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工作负荷的生成机理、异化表征及调治向度——基于罗萨“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赵岚 李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依托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领军人——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提出的“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从社会母系统的运转现实关怀到教育子系统的生态现状,审视了学校场域内更微观组织单元“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负荷问题。在社会... 本文依托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领军人——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提出的“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从社会母系统的运转现实关怀到教育子系统的生态现状,审视了学校场域内更微观组织单元“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负荷问题。在社会大“提升逻辑”下,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的生成呈现三重逻辑——“竞争逻辑、效率逻辑、功利逻辑”;其现实表现为五种“异化表征”——“时间异化、空间异化、权责异化、行动异化、情感异化”。为找到教师工作负荷的有效调节之法,平衡教师工作的工具价值与理想价值,需探寻我国中小学教师与“工作环境、自我身心、职业角色”之间共鸣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负荷 生成机理 异化表征 调治向度 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视域下异化的类型及其原因
2
作者 彭小兰 李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5期20-23,共4页
信息技术推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但因技术使用者的差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现代人类实践受到信息技术创造的产品及其建构的关系的限制和奴役,当前社会出现了各种异化的表现形式。根据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四种分类、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 信息技术推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但因技术使用者的差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现代人类实践受到信息技术创造的产品及其建构的关系的限制和奴役,当前社会出现了各种异化的表现形式。根据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四种分类、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技术伦理的研究方法,提出信息社会存在实体上的技术异化和信息异化形式,认识上的精神异化和心灵异化形式,实践上的制度异化和交往异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人的异化 异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