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量测模型的开环模式谐振风险判定
1
作者 张星亮 杜文娟 王海风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是解释直驱风机并网引发系统失稳机理的重要理论成果,但其理论研究中基于黑箱量测模型的开环模式谐振风险判定鲜有介绍。以往开环模式谐振风险的判定依赖于精确参数化模型,而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获取直驱风机的详细参数... 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是解释直驱风机并网引发系统失稳机理的重要理论成果,但其理论研究中基于黑箱量测模型的开环模式谐振风险判定鲜有介绍。以往开环模式谐振风险的判定依赖于精确参数化模型,而实际应用中往往难以获取直驱风机的详细参数,无法建立系统精确参数化模型。为此,文中提出基于量测模型的开环模式谐振风险判定方法。首先,将待研究直驱风机视为黑箱模型,通过扫频法注入电压扰动测量其频率响应;然后,采用矢量拟合技术对量测模型的频率响应进行拟合后得到阻抗传递函数矩阵,进而转化为时域状态空间模型接入闭环系统,利用基于量测模型的开环模式谐振通用分析方法判定系统失稳风险;最后,通过仿真算例演示开环模式谐振风险的分析与判定过程。结果表明:基于量测模型亦可以进行开环模式谐振风险的判定,且所提方法无须获取直驱风机内部详细参数,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模式谐振风险 量测模型 直驱风机 传递函数矩阵 矢量拟合 系统辨识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硬件在环仿真的DFIG并网系统开环模式谐振风险及验证
2
作者 陈江 杜文娟 杨佳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5,132,共9页
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是阐释风电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振荡机理的研究成果,其中基于平均模型的离线时域仿真结果可信度存疑。为提升开环模式谐振的工程指导可靠度,首先基于硬件在环仿真,组建了用于验证开环模式谐振的半实物实验平台;其次建立... 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是阐释风电并网引起的电力系统振荡机理的研究成果,其中基于平均模型的离线时域仿真结果可信度存疑。为提升开环模式谐振的工程指导可靠度,首先基于硬件在环仿真,组建了用于验证开环模式谐振的半实物实验平台;其次建立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提出开环模式分析通用方法评估系统振荡风险;最后以两个算例进行了开环模式谐振现象的分析与实验。得到结论:硬件在环仿真的结果符合开环模式分析的结果,在开环模式谐振条件下,系统稳定性下降。留数法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系统闭环模式,系统参数的合理整定可以减小开环模式谐振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模式谐振 硬件在环仿真 双馈感应发电风电场 振荡风险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控制引发的开环模式谐振及其传播 被引量:4
3
作者 付强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4379-4389,共11页
针对多端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研究不同直流网控制策略引起的开环模式谐振及其传播方向,发现直流电压下垂控制将增加开环模式谐振的发生概率,扩大谐振的传播范围,对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该文建立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 针对多端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研究不同直流网控制策略引起的开环模式谐振及其传播方向,发现直流电压下垂控制将增加开环模式谐振的发生概率,扩大谐振的传播范围,对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该文建立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分别在主从控制、下垂控制等不同直流网控制策略下的闭环线性化模型,分析并揭示开环模式谐振的产生机理和传播特性。然后,评估不同控制策略对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最后,以CIGRE5端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为例,验证上述分析和结论的正确性,提出消除谐振的参数调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柔性直流输电 控制策略 开环模式谐振机理 小干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式微加速度计开环模式的非线性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戴强 王向展 +2 位作者 罗谦 杨洪东 杨谟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2-515,共4页
针对当前电容式微加速度计量程不高、开环模式非线性误差大的特点,根据力学理论和电路读出原理,并基于非线性特性中最大可测量加速度、初始工作点和吸合点与动定电极间距d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电容式微加速度计非线性模型.模型指出,随着输... 针对当前电容式微加速度计量程不高、开环模式非线性误差大的特点,根据力学理论和电路读出原理,并基于非线性特性中最大可测量加速度、初始工作点和吸合点与动定电极间距d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电容式微加速度计非线性模型.模型指出,随着输出电压的增加,可测量加速度近似成线性增加,在靠近最大可测量加速度αmax时斜率增大,其后随输出电压的增加而减小至吸合点;αmax由d和微结构梁弹性常数与质量之比λ决定,且d的作用优于λ;d在小于初始工作点时加速度计不能工作,该点由传感头参数η决定,且η的最佳取值范围为1×1019~2×1019,此时准静态条件下吸合点大于整个动电极行程的95%.该模型的提出对开环式加速度计的非线性误差纠正提供了理论支持,对加速度计的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微加速度计 非线性模型 开环模式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最大可测加速度 初始工作点 吸合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并联直驱风电机组并网的风电场多开环模式谐振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彦 王海风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5,共7页
针对电力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采用开环模式谐振分析方法研究了多台具有相同参数的直驱风电机组并联并网后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多开环模式谐振现象,构建了以直驱风电机组为反馈子系统和电力系统其余部分为前馈子系统组成的闭环... 针对电力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问题,采用开环模式谐振分析方法研究了多台具有相同参数的直驱风电机组并联并网后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多开环模式谐振现象,构建了以直驱风电机组为反馈子系统和电力系统其余部分为前馈子系统组成的闭环互联模型。针对网侧换流器直流电压外环和锁相环动态主导的振荡模式,研究2个子系统之间的多开环模式谐振。模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多台直驱风电机组的并网会导致锁相环模式的阻尼降低;并联并网直驱风电机组的数目增加会导致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机组 锁相环 网侧换流器 次同步振荡 开环模式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开环模式实现深空动态模拟源设计 被引量:6
6
作者 邓永铭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3-76,共4页
由于深空探测的作用距离十分遥远,最大测控距离能达到几百万公里,信号的传播时延大,因而给深空动态模拟源的设计带来了一些技术难点。针对这些难点,在结合运动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开环模式实现动态模拟源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可知,... 由于深空探测的作用距离十分遥远,最大测控距离能达到几百万公里,信号的传播时延大,因而给深空动态模拟源的设计带来了一些技术难点。针对这些难点,在结合运动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开环模式实现动态模拟源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可知,该方案具有电路简单、节约成本的特点,易于在工程中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测控 动态模拟源 开环模式 时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问题中负阻机制和开环模式耦合机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洋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25-234,共10页
风电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有负阻效应和开环模式耦合两种机制解释。针对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问题,对比分析互联开环子系统间的阻抗交互作用和模式交互作用在引发闭环系统次同步振荡失稳时的一致性... 风电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有负阻效应和开环模式耦合两种机制解释。针对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问题,对比分析互联开环子系统间的阻抗交互作用和模式交互作用在引发闭环系统次同步振荡失稳时的一致性,定性解释负阻机制和开环模式耦合机制的关联,主要体现为:开环模式耦合条件下负阻效应对子系统间阻抗交互作用的不利影响显著加剧;负阻效应是开环模式耦合条件下闭环模式互斥的必要条件,并且负阻效应越显著闭环模式互斥程度越剧烈。两种机制的相互补充和佐证有助于指导工程实践:为改善负阻效应导致的不利阻抗交互作用,可从破坏开环模式耦合条件的角度展开,即调整开环振荡模式的频率,或增大开环振荡模式的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模式耦合 负阻效应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双馈感应发电机 开环模式分析 阻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环模式谐振引发含变速风电机组电力系统振荡的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旭斌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481-6491,共11页
针对变速风电机组控制环节间交互作用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该文构建了由两个开环子系统组成的闭环互联系统模型。基于所构建模型,从开环模式谐振角度揭示含变速风电机组电力系统的振荡机理。当两个开环子系统对应的开环模式在复平面分布位... 针对变速风电机组控制环节间交互作用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该文构建了由两个开环子系统组成的闭环互联系统模型。基于所构建模型,从开环模式谐振角度揭示含变速风电机组电力系统的振荡机理。当两个开环子系统对应的开环模式在复平面分布位置接近时将引发开环模式谐振,此时控制环节间将呈现强动态交互作用,使子系统开环模式对应的闭环特征根朝相反方向移动,其中一谐振特征根朝复平面虚轴方向移动,导致系统阻尼水平的降低。提出一种估计开环模式谐振条件下闭环特征根在复平面分布位置的方法,进而评估系统阻尼水平。此外,分析了变速风电机组与电网的连接强度、系统运行点对开环模式谐振的影响。最后,通过直驱和双馈风电系统仿真算例对所提分析方法和结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速风电机组 开环模式谐振 动态交互 直驱型风电机组 双馈型风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模式耦合现象中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的等价性证明 被引量:6
9
作者 甄自竞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72-2279,共8页
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采用相同的系统划分方式,都是将系统划分为2个子系统。当机械子系统的开环模式和电气子系统的开环模式相互靠近时,其中一个对应的闭环模式阻尼弱化甚至有可能处在复平面右半平面,这种现象称之为强模式耦... 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采用相同的系统划分方式,都是将系统划分为2个子系统。当机械子系统的开环模式和电气子系统的开环模式相互靠近时,其中一个对应的闭环模式阻尼弱化甚至有可能处在复平面右半平面,这种现象称之为强模式耦合现象。这种现可以同时采用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进行分析。该文主要对强模式耦合现象中复转矩系数法和开环模式判稳方法的等价性进行证明。在理论上证明2种方法的稳定判据一致,从而说明2种方法的等价性,并结合算例对理论进行验证,发现不同场景下两种方法的稳定判断结果完全一致,和理论推导结果相符;同时采用复转矩系数法从阻尼机理的角度对强模式耦合现象做出解释,并提出根据开环模式的留数估算复转矩系数法中阻尼系数的公式,计算结果表明估算值和实际值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转矩系数法 模式耦合 开环模式判稳方法 次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环子系统模式信息的次同步谐振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洋 杜文娟 王海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209-5220,共12页
汽轮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是次同步振荡研究领域的经典问题,开环模式分析法和复转矩系数法是其典型的机理分析方法。该文在现有开环模式分析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开环振荡模式之间的距离这一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机械、电气... 汽轮发电机-串补输电系统的次同步谐振是次同步振荡研究领域的经典问题,开环模式分析法和复转矩系数法是其典型的机理分析方法。该文在现有开环模式分析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开环振荡模式之间的距离这一影响因素,提出基于机械、电气两个开环子系统的开环模式信息(开环振荡模式及其之间的距离和留数)来评估闭环模式的方法。基于IEEESSRFBM:①揭示了轴系扭振的开环模式耦合条件--当开环扭振模式和开环串补振荡模式靠近时,相应的闭环振荡模式将会朝相反方向远离开环振荡模式,偏移程度与开环振荡模式间的距离和留数有关;②揭示了感应发电机效应与电气子系统开环振荡模式的关联;③揭示了附加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次同步谐振阻尼控制器通过影响开环模式信息从而提高轴系扭振稳定性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串补输电系统 次同步谐振 开环模式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FC与系统的强动态交互对机电振荡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必兴 杜文娟 王海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520-2534,共15页
该文主要研究了由开环模式耦合引起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与系统的强动态交互作用对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的影响。建立了含UPFC的多机电力系统闭环互联动态模型,将UPFC与系统分为两个互联开环子系统。当UPFC开环控制模式与开环机电模式在... 该文主要研究了由开环模式耦合引起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与系统的强动态交互作用对系统机电振荡模式的影响。建立了含UPFC的多机电力系统闭环互联动态模型,将UPFC与系统分为两个互联开环子系统。当UPFC开环控制模式与开环机电模式在复平面上位置靠近时,相应的两闭环模式彼此相斥并趋向反方向移动,该模式耦合现象可造成闭环机电模式的阻尼严重恶化。依据阻尼转矩分析理论,该文从UPFC向系统中同步机提供阻尼贡献这一角度清晰阐释了开环模式耦合时UPFC对机电模式的动态影响。另外,提出一个量化指标,能够近似估计开环模式耦合情况下两个相关的闭环模式在复平面的相对位移。利用新英格兰10机系统与我国华东某500 k V等值电网算例详细说明和验证了所得结论。该文还比较了UPFC串、并联电压源换流器(VSC)对系统影响的强弱,并分析了UPFC潮流调节与安装地点两个因素对模式耦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潮流控制器 机电振荡模式 动态交互 开环模式耦合 阻尼转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似强模式谐振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引起的次同步振荡仿真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甄自竞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76-1985,共10页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引起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该文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闭环互联系统模型,将系统拆分为HVDC子系统和交流子系统。当2个子系统的开环模式接近时,系统发生了近似强模式谐振,弱化...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引起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该文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闭环互联系统模型,将系统拆分为HVDC子系统和交流子系统。当2个子系统的开环模式接近时,系统发生了近似强模式谐振,弱化对应闭环模式的阻尼水平从而引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在此基础上,为了评估近似强模式谐振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可根据开环模式信息对闭环模式分布位置进行预估,进而判断系统是否会发生次同步振荡。最后,通过对示例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开环模式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系统运行点和控制环节参数对于近似强模式谐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强模式谐振 开环模式分析 高压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动态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场经柔直并网振荡稳定性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文娟 郝向坤 陈珏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51,共11页
光伏场经柔直送出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光伏与柔直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引发系统振荡失稳的风险。为此,文中建立光伏场经柔直并网的开环和闭环互联模型,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分析光伏场子系统与柔直子系统之间的动... 光伏场经柔直送出是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光伏与柔直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引发系统振荡失稳的风险。为此,文中建立光伏场经柔直并网的开环和闭环互联模型,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分析光伏场子系统与柔直子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当二者发生强交互作用时,可能会使相应的闭环振荡模式进入复平面右侧,进而引发系统振荡失稳。针对光伏场子系统与柔直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失稳风险,可以通过调整主导环节的控制参数进行抑制;当控制参数无法调整时,文中提出一种对光伏单元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抑制措施,调整光伏场子系统的开环振荡模式,使其在复平面远离柔直子系统的开环振荡模式,从而破坏模式谐振,使闭环系统稳定。文中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所提阻尼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直输电 光伏场 开环模式谐振 稳定性分析 阻尼控制器 动态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交流系统次同步交互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付强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717-3726,共10页
该文针对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引起的次同步交互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直流换流站控制系统作为反馈环节的混联系统线性化模型,分析了与交流系统之间的次同步动态交互过程,揭示了对交流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机理,提出了适用于分析多机电力系... 该文针对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引起的次同步交互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直流换流站控制系统作为反馈环节的混联系统线性化模型,分析了与交流系统之间的次同步动态交互过程,揭示了对交流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机理,提出了适用于分析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稳定性的开环模式理论,得出当直流换流站控制子系统的开环模式与交流子系统的开环模式接近时,交直流闭环系统间将可能产生较强的次同步动态交互而引起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次同步振荡。进一步地,基于开环模式理论给出了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的判据,不仅能够简单准确地评估闭环系统的稳定裕量,还能够预测闭环混联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模式,为评估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最后,以3机9节点电力系统为例,采用模式分析法和时域仿真法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次同步交互 开环模式理论 次同步振荡稳定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洋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6562-6571,共10页
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的互联模型是多输入多输出结构,该文将已有的单变量开环模式分析方法推广到多变量系统中,研究由多个风电场构成的子系统与多机电力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从开环模式耦合条件的角度揭示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 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的互联模型是多输入多输出结构,该文将已有的单变量开环模式分析方法推广到多变量系统中,研究由多个风电场构成的子系统与多机电力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从开环模式耦合条件的角度揭示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机理。提出基于多维开环模式信息估计闭环模式的方法,并针对多风电场子系统的开环特性提出一种等价降阶的估计方法,最终形成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的评估体系。算例模型考虑了多个风电场的分散分布和风电场内风电机组的差异,分析了风电机组的数量、单机输出有功功率和风电场并网点对开环模式耦合的影响。非线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和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串联补偿 同步发电机 次同步振荡 开环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GPS掩星滑动频谱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贤胜 郭鹏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共8页
在大气多路径和噪声的条件下,高斯白噪声会造成滑动频谱方法获得的弯曲角与真值之间的偏离,无法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滑动频谱方法,即利用信号的振幅和谱能量信息对滑动频谱方法进行修正,削弱了信号中噪声的影... 在大气多路径和噪声的条件下,高斯白噪声会造成滑动频谱方法获得的弯曲角与真值之间的偏离,无法获得较好的反演结果。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滑动频谱方法,即利用信号的振幅和谱能量信息对滑动频谱方法进行修正,削弱了信号中噪声的影响,与真值较为接近。分别用改进前后两种方法对中华卫星三号计划(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Ionosphere and Climate,COSMIC)的掩星进行反演,并将其折射率计算结果和通过全谱反演方法获得的折射率一起,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分析场资料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滑动频谱方法删除了信号中的部分噪声,减少了系统偏差;与全谱反演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具有相当的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掩星 滑动频谱方法 开环模式 多相位屏技术卫星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双馈风电场次/超同步混合振荡现象及阻尼控制方案 被引量:10
17
作者 苏田宇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5919-5928,共10页
该文解释并网双馈风电场中出现次/超同步混合振荡现象的机理,并提出一套风电场层面阻尼控制方案用于抑制次/超同步混合振荡。首先,将风电场等效成多台连接到集中母线的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e-fedinductiongenerator,DFIG),并建立双馈... 该文解释并网双馈风电场中出现次/超同步混合振荡现象的机理,并提出一套风电场层面阻尼控制方案用于抑制次/超同步混合振荡。首先,将风电场等效成多台连接到集中母线的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e-fedinductiongenerator,DFIG),并建立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闭环互联模型以及1台DFIG子系统与剩余部分子系统(包括风电场中剩余DFIG、同步发电机以及输电线路,后简称剩余子系统)的开环模型。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开环模式谐振理论解释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中可能出现次/超同步混合振荡现象的机理:当2个子系统的开环模式在复平面上位置接近会引发开环模式谐振,与之相对应的2个闭环振荡模式将朝相反方向移动,其中1个振荡模式的阻尼将变差;而振荡模式的频率主要取决于双馈感应发电机的参数;当满足一特殊条件时,系统中将出现次/超同步混合振荡现象。为了抑制双馈风电场中次/超同步混合振荡,该文提出风电场层面阻尼控制方案:风电场统一测量阻尼控制的输入信号,进行阻尼控制,并将输出信号分配到相应的双馈感应发电机上。模态分析和非线性仿真结果均验证文中风电场层面阻尼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次/超同步振荡 开环模式谐振 阻尼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驱风电场和串补之间的次同步振荡风险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文元 任必兴 +2 位作者 李海峰 王海风 王洋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2,共8页
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大,串补长距离输电系统引发的次同步振荡现象频现。因此,为探析串补输电系统失稳的深层原因,文中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提出一种串补输电线路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开环模式谐振分析方法,建立直驱风电场外接串补输电线... 随着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大,串补长距离输电系统引发的次同步振荡现象频现。因此,为探析串补输电系统失稳的深层原因,文中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提出一种串补输电线路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开环模式谐振分析方法,建立直驱风电场外接串补输电线路的小信号模型,通过开环模式谐振分析方法研究了串补线路和直驱风电场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串补主导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与风电场主导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在复平面上靠近时,系统的闭环稳定性将会下降;运用残差理论能成功预测开环模式谐振条件下闭环模式的位置,而改变风机参数或调整串补度可以规避动态交互的发生。文中通过算例系统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证明了直驱风电场通过串补输电线路进行输电时存在一定的失稳风险,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串补输电系统的参数整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场 开环模式谐振 串补线路 残差估计 次同步振荡 系统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深度迁移学习定位含直驱风机次同步振荡源机组的方法 被引量:36
19
作者 陈剑 杜文娟 王海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9-190,共12页
随着新能源电力电子器件的广泛接入,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的诱发机理越来越复杂。为了能够及时定位到诱发次同步振荡的机组并采取措施,基于深度迁移学习提出了一种次同步振荡源定位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依据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构建仿真系... 随着新能源电力电子器件的广泛接入,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的诱发机理越来越复杂。为了能够及时定位到诱发次同步振荡的机组并采取措施,基于深度迁移学习提出了一种次同步振荡源定位的方法。该方法首先依据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构建仿真系统,并在仿真系统中获取训练数据样本;其次,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振荡源特征提取并建立训练定位模型;最后,通过迁移学习将训练模型迁移到实际系统,以实现定位模型的应用。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设计了含直驱风机并网的电力系统的仿真系统测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特征值分析方法,具有定位准确率高、在线应用方便等优势。该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给出判别结果,为实现振荡源的在线识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环模式谐振 次同步振荡 直驱风机 振荡源定位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连接条件下并网直驱风电场引发无串补电力系统次同步扭振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天翼 杜文娟 +1 位作者 陈晨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5875-5884,共10页
该文研究弱连接条件下并网直驱风电场引发无串补电力系统次同步扭振机理。通过将电力系统闭环互联模型划分为直驱风电场子系统和电力系统其余部分子系统两部分,推导锁相环主导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的解析表达式。随着直驱风电场连接强... 该文研究弱连接条件下并网直驱风电场引发无串补电力系统次同步扭振机理。通过将电力系统闭环互联模型划分为直驱风电场子系统和电力系统其余部分子系统两部分,推导锁相环主导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的解析表达式。随着直驱风电场连接强度减弱,锁相环主导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的阻尼会随之降低。当锁相环主导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和同步发电机开环轴系扭振模式的频率接近时,直驱风电场子系统和电力系统其余部分子系统之间的开环模式耦合会闭环轴系扭振模式的阻尼,进而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扭振。另外,直驱风电场连接强度越弱时,开环模式耦合导致的模式阻尼减弱效应会更强。该文通过一个算例电力系统,演示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机 次同步扭振 开环模式耦合 同步发电机轴系扭振动态 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