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制作与比较
1
作者
李富新
李川
+1 位作者
刘彤
王鹏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比较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采用F344(RT11vr)大鼠作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作为受体,构建异系异位和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各8只),术后0~14 d给予皮下注射环孢素。观察术后受体的体质量变化及存...
目的比较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采用F344(RT11vr)大鼠作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作为受体,构建异系异位和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各8只),术后0~14 d给予皮下注射环孢素。观察术后受体的体质量变化及存活时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酒精苏木素染色后观察肠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变化。计算两组受体大鼠的成模率。结果异位和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均能长期存活,大部分超过90 d。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3日恢复正常饮食,于术后14 d左右体质量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之后缓慢增长,但大部分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在术后150 d出现持续的体质量下降,且不能被环孢素逆转。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1日恢复进食,于术后25~30 d才能恢复至术前的体质量水平,术后30~90 d期间,体质量逐渐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的小肠组织未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未见明显纤维化,术后163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出现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均出现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和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全部出现特征性病理改变,成模率为100%,与原位小肠移植组成模率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344→Lewis大鼠组合建立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给予小剂量环孢素,均可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出现慢性排斥反应。与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相比,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建模操作简单,慢性排斥反应成模时间较短,病理改变程度相对一致,更适合用于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
位
小肠
移植
异位小肠移植
大鼠
慢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鼠非造口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波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应用C57BL/6小鼠进行同基因异位小肠移植。手术采用非造口方法,将移植肠近端结扎,远端与自体回肠末段吻合。结果:连续进行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手术33只,手术完成率为97%,1只小鼠术中血管吻合失...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应用C57BL/6小鼠进行同基因异位小肠移植。手术采用非造口方法,将移植肠近端结扎,远端与自体回肠末段吻合。结果:连续进行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手术33只,手术完成率为97%,1只小鼠术中血管吻合失败,2只小鼠术后因不可逆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死亡,移植总成功率为90.9%。结论:采用非小肠造口方法建立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成功率高,为小肠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异位小肠移植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及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可洲
李宁
+2 位作者
黎介寿
李幼生
鲍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2-244,共3页
使用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 1 0天 ,对照组 (n =1 0 )行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 (TPN)支持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组 (n =1 0 )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HGF ,观察移植肠形态学及吸收功能...
使用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 1 0天 ,对照组 (n =1 0 )行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 (TPN)支持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组 (n =1 0 )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HGF ,观察移植肠形态学及吸收功能。HGF组移植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对照组则出现明显线粒体肿胀 ,嵴短小紊乱和微绒毛萎缩。HGF组小肠移植大鼠血浆1 5N 甘氨酸丰度在 1、2、3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GF能维护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 ,维持移植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完整 ,并能改善移植肠对氨基酸的吸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全胃肠外营养
异
位
全
小肠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制作与比较
1
作者
李富新
李川
刘彤
王鹏志
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
出处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2-38,共7页
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1JCYBJC11700)
文摘
目的比较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模效果。方法采用F344(RT11vr)大鼠作为供体,Lewis(RT11)大鼠作为受体,构建异系异位和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各8只),术后0~14 d给予皮下注射环孢素。观察术后受体的体质量变化及存活时间。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酒精苏木素染色后观察肠组织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变化。计算两组受体大鼠的成模率。结果异位和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均能长期存活,大部分超过90 d。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3日恢复正常饮食,于术后14 d左右体质量可恢复至术前水平,之后缓慢增长,但大部分原位小肠移植大鼠在术后150 d出现持续的体质量下降,且不能被环孢素逆转。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第1日恢复进食,于术后25~30 d才能恢复至术前的体质量水平,术后30~90 d期间,体质量逐渐上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原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的小肠组织未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未见明显纤维化,术后163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且出现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大鼠术后90 d和术后200 d的小肠组织均出现典型的慢性排斥反应的病理学改变和移植小肠系膜纤维化。异位小肠移植组全部出现特征性病理改变,成模率为100%,与原位小肠移植组成模率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F344→Lewis大鼠组合建立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给予小剂量环孢素,均可在术后不同时间点出现慢性排斥反应。与原位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相比,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建模操作简单,慢性排斥反应成模时间较短,病理改变程度相对一致,更适合用于实验研究。
关键词
原
位
小肠
移植
异位小肠移植
大鼠
慢性排斥反应
Keywords
Orthotopic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
Heterotopic intestinal transplantation
Rat
Chronic rejection
分类号
R617 [医药卫生—外科学]
R-332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鼠非造口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
1
2
作者
沈波
李宁
黎介寿
机构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
出处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基金
江苏省科技攀登计划(BK2008034)
文摘
目的:建立稳定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应用C57BL/6小鼠进行同基因异位小肠移植。手术采用非造口方法,将移植肠近端结扎,远端与自体回肠末段吻合。结果:连续进行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手术33只,手术完成率为97%,1只小鼠术中血管吻合失败,2只小鼠术后因不可逆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死亡,移植总成功率为90.9%。结论:采用非小肠造口方法建立的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成功率高,为小肠移植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关键词
小鼠
异位小肠移植
动物模型
Keywords
Mice
Heteropotic small bowel transplantation
Animal model
分类号
R656.7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及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可洲
李宁
黎介寿
李幼生
鲍扬
机构
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2-244,共3页
文摘
使用近交系Wistar(RT1k)大鼠行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第 2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至第 1 0天 ,对照组 (n =1 0 )行常规全胃肠道外营养 (TPN)支持 ,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组 (n =1 0 )行常规TPN支持的同时加用HGF ,观察移植肠形态学及吸收功能。HGF组移植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及绒毛表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基本保持完好 ,对照组则出现明显线粒体肿胀 ,嵴短小紊乱和微绒毛萎缩。HGF组小肠移植大鼠血浆1 5N 甘氨酸丰度在 1、2、3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GF能维护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 ,维持移植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完整 ,并能改善移植肠对氨基酸的吸收能力。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全胃肠外营养
异
位
全
小肠
移植
Keywords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
transplantation
total parenteral nutrion
intestinal absorption
分类号
R656.7 [医药卫生—外科学]
R459.3 [医药卫生—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鼠原位和异位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制作与比较
李富新
李川
刘彤
王鹏志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鼠非造口异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沈波
李宁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大鼠移植小肠粘膜形态及功能的作用
李可洲
李宁
黎介寿
李幼生
鲍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