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EB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刘兰香 汪晶 +5 位作者 王利 刘林 王欣 张红宾 唐晓琼 熊艺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7-1223,共7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进行首次allo-A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47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根据是否感染EB病毒(EBV)将...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6月于本院进行首次allo-AHC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347例接受allo-HSCT的患者,根据是否感染EB病毒(EBV)将其分为EBV组(n=114)和Non-EBV组(n=233)。统计患者allo-HSCT术后EBV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分析EB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有114例(32.8%)患者发生EBV感染(外周血EBV-DNA均阳性),其中,88例(77.2%)发生在移植后100 d内。5例(1.44%)确诊为PTLD(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57(7-486)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G/ATG-F的使用、CMV血症和Ⅲ-Ⅳ度aGVHD的发生是EBV感染的危险因素;此外,相对于BuCy,应用包含FA/CA的强化预处理方案者EBV感染的风险显著增高。结论:EBV感染是allo-HSCT术后常见并发症,强化预处理方案、ATG/ATG-F的使用、CMV血症和Ⅲ-Ⅳ度aGVHD的发生会增加allo-HSCT后EBV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EB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忠玉 伍燕平 +1 位作者 白雪 李佳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7-1940,共4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率带来了希望。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也是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困难,...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为恶性血液病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率带来了希望。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也是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极高。本文就移植术后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念珠菌、曲霉菌和毛霉菌的病原学类型、诊断方法、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提高移植术后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及治疗有效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侵袭性真菌感染 病因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继发第二肿瘤2例
3
作者 石亚军 汉英 +5 位作者 黄颖楠 王莹 张晓菲 吴涛 白海 葸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05,共3页
患者1:女性,49岁。2015年3月出现乏力、纳差,症状持续加重,伴头痛、耳鸣。7月于外院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BC) 11.22×10^(9)/L,血红蛋白(HGB)67 g/L,血小板(PLT)44×10^(9)/L;骨髓涂片中原始粒细胞占11.2%,免疫分型中异常髓系... 患者1:女性,49岁。2015年3月出现乏力、纳差,症状持续加重,伴头痛、耳鸣。7月于外院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WBC) 11.22×10^(9)/L,血红蛋白(HGB)67 g/L,血小板(PLT)44×10^(9)/L;骨髓涂片中原始粒细胞占11.2%,免疫分型中异常髓系原始细胞表达CD33+、CD13+、CD117+、CD64+、CD34-、CD11b-、cCD3-、MPO+、CD15+、HLADR-、CD7-、CD56-、C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第二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倪明 陈宝安 +3 位作者 何君 丁家华 程坚 赵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489,共5页
目的:了解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转归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进行HSCT的79例资料较完整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SCT患者发生IFI的临... 目的:了解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后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及转归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4年9月进行HSCT的79例资料较完整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HSCT患者发生IFI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转归。结果:诊断IFI患者共计17例,其中临床诊断者13例,拟诊4例。感染发生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12 d(9-1931 d)。非感染组及感染组的非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2%、35.2%。根据单因素分析:配型、Ⅱ-Ⅳ度a GVHD是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性别、原发病、感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量是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配型、Ⅱ-Ⅳ度a GVHD是发生IFI的危险因素,感染前使用糖皮质激素量是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具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更易发生IFI,感染前使用较大剂量的免疫抑制剂者更易发生死亡。避免危险因素及回顾患IFI前30 d内使用免疫抑制剂情况可使患者有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侵袭性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胆汁淤滞性肝病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心传 刘霆 +3 位作者 贾永前 何川 李建军 黄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术后早期胆汁淤滞性肝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03-2007年本院行allo-HSCT术后诊断早期胆汁淤滞...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术后早期胆汁淤滞性肝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03-2007年本院行allo-HSCT术后诊断早期胆汁淤滞性肝病患者26例,序贯入组,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14例)。观察组应用UDCA口服14mg.kg-1.d-1,治疗14d;对照组S-腺苷蛋氨酸静脉点滴,1g/d,治疗14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8例。结论UDCA治疗allo-HSCT术后早期胆汁淤滞性肝病安全有效,患者耐受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胆汁淤滞性肝病 熊去氧胆酸 S-腺苷蛋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及血压升高原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文静 张永 许静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并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方法分析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高血压患儿的临床资料、药物治疗情况,对高血压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策略,制定合理的...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并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方法分析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高血压患儿的临床资料、药物治疗情况,对高血压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策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根据患儿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品种及剂量,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患儿血压升高的原因可能与化学治疗损伤、干细胞输注时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结论临床药师在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术后高血压药物治疗以及血压升高的原因分析中,可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MV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乐玲 莫文健 +4 位作者 张玉平 陈小卫 王彩霞 周铭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4-950,共7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SAA患者行allo-HSCT的临床资料,包括108例同胞全相合和162例替代供者(68例非亲缘全相...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SAA患者行allo-HSCT的临床资料,包括108例同胞全相合和162例替代供者(68例非亲缘全相合和94例亲缘单倍体)。不同移植方式选择不同预处理方案。同胞全相合和单倍体的移植物均为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移植物为外周血干细胞。待粒细胞植入后,定期监测血液CMV-DNA。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移植术后第1、2、3、6、12个月的CD3^(+)、CD4^(+)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的绝对数。结果:270例SAA患者移植后229例发生了CMV病毒感染,发生率为84.8%,其中有18例患者进展为巨细胞疾病。单因素分析显示,替代供者(非亲缘全相合及亲缘单倍体供者)、吗替麦考酚酯的应用以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CMV感染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则显示,替代供者与CMV感染相关。替代供者6个月内CD3^(+)、CD4^(+)恢复较前同胞全相合组延迟。结论:Allo-HSCT后替代供者比同胞全相合供者移植更易发生CMV感染,且替代供者移植术后免疫功能重建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替代供者(非亲缘全相合+单倍体供者) 细胞病毒感染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减少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爱杰 胡晓霞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0-275,共6页
血小板减少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此类患者较无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总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降低,死亡率明显增高,与预处理前较低血小板计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显著相... 血小板减少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常见的并发症。此类患者较无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总生存(OS)率及无病生存(DFS)率降低,死亡率明显增高,与预处理前较低血小板计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因素显著相关,其发病机制涉及骨髓微环境的异常,治疗采用促血小板生成素、间充质干细胞输注等方案。本文将从移植后血小板减少的定义、对预后的影响、相关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等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减少 骨髓微环境 造血干细胞 巨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何君 陈宝安 +2 位作者 倪明 吴雪 丁家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71-1376,共6页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对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在本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108例受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allo-HSC...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其相关因素。对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在本院血液科行allo-HSCT的108例受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allo-HSCT后及其随访期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的感染发生率、中位发生时间并分析移植后受者CMV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及CMV病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表明:纳入入选标准的108例alloHSCT受者,其CMV感染率为52.78%(57/108),首次检出CMV感染的中位时间为44(3-308)d,主要集中在移植后30-100 d;单因素分析显示,CMV感染的发生率与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配型、预处理方案中未使用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hymus globulin,ATG)、移植后粒细胞缺乏时间>10 d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等因素有关,与受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种类、原发疾病到移植间隔时间、原发疾病分级、干细胞来源、供者性别、供受者ABO血型是否相同及移植季节等因素均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粒细胞缺乏时间>10 d和GVHD是CMV感染的高危因素。移植后因CMV病的死亡率为58.82%(10/17),其中CMV间质性肺炎(CMV-interstitial pneumonia,CMV-IP)死亡率最高,占CML病死亡病例的60%(6/10)。结论:CMV是allo-HSCT术后常见的感染病毒之一,移植时最好选择亲缘、HLA配型全相合的供者,在预处理方案中加用ATG,移植后将粒细胞缺乏时间控制在10 d以内以及预防GVHD的发生均有可能减少CMV感染发生率;积极加强CMV感染的抢先治疗有可能减少CMV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病毒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清云 董玉君 +6 位作者 王倩 刘微 孙玉华 尹玥 梁赜隐 许蔚林 李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180,共9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移植后复发的治疗新策略。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MDS患者共72例,总结移植疗效,并...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移植后复发的治疗新策略。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9年1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allo-HSCT的MDS患者共72例,总结移植疗效,并对影响患者生存及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结果:72例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37(12~111)个月,57例(79.2%)患者存活,15例(20.8%)死亡。5年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6.6%和62.3%。IPSS-R预后危险分层、TP53突变、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为影响患者移植后OS的危险因素,IPSS-R预后危险分层、TP53突变、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为影响患者移植后DFS的危险因素。移植后,19例(26.4%)患者发生aGVHD,5例(6.9%)患者发生Ⅲ-Ⅳ度aGVHD,25例(34.7%)患者发生cGVHD,4例(5.6%)发生广泛型cGVHD。17例(23.3%)患者在移植后出现复发,5年的累积复发率为27.5%,IPSS-R预后危险分层、TP53突变、cGVHD为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复发后有7例患者获得无病生存,10例死亡,接受甲基化药物(HMA)联合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维持治疗患者的3年OS率显著高于未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80.0%vs 10.0%,P=0.002)。结论:allo-HSCT是治疗中高危MDS患者的有效方法,但移植后复发仍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多次HMA联合DLI的维持治疗可能提高移植后复发患者的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常综合征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生存 复发 去甲基化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熊艺颖 刘林 +4 位作者 陈建斌 唐晓琼 肖青 张红宾 王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3-521,共9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和难治性CMV感染(RC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CMV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和难治性CMV感染(RCI)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感染CMV将患者分为CMV组(67例)和non-CMV组(179例),再根据是否发生RCI将CMV患者进一步分为RCI组(18例)和non-RCI组(49例)。分析CMV感染和RCI的危险因素,并用ROC曲线验证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意义,同时分析组间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差异,以及影响OS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CMV感染的患者,首次CMV感染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48(7-183)d,感染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1(7-158)d。患者年龄偏大、合并EB病毒(EBV)血症或者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均能显著增加CMV感染风险(P=0.032,<0.001和0.037),RCI的危险因素为EBV血症和诊断时的CMV-DNA峰值≥1×10^(4) copies/ml(P=0.039,0.006),而移植后14 d的白细胞≥4×10^(9)/L是CMV感染和RCI的保护因素(P=0.013,0.014)。CMV组的OS率显著低于non-CMV组(P=0.033),RCI组的OS率亦显著低于non-RCI组(P=0.043)。造血重建是OS的有利因素(P<0.001),而移植后60 d内CMV-DNA≥1.0×10^(4) copies/ml是OS的危险因素(P=0.005)。结论:移植后白细胞数量恢复较晚以及合并EBV血症是CMV感染和RCI的共同危险因素;CMV-DNA载量1×10^(4) copies/ml是重要临界值,高于该值可导致高RCI及低OS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病毒感染 危险因素 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 CD4^+ T细胞计数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预示价值 被引量:7
12
作者 莫文健 孙倩倩 +6 位作者 潘世毅 毛平 陈小卫 张玉平 周铭 许艳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1767,共7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3、6、12个月外周血CD3^+ CD4^+ T细胞计数,并根据结果分为<50/μl(n=120)、50-100/μl(n=48)和>100/μl 3个组(n=123)。在时间点的前后2周,监测巨细胞病毒、EB病毒DNA的感染情况,计算各类感染发生率。移植后3个月,按移植患者的CD3^+ CD4^+ T细胞计数分为2组,>100/μl组(n=30)及≤100/μl组(n=48),计算2组的CMV和EBV感染率、持续时间及发病情况,并进行随访,行生存情况比较。结果: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较50-100/μl和<50/μl组的CMV、EBV感染率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CMV及EBV感染率较≤100/μl组低,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移植后3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组生存情况优于≤100/μl组。结论:SAA患者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数恢复至100/μl以上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生存率较高。CD3^+ CD4^+ T细胞绝对数是SAA患者alloHSCT后良好的CMV及EBV感染的一个预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CD4^+ T细胞计数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病毒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17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毅 赖思含 +7 位作者 易海 付利 范方毅 孙浩平 刘阳阳 邓涛 王译 何光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456-2458,共3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科2000-2011年采用异基因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7例,HLA配型全相合(6/6相合)10例,5/6相合5例...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科2000-2011年采用异基因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17例,HLA配型全相合(6/6相合)10例,5/6相合5例,4/6相合2例。预处理方案采用环磷酰胺120 mg/kg分2 d静滴,马利兰12~14 mg/kg分4 d口服,氟达拉滨30 mg/m2×5 d。全相合供体采用CsA+MTX+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不全相合供体采用ATG+CsA+MTX+MMF预防GVHD。移植物均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加骨髓。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发生急性GVHD 9例(52.94%),发生慢性GVHD 11例(64.71%)。随访12~120个月,6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8、11、15、19、21、34个月疾病复发而死亡,3例患者死于GVHD合并感染,余8例健康存活。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HBsAg转阴5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庞缨 冯莹 +1 位作者 陈瑞贞 华佳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6-846,共1页
异基因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BMT/PBSCT)后,受体经历了免疫功能极度抑制及免疫重建的过程,其体内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自然病程及相应的乙肝特异性免疫力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回顾了2002年8月至2007年5月行Allo-PBSCT... 异基因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BMT/PBSCT)后,受体经历了免疫功能极度抑制及免疫重建的过程,其体内携带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自然病程及相应的乙肝特异性免疫力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回顾了2002年8月至2007年5月行Allo-PBSCT的5例合并HBsAg、HBeAb、HBcAb阳性(俗称小三阳)的血液肿瘤患者HBsAg以及相应的肝功能变化,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转阴 基因造血干细胞 移植术 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 HBCAB阳性 性免疫力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肾功能不全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成伟 杜欣 +4 位作者 翁建宇 吴穗晶 郭荣 陆泽生 凌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1-675,共5页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料齐全的149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旨在探讨移植后发生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评估患者移植前、移植后100 d及移植后1年内血肌酐水平及肌...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料齐全的149例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旨在探讨移植后发生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评估患者移植前、移植后100 d及移植后1年内血肌酐水平及肌酐清除率,所有患者在预处理方案过程中均未接受放疗。急性肾功能不全定义为移植后100 d内血肌酐水平升高超过正常1.5倍以上,慢性肾功能不全定义为移植后3个月至1年内肌酐清除率低于移植前基础值。结果显示,移植后有4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其中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21.5%(32/149),环孢菌素A、两性霉素B(P=0.025)、植入综合征(P=0.022)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移植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3%(18/138)。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P=0.013)、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P=0.012)是引起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肾功能不全患者2年生存率为39%,明显低于未发生肾功能不全患者(74.1%,P<0.001)。导致肾功能不全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为感染(52%)、移植物抗宿主病(20%)、TA-TMA(12%)、肿瘤复发(12%)。结论:肾功能不全是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密切监测移植后肾功能水平及环孢菌素A浓度,减少两性霉素B使用,积极防治真菌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TA-TMA是减少肾功能不全发生,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功能损害 清髓性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口腔粘膜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6
16
作者 易慧宁 付荣 叶惠华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9-20,共2页
21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在移植术后并发口腔粘膜炎(OM),对其进行护理。结果13例 (61.9%)发生不同程度的OM,其中Ⅰ度2例,Ⅱ度7例,Ⅲ度3例,Ⅳ度1例。严重程度与术后OM发生时间相 关,发生时间越早,OM越严重,愈合时间越... 21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患者在移植术后并发口腔粘膜炎(OM),对其进行护理。结果13例 (61.9%)发生不同程度的OM,其中Ⅰ度2例,Ⅱ度7例,Ⅲ度3例,Ⅳ度1例。严重程度与术后OM发生时间相 关,发生时间越早,OM越严重,愈合时间越长。经综合治疗、护理后。OM均于3~46d痊愈。提示加强观察与护 理能够降低OM的发生率,减轻或缩短OM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粘膜炎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安全输血策略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红芳 李媛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术后安全输血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鼓楼医院收治的allo-HSCT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段将患...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术后安全输血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鼓楼医院收治的allo-HSCT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住院时间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和观察组(17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输血,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实施安全输血策略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潜在安全风险发生率、输血操作规范性及核对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共输血279次,观察组患者共输血261次。对照组中,护士双人核对及时发现错误6例,占2.15%,其中2例未填写与患者ABO血型不同的申请血液成分的血型,4例未注明血液辐照要求;观察组无1例患者发生上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P=0.049)。两组护士在输血操作规范评分及核对时间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构建并应用allo-HSCT术后安全输血策略,可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输血策略 护理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感染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丹丹 侯秋秀 +1 位作者 曾云菲 谭坚铃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5期1276-1277,共2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指将他人(供者)干细胞移植至病人体内,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这是目前治疗自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除了移植抗宿主病(GVHD)外,感染也是allo—HSCT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移植成败...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指将他人(供者)干细胞移植至病人体内,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这是目前治疗自血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除了移植抗宿主病(GVHD)外,感染也是allo—HSCT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移植成败关系密切,包括各种细菌、真菌与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质性肺炎 细胞病毒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嗜酸细胞增高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成伟 翁建宇 +3 位作者 吴穗晶 陆泽生 钟立业 杜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69,共4页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至2010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料齐全的161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变化,旨在探讨移植后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嗜...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至2010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资料齐全的161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变化,旨在探讨移植后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的数量,超过0.5×109/L者定义为嗜酸细胞增高。结果:移植后有57例患者出现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HLA不全相合是发生嗜酸细胞增高的危险因素(P=0.001)。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P=0.012)、慢性GVHD(P=0.001)是引起嗜酸细胞增高的高危因素。发生嗜酸细胞增高的患者移植后2年总生存率为85.9%,明显高于未发生嗜酸细胞增高患者(44.2%,P<0.001)。结论: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Ⅱ-Ⅳ度急性GVHD及慢性GVHD有关,是评估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嗜酸细胞增高 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1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静 赖永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allo-HSCT后发生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allo-HSCT后发生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女,6岁,经异基因脐血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播散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经HRZE方案(异烟肼、利福喷丁、吡嗪酰胺与乙胺丁醇)抗痨治疗后好转。结论 allo-HSCT后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较少见,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结核分支杆菌 Β-地中海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