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朱和玲
周科平
+1 位作者
肖雄
胡建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针对高价值软破矿体的特殊性,设计采用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充填采矿法回采,并着重对顶板最小安全厚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结构力学解析法对顶板沉降量的计算,估算出能维持顶板稳定的厚度取值范围;然后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开采环境...
针对高价值软破矿体的特殊性,设计采用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充填采矿法回采,并着重对顶板最小安全厚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结构力学解析法对顶板沉降量的计算,估算出能维持顶板稳定的厚度取值范围;然后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开采环境再造采场数值模型,并对不同厚度顶板进行模拟计算,揭示了顶板厚度对采场稳定性、应力分布以及顶板沉降量的影响规律,表明了塑性区、应力扰动范围以及沉降量都随着顶板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趋缓。以顶板沉降量为判据,模拟结果得出顶板厚度为9 m时的最大沉降量为7.67 cm,满足矿山安全要求。同时,兼顾顶板施工工艺、构筑成本和服务年限,得出顶板的最小安全厚度宜取9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难采矿体
开采环境再造
安全厚度
人工顶板
FLAC^3D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采环境再造人工顶板锚索支护设计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科平
朱和玲
+1 位作者
肖雄
陈庆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9-1124,共6页
针对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高价值软破矿体的特点和试验开采环境再造连续采矿方法,并以顶板沉降量和塑性区范围为判据,运用FLAC3D软件对人工顶板预应力锚索支护进行模拟分析。设计3种锚网支护方案分别为:方案1,网度为4m×6m;方案2,网度...
针对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高价值软破矿体的特点和试验开采环境再造连续采矿方法,并以顶板沉降量和塑性区范围为判据,运用FLAC3D软件对人工顶板预应力锚索支护进行模拟分析。设计3种锚网支护方案分别为:方案1,网度为4m×6m;方案2,网度为6m×8m;方案3,网度为8m×10m。通过比较各方案下顶板的沉降量、塑性区范围以及锚索最大轴力变化等参数,筛选出最佳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方案1中顶板最大沉降量仅为4.24cm,塑性破坏区延伸高度小于7m,锚索最大轴力为16.59MN,且变化平稳,满足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经济合理的要求,而其他方案结果参数均超出混凝土顶板的稳定性极限,由此得出方案1为最佳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环境再造
预应力锚索
数值模拟
支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结构稳定性判别与支护设计
3
作者
谢建兵
朱和玲
+2 位作者
周科平
杨念哥
龙腾腾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8,21,共4页
在综合评价现有岩体稳定性评判方法的基础上,选用普适性较好的弹塑性位移相对比值判别方法作为岩体稳定性的判据。将该方法应用到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得出在采矿过程中其结构顶板会失稳破坏的结论;设计采用预应力长锚索对顶板进行支护,...
在综合评价现有岩体稳定性评判方法的基础上,选用普适性较好的弹塑性位移相对比值判别方法作为岩体稳定性的判据。将该方法应用到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得出在采矿过程中其结构顶板会失稳破坏的结论;设计采用预应力长锚索对顶板进行支护,并运用FLAC3D软件对锚索支护网度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4 m×6 m锚索支护时,弹塑性位移比值aθ=0.91,远小于结构破坏的临界值,能维持顶板稳定性;同时该方案下塑性范围及锚索最大轴力变化较小,故得出4 m×6 m锚索支护为最佳支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环境再造
稳定性判据
支护设计
FLAC3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进路式采充人工顶板力学响应智能监测研究
4
作者
周科平
刘泽洲
+2 位作者
肖雄
夏明
陈庆发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在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实施了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充填法的现场工业试验。人工顶板第二分层构筑过程中,首采进路回采完后,对其预埋应变计和测缝计,然后进行充填。其它进路进行回采充填时,对首采进路充填体内的应力和位移进行监测。...
在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实施了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充填法的现场工业试验。人工顶板第二分层构筑过程中,首采进路回采完后,对其预埋应变计和测缝计,然后进行充填。其它进路进行回采充填时,对首采进路充填体内的应力和位移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首采进路充填体内的应力由压应力向拉应力逐步转变,位移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增大的现象,最大为22.4mm;进路回采完成后,若不及时进行充填,将影响到本身进路的构筑效果,使周围进路内产生剪切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环境再造
人工顶板
力学响应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研究
被引量:
12
1
作者
朱和玲
周科平
肖雄
胡建华
机构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省深部资源开发与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7,共5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2A02)
文摘
针对高价值软破矿体的特殊性,设计采用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充填采矿法回采,并着重对顶板最小安全厚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结构力学解析法对顶板沉降量的计算,估算出能维持顶板稳定的厚度取值范围;然后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了开采环境再造采场数值模型,并对不同厚度顶板进行模拟计算,揭示了顶板厚度对采场稳定性、应力分布以及顶板沉降量的影响规律,表明了塑性区、应力扰动范围以及沉降量都随着顶板厚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趋缓。以顶板沉降量为判据,模拟结果得出顶板厚度为9 m时的最大沉降量为7.67 cm,满足矿山安全要求。同时,兼顾顶板施工工艺、构筑成本和服务年限,得出顶板的最小安全厚度宜取9 m。
关键词
复杂难采矿体
开采环境再造
安全厚度
人工顶板
FLAC^3D
数值模拟
Keywords
complex and difficult-to-mine orebody
reconstruct mining environment
safety thickness
artificial roof
FLAC^3D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TD327.2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采环境再造人工顶板锚索支护设计
被引量:
3
2
作者
周科平
朱和玲
肖雄
陈庆发
机构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湖南省深部金属矿产开发与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9-1124,共6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B02A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90274)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50533035)
文摘
针对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高价值软破矿体的特点和试验开采环境再造连续采矿方法,并以顶板沉降量和塑性区范围为判据,运用FLAC3D软件对人工顶板预应力锚索支护进行模拟分析。设计3种锚网支护方案分别为:方案1,网度为4m×6m;方案2,网度为6m×8m;方案3,网度为8m×10m。通过比较各方案下顶板的沉降量、塑性区范围以及锚索最大轴力变化等参数,筛选出最佳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方案1中顶板最大沉降量仅为4.24cm,塑性破坏区延伸高度小于7m,锚索最大轴力为16.59MN,且变化平稳,满足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和经济合理的要求,而其他方案结果参数均超出混凝土顶板的稳定性极限,由此得出方案1为最佳设计方案。
关键词
开采环境再造
预应力锚索
数值模拟
支护设计
Keywords
reconstructed mining environment
pre-stressed anchor
numerical simulation
supporting design
分类号
TD353.6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结构稳定性判别与支护设计
3
作者
谢建兵
朱和玲
周科平
杨念哥
龙腾腾
机构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省深部金属矿开发与灾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8,21,共4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松软破碎金属矿床安全高效开采综合技术(2006BAB02A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90274)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0533035)
文摘
在综合评价现有岩体稳定性评判方法的基础上,选用普适性较好的弹塑性位移相对比值判别方法作为岩体稳定性的判据。将该方法应用到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得出在采矿过程中其结构顶板会失稳破坏的结论;设计采用预应力长锚索对顶板进行支护,并运用FLAC3D软件对锚索支护网度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4 m×6 m锚索支护时,弹塑性位移比值aθ=0.91,远小于结构破坏的临界值,能维持顶板稳定性;同时该方案下塑性范围及锚索最大轴力变化较小,故得出4 m×6 m锚索支护为最佳支护方案。
关键词
开采环境再造
稳定性判据
支护设计
FLAC3D数值模拟
Keywords
reconstructed mining conditions
stability criterion
support design
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FLAC^3D
分类号
TD856.13 [矿业工程—金属矿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进路式采充人工顶板力学响应智能监测研究
4
作者
周科平
刘泽洲
肖雄
夏明
陈庆发
机构
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共4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2A02)
文摘
在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矿实施了开采环境再造深孔诱导崩矿充填法的现场工业试验。人工顶板第二分层构筑过程中,首采进路回采完后,对其预埋应变计和测缝计,然后进行充填。其它进路进行回采充填时,对首采进路充填体内的应力和位移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首采进路充填体内的应力由压应力向拉应力逐步转变,位移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增大的现象,最大为22.4mm;进路回采完成后,若不及时进行充填,将影响到本身进路的构筑效果,使周围进路内产生剪切应力。
关键词
开采环境再造
人工顶板
力学响应
监测
Keywords
reconstruction of mining environment
artificial roof
mechanical response
monitor
分类号
TD32 [矿业工程—矿井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顶板最小安全厚度研究
朱和玲
周科平
肖雄
胡建华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开采环境再造人工顶板锚索支护设计
周科平
朱和玲
肖雄
陈庆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开采环境再造结构稳定性判别与支护设计
谢建兵
朱和玲
周科平
杨念哥
龙腾腾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进路式采充人工顶板力学响应智能监测研究
周科平
刘泽洲
肖雄
夏明
陈庆发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