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表面活性剂结构和组成的波谱表征——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的波谱 被引量:2
1
作者 靳焜 张蓉 +2 位作者 彭勤纪 张华 王璧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6,共4页
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的结构特征和它们的组成。
关键词 核磁共振波谱法 质谱 红外光谱 山梨脂肪酸 乙烯山梨脂肪酸 表面活性剂 组成 波谱分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山梨酯80组分与其溶血性的关系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畅 涂家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研究聚山梨酯80(Tween 80)的溶血不良反应与其成分的母体结构间的关系。Tween 80合成第一步中可能会产生3种相关母核结构:山梨醇、一失水山梨醇酐和二失水异山梨醇酐。经与油酸酯化、聚氧乙烯化后形成多成分混合物。本文通过质谱法以及... 研究聚山梨酯80(Tween 80)的溶血不良反应与其成分的母体结构间的关系。Tween 80合成第一步中可能会产生3种相关母核结构:山梨醇、一失水山梨醇酐和二失水异山梨醇酐。经与油酸酯化、聚氧乙烯化后形成多成分混合物。本文通过质谱法以及溶血性考察对单一母核合成物山梨醇聚氧乙烯油酸酯(polyoxyethylene sorbitol oleate,POS)和异山梨醇酐聚氧乙烯油酸酯(polyoxyethylene isosorbide oleate,POI)进行了成分和溶血性比较。结果证明:山梨醇聚氧乙烯油酸酯具有极低的溶血不良反应,而异山梨醇酐聚氧乙烯油酸酯具有极高的溶血性。同时,萃取法进一步证明上述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梨80 溶血性 山梨乙烯油酸 异山梨醇酐聚氧乙烯油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een80/正丁醇/水体系微乳液的制备及其对全反式维甲酸的包封 被引量:2
3
作者 顾明艳 王正武 +1 位作者 俞惠新 刘良德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576-580,共5页
制备了Tween80/正丁醇/水3组分体系的微乳液相图,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并通过染色法和电导率法对微乳液的O/W、W/O和B.C.型区域进行了区分.利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定了不同盐度下的空白微乳液和包封有全反式维甲酸载药微乳... 制备了Tween80/正丁醇/水3组分体系的微乳液相图,研究了温度、盐度对微乳液区域的影响,并通过染色法和电导率法对微乳液的O/W、W/O和B.C.型区域进行了区分.利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定了不同盐度下的空白微乳液和包封有全反式维甲酸载药微乳液的粒径,并用渗析-紫外光度法研究了微乳液对全反式维甲酸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正丁醇在Tween80胶束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为130.2,室温下混合体系在水相大于64%时形成O/W型微乳液;温度和盐度对微乳液形成区域影响很小;增加盐度和加入药物能使微乳液的粒径稍有减小.所制得的微乳液对全反式维甲酸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全反式维甲酸 乙烯山梨油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镍粉的制备及添加剂分散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存增 王玉棉 +1 位作者 王胜 侯新刚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7-250,共4页
以1,2-丙二醇和NiSO4.6H2O为原料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镍粉。探讨了反应温度、pH值、还原剂与NiSO4.6H2O的摩尔比及不同添加剂对镍粉粒度、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利用SEM、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镍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剂非离... 以1,2-丙二醇和NiSO4.6H2O为原料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镍粉。探讨了反应温度、pH值、还原剂与NiSO4.6H2O的摩尔比及不同添加剂对镍粉粒度、形貌及分散性的影响。利用SEM、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镍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添加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能有效地阻止镍粉颗粒团聚和长大,并能对镍粉进行分散,其在制备过程中的作用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反应温度为184℃左右、pH值为10、1,2-丙二醇与NiSO4.6H2O的摩尔比为1∶0.02、以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为添加剂时制得的镍粉为球形,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主,镍粉粒度分布较窄,平均粒径小于9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镍粉 1 2-丙二 乙烯失水山梨油酸(吐温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AC+Tween80+CO_(2)体系下水合物生成动力学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娇娇 闫超生 +2 位作者 周诗岽 饶永超 赵书华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0-235,共6页
四丁基氯化铵(TBAC)作为一种热力学促进剂,被广泛应用在促进水合物生成方面,但由于单一的TBAC促进效果有限,因此开展了TBAC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复配体系下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实验,探究了不同复配比对水合物生成过程中... 四丁基氯化铵(TBAC)作为一种热力学促进剂,被广泛应用在促进水合物生成方面,但由于单一的TBAC促进效果有限,因此开展了TBAC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复配体系下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实验,探究了不同复配比对水合物生成过程中诱导时间、总耗气量、生成速率的影响及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复配体系下,水合物生成的诱导时间相比纯TABC体系大幅度减少,其中在10%(w)TBAC+2000 mg/L的Tween80体系中,促进作用达到最大,相比纯TBAC体系诱导时间减少59%;5%,10%(w)TBAC+Tween80都会使得体系的总耗气量略微的减少,而15%(w)TBAC+Tween80则会使溶液中的总耗气量略微增加;在生成速率影响方面,复配体系下气-水合物转化率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丁基氯化铵 乙烯脱水山梨油酸 协同作用 水合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