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被引量:9
1
作者 杨鹏 卿志星 +1 位作者 向峰 曾建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439-1443,共5页
目的利用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Eomecon chionathe Hance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方法血水草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XAqua C8色谱柱(2.1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 目的利用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Eomecon chionathe Hance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方法血水草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XAqua C8色谱柱(2.1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4 nm。结合对照品的二级质谱数据及相关文献,推测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结构。结果从中鉴定出19个生物碱,其中14个(木兰箭毒碱、博落回碱、6-羟甲基二氢血根碱、6-羟甲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乙酰基二氢血根碱、6-乙酰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羧甲基二氢血根碱、6-羧甲基二氢白屈菜红碱、二氢血根碱、二氢白屈菜红碱)为首次在血水草中发现。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为血水草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水草 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对体外GLC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春景 贾伟 +1 位作者 梁明达 王方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98-399,共2页
本文报道了13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对体外GLC和HeLa细胞增殖影响的结果·首次发现了荷包牡丹碱.克斑宁.普罗托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千金藤素.小檗胺.粉防己碱、荷包牡丹碱,克斑宁和普罗托品对GLC细胞系增殖的IC_(50)分别为1.61×10^... 本文报道了13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对体外GLC和HeLa细胞增殖影响的结果·首次发现了荷包牡丹碱.克斑宁.普罗托品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千金藤素.小檗胺.粉防己碱、荷包牡丹碱,克斑宁和普罗托品对GLC细胞系增殖的IC_(50)分别为1.61×10^(-5),8.0×10^(-5).1.6 ×10^(-5),2.9 ×10^(-5).2.9×10^(-5)和2.26 ×10^(-5)mol·L^(-1)。千金藤素,小檗胺,粉防己碱,荷包牡丹碱和普罗托品对HeLa细胞增殖的IC^(50)分别为9.7×1O^(-6).1.45×10^(-5).6.4×10^(-5).1.5 ×1O^(-6)和2.32×1^(-5)mol·L^(-1).实验结果提示分子结构中的二氧次甲基可能是该类生物碱具有抗癌活性的必需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喹啉类生物碱 抗癌活性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喹啉类生物碱和G-四链体结合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博 何依然 +1 位作者 刘迎春 王琦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4-353,共10页
G-四链体是核酸的一种非经典二级结构,主要出现于富含鸟嘌呤(G)碱基的DNA或RNA序列。生物体内的G-四链体主要形成于端粒区域和某些原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以G-四链体作为靶点的抗癌策略虽被多次提出,但目前还... G-四链体是核酸的一种非经典二级结构,主要出现于富含鸟嘌呤(G)碱基的DNA或RNA序列。生物体内的G-四链体主要形成于端粒区域和某些原癌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是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以G-四链体作为靶点的抗癌策略虽被多次提出,但目前还未有成功进入临床试验的案例。因此,有关原癌基因启动子区域的G-四链体与配体结合的研究,可以对靶向抗癌药物的设计提供指导性建议。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与G-四链体的结合机理。通过考察四种异喹啉配体与G-四链体结合的过程,得到了异喹啉配体与G-四链体稳定结合的构象以及结合的主导因素。此工作从原子分子层面深化了对异喹啉类生物碱和G-四链体结合机理的微观认识,对抗癌药物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 G-四链体 异喹啉类生物碱 结合机理 抗癌药物设计 脱氧核糖核酸 计算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药材中7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新娟 沈梅 +1 位作者 石俊敏 韩伟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74-2078,共5页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异紫堇球碱、紫堇碱和四氢黄连碱7种主要异喹啉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来源延胡索中异喹啉生物碱的含量。采用Agilent SB C18柱色谱柱(4.6... 本文建立了同时测定延胡索中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异紫堇球碱、紫堇碱和四氢黄连碱7种主要异喹啉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考察了不同来源延胡索中异喹啉生物碱的含量。采用Agilent SB C18柱色谱柱(4.6×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的醋酸水溶液(三乙胺调pH至5.0),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巴马汀、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四氢巴马汀、异紫堇球碱、紫堇碱和四氢黄连碱在2.0~40.1、2.0~39.5、5.1~101.3、5.0~99.8、2.1~41.2、5.0~100.1μg/m L和2.0~39.7μ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6%、96.1%、96.5%、101.4%、101.9%、97.3%和102.3%,RSD分别为2.77%、2.50%、3.33%、4.18%、2.93%、2.86%和2.60%。不同来源延胡索样品中7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研究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延胡索原药材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异喹啉类生物碱 延胡索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微生物合成研究进展及挑战 被引量:8
5
作者 林芝 胡致伟 +1 位作者 瞿旭东 林双君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5期716-733,共18页
微生物发酵是一种经济高效、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可替代植物种植和化学合成来生产多种植物来源的药物。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作为植物来源生物碱的典型代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微生物合成研究的靶标分子。随着该类... 微生物发酵是一种经济高效、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可替代植物种植和化学合成来生产多种植物来源的药物。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作为植物来源生物碱的典型代表,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活性,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微生物合成研究的靶标分子。随着该类生物碱天然生物合成途径逐渐被阐明以及多种酶学元件的发现,使得通过大肠杆菌和酿酒酵母等微生物宿主合成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综述着重介绍了这些进展中的突破性成果,包括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微生物合成过程中瓶颈反应的突破以及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催化特性对代谢流的影响等,指出了微生物生产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走向工业化应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酶工程和新人工微生物合成途径的设计开发对克服这些挑战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生物合成 植物生物合成途径 酶学催化特性 代谢流控制 代谢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玉雯 闫景彩 +2 位作者 万发春 沈维军 王祚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90,共5页
异喹啉类生物碱是常见的生物碱,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和镇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现有研究显示,数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对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瘤胃发酵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综述了异喹啉类生物碱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反刍... 异喹啉类生物碱是常见的生物碱,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和镇痛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现有研究显示,数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对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瘤胃发酵有显著促进作用。文章综述了异喹啉类生物碱的主要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状况,为促进异喹啉类生物碱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喹啉类生物碱 生物学功能 反刍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肉鸡组织中4种异喹啉类生物碱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梦婷 胡南希 +2 位作者 邹湘霖 杨子辉 曾建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43-1753,共11页
【目的】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肉鸡组织中原阿片碱、别隐品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测博落回散和博普总碱散活性成分在肉鸡组织中的分布与残留情况。【方法】对肉鸡... 【目的】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同时测定肉鸡组织中原阿片碱、别隐品碱、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以便更好地监测博落回散和博普总碱散活性成分在肉鸡组织中的分布与残留情况。【方法】对肉鸡组织进行前处理方法优化,以0.1%甲酸水和乙腈为流动相,在Agilent Zorbax SB-C18上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1μL,在正离子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模式采集数据,采用内标校正和外标法测定生物碱含量,并对方法线性、检测限与定量限、基质效应、回收率、批内与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及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的线性范围为0.5~200μg/L,血根碱为2~200μg/L,相关系数均≥0.999,线性关系良好;白屈菜红碱、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的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2和0.5μg/L,血根碱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1和2μg/L。4种生物碱在高、中、低浓度下方法回收率达到86.61%~111.17%,批内与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14.93%,基质效应为81.73%~120.78%,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13.55%。【结论】本试验建立了同时检测肉鸡心脏、肝脏、肾脏、胸肌和腿肌中4种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符合各项方法学考察要求,具有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等特点,可实现对肉鸡组织中痕量生物碱的精确、快速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喹啉类生物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Orbitrap-HRMS技术鉴定护心胆中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畅 周熙 +2 位作者 罗辉泰 黄芳 吴惠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7-1557,共11页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HRMS)分析并鉴定了护心胆(Corydalis suaveolens Hance)块根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护心胆甲醇提取物经Poroshell RRHD C_(18)(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分离...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Orbitrap-HRMS)分析并鉴定了护心胆(Corydalis suaveolens Hance)块根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护心胆甲醇提取物经Poroshell RRHD C_(18)(150 mm×2.1 mm,1.8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使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进行数据采集得到总离子流图。通过对色谱图中各色谱峰的精确质量数进行识别,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分析二级高分辨质谱信息。在护心胆甲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62个异喹啉类生物碱,包括15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15个四氢小檗碱类生物碱、14个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6个普罗托品类生物碱、7个苯并菲啶类生物碱、2个二氢苯并菲啶类生物碱。该研究对护心胆中异喹啉类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解析,可为后续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心胆 UPLC-Q-Orbitrap-HRMS 异喹啉类生物碱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抗心律失常离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查丽春 范晓 +4 位作者 郝佳旭 普娟 曾鹏辉 高家菊 马云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1-150,I0015,I0016,共12页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BIAs)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一类,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可分为小檗碱(Berberine, BBR)和原小檗碱类、阿朴菲类、苄基四氢异喹啉类、普罗托品类、双苄基异喹啉类等。此类生物碱来源中...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Benzylisoquinoline alkaloids, BIAs)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一类,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可分为小檗碱(Berberine, BBR)和原小檗碱类、阿朴菲类、苄基四氢异喹啉类、普罗托品类、双苄基异喹啉类等。此类生物碱来源中药及中药组方在治疗心悸、怔忡、厥证、胸痹等心血管相关疾病方面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现代研究表明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心律失常活性,从中药中开发抗心律失常单体活性成分,毒性、不良反应更清楚,开发成本更低。基于心律失常发病机制复杂的特点,通过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在临床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大多属于单离子通道阻滞剂,具有致心律失常风险,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可通过影响Na+、K+、Ca2+多条离子通道、抗炎及氧化应激途径达到治疗多种心律失常的目的,极具开发前景。通过查阅、整理近40年的国内外文献,结合中医药理论对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抗心律失常离子机制进行总结,可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治疗手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 心律失常 离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探讨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杏倩 蔡俊飞 +2 位作者 高家菊 普娟 马云淑 《粮油食品科技》 2021年第1期122-130,共9页
探索五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String、venny数据库与WebGestalt在线分析软件获取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本体(GO)、基因相互作用(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同时查阅文献并进... 探索五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作用机制。借助TCMSP、String、venny数据库与WebGestalt在线分析软件获取靶点并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基因本体(GO)、基因相互作用(KEGG)功能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同时查阅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得到小檗碱型中的小檗碱、双苄基类生物碱的粉防己碱、苯菲啶喹啉类的血根碱、吗啡烷类中的青藤碱和吡咯菲里啶中的石蒜碱等几种常见的生物碱,根据结构作用机制阐述每一类代表性异喹啉类生物碱治疗肝癌的潜力及抗肝癌作用机制。五个活性成分共筛选得到52个作用靶标如p53(抑癌基因)、NCOA2(核受体共激活剂2)、IL-2(白介素2),主要涉及钙离子信号通路、雌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通过网络药理学和文献收集证实异喹啉类生物碱可能参与调控PI3K-Akt通路等,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对肝癌产生治疗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肝癌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喹啉类生物碱 肝癌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龙根中异喹啉生物碱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11
作者 高雯 吴昊 +3 位作者 胡显光 于浩飞 张荣平 丁彩凤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5-561,共7页
为了解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中异喹啉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从紫金龙根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异喹啉类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普罗托品(1)、1-甲氧基小檗碱(2)、别隐品碱(3)、伪普鲁托品... 为了解紫金龙(Dactylicapnos scandens)中异喹啉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从紫金龙根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异喹啉类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普罗托品(1)、1-甲氧基小檗碱(2)、别隐品碱(3)、伪普鲁托品(4)、巴马汀(5)、青藤碱(6)、药根碱(7)、血根碱(8)、四氢巴马汀(9)、异紫堇定(10)。化合物2~4、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对大肠杆菌表现出潜在的抑制活性,MIC值为6.25μg/mL,抗菌活性优于临床抗菌药物小檗碱(25.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龙 异喹啉类生物碱 化学结构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碱类化合物对藻类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攀 张树林 董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54-758,共5页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某些藻类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形成水华或赤潮。近年来我国爆发的水华典型有“太湖蓝藻事件”、“巢湖蓝藻事件”、“滇池蓝藻事件”等。据2010年中国海...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某些藻类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形成水华或赤潮。近年来我国爆发的水华典型有“太湖蓝藻事件”、“巢湖蓝藻事件”、“滇池蓝藻事件”等。据2010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报道,2010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892km^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2.06亿元。在水华、赤潮频繁发生的今天,国内外学者虽然研究出了一些有效抑藻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寻找高效、环保的抑藻剂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异喹啉类生物碱 抑藻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26
13
作者 石俊敏 韩伟立 +3 位作者 叶文才 陈锡桥 王一涛 张庆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4期647-651,共5页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和方法,从延胡索根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包括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二氢白屈菜红碱(1)、去氢紫堇碱(2)、四氢非洲防己胺(3)、异紫堇球碱(4)、紫堇碱(5)、四氢黄连碱(6)、药根碱(7)、黄连碱(8...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和方法,从延胡索根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包括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二氢白屈菜红碱(1)、去氢紫堇碱(2)、四氢非洲防己胺(3)、异紫堇球碱(4)、紫堇碱(5)、四氢黄连碱(6)、药根碱(7)、黄连碱(8)、小檗碱(12)、巴马汀(13)和延胡索乙素(14);2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9)和大黄素甲醚(10);1个三萜类化合物,即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11)和3个甾醇类化合物,豆甾醇(15)、β-谷甾醇(16)和胡萝卜苷(17)。其中,化合物9~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异喹啉类生物碱 蒽醌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