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洞高层建筑风荷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永贵 李秋胜 戴益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3-67,共5页
对开洞高层建筑刚性模型进行了风洞测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设置洞口对高层建筑风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立面开洞后,基底风荷载减小;单设上洞口和单设下洞口对减小顺风向平均基底剪力的效果比较接近,但上部开洞对减小顺风向平均基... 对开洞高层建筑刚性模型进行了风洞测压试验,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设置洞口对高层建筑风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立面开洞后,基底风荷载减小;单设上洞口和单设下洞口对减小顺风向平均基底剪力的效果比较接近,但上部开洞对减小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和横风向根方差基底弯矩更为有利;拟合得到了顺风向平均基底弯矩系数和横风向根方差基底弯矩系数的相对值随开洞率变化的计算公式。设置洞口后,层风力的分布规律与未开洞时有很大差异,在抗风设计时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洞高层建筑 试验 风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洞高层建筑风能利用效能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李永贵 李秋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05-2510,共6页
对开洞高层建筑模型进行风速测试的风洞试验,采用风速比来衡量开洞高层建筑的风能利用效能,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一些因素对风速比的影响,研究洞口中心处风速的湍流度。结果表明:洞口对风速的放大效果存在额定风速比;单洞口情况下,上... 对开洞高层建筑模型进行风速测试的风洞试验,采用风速比来衡量开洞高层建筑的风能利用效能,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一些因素对风速比的影响,研究洞口中心处风速的湍流度。结果表明:洞口对风速的放大效果存在额定风速比;单洞口情况下,上洞口最大风速比为1.28~1.35,下洞口最大风速比为1.31~1.39;风向角较小时,洞口中心处的湍流度比来流湍流度小,有利于风机稳定地进行风能发电,风向角较大时,洞口中心处的湍流度迅速增大。最后结合工程实例给出提高风能利用效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洞高层建筑 风能 风速比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击暴流作用下的开洞超高层建筑风致内压及净压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先锋 赵琦 +1 位作者 刘慕广 谢壮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83-990,共8页
通过自制发生装置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模拟下击暴流风场,对典型开洞高层建筑进行内外压风洞试验,研究下击暴流和B类风场作用下开洞高层建筑的内压、净压特性和内压增益函数,进一步识别孔口特征参数,并将内压极值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 通过自制发生装置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模拟下击暴流风场,对典型开洞高层建筑进行内外压风洞试验,研究下击暴流和B类风场作用下开洞高层建筑的内压、净压特性和内压增益函数,进一步识别孔口特征参数,并将内压极值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风向角的增大,内压系数平均值和极值均先减小后增大。两侧面的净压极值最大,易发生风致破坏。开洞面由于内外压相关系数为正值,内外压作用相互抵消,其净压最小。在50°斜风向的来流作用下,内压增益幅值远大于其他风向角下的结果,且在Helmholtz共振频率处的内压能量显著增大。除70°~100°风向角外,其他风向角下内压系数极值的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洞高层建筑 下击暴流 风致内压 孔口特征参数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