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CEP震前异常增温数据插值及可视化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俊波 周国祥 +1 位作者 沈轶杰 周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99-1204,1257,共7页
地震前通常伴随着异常增温现象,传统获取增温信息的方式,对异常温度场的整体信息体现得不够明显。为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文章采用双维度插值法及三维整体插值法对震区国家环境数据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 地震前通常伴随着异常增温现象,传统获取增温信息的方式,对异常温度场的整体信息体现得不够明显。为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文章采用双维度插值法及三维整体插值法对震区国家环境数据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温度数据进行插值,重建震区异常温度场,并运用直接体绘制技术对其进行可视化。实验表明,从体绘制结果中能够直观地获取异常温度场的整体信息,更易分析出震前异常增温特征,2种插值算法都能够重建震区异常温度场,相比而言,双维度插值法的绘制结果较为平滑,三维整体插值法更能体现出温度变化的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前异常增温 NCEP再分析资料 三维插值 直接体绘制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地震NCEP异常增温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
2
作者 毛庆云 徐秀登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0期2547-2551,共5页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秘鲁沿海历史上的地震资料,对2007年8月16日秘鲁地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NCEP温度异常图像可以较好地反映秘鲁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此次主地震前后NCEP温度异常图像呈... 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的温度图像结合秘鲁沿海历史上的地震资料,对2007年8月16日秘鲁地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NCEP温度异常图像可以较好地反映秘鲁地震构造活动时空演变过程;此次主地震前后NCEP温度异常图像呈现出反复地波动,较好地体现了主震及其前、余震发生规律;预示利用NCEP温度异常图像进行地震及其余震的短临预测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异常增温 短临地震预测 秘鲁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地震(M_S7.0)前甲烷释放与大气增温异常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杰 张雄 +1 位作者 潘黎黎 曾佐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9-35,共7页
汶川地震(MS8.0)后甲烷等流体在地震中所起的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但是目前的观测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多来源于地面或地下基站,站点分布零散,维护困难,难以开展大范围的实时监测。文中利用美国Aqua卫星红外探测器(AIRS)反演出的甲... 汶川地震(MS8.0)后甲烷等流体在地震中所起的作用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但是目前的观测研究中所用的数据多来源于地面或地下基站,站点分布零散,维护困难,难以开展大范围的实时监测。文中利用美国Aqua卫星红外探测器(AIRS)反演出的甲烷浓度数据,研究了芦山MS7.0级地震前龙门山地区甲烷浓度的变化与震前大气增温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该探测器可以观测到震前地下甲烷的释放,为地震前兆监测提供新途径;芦山地震前甲烷释放受断裂带控制明显,主要集中于龙门山断裂、荥经—马边断裂和金坪断裂及其周边;震前大气增温异常与甲烷释放关系密切。最后探讨了地下甲烷等流体的释放机理,认为甲烷等流体的释放与地震前上地壳岩石中裂隙的发育和扩展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甲烷 异常 地震前兆 AI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M_w9.0地震序列与增温异常和天体引潮力的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马未宇 徐秀登 +2 位作者 徐保华 张行才 徐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3,158,共6页
初步分析了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西海岸Mw9.0大地震的地质构造环境,回顾性研究了震前NCEP增温异常和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结果表明:主震临震期间NCEP全球分析温度资料(1 000 hPa)沿岛弧地震构造带具有明显增温异常和清晰的初始... 初步分析了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西海岸Mw9.0大地震的地质构造环境,回顾性研究了震前NCEP增温异常和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结果表明:主震临震期间NCEP全球分析温度资料(1 000 hPa)沿岛弧地震构造带具有明显增温异常和清晰的初始增温→加强→高峰→衰减→发震的时空演变规律;地震序列活动与增温异常起伏变化对应良好;主震和强余震皆发生在发震断裂带上的天体引潮力附加应力绝对值最大时段。此典型大震再次说明:NCEP温度资料与天体引潮力结合是地震短临预测的一个有希望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 天体引潮力 印度尼西亚9.0级地震 地震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嵊州、新昌地震与低空大气增温异常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秀登 潘柳杰 《地震学刊》 CSCD 2000年第1期23-30,共8页
从嵊州、新昌地震 (1998 0 8 17T 1∶4 6ML4 5)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三个方面 ,进行了研究。认为地震前几日 ,震区及周围大面积的突发性低空大气增温异常与卫星红外异常是一种临震前兆 ,并总结了... 从嵊州、新昌地震 (1998 0 8 17T 1∶4 6ML4 5)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三个方面 ,进行了研究。认为地震前几日 ,震区及周围大面积的突发性低空大气增温异常与卫星红外异常是一种临震前兆 ,并总结了增温异常的时空演变规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大气 异常 临震前兆 地震前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场的异常变化与台风的趋暖运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行才 王建新 《海洋预报》 2007年第4期13-19,共7页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温度资料,以近年来在我国华东登陆或近海转向的台风为例,对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与未来移动方向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中、高层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对台风未来的移动趋势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尤...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温度资料,以近年来在我国华东登陆或近海转向的台风为例,对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与未来移动方向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中、高层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对台风未来的移动趋势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尤其是对台风的移动方向突然改变具有预报意义,强增温区及脊(轴)线方向预示着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了一条台风路径预报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异常增温 台风路径 趋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增温区及其形态变化对台风转向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行才 王建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81,共5页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温度资料,以近年来在我国华东登陆或近海转向的台风为例,对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与未来的移动方向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中、高层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对台风未来的移动趋势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的温度资料,以近年来在我国华东登陆或近海转向的台风为例,对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与未来的移动方向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中、高层台风中心附近的异常增温对台风未来的移动趋势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尤其是对台风移动方向的突然改变具有预报意义,强增温区及脊(轴)线方向预示着台风未来的移动方向。由此得出了一个台风路径预报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异常增温 台风路径 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地面增温与临震前兆——以1988年澜沧、耿马7.6,7.2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34
8
作者 徐秀登 强祖基 赁常恭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43-250,共8页
本文通过较多的地面温度资料分析,认为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地震前几天,震区及其周围大范围的突发性地面增温异常是一种临震前兆,总结了增温异常的时空演变规律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对其形成机制提出初步想法。
关键词 地面 异常 地震前兆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水对深层地温的异常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太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5期328-328,330,共2页
夏季强降水发生后深层地温常常出现异常增温现象。通过实例,分析了降水过程累计降水量对深层地温的影响情况,总结了造成深层地温异常增温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明确提出仪器安装与维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 强降水 深层地 异常增温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震前热异常活动现象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马维旻 彭望琭 +1 位作者 马未宇 诸一行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1期32-36,共5页
2009年3月间,在中国境内共发生三次4级微地震,本文利用NCEP(www.ncep.noaa.gov)遥感数据依据天体引潮力变化周期提取异常增温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天体引潮力变化周期获得的增温图像呈现出震前异常增温经历:起始→高峰→衰... 2009年3月间,在中国境内共发生三次4级微地震,本文利用NCEP(www.ncep.noaa.gov)遥感数据依据天体引潮力变化周期提取异常增温信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依据天体引潮力变化周期获得的增温图像呈现出震前异常增温经历:起始→高峰→衰减→再升温→平静的演变过程,该过程反映地震构造由初始微动破裂→扩张破裂→结构调整→地震爆发→平静的一般过程。从引潮力的改变就是温度开始变化的起点,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地震构造活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突然的而是连续的,当达到临界点(温度由最高-下降点)就可能诱发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引潮力 异常增温图像 微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树地震前NCEP异常现象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波 马未宇 陈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0-334,441,共5页
利用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计算模型和NCEP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分析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的诱因。结果表明:在玉树地震前,天体引潮力经历低谷—高峰—低谷—高峰的连续变化,NCEP遥感数据呈现出起始增温—加强增温—高峰增温... 利用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计算模型和NCEP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分析了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地震的诱因。结果表明:在玉树地震前,天体引潮力经历低谷—高峰—低谷—高峰的连续变化,NCEP遥感数据呈现出起始增温—加强增温—高峰增温—增温衰减的规律,由此证明以NCEP温度为主导,以天体引潮力构造附加应力变化为参考,是一种有希望的预测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地震 天体引潮力 NCEP遥感数据 异常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山地震的红外增温异常分析
12
作者 徐秀登 徐保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28,共4页
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测对抗震减灾意义重大,但实现的难度很大,仍是个世界难题。笔者应用卫星红外异常增温时空演变规律对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作了研究,并在2013年4月21日全国天灾预测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上作出了分析。文中简要剖析了芦... 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测对抗震减灾意义重大,但实现的难度很大,仍是个世界难题。笔者应用卫星红外异常增温时空演变规律对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作了研究,并在2013年4月21日全国天灾预测委员会学术研讨会上作出了分析。文中简要剖析了芦山地震的构造背景和成因机理。芦山地震是我国西部地震构造区新发生的MS7.0级大地震,其成因同汶川地震相似,主要受到印度板块NE向对青藏地块推挤,南北压缩挤出断块向SEE滑动,受到四川盆地以西龙门山断裂带强烈阻挡,积能释放后发震。文中重点介绍了红外增温时空演变规律进行短临地震预测的过程。震前红外增温异常的动态变化是地震构造活动的反应,时间上一般经历初始增温—加强增温—高峰增温—衰减到发震的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临震预测 红外异常 龙门山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Ms4.3微地震天体引潮力和温度变化过程初探
13
作者 陈闻晨 马未宇 +2 位作者 张正煜 赵虎 傅新忠 《遥感信息》 CSCD 2010年第3期35-37,102,共4页
计算2009年3月20日发生在东经124.9°、北纬43.4°的吉林省四平的Ms4.3地震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过程,并据该周期,分析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提取地震过程的异常温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 计算2009年3月20日发生在东经124.9°、北纬43.4°的吉林省四平的Ms4.3地震的天体引潮力周期变化过程,并据该周期,分析多源综合温度数据资料,提取地震过程的异常温度变化图像,结果表明:天体引潮力对地应力处于临界状态的活动断层具有诱发作用,震前异常增温明显,异常增温经历了:起始→加强→高峰→衰减→平静的演变过程。对此次微震的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异常在微地震中也有清晰反映,微震过程中引力作用明显,是对地震-热异常的有力证据,同时也是对利用热异常预测地震方法科学性的补充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天体引潮力 异常增温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时空内插及数据正规化辅助方法监测地震前热异常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纯莹 朱子豪 刘英毓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5年第4期11-15,共5页
应用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提取震前温度变化信息,会碰到云干扰以及信息提取方法的科学性等课题。为了减少云干扰,本研究使用时空内插法来填补或复原受云影响的网格温度;为了客观监测及记录增温现象,研究设定正规化标准值与阀值,使计算机... 应用卫星热红外遥感图像提取震前温度变化信息,会碰到云干扰以及信息提取方法的科学性等课题。为了减少云干扰,本研究使用时空内插法来填补或复原受云影响的网格温度;为了客观监测及记录增温现象,研究设定正规化标准值与阀值,使计算机半自动监测相对高温区,并利用不同时期图像云影移动及影像镶嵌技术,还原被云遮蔽的增温区,以期能科学反映地热异常现象,利于后续震前增温异常前兆研究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内插 正规化 热红外卫星图像 地震前异常增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6.1级地震前热红外异常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秀登 钟韵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4期1-6,共6页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  从1996-11-09南黄海6.1级地震(震中位置31°50′N,123°06′E)的地震地质构造环境、临震卫星热红外异常与近地表大气增温异常等3方面进行研究。认为该震震前有较明显的热红外异常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区地震的临震近地表大气增温与卫星热红外异常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热外异常 低空大气异常 地震 地震前兆 地质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的系统研究Ⅱ ——异常基本特征与预测基本思路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秀登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6期540-543,共4页
肯定了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作短临地震新方法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地震主震前卫星红外异常与地面增温异常对应的规律,并发现有时震前出现线状云和“热通道”。总结了震兆红外异常的定性和半定量判据;红外异常预测地震的基本思路,并用它... 肯定了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作短临地震新方法的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地震主震前卫星红外异常与地面增温异常对应的规律,并发现有时震前出现线状云和“热通道”。总结了震兆红外异常的定性和半定量判据;红外异常预测地震的基本思路,并用它进行过多次较成功的预测。同时评述了10多年来该方法取得的试用效果。指出了尚存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认为:该方法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可望成为短临地震预报的新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红外异常 短临地震预测 临震异常 地气异常 线状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的系统研究Ⅰ——研究历史与可行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秀登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年第6期533-539,共7页
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首先开发研究试用的开创性新方法。简介了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我国震前增温异常反映地震的历史到运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的开发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从红外异常时空动态与... 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首先开发研究试用的开创性新方法。简介了该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我国震前增温异常反映地震的历史到运用卫星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的开发研究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从红外异常时空动态与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的统计分分析,论证了红外异常预测短临地震新方法的科学性、普适性和可行性,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地形、地物、气象等的干扰和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红外异常 短临地震预测 卫星红外遥感 地面异常 临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特大森林火灾的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广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24-524,共1页
关键词 森林火灾 东北地区 分布规律 异常增温 地震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元生 柳钦火 郭晓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7-361,共5页
介绍了卫星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技术的应用离实际的预报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分析了卫星红外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卫星红外遥感 地震预报 异常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热红外观测与发震断层不同段落交替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单新建 屈春燕 马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62,共5页
利用NOAA卫星资料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热红外异常图像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增温异常条带在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落上具有迁移特征。地震前两天首先在库塞湖东西200km范围内出现6℃左右的增温异常条带,在空间位置上与Harv... 利用NOAA卫星资料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热红外异常图像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增温异常条带在东昆仑断裂带不同段落上具有迁移特征。地震前两天首先在库塞湖东西200km范围内出现6℃左右的增温异常条带,在空间位置上与Harvard大学所给出的震中位置和野外考察所给出的宏观震中位置一致。地震前数小时,增温异常迁移到发震断层西段———太阳湖与布卡达板峰段附近,增温幅度约为3℃,与CDSN和USGSD所给出的地震起始破裂位置一致。这种增温异常条带迁移可能与发震断层交替活动有关。震后1天的卫星热红外图像清晰地勾画出发震断层长约450km的线性形迹,代表了整个发震断层的破裂长度,与野外考察所得到的地表破裂带空间位置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卫星热红外观测 发震断层 破裂长度 异常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