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春化对春兰开花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1
-
-
作者
刘红
魏晓羽
马辉
王悠
孙叶
-
机构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
出处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9-1301,共13页
-
基金
2024年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补助专项[扬农办(2024)101号]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项目(JSGB2018-1)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科研发展专项基金项目[SJ(22)105]。
-
文摘
本研究以春兰宋梅为试验材料,系统探究不同春化温度和春化时间对其开花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室温春化处理相比,4℃低温春化可显著提高春兰的开花率,4℃低温春化处理60 d即可使春兰开花率超过90%,且不影响其开花品质。在渗透调节系统方面,4℃低温春化处理90 d的春兰植株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室温春化的春兰植株(P<0.05),4℃低温春化处理90 d的春兰植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室温春化的春兰植株(P<0.05),表明4℃低温春化能够促进春兰植株中可溶性糖向可溶性蛋白质的转化。同时4℃低温春化能够促进春兰植株快速合成脯氨酸,保护细胞膜结构。在抗氧化系统方面,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延长,4℃低温春化处理的春兰植株丙二醛(MDA)含量整体上持续下降,而室温春化处理的春兰丙二醛(MDA)含量呈波动变化,表明4℃低温更有利于维持细胞膜完整性。4℃低温春化处理30 d的春兰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达到最大值,4℃低温春化处理60 d的春兰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达到最大值。在长期低温胁迫下,春兰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与丙二醛含量保持动态平衡,使其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细胞的稳态。在光合系统方面,随着春化处理时间的延长,4℃低温春化处理的春兰叶片叶绿素含量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表明4℃低温未对春兰光合能力造成不可逆损伤,春兰能够通过自身调节机制维持光合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本研究结果为春兰规模化花期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春兰
春化
开花形状
生理生化指标
-
Keywords
Cymbidium goeringii
vernalization
flowering traits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
分类号
S353.1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