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公共领域的政府参与和建构:历史源流与类型分析
1
作者 邱雨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40,M0004,共14页
网络公共领域作为公共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具有虚拟性、强交互性、群聚传播等核心特征。互联网时代技术红利不仅赋予了大众发声能量,也为政府以更为立体的角色治理网络公共领域和引导网络舆论提供了良好契机。不同于前互联网时代... 网络公共领域作为公共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形态,具有虚拟性、强交互性、群聚传播等核心特征。互联网时代技术红利不仅赋予了大众发声能量,也为政府以更为立体的角色治理网络公共领域和引导网络舆论提供了良好契机。不同于前互联网时代作为公共领域评判对象或交往客体的政府,在互联网时代,交往模式的革命性变化使政府在网络公共领域中成为集客体与主体角色于一体的存在。借助网络扁平化交往结构,政府可以实现对网络公共领域和网络民意的便捷调研、吸纳和回应,从而实现网络舆论引导的过程性在场;政府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空间的虚拟交往特征,发挥自身的公信力、组织力、人力等优势,建设政府主导的网络公共领域,实现对网络公共领域的“开源型”和“导流型”建构,从而实现对网络舆论更加高效和精准的主导。如果说在“规制者”角色“外部”视角之下,政府和网民形成了一种分立、紧张、非合作关系,那么,在参与者与建构者角色的“内部”视角之下,政府和网民则形成了一种同行、共建、合作关系,从而推动网络公共领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网络公共领域 政府参与 政府建构 开源型建构 导流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