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异常持续性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丽平 李巧萍 王盘兴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0-387,共8页
使用 NCEP/ NCAR的 50 0 h 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球函数展开系数资料 ,分析了北、南半球 1、7月具有较大年际异常方差贡献的 5种低阶球函数 (全波数 n=0~ 4)分量振幅异常的持续性 ,以及它们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异常的关系。结果表... 使用 NCEP/ NCAR的 50 0 h 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球函数展开系数资料 ,分析了北、南半球 1、7月具有较大年际异常方差贡献的 5种低阶球函数 (全波数 n=0~ 4)分量振幅异常的持续性 ,以及它们与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年际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 :振幅异常的持续性随 n增大迅速减小 ,明显的持续性只存在于少数低 n值超长波分量 ;均匀球函数分量振幅异常的持续性显著 ,且存在季节、半球际差异 ;北、南半球均匀球函数分量 (n=0 )振幅异常呈准同步变化 ,它们与热带太平洋 SSTA在 EN-SO尺度上准同步 ;南半球 n=2的带型球函数分量振幅异常也具有较强的持续性 ,且其变化与热带太平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函数波数域 5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 厄尔尼诺 异常持续性 年代际变化 EN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风险预测的儿童青少年真实肥胖诊断切点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董虹孛 程红 +3 位作者 熊静帆 肖培 单馨影 米杰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1-347,共7页
背景体成分测量的体脂肪总量与分布水平是诊断真实肥胖与准确筛查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缺乏基于适用于儿童的相关诊断切点。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体脂肪指标对儿童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的预测能力,探讨评估儿童真实肥胖的诊断切... 背景体成分测量的体脂肪总量与分布水平是诊断真实肥胖与准确筛查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基础。然而,目前尚缺乏基于适用于儿童的相关诊断切点。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体脂肪指标对儿童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的预测能力,探讨评估儿童真实肥胖的诊断切点。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在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SCVBH)的队列中,以基线(2017年)和随访(2019年)中均完成血糖、血脂和体成分检测者为研究对象,基线和随访血糖和血脂[空腹血糖受损(IF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均异常为金标准,以BMI和生物电阻抗法测量获得体脂肪指标[全身脂肪质量指数(FMI)、全身脂肪质量(FMP)、躯干脂肪/下肢脂肪(TLR)]为预测因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比较BMI与不同体脂肪指标组合对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的筛查效能与诊断切点。主要结局指标体成分指标筛查糖脂代谢异常的组合界值。结果共10603人纳入本文分析,基线时年龄(10.9±3.3)岁,男童5242人(49.4%),研究人群中,持续IFG 371(3.5%)人,持续高TC 131(1.2%)人,持续高TG 128(1.2%)人,持续高LDL-C 118(1.1%)人,持续低HDL-C 448(4.2%)人,持续高Non-HDL-C 212(2.0%)人。经ROC曲线分析及Delong检验,在所有体脂肪指标的组合中,FMI和TLR的联合应用对男女童持续IFG、高TC、高LDL-C的筛查效果均优于BMI(P均<0.05),女童对持续高Non-HDL-C筛查效果优于BMI[AUC_(FMI+TLR):0.664(95%CI:0.615~0.713)vs AUC_(BMI):0.617(95%CI:0.557~0.677),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对于预测各项持续糖脂代谢异常,FMI的最佳界值点位于P_(75)~P_(95)之间,TLR的最佳切点位于P_(75)~P 90。结论FMI和TLR组合指标筛查较BMI筛查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效果更佳。建议以FMI性别别、年龄别P_(75)和P_(95)分别作为体脂肪轻中度过量和重度过量的诊断切点,以TLR的性别别、年龄别P_(75)和P 90分别作为体脂肪轻中度异位和重度异位的诊断切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法 体脂肪量 体脂肪分布 持续性糖脂代谢异常 真实肥胖诊断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冬季持续性温湿异常事件的分类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青 温敏 +1 位作者 张人禾 高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9-743,共15页
利用1981—2010年中国测站逐日气温和降水异常序列,将中国南方冬季持续性异常事件分为冷湿、冷干、暖湿和暖干4类持续性异常事件,并用NCE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各类持续性异常事件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上空&... 利用1981—2010年中国测站逐日气温和降水异常序列,将中国南方冬季持续性异常事件分为冷湿、冷干、暖湿和暖干4类持续性异常事件,并用NCE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对各类持续性异常事件的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上空"北高南低"的异常环流形势使得温带急流减弱、副热带急流增强,有利于冷空气向南爆发;而中纬度地区"东高西低"的异常环流则对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北移和南支西风槽的活跃,有利于偏南风水汽输送达到中国南方地区,中国南方降水偏多。受南北异常环流的共同影响,中国南方冬季经常出现持续性异常天气,冷湿(低温雨雪冰冻)事件正是在上述两种异常环流型影响下发生的。因此,考虑与冷湿事件相联系的关键环流系统可能有助于提高中国南方冬季低温雨雪冰冻事件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湿事件 持续性异常 环流特征 冬季气候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气相互作用关键区及区内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卫青 钱永甫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33,共11页
利用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近地面的风、气温、湿度资料,以及海表感热和潜热资料,在综合分析海温和气象要素变化的基础上,确定了7个全球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并运用相关分析法,着重分析了各关键海区上空气象要素场与海温的时滞相... 利用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近地面的风、气温、湿度资料,以及海表感热和潜热资料,在综合分析海温和气象要素变化的基础上,确定了7个全球海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区,并运用相关分析法,着重分析了各关键海区上空气象要素场与海温的时滞相关,以揭示不同关键海区海气相互作用的异同。分析表明:不同海区海气热力相互作用较强,海温与气温比湿有较好的互代性,特别是中东太平洋和南印度洋海区。动力作用对海温的影响各海区差异较大,中西太平洋海区的动力影响可能更关键。在感热潜热与海温的相关中,东西太平洋海区和西北太平洋及南印度洋两个季风区都较关键。通过分析各海区海温和各气象要素相邻月的持续相关概率,进一步了解了哪些要素、哪些区在哪些时段其异常持续性好,或异常持续性容易发生破坏,这不仅对做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我们讨论海气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海区 海气相互作用 时滞相关 异常持续性 海温 相关分析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