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压力演化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王欢
马立元
罗清清
陈纯芳
韩波
李超
郑晓薇
-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
-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6-1180,共15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西部重点碎屑岩层系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方向”(2016ZX0500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部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原位溶蚀模拟实验研究”(41272137)。
-
文摘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压力演化特征及异常压力形成机理,基于现今储层压力状态分析,结合泥岩压实研究及包裹体测试古压力恢复结果,采用盆地数值模拟系统,定量分析了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异常压力演化史。研究表明,杭锦旗地区储层现今处于异常低压状态,目的层在早白垩世末达到最大埋深,泥岩剩余压力最大值集中在上石盒子组中下部—下石盒子组盒3段,不同区带最大剩余压力大小有所差异,西部区带剩余压力最大(15~20 MPa),东部区带剩余压力居中(10~15 MPa),北部区带剩余压力最小(5~10 MPa)。地层压力演化与构造运动具有同步性,三叠纪末印支运动时期,剩余压力开始形成,中侏罗世早期燕山运动时期,剩余压力略微下降,白垩纪晚燕山运动时期,剩余压力达到最大,随后发生大规模构造抬升剥蚀,剩余压力迅速下降,形成现今储层异常低压和盖层残余不同程度剩余压力的状态。杭锦旗地区现今储层异常低压形成主要原因是天然气扩散,其次为构造抬升引起的温度降低和剥蚀卸载。烃源岩层、盖层及储层古异常高压成因有所差异,烃源岩层以生烃作用为主,盖层以泥岩欠压实作用为主,储层古异常高压形成与砂泥岩配置关系有关,盒3段以泥包砂沉积为主,受泥岩欠压实作用影响较大,下部以砂泥互层或砂包泥为主,泥岩欠压实作用影响减弱甚至消失,以构造挤压作用为主。
-
关键词
泥岩欠压实
剩余压力
盆地数值模拟
异常压力演化
上古生界
-
Keywords
disequilibrium compaction
residual pressure
basin numerical modeling
abnormal pressure evolution
Upper Paleozoic
-
分类号
TE133.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