对21例(21个动脉瘤)一侧EDAS术后3~15个月行造影检查,显示行栓塞治疗的动脉瘤均无复发(12个);9个未行栓塞治疗的周围型动脉瘤,8个动脉瘤消失;1个动脉瘤腔内对比剂明显滞留。造影检查的21例均显示颞浅动脉与颅内血管形成良好的沟通。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之一。EDAS手术可能会促进外周型动脉瘤的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颅内动脉瘤 血管重建术 栓塞 治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T灌注成像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申伟 陈谦 +5 位作者 黄伟 成惠林 杨毅卿 李维德 马标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月就诊的14例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和脑血管重建手术后7 d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和CTP。对14例患者分别行联合脑血管重建...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CTP)评价脑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月就诊的14例烟雾病患者在术前和脑血管重建手术后7 d进行头部CT血管成像和CTP。对14例患者分别行联合脑血管重建术(12侧)和间接脑血管重建术(4侧)。在CTP上将术侧大脑中动脉供血皮质区作为感兴趣区(ROI),进行各参数配对t检验。结果 (1)两种血管重建术后7 d,烟雾病患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均有减少,联合术式组患者对比剂达峰时间缩短,间接术式组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手术后7 d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均增加,联合术式组术前为(4.5±0.6)s,术后7 d为(4.7±0.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间接术式组患者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虽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CTP随访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脑血流灌注改善明显。结论 CTP检查显示联合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短期内可能改变脑血流灌注,但脑组织缺血状态无明显变化;间接脑血管重建术后脑血流灌注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联合脑血管重建术 间接脑血管重建术 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前与术后脑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兴利 薛静 +2 位作者 高培毅 王昊 张亚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8-611,共4页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闭塞,常伴有颅底紊乱侧支血管网形成。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控制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血管重建术是最主要且最有效...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闭塞,常伴有颅底紊乱侧支血管网形成。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控制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血管重建术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重建术并非越早越好,有研究表明,手术时机取决于脑血管储备,只有当脑血管储备降低时才提倡积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灌注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术 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鹏 李德生 +1 位作者 杨伟中 段炼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 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出血次数、脑代谢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脑出血类型、是否合并脑缺血症状、烟雾病分期、大脑后动脉是否受累及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任意一项),这些因素对血管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①对85例(170侧大脑半球)术后6~43个月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170侧大脑半球血管重建有效率为50.6%(86/170)。2例在随访期发生再出血,DSA显示颅外血管已向颅内大量代偿。②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EDAS的有效率逐渐降低(P=0.003);出血前有缺血症状(P=0.000 1)、术前脑代谢降低或缺损者(P=0.000 1)及术前多次出血者(P=0.057)血管重建的效果更好。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19,95%CI:1.163~3.167,P=0.011)是影响出血型烟雾病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前有缺血症状(OR=0.252,95%CI:0.067~0.952,P=0.042)、脑代谢降低或缺损(OR=0.016,95%CI:0.004~0.060,P=0.000)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低、出血前有缺血症状、脑代谢障碍者的血管重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颅内出血 血管重建术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血管壁MRI对烟雾病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6
15
作者 唐小平 王志强 +1 位作者 龚良庚 肖新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脑动脉粥样硬化(ICAD)和烟雾病(MMD)是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常见病因,尽管两者血管壁有不同的病理变化,但某些情况下常规血管成像鉴别ICAD和MMD仍较困难,本研究比较高分辨率血管壁MRI(HR-MRI)对MMD与ICAD血管壁成像的结果,探讨HR-MRI对... 目的脑动脉粥样硬化(ICAD)和烟雾病(MMD)是大脑中动脉闭塞的常见病因,尽管两者血管壁有不同的病理变化,但某些情况下常规血管成像鉴别ICAD和MMD仍较困难,本研究比较高分辨率血管壁MRI(HR-MRI)对MMD与ICAD血管壁成像的结果,探讨HR-MRI对MMD与ICAD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42例MMD及107例ICAD患者行HR-MRI检查,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段血管壁外径及外缘面积、狭窄类型(偏心或向心性)、管壁信号强度(均匀或不均匀)及狭窄段周围侧支血管,两组血管外径及面积比较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MMD组MCA狭窄段血管壁外径及外缘面积[(1.77±0.42)mm、(2.71±1.62)mm^2]均小于ICAD组[(3.02±0.31)mm、(7.25±1.49)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2、0.963,P<0.001)。MMD组38例管腔向心性狭窄,ICAD组96例偏心性狭窄;MMD组39例管壁信号一致,ICAD组91例信号不一致;MCA狭窄段周围侧支血管形成在MMD组(88.1%)比ICAD组(9.3%)更常见;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7.89、78.60、86.62,P<0.001)。结论与ICAD相比,HR-MRI显示MMD狭窄段管腔外径更小,向心性狭窄,管壁信号均匀及周围侧支血管增多,在MMD与ICAD的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颅内动脉狭窄的病因学诊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颅内动脉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扩散加权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相关蛋白在烟雾病患者硬脑膜血管壁中的表达 被引量:8
16
作者 申伟 李劲松 +5 位作者 李伟 成惠林 于欢欢 凌海平 尤万春 杭春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蛋白与烟雾病的关系。方法术中留取25例烟雾病患者(烟雾病组)和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照组)的硬脑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硬脑膜血管壁IgG、IgM、补体C3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采用HE染... 目的探讨免疫相关蛋白与烟雾病的关系。方法术中留取25例烟雾病患者(烟雾病组)和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照组)的硬脑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硬脑膜血管壁IgG、IgM、补体C3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血管的病理学改变。结果①HE染色显示,两组的硬脑膜血管壁均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外层的周细胞构成,无中膜结构。与对照组比较,烟雾病组有部分内皮细胞核深染,向管腔轻度突起。②烟雾病组硬脑膜血管壁的IgG、IgM、补体C3阳性表达发生率分别为92%(23/25)、84%(21/25)及84%(21/25),对照组分别为20%(1/5)、20%(1/5)及4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硬脑膜血管即使有IgG、IgM、补体C3阳性表达,也均为弱阳性(+)表达。烟雾病组硬脑膜血管VCAM-1阳性表达发生率为14%(3/21),对照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相关蛋白可能参与烟雾病患者的血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免疫球蛋白G 免疫球蛋白M 补体C3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患者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鑫 张庆荣 +3 位作者 徐玲 杭春华 王汉东 史继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368-370,共3页
烟雾病患者常合并颅内动脉瘤,而动脉瘤是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残疾的高危因素。对于烟雾病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在国外多为个案报道,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近2年,我们共收治10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治疗均获满意疗... 烟雾病患者常合并颅内动脉瘤,而动脉瘤是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残疾的高危因素。对于烟雾病患者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在国外多为个案报道,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近2年,我们共收治10例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患者,采用血管内治疗均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颅内动脉瘤 支架 可脱弹簧圈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评价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潞娜 张涛 +1 位作者 李立伟 王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9-811,共3页
目的:使用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的脑血流灌注改善状况。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患者119例,其中8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2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流重建术... 目的:使用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的脑血流灌注改善状况。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患者119例,其中8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32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流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 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取安静时脑血流灌注图像,计算机自动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分别计算各感兴趣区内平均计数、总计数和平均差,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差值。结果:血流重建术前119例中103例(86.5%)目测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区,其中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80/87(91.9%)可见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双侧同时狭窄患者7/32(21.8%)可见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16/32(50.0%)可见弥漫性灌注减低;左右差值>10%者总数为86/119(72.3%),其中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79/87(90.8%),双侧同时狭窄患者7/32(21.8%);血流重建术后原单侧颈内动脉狭窄79例局灶性血流灌注减低患者,有50/79(63.3%)局部血流灌注未见明显异常,左右比值均低于10%,比值减低幅度为(9.8±4.9)%;原双侧同时狭窄比值>10%的局灶性灌注减低7例患者血流重建术后4/7(57.1%)比值≤10%,比值减低幅度为(6.8±5.9)%;原双侧同时狭窄比值>10%的6例弥漫性灌注减低患者血流重建术后3/6(50.0%)比值≤10%,比值减低幅度为(4.8±7.9)%。结论:99mTc 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合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病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具有可随时反复进行、无创、准确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血管重建术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患者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跃 于加省 +4 位作者 陈劲草 陈如东 王煜 雷霆 李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了自2001年以来确诊为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单纯脑...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动脉瘤的临床特点、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了自2001年以来确诊为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单纯脑实质出血1例,脑实质出血破入脑室2例,1例无明显异常。DSA检查均具有颈内动脉(ICA)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近端狭窄或闭塞;颅底血管闭塞处附近呈异常血管网生成的典型表现。共发现9个颅内动脉瘤,其中主要动脉动脉瘤6例,外周动脉动脉瘤3例。所有动脉瘤形状均为囊状,且为责任动脉瘤。结论CT检查仅能显示颅内出血的部位,DSA检查可清楚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闭塞的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及是否合并动脉瘤。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导致脑叶出血,脑室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颅内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与DSA评价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强 牛玉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CTA评估烟雾病患者与DSA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例烟雾病患者(40侧大脑),对其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及DSA造影,由3位高年资医师分别比较C1、M1、A2、P2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评分。结果 :C1段CTA与DSA比较,评分一致为97例(97/120);M... 目的:探讨CTA评估烟雾病患者与DSA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例烟雾病患者(40侧大脑),对其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及DSA造影,由3位高年资医师分别比较C1、M1、A2、P2血管狭窄程度,并对其评分。结果 :C1段CTA与DSA比较,评分一致为97例(97/120);M1段评分一致为97例(97/120);A2段评分一致为109例(109/120);P2段评分一致为111例(111/120),CTA在评价烟雾病患者血管狭窄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CTA在诊断及评估烟雾病基本可以代替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