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相关性异常的H.264/AVC视频运动矢量隐写分析算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丽娜 王旻杰 +1 位作者 翟黎明 任延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57-1464,共8页
视频隐写分析是信息隐藏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如何在格式复杂的压缩码流中搜寻运动矢量(Motion Vector,MV)中所留下的隐藏痕迹并设计隐写分析方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视频中成像设备和拍摄对象都具有运动相似性,使得H.264视频中... 视频隐写分析是信息隐藏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如何在格式复杂的压缩码流中搜寻运动矢量(Motion Vector,MV)中所留下的隐藏痕迹并设计隐写分析方法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视频中成像设备和拍摄对象都具有运动相似性,使得H.264视频中基于块的运动估计所生成的MV存在较强的邻域相关性,隐秘信息的嵌入将迫使MV相关性出现统计异常.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共生频率异常的MV相关性度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H.264中与MV有关的编码技术,设计了基于相关性异常的H.264视频MV隐写分析算法.在隐写分析检测和性能测试中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针对H.264视频MV隐藏实现有效检测,具有检测率高、检测速度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写分析 H.264 运动矢量 共生矩阵 相关性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地区潜热通量与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梅花 邓志辉 +2 位作者 梁琦珍 丁留伟 陶京玲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22-433,共12页
以2000年以来6.4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了腾冲地区潜热通量(SLHF)在这些震例发生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的SLHF动态,不但在其附近发生强地震前常出现异常,而且对周边较远的强地震前也会发生异常反应;异常出现时间大都在震前1... 以2000年以来6.4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了腾冲地区潜热通量(SLHF)在这些震例发生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的SLHF动态,不但在其附近发生强地震前常出现异常,而且对周边较远的强地震前也会发生异常反应;异常出现时间大都在震前1个半月以内,汶川地震前异常出现较早,发生在震前2个月之前,这可能与汶川地震震级高影响范围大有关;异常幅值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异常表现越强。比如芦山7.0级地震、缅甸7.0级地震和汶川MS8.0地震前,腾冲地区SLHF异常幅度很大,远远超过最大参考值,而姚安6.5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前异常幅度就相对小一些。腾冲地区SLHF异常与周围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一方面与腾冲地区的活动断裂发育、现今构造变形强烈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腾冲地区火山活动强烈,温泉广泛发育,水热交换迅速,对周边构造活动感应灵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异常 潜热通量 异常相关性 腾冲火山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肿瘤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危彤 袁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8-192,共5页
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therapy-related myeloid neoplasms,t-MN)是指细胞毒性治疗,包括化疗和(或)放疗之后出现的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therapy-rel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t-AML)、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herapy-relat... 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therapy-related myeloid neoplasms,t-MN)是指细胞毒性治疗,包括化疗和(或)放疗之后出现的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therapy-related acute myeloid leukemia,t-AML)、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herapy-relate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t-MDS)。随着实体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实体肿瘤患者化疗和(或)放疗后t-MN的发生率逐渐增加,且t-MN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原发性髓系肿瘤更差。本文根据现有研究对t-MN进行综述,旨在对t-MN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流行病学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的无监督式入侵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云 刘学诚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07-310,共4页
研究基于无监督式聚类的入侵检测算法,提出一种无监督式方法来检测和鉴定未知的异常行为。该方法不依赖于具有标签的数据流。这种无监督的检测采用的是健壮的数据聚类技术,并结合了证据累积的子空间聚类和交互式聚类结果协同的方法来探... 研究基于无监督式聚类的入侵检测算法,提出一种无监督式方法来检测和鉴定未知的异常行为。该方法不依赖于具有标签的数据流。这种无监督的检测采用的是健壮的数据聚类技术,并结合了证据累积的子空间聚类和交互式聚类结果协同的方法来探测性地识别网络数据流量的异常。实验结果表明该无监督式检测技术提高了检测的鲁棒性,检测到的异常行为特征是通过构建高效规则来描述的。检测过程和特征表述的性能在实时网络环境下得到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监督式检测 特征表述 独异点检测 过滤规则 异常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怡茜 仇红霞 +4 位作者 李建勇 徐卫 许戟 吕鑫 吴汉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56-759,共4页
为了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可能发生机制、易感因素、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表现及治疗方法。对1例NHL患者治疗后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MDS)并随后又进展为... 为了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t-AML)的可能发生机制、易感因素、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表现及治疗方法。对1例NHL患者治疗后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MDS)并随后又进展为t-AML的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核型检测,并结合18F-FDG PET/CT检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患者在治疗NHL时应用了包括CHOP方案在内的多种细胞毒性药物,从NHL化疗开始到t-MDS的发生间隔时间为105个月,又在2个月中转变为t-AML-M2。两次染色体核型检查均未见异常。18F-FDG PET/CT提示在t-MDS阶段患者全身骨骼FDG代谢弥漫性增高,选用CAG方案后获得缓解。结论:t-AML/MDS的发生可能与细胞毒性化疗药物的应用有关,18F-FDG PET/CT有可能是预测t-MDS向t-AML转化的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相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