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热裂解转移率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改红 徐月莹 +3 位作者 石栋栋 杨鹏飞 黄申 毛多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0-426,457,共8页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作为糖基供体与异丁香酚(Ⅱ)进行反应,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和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了异丁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然后在甲醇钠中脱乙酰化得到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Ⅳ)。将化合物Ⅳ加入卷烟... 以乙酰溴-α-D-葡萄糖(Ⅰ)作为糖基供体与异丁香酚(Ⅱ)进行反应,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和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了异丁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然后在甲醇钠中脱乙酰化得到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Ⅳ)。将化合物Ⅳ加入卷烟中,测试了其在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结果表明,合成Ⅲ采用离子液体催化法(收率56.8%)优于相转移催化法(收率43.5%)。离子液体催化法反应条件为: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为催化剂、氯仿为溶剂、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缚酸剂、n(Ⅰ)∶n(Ⅱ)=0.8∶1,n(Ⅰ)∶n(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1∶1、室温、反应时间8 h。在上述条件下,化合物Ⅲ的收率为56.8%。化合物Ⅲ在甲醇钠/甲醇溶液中反应脱去四乙酰基,得到化合物Ⅳ,收率87.6%。卷烟燃吸过程中,化合物Ⅳ热裂解为异丁香酚,异丁香酚向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相转移催化 异丁香酚-β-d-葡萄糖苷 热裂解转移率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的制备及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欧沛思 古洺赫 +1 位作者 林爱华 刘奕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6-935,共10页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 目的建立黄柏碱(PHE)代谢产物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M1)的制备方法,探讨M1调节胰岛素抵抗(IR)-HepG2细胞糖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肠微粒体体外孵育法结合高效液相、质谱、核磁共振(NMR)等技术完成对M1的制备、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考察M1低(25μmol·L^(-1))、中(50μmol·L^(-1))、高(100μmol·L^(-1))剂量给药IR-HepG2细胞24 h对其葡萄糖消耗量、糖吸收、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讨M1与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胰岛素表面受体(INSR)、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PI3K、AKT2的结合能力。采用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M1对IRS1/PI3K/AKT通路各关键因子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经NMR确认分离纯化所得产物为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苷(纯度为95%)。与模型组相比,M1在各给药浓度均可显著提高IR-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P<0.01,P<0.001)及糖吸收水平(P<0.001),且作用比PHE更强(P<0.001);在中、高给药浓度可显著降低细胞TG及TC含量(P<0.001),其中在TG水平上其改善作用优于PHE(P<0.01);在各浓度均明显降低LDL-C含量(P<0.001),提高HDL-C含量(P<0.01,P<0.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M1与通路关键因子INSR、IRS1、PI3K、AKT2具有良好结合活性。与模型组相比,M1给药组不同程度提高INSR、IRS1、PI3K、AKT2、GLUT2 mRNA的表达,并且下调p-IRS1/IRS1蛋白表达(P<0.001),上调PI3K、p-AKT/AKT、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P<0.05,P<0.001)。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制备高纯度M1,M1通过调控IRS1/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从而缓解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碱-11-O-β-d-葡萄糖醛酸 制备方法 IR-HepG2细胞 糖脂代谢 IRS1/PI3K/AKT信号通路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张改红 杜帅 +3 位作者 许航 徐月莹 石栋栋 毛多斌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为了开发热稳定及释香稳定型烟用香料,采用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对合成的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进行热稳定及热裂解分析,并考察其加入卷烟后向主流烟气粒相中释放4-甲基愈创木酚的情况。结果表明:以1... 为了开发热稳定及释香稳定型烟用香料,采用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对合成的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进行热稳定及热裂解分析,并考察其加入卷烟后向主流烟气粒相中释放4-甲基愈创木酚的情况。结果表明:以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鎓为离子液体催化剂,合成了4-甲基愈创木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收率为49.3%;脱去乙酰基,得到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收率为87.3%;热重-微商热重(TG-DTG)分析表明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热稳定性优于4-甲基愈创木酚;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表明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在300、600、900℃的主要裂解产物均为4-甲基愈创木酚;烟丝加香方式和卷烟纸加香方式下烟气中4-甲基愈创木酚的释放量不同,加香效果不同;添加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加香卷烟燃吸时能释放4-甲基愈创木酚,并且释香更均匀、逐口稳定性更好,效果优于添加4-甲基愈创木酚的;推测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可能是一种释香稳定的香料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 4-甲基愈创木酚-β-d-葡萄糖 离子液体 加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改红 许航 +5 位作者 杜帅 徐月莹 石栋栋 薛晶晶 王梦瑶 毛多斌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80,共9页
为研究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在卷烟加香中的可用性,对愈创木酚和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热裂解行为、卷烟加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明显高于愈创木酚... 为研究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在卷烟加香中的可用性,对愈创木酚和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热裂解行为、卷烟加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明显高于愈创木酚;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在不同温度下的主要热裂解产物均为愈创木酚;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在卷烟中的加香方式不同,加香效果存在差异,烟丝加香方式下卷烟主流烟气中愈创木酚的释放量高于卷烟纸加香;烟丝加香方式下,不论是传统卷烟还是加热卷烟,添加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卷烟主流烟气粒相中愈创木酚的释放量(传统卷烟:16.13μg/支;加热卷烟:6.61μg/支)均低于添加愈创木酚的卷烟(传统卷烟:38.97μg/支;加热卷烟:21.47μg/支),但添加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的卷烟释香均匀性和稳定性均优于愈创木酚。因此,愈创木酚-β-D-葡萄糖苷是一种稳定性及释香均匀性均较好的香料前体物,将其用于传统卷烟及加热卷烟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加香 加热卷烟 愈创木酚-β-d-葡萄糖 稳定性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影响
5
作者 林建城 陈伟豪 +1 位作者 曾水琴 林娟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3.2.1.52)的影响,探讨抗菌药物与酶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探讨17种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EC3.2.1.52)的影响,探讨抗菌药物与酶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探讨17种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的影响;从酶蛋白荧光发射光谱变化规律,分析抗菌药物与NAGase酶蛋白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磺胺、羧苄青霉素、盐酸金霉素和甲砜霉素对NAGase没有明显影响,磺胺喹噁啉、青霉素钠、盐酸强力霉素、氯霉素以及0.5 mg/mL磺胺甲基异噁唑对NAGase有激活效应,而磺胺嘧啶、恩诺沙星、盐酸四环素、土霉素、硫酸庆大霉素(GEN)、妥布霉素(TOB)、硫酸卡那霉素(KAN)和硫酸新霉素(NEO)对NAGase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4.0 mg/mL的TOB、KAN和NEO可分别使NAGase活力下降88.22%、84.00%和46.47%,这三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NAGase有较强的抑制效应。KAN和NEO对NAGase的抑制均呈可逆的竞争性抑制作用,KAN、NEO各自与NAGase作用后,NAGase内源荧光发射强度均明显下降,说明NAGase空间构象发生了改变;但是,NAGase荧光发射峰没有发生位移,即酶蛋白内核的疏水性不变。【结论】不同抗菌药物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的调控作用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日本鳗鲡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 抑制作用 构象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毒剂对日本鳗鲡肠道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林建城 陈伟豪 +1 位作者 曾水琴 林娟娟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6-1374,共9页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是几丁质酶系主要成员之一,为了探讨消毒剂对养殖鱼体消化道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肠道中分离纯化获得NAGase酶制剂,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方法研究10种...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是几丁质酶系主要成员之一,为了探讨消毒剂对养殖鱼体消化道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从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肠道中分离纯化获得NAGase酶制剂,利用酶促反应动力学和酶抑制作用动力学方法研究10种消毒剂[甲基蓝、高锰酸钾、硫酸铜、氧化钙、甲醛、戊二醛、乙醇、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TCCA)]对日本鳗鲡NAGase活性的影响;通过对酶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研究消毒剂对NAGase蛋白质空间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特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甲基蓝和硫酸铜对NAGase活性具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高锰酸钾对NAGase有较强的抑制效应,而40.0 mg/L氧化钙可使NAGase活性下降11.79个百分点;甲醛、戊二醛、乙醇、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和三氯异氰尿酸等对NAGase活性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甲醛对NAGase活性的抑制是可逆的,属于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常数为1.43 mol/L;而TCCA对NAGase的抑制是不可逆的。此外,甲醛可使NAGase蛋白质内源荧光发射强度明显下降,荧光发射峰出现红移。说明甲醛可引起NAGase空间构象变化,也改变了酶中心微环境,导致酶的失活。而小于100μmol/L浓度的TCCA对NAGase蛋白质内源荧光发射光谱没有明显影响,即TCCA对NAGase空间构象影响很小,可能是通过对酶蛋白质巯基的氧化或与蛋白质氨基的共价结合引起NAGase的不可逆失活。本研究结果证实了10种消毒剂对日本鳗鲡肠道NAGase活性具有较大的调控作用,对水体消毒剂在鱼类养殖中的科学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日本鳗鲡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 抑制作用 构象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芙木异胡豆苷-β-D-葡萄糖苷酶(SGD)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宏宣 常凯 +2 位作者 马丽利 郑月 刘小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9期10006-10010,共5页
[目的]对萝芙木异胡豆苷-β-D-葡萄糖苷酶(SGD)基因进行克隆与分析。[方法]以萝芙木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从萝芙木中克隆SGD的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表达谱分析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萝芙木SGD基因cDNA全长1 856 bp,包含1 608 bp... [目的]对萝芙木异胡豆苷-β-D-葡萄糖苷酶(SGD)基因进行克隆与分析。[方法]以萝芙木为材料,采用RACE技术,从萝芙木中克隆SGD的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表达谱分析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萝芙木SGD基因cDNA全长1 856 bp,包含1 60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3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61 kDa,等电点pI为6.1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RvSGD与蛇根木SGD及长春花SGD的序列相似性分别高达90.1%和70.9%,RvSGD也具有SGD蛋白的3个保守氨基酸催化位点His-161、Glu-207和Glu-419;荧光定量PCR表明,RvSGD在树皮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老叶、根、嫩叶和茎。[结论]RvSGD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有助于在分子水平上更好地了解这个基因在TIAs的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并为今后调控TIAs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芙木 萜类吲哚生物碱 胡豆-β-d-葡萄糖 克隆 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里香酚-β-D-葡萄糖苷的合成及转移率研究
8
作者 张改红 石栋栋 +4 位作者 杜帅 许航 夏金华 白冰 毛多斌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目的】提高百里香酚的热稳定性,对其进行糖苷化反应研究。【方法】将乙酰溴-α-D-葡萄糖(I)和百里香酚(Ⅱ)在离子液体催化下进行反应,合成百里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化合物Ⅲ脱去乙酰基得到百里香酚-β-D-葡萄... 【目的】提高百里香酚的热稳定性,对其进行糖苷化反应研究。【方法】将乙酰溴-α-D-葡萄糖(I)和百里香酚(Ⅱ)在离子液体催化下进行反应,合成百里香酚-2,3,4,6-四-O-乙酰基-β-D-葡萄糖苷(Ⅲ),化合物Ⅲ脱去乙酰基得到百里香酚-β-D-葡萄糖苷(Ⅳ)。通过TG-DTG考察化合物Ⅳ的热稳定性,通过Py-GC-MS考察了化合物Ⅳ的热裂解行为,并通过GC-MS对化合物Ⅱ和Ⅳ在主流烟气粒相中的热解转移率及转移率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离子液体催化合成化合物Ⅲ的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水溶液为缚酸剂,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鎓为催化剂,二氯甲烷为溶剂,n(I):n(NaOH)=1:2,n(I):n(1-丁基-3-甲基-溴化咪唑鎓)=1:1,n(Ⅰ)∶n(Ⅱ)=1:1,反应时间4 h,化合物Ⅲ收率55.1%。化合物Ⅲ在甲醇钠作用下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糖苷Ⅳ,收率80.6%。产物结构经1HNMR、13CNMR、IR和HRMS确证。化合物Ⅳ的热稳定性优于化合物Ⅱ,化合物Ⅳ在不同温度下的主要裂解产物均为化合物Ⅱ,化合物Ⅳ的释香稳定性优于化合物Ⅱ。【结论】百里香酚-β-D-葡萄糖苷可以改善百里香酚的缺点,可作为一种热稳定及释香稳定的烟用香料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酚-β-d-葡萄糖 热稳定性 热裂解 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改红 许航 +5 位作者 杜帅 徐月莹 石栋栋 薛晶晶 尚紫博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08,共7页
为研究麦芽酚-β-D-葡萄糖苷应用于卷烟加香的可行性,对麦芽酚及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热裂解行为及加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放置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均明显高于麦芽酚;麦芽酚-β-D-葡萄糖苷... 为研究麦芽酚-β-D-葡萄糖苷应用于卷烟加香的可行性,对麦芽酚及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稳定性、热裂解行为及加香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放置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均明显高于麦芽酚;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主要热裂解产物为麦芽酚;以不同加香方式在卷烟中添加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加香效果不同,在烟丝加香方式下,虽然麦芽酚-β-D-葡萄糖苷向主流烟气粒相中的转移率(1.46%)低于麦芽酚(3.83%),但添加麦芽酚-β-D-葡萄糖苷的卷烟释香均匀性和稳定性均优于麦芽酚。因此,将麦芽酚-β-D-葡萄糖苷作为香料前体物应用于卷烟加香领域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加香 麦芽酚-β-d-葡萄糖 稳定性 转移率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韩芬霞 范新景 +3 位作者 耿升 娄文娟 梁桂兆 刘本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7-42,共6页
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有重要关联,寻找食源性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当前功能性食品研究的热点。异甘草素是甘草的重要活性成分,相关研究表明甘草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推测与异甘草素有关。鉴于此... 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有重要关联,寻找食源性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当前功能性食品研究的热点。异甘草素是甘草的重要活性成分,相关研究表明甘草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推测与异甘草素有关。鉴于此,本实验通过酶抑制、荧光猝灭以及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异甘草素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异甘草素以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相混合的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其抑制效果明显优于阿卡波糖。荧光猝灭分析结果表明在疏水作用力驱动下异甘草素可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生成复合物,结合位点数为1。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相关实验结论:异甘草素位于酶的疏水口袋中,与残基Asp202和Arg400以氢键结合,并与周围众多的疏水残基存在疏水作用,共同维持该复合物结构。本研究对于开发新型的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推动异甘草素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素 Α-葡萄糖 抑制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中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车建美 刘波 +3 位作者 朱育菁 蓝江林 林抗美 肖荣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28,共3页
试验以对硝基-β-D-葡萄糖苷为底物,对尖孢镰刀菌中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包括缓冲液pH值、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0℃、pH5.0、底物浓度达到4 mmol/L、反应时间为16 m i... 试验以对硝基-β-D-葡萄糖苷为底物,对尖孢镰刀菌中的β-D-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包括缓冲液pH值、底物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50℃、pH5.0、底物浓度达到4 mmol/L、反应时间为16 m in时,酶活力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β-d-葡萄糖 对硝基-β-d-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孙艳梅 张永忠 +1 位作者 王伊强 许晶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文研究了大豆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酶学性质以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5℃,最佳pH为5.00;在pH值为5.00~7.00时和低于40℃较稳定;70℃时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初步纯化的大豆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水解大... 本文研究了大豆β-葡萄糖苷酶的提取、酶学性质以及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该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5℃,最佳pH为5.00;在pH值为5.00~7.00时和低于40℃较稳定;70℃时酶活性基本全部丧失.初步纯化的大豆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的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β-葡萄糖 大豆黄酮糖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葡萄糖苷酶以及益生菌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3
作者 韩婷 程钢 +1 位作者 刘莹 黄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33-337,共5页
大豆及其加工制品中以糖苷形式存在的大豆异黄酮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难以发挥其生物保健作用。本文综述了利用β-葡萄糖苷酶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以提高生物利用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外源性β-葡萄糖苷酶和产β-葡萄... 大豆及其加工制品中以糖苷形式存在的大豆异黄酮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难以发挥其生物保健作用。本文综述了利用β-葡萄糖苷酶生物转化大豆异黄酮糖苷以提高生物利用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外源性β-葡萄糖苷酶和产β-葡萄糖苷酶益生菌对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黄酮 Β-葡萄糖 水解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构效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马锦锦 林娟娜 +4 位作者 魏崧丞 叶开和 刘清霞 王小康 叶春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58-862,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以蔗糖作为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α-葡萄糖苷酶-蔗糖筛选模型,观察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0.1、1、10、100μmol/L)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大豆素... 目的观察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构效关系。方法以蔗糖作为底物,优化反应条件,建立α-葡萄糖苷酶-蔗糖筛选模型,观察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0.1、1、10、100μmol/L)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大豆素、刺芒柄花素、大豆苷、3'-甲氧基大豆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大豆素、刺芒柄花素在100μmol/L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阿卡波糖(P<0.01),其抑制率分别达37.56%和32.11%。3'-羟基葛根素在0.1μmol/L时的抑制作用较强,但在100μmol/L的作用减弱。经构效分析发现:在大剂量时,异黄酮母核的3位和5位的取代基为羟基且其他位未被取代时,其抑制作用增强;4位取代基为糖氧基,活性将减弱;若为多糖氧基,其活性会更弱;6位为取代基为羟基,在低浓度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在高浓度下作用很弱;若6位为甲氧基时,且4位被糖氧基取代时,活性减弱。结论葛根异黄酮类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大豆素、刺芒柄花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黄酮类化合物 Α-葡萄糖 抑制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灯峰 陈朗秋 +3 位作者 李宏伟 曾森 旷娜 田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0-1126,共7页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醇偶联和脱保护5步反应合成了11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 以葡萄糖为原料,经乙酰化、选择性脱C1位乙酰基、转化成三氯乙酰亚胺酯、与受体醇偶联和脱保护5步反应合成了11种不同碳链长度的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利用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和热失重分析法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烷基链长n为6—10时,均具有发泡和乳化性能,特别是正壬基β-D-吡喃葡萄糖苷(rt=9)具有更加优异的发泡和乳化性能;当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疏水链的长度n/〉7时,均具有热致液晶行为,特别是正十二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2)和十四烷基-β-D-吡喃葡萄糖苷(n=14)能够形成更加稳定的液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烷基-β-d-吡喃葡萄糖 发泡 乳化 热致液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孙艳梅 张永忠 +1 位作者 许晶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12,共4页
试验进行了黑曲霉生产β-葡萄糖苷酶研究;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有较高的热稳定性,50℃加热2h后酶活力减少为原来的92%。确立了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反应最佳方案;通过与酸水解和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水解效率比较,... 试验进行了黑曲霉生产β-葡萄糖苷酶研究;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有较高的热稳定性,50℃加热2h后酶活力减少为原来的92%。确立了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反应最佳方案;通过与酸水解和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水解效率比较,发现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Β-葡萄糖 大豆黄酮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2-酮基-D-葡萄糖酸直接合成异Vc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大贵 叶红德 +3 位作者 余泗莲 叶青 谢国豪 谢嘉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5-117,共3页
以2-酮基-D-葡萄糖酸(2-KG)为原料,在酸催化下直接合成异Vc;用TLC法定量测定异Vc含量;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用酸的种类和用量、2-KG浓度等因素对异Vc收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对反应结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2-酮基-d-葡萄糖 VC 酯化反应 薄层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铁锁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6
18
作者 秦学玲 杨崇仁 +2 位作者 杨庆雄 钱子刚 杨璐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 目的:研究金铁锁提取物中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金铁锁根粉乙醇提取,经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及RP-C8、RP-C18反相硅胶反复柱层析,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对其含量及纯度进行测定:色谱柱为Liehrospher 100 RP-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0-5min,乙腈15%-20%;5-55min,乙腈20%-55%;55-65min,乙腈55%-85%;65-90min,乙腈85%。检测波长210nm,流速0.5mL/min,柱温30℃。结果:所制备的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苷的纯度为98.38%。对金铁锁原药材进行含量测定,含量为3.75%,线性范围0.615-3.712μg(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100.4%,RSD为0.69%(n=6)。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可靠,制得的化舍物可作为衡量金铁锁提取物质量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铁锁 HPLE 3-O-6'-O-甲基-β-d-葡萄糖醛酸丝石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催化制备p-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过程强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璘 梅乐和 +2 位作者 柳行 谢世俱 姚黎存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以亲水性固体材料吸附p-羟基苯乙醇的形式以及补加葡萄糖方式,通过β-葡萄糖苷酶在水-1,2-二乙酰氧基乙烷体系中催化p-羟基苯乙醇直接糖基化反应制备p-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当硅藻土吸附p-羟基苯乙醇的吸附量为0.06mol·g-1,... 以亲水性固体材料吸附p-羟基苯乙醇的形式以及补加葡萄糖方式,通过β-葡萄糖苷酶在水-1,2-二乙酰氧基乙烷体系中催化p-羟基苯乙醇直接糖基化反应制备p-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苷。当硅藻土吸附p-羟基苯乙醇的吸附量为0.06mol·g-1,体系水分活度(aW)0.78,52℃,pH6.2时,在p-羟基苯乙醇为0.6mol·L-1,与葡萄糖摩尔比为3的条件下,反应24h,反应产率达25.63%,产物浓度为0.051mol·L-1;采取反应后期补加葡萄糖到初始浓度,继续反应24h,总反应产率达40.15%,产物总浓度为0.101mol·L-1。而两次补加的总反应产率达41.10%,产物总浓度为0.124mol·L-1。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形式p-羟基苯乙醇和补加葡萄糖两种方式对在水-1,2-二乙酰氧基乙烷体系中的酶催化直接糖基化反应过程都具有明显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羟基苯乙基β-d-葡萄糖 Β-葡萄糖 酶法制备 糖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凡纳对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建城 王悦 +2 位作者 谢晓兰 龚敏 陈清西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82,共5页
本文报道了金属离子对凡纳对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EC3. 2. 1. 52)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i+、Na+和K+等对该酶活力没有任何效应.Ca2+、Mg2+、M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Ba2+、Al3+、Fe3+、Zn2+、Co2+、Cd2+、Hg2+、Pb2+和Cu2+对... 本文报道了金属离子对凡纳对虾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EC3. 2. 1. 52)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i+、Na+和K+等对该酶活力没有任何效应.Ca2+、Mg2+、Mn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Ba2+、Al3+、Fe3+、Zn2+、Co2+、Cd2+、Hg2+、Pb2+和Cu2+对该酶活力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Hg2+的抑制作用最显著,Hg2+含量为 1. 5mmol/dm3 时可使酶活力完全丧失.进一步研究Zn2+的抑制作用动力学,结果表明:Zn2+对该酶的抑制作用属可逆的非竞争性类型,抑制常数为11. 95mmol/d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 实验研究 凡纳对虾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