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化劳动理论视阈下新就业形态中休息权的实现 被引量:1
1
作者 艾琳 于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131,共6页
休息权内涵的新阐释应以休息的内涵和休息行为的正当性为切入点。休息权基础要素研究分为“休息”要素和“权利”要素。对休息要素的研究应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指导,从“劳动者是否加班”和“劳动者是否自愿”两方面阐释“休息”要... 休息权内涵的新阐释应以休息的内涵和休息行为的正当性为切入点。休息权基础要素研究分为“休息”要素和“权利”要素。对休息要素的研究应以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为指导,从“劳动者是否加班”和“劳动者是否自愿”两方面阐释“休息”要素,并探究新就业形态下劳动的异化本质。对权利要素的研究应关注休息首先成为一项道德权利、进而成为一项法定权利的过程。新就业形态下休息权实现的救济途径应从休息权的基本权利性质出发,对《宪法》第43条中的“劳动者”进行扩大解释。然后以休息权的请求权权能为基础论证休息权实现的公力救济途径。最后借助民事自助行为概念的引入进行休息权实现中私力救济范围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就业形态 休息权 异化劳动理论 权利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之文化批判向度及其当代启示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泽荣 龙佳解 吴红艳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共4页
劳动实践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文化属性是人存在的根本属性,文化根源于实践,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活动的对象化。劳动异化的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进而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从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层面来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严厉批判实... 劳动实践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文化属性是人存在的根本属性,文化根源于实践,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活动的对象化。劳动异化的实质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进而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从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层面来说,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严厉批判实质上就包含着一种彻底的文化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实践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理论 文化批判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价值介入研究方式 被引量:1
3
作者 龙佳解 黎昔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1-105,共5页
马克思在诠释异化劳动四种表现形式的过程中运用了价值介入的研究方式。价值介入研究方式旨在将价值预设与经验材料有机结合,克服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分立。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的价值预设,凸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特质。... 马克思在诠释异化劳动四种表现形式的过程中运用了价值介入的研究方式。价值介入研究方式旨在将价值预设与经验材料有机结合,克服主观与客观的二元分立。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的价值预设,凸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特质。这种批判特质不仅被法兰克福学派所继承,而且对认识当今社会也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理论 价值介入 法兰克福学派 研究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劳动理论的批判性意义——兼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伦理关怀 被引量:3
4
作者 姜晶花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4,共5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将异化批判贯穿于自然、政治、经济领域。其异化劳动理论体现了马克思深切的伦理关怀,凸显了异化分析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意义。当前,重温马克思有关异化的历史性研究和现实性批判,将使我们突破伦理层面的单一性...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将异化批判贯穿于自然、政治、经济领域。其异化劳动理论体现了马克思深切的伦理关怀,凸显了异化分析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意义。当前,重温马克思有关异化的历史性研究和现实性批判,将使我们突破伦理层面的单一性思考,摆脱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局限,认识现代性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伦理关怀 马克思 批判性 意义 主体性形而上学 社会历史根源 现代性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创生大纲--论《巴黎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的性质与地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文奎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9,共9页
我国学术界新近出现的试图从不同角度说明《巴黎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本身是不成熟的或混乱的,从而否定它们的重要历史地位的倾向,是对'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的曲解。'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 我国学术界新近出现的试图从不同角度说明《巴黎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本身是不成熟的或混乱的,从而否定它们的重要历史地位的倾向,是对'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的曲解。'手稿'和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是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大纲,是马克思主义全部丰富内容的理论起点和立论基础。这可以从'手稿'本身所完成的理论任务或在欧洲思想史上实现的创造性变革、'手稿'的内容及其逻辑结构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对应关系以及异化劳动理论的解密中得到充分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巴黎手稿》 异化劳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逻辑辨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喜咏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37,共4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是十分复杂的,多重逻辑线索交织在一起。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逻辑本质上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方法论必然,其次依次是费尔巴哈哲学理论上的唯物主义、面对客观现实的隐性科学逻辑、赫斯的人本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是十分复杂的,多重逻辑线索交织在一起。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逻辑本质上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方法论必然,其次依次是费尔巴哈哲学理论上的唯物主义、面对客观现实的隐性科学逻辑、赫斯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最弱势的逻辑,"应该"的价值悬设只是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异化劳动理论 黑格尔 人本主义 哲学逻辑 绝对精神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学研究异化的表现及原因探析——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视角
7
作者 万思志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4,共7页
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高校的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劳动,其异化的主要表现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研究者与自己的产品相异化、研究者与自己的研究过程相异化、研究者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研究者与他人的关系相异化。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生... 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高校的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劳动,其异化的主要表现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研究者与自己的产品相异化、研究者与自己的研究过程相异化、研究者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研究者与他人的关系相异化。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而自然形成的分工又导致了异化劳动。因而高校科学研究异化的根源很可能也是由某种分工、分离或背离引起的。部分教师从教学岗位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科学研究是高校科学研究异化的主要根源,而科学研究功能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则是重要根源。根据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校科学研究异化的现实原因则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高校 科学研究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著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8
作者 商德文 《经济科学》 1984年第2期10-13,共4页
苏联和德国于1932年首次全文发表了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手稿》出版后,曾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并陆续发表了不少研究性的著作和论文。但是,在这种"早期马克思"或"... 苏联和德国于1932年首次全文发表了马克思的早期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手稿》出版后,曾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并陆续发表了不少研究性的著作和论文。但是,在这种"早期马克思"或"青年马克思""热"中也有不健康的因素,如有的学者宣扬马克思的异化范畴永恒论,捏造两个马克思的神话,即所谓早期的马克思否定了晚期的马克思等等,他们还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自我异化 异化劳动理论 社会主义 费尔巴哈 马克思著作 经济学哲学手稿 异化 共产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
9
作者 晓亮 《经济科学》 1982年第1期9-16,共8页
异化理论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一九三二年首次发表的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特别是异化劳动问题。马克思在论述异化问题时的许多精辟论点,直到现在仍然可以给我... 异化理论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一九三二年首次发表的马克思的《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特别是异化劳动问题。马克思在论述异化问题时的许多精辟论点,直到现在仍然可以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和教益。本文打算谈谈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以及如何运用这一理论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我认为,弄清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以明确我们应当坚持什么、发扬什么和反对什么、克服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异化理论 劳动 异化现象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制度 劳动问题 劳动产品 资本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异化——对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阐释 被引量:31
10
作者 刘海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2,共9页
马克思通过异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为剖析社会生产奠定了基础。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形式,虽然没有消除异化问题,但不可否认,它的出现为异化理论带来了新变化。通过对劳资关系的重构,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 马克思通过异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为剖析社会生产奠定了基础。数字劳动作为一种新型劳动形式,虽然没有消除异化问题,但不可否认,它的出现为异化理论带来了新变化。通过对劳资关系的重构,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人的主体性的复归。但是这些新变化究竟是对异化劳动理论的突破还是加固,还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异化 异化劳动理论 主体性的复归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野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三重审视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贾蓉 姜蓓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9-35,共7页
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客观选择。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现阶段劳动教育中存在劳动教育认知狭隘化、劳动教育实施表面化、劳动教育理解片面化等异化现象。立足劳动教育... 在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客观选择。基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现阶段劳动教育中存在劳动教育认知狭隘化、劳动教育实施表面化、劳动教育理解片面化等异化现象。立足劳动教育开展的价值基点,要在教育理念上实现从技能训练到人的全面发展的转变、在教学设计上实现从谋生工具到自我价值实现的转变、在价值情感上实现从平凡劳动到创造美好人生的转变。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树立德技并修、面向全面发展的高职劳动教育理念,进行育训结合、面向价值实现的劳动教育课程模式改革,构建知行合一、面向精神涵育的劳动教育保障体系等实践举措,持续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异化劳动理论 高职院校 马克思主义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异化劳动理论的双重逻辑及其思想史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隽鸿飞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8-133,F0002,共7页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包含着双重逻辑:一是《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于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分析,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的前提,即原子式的个人和私有财产权,并由此揭示了无产阶级异化的生存状况及其必然承担的历史使命;二是在《1844年经...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包含着双重逻辑:一是《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基于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分析,揭示出资产阶级社会的前提,即原子式的个人和私有财产权,并由此揭示了无产阶级异化的生存状况及其必然承担的历史使命;二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基于经济事实对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异化的生存状况进行批判性分析,揭示出由劳动产品的异化到劳动的异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类本质的异化和人与人关系异化。只有将《德法年鉴》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结合起来,才能理解异化劳动理论的双重逻辑的统一,才能真正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双重逻辑 思想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一般思路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怀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6-9,共4页
一、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分析方法,是《手稿》的一个重要思路马克思贯穿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强调经验、实证的方法。他宣称他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 一、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分析方法,是《手稿》的一个重要思路马克思贯穿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强调经验、实证的方法。他宣称他的结论“是通过完全经验的以对国民经济学进行认真的批判研究为基础分析得出的”(《马恩全集》第42卷第45页)。在专门讨论异化劳动理论的那部分手稿的一开始。马克思就提出反对从任何虚构的原始状态出发进行推论,强调应该从事实、经验出发,并提出了他据以为出发点的事实:“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殖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同上第90页)。这一事实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他进一步理论分析和描述的出发点。正是根据对这一事实的分析,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理论 类本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 劳动产品 手稿 分析方法 经验事实 存在物 重要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童天齐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4期55-57,共3页
列宁说,马克思是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在这个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手稿》中,马克思集中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崭新的异化劳动... 列宁说,马克思是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在这个过程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在《手稿》中,马克思集中地阐述了他自己的、崭新的异化劳动理论,他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在异化劳动范畴内展开的。本文就《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发展谈谈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 劳动异化 费尔巴哈 黑格尔 劳动 劳动范畴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劳动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洪历建 《社会科学研究》 1982年第5期99-105,共7页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之前,马克思改造了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异化论,并以此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基石。剩余价值确立后,马克思改造并完善了自己的劳动异化论,突出了劳动条件与劳...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剩余价值学说创立之前,马克思改造了古典哲学的异化概念,建立了自己的劳动异化论,并以此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基石。剩余价值确立后,马克思改造并完善了自己的劳动异化论,突出了劳动条件与劳动相异化,使之更科学、更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成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异化劳动理论 理论体系 资本主义生产 资本主义社会 资产阶级 劳动异化 劳动条件 剩余价值学说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在马克思经济思想中的地位 被引量:2
16
作者 袁隆生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6期21-26,共6页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全文发表以来,引起了世界理论界的广泛兴趣,特别是马克思在《手稿》中使用的异化范畴,成为各种观点争论不已的焦点,评论者大多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所谓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而我认为,马...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全文发表以来,引起了世界理论界的广泛兴趣,特别是马克思在《手稿》中使用的异化范畴,成为各种观点争论不已的焦点,评论者大多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所谓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而我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没有泛泛而谈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的异化现象,而是从经济异化入手发挥了确定的、具体的异化劳动理论,因此在评价《手稿》以及异化劳动理论时,应着重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进行闸释。 一 从马克思创立异化劳动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难看出,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最初的一种经济理论。 那么,马克思在《手稿》中所详尽发挥的异化劳动理论是想解决什么问题呢?我们从马克思在《手稿》中叙述的顺序看,首先,马克思借助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尤其是斯密所达到的理论成果,具体分析了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籍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阶级,即工人阶级、资本家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特征。在分析了三个阶级的经济关系之后,马克思才用其异化劳动理论对以上的分析进行概括和总结。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把理解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根源的钥匙”。(《马恩全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 资本主义私有制 经济异化 劳动产品 《手稿》 经济思想 马恩 国民经济学 异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劳动理论管见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道文 《江淮论坛》 1982年第4期42-47,共6页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主体内容,是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向唯物史观过渡的一次重大突破,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它还受着费尔巴啥人本主义的一定影响,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主体内容,是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向唯物史观过渡的一次重大突破,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它还受着费尔巴啥人本主义的一定影响,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的科学理论。有人认为异化劳动理论从物质生产、经济事实出发,研究、论证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和暂时性,是唯物史观形成或基本形成了的理论,因而,《手稿》是一篇成熟的著作。笔者不敢苟同这种看法,就此谈一点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人本主义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费尔巴哈 《手稿》 物质生产 思想发展 科学理论 主体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劳动理论与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学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
作者 刘子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55-64,共10页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中的重要科学成果。正是这一理论,使青年马克思有可能站在人类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去考察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说明私有财产的来源和本质及其内在矛盾,预见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进程,从而为马克思早期共...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中的重要科学成果。正是这一理论,使青年马克思有可能站在人类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点去考察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说明私有财产的来源和本质及其内在矛盾,预见历史辩证发展的客观进程,从而为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 一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来源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但它不仅区别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而且又极大地超越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本质的异化观。早在编辑《德法年鉴》时期,他就分析和阐述了国家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 共产主义思想 人的自我异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本质 劳动 《手稿》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由否定到肯定劳动价值论过程中的异化劳动理论
19
作者 凤一鸣 《江淮论坛》 1984年第2期37-41,共5页
马克思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有一个由否定到肯定、发展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异化劳动理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便是这一转变的关节点。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期阶段,对劳动价值论是... 马克思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有一个由否定到肯定、发展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异化劳动理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便是这一转变的关节点。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初期阶段,对劳动价值论是持否定态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关节点 初期阶段 《手稿》 哲学 私有制 国民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化劳动论在马克思理论体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体会之一
20
作者 涂西畴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3年第1期1-10,共10页
人类文化科学史上一部伟大光辉巨著——《资本论》全部译成中文出版后,四十多年来已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但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的三大集《经济学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1857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 人类文化科学史上一部伟大光辉巨著——《资本论》全部译成中文出版后,四十多年来已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但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的三大集《经济学手稿》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1857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在我国相继翻译出版,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才得到学习和研究的机会.这些手稿不仅是研究《资本论》创作史的珍贵文献,而且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经济思想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异化劳动理论 思想理论体系 共产主义 经济学哲学手稿 历史唯物主义 思想体系 私有制 剩余价值 费尔巴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