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频繁海侵海退下开江-梁平海槽晚二叠世页岩古环境响应及有机质富集机理
1
作者 袁乐欣 徐志明 +4 位作者 孙豪飞 路俊刚 尹相东 牟蜚声 顾天甫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4-67,共14页
二叠纪晚期为地质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期,在频繁的海平面变化下,重建这一时期研究区页岩沉积环境,并讨论海平面升降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尤为重要。碳同位素、显微组分、主微量元素等分析结果表明:晚二叠世页岩TOC含量为0.12%~14.5%,平均为6.... 二叠纪晚期为地质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期,在频繁的海平面变化下,重建这一时期研究区页岩沉积环境,并讨论海平面升降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尤为重要。碳同位素、显微组分、主微量元素等分析结果表明:晚二叠世页岩TOC含量为0.12%~14.5%,平均为6.14%,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1)型,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研究区频繁海平面升降导致沉积环境变化复杂:处于半湿润-半干旱性气候,具有厌氧-贫氧-厌氧的演化过程,古生产力经历了低-高-低的变化,且存在热液活动;晚二叠世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为古生产力,且发生6次有机质大量富集,海平面频繁升降导致古生产力驱动因素复杂多样:海平面上升时,上升流作为媒介运输热液活动带来的营养物质造成生产力的繁盛,而海平面下降时陆源碎屑输入作为主要物质来源促进古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环境恢复 全球海平面 有机质富集 晚二叠世 开江-梁平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江-梁平海槽区带南段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谭先锋 李洁 +1 位作者 何金平 彭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2-622,共11页
川东北飞仙关组蕴藏重要的油气资源,开江—梁平海槽区带南段地域广阔,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岩心观察、野外剖面、测井、录井以及室内薄片观察,对海槽区带南段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主要... 川东北飞仙关组蕴藏重要的油气资源,开江—梁平海槽区带南段地域广阔,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本文通过岩心观察、野外剖面、测井、录井以及室内薄片观察,对海槽区带南段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主要为连陆台地沉积模式,沉积相类型包括台地、斜坡、残留海槽;在层序界面识别基础上,将飞仙关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分别为SQ1、SQ2、SQ3,每个三级层序分别划分出TST、EHST、LHST 3个体系域;以体系域为编图单元,详细讨论了各个层序体系域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层序-沉积演化上,飞仙关期随着海槽的缩小,台地范围不断扩大,台地边缘滩和台内滩逐步向海槽方向推进,控制整个海槽南段的储层空间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仙关组 层序 岩相古地理 开江-梁平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江-梁平海槽周缘二叠系-三叠系礁滩组合分布与成因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雨 钟原 李林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3-690,共8页
研究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边缘二叠系-三叠系礁滩组合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综合利用开江-梁平海槽周缘钻井、测井、基底断裂特征、台缘坡度等资料,在前期沉积相研究及连井对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海槽两侧典型的礁滩组合类型,分析其主控因... 研究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边缘二叠系-三叠系礁滩组合的分布规律及成因。综合利用开江-梁平海槽周缘钻井、测井、基底断裂特征、台缘坡度等资料,在前期沉积相研究及连井对比的基础上,系统总结海槽两侧典型的礁滩组合类型,分析其主控因素并建立相关的成因模式。研究表明:①根据礁滩纵向叠置关系可分为陡缘礁滩加积叠置型、次陡缘礁后滩叠置型、缓缘单礁型等组合类型;②构造活动导致的基底断裂控制了台缘地貌变化,生物礁的生长进一步加剧台缘地貌分异,奠定了后期鲕滩沉积的地貌基础;③海平面上升速率与生物礁生长速率匹配良好时,有利于生物礁发育,并且海平面升降将对平面上礁滩及相带组合分布产生影响。礁滩的纵向组合及平面分布特征是构造活动与海平面变化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运用礁滩之间的组合规律可为气藏的有效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江-梁平海槽 台地边缘 礁滩气藏 二叠系 三叠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周缘晚二叠世长兴期台缘礁滩沉积结构及其差异性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旭 胡明毅 +1 位作者 徐昌海 王大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3-844,共12页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周缘长兴组生物礁滩型气藏是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目前对海槽周缘台缘生物礁滩沉积结构及其差异性研究较少。综合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海槽周缘地震地层格架对比基础上,分析海槽周缘台地...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周缘长兴组生物礁滩型气藏是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对象,目前对海槽周缘台缘生物礁滩沉积结构及其差异性研究较少。综合岩心、薄片、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在海槽周缘地震地层格架对比基础上,分析海槽周缘台地前缘坡度角变化、生物礁滩岩性组成、成礁旋回、外部轮廓、垂向叠加样式、横向迁移、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形成于晚二叠世断陷期,受近北西走向的基底正断层活动控制,在海槽周缘发育近U形展布的台缘带,台缘古构造格局具有“西北陡峭水深、东南宽缓水浅”的特征。②海槽周缘台缘沉积结构包含4种类型,分别为断控陡坡-加积镶边结构、沉积陡坡-加积镶边结构、缓坡坡折-退积条带状结构以及极缓坡-迁移离散状结构。不同类型台缘结构间互式分布在海槽周缘,西侧和北侧台缘沉积结构以断控或沉积陡坡-垂向叠置型为主,东侧和南侧变为缓坡-退积迁移型。③成因机制上,构造古地貌和海平面变化联合控制了研究区的台缘沉积结构及其差异性。构造古地貌控制台缘带的构成样式及生物礁的发育空间,而海平面的旋回变化控制台缘生物礁滩沉积结构和迁移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滩 台地边缘 沉积结构 长兴组 晚二叠世 开江-梁平海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内发现大隆组 被引量:82
5
作者 王一刚 文应初 +2 位作者 洪海涛 夏茂龙 宋蜀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2-36,共5页
四川盆地广元一旺苍海槽、城口一鄂西海槽和开江-梁平海槽具有相同的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相序组合,它们在长兴晚期-飞仙关早期都是深水沉积区。其中前者上二叠统顶部是由含放射虫、骨针、有孔虫和腕足等二叠纪生物化石的... 四川盆地广元一旺苍海槽、城口一鄂西海槽和开江-梁平海槽具有相同的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的沉积相序组合,它们在长兴晚期-飞仙关早期都是深水沉积区。其中前者上二叠统顶部是由含放射虫、骨针、有孔虫和腕足等二叠纪生物化石的硅质岩、硅质灰岩和硅质泥岩等组成的大隆组。而在此之前深埋于地腹中的后者一直没有识别出大隆组。最近通过钻井地层测井对比分析和钻井岩屑薄片研究发现开江-梁平海槽区飞仙关组底部高自然伽马、低电阻层段是由含放射虫、腕足、有孔虫等晚二叠纪生物化石的硅质岩、硅质灰岩、硅质泥岩组成的,应划分为上二叠统大隆组。开江-梁平海槽区大隆组厚12.5~33.5m.平均有机碳含量达3.88形.是优质的烃源岩。与海槽相邻的台地边缘相带是大中型气藏的有利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开江-梁平海槽 沉积相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开江.梁平海槽东西两侧三叠系飞仙关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成对比及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思静 李小宁 +3 位作者 胡作维 刘四兵 黄可可 钟怡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40,共17页
海相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的古海洋学意义,其组成具有随时间变化的长期趋势,但不同沉积环境中古海水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异同仍存在争议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测试了四川盆地东部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孤立台地内的四川宣汉... 海相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的古海洋学意义,其组成具有随时间变化的长期趋势,但不同沉积环境中古海水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异同仍存在争议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测试了四川盆地东部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孤立台地内的四川宣汉渡口剖面飞仙关组及相邻地层133件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了海槽西侧作为镶边陆棚沉积的华蓥/邻水仰天窝剖面对应地层样品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孤立碳酸盐台地和镶边陆棚飞仙关组具有非常类似的碳同位素组成和演化趋势,并与对应时间全球海水碳同位素演化趋势一致,显示全球事件是海水碳同位素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然而,开江-梁平海槽东侧孤立碳酸盐台地和西侧镶边陆棚飞仙关组的氧同位素组成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如下共性和个性:(1)两种台地类型飞仙关组的氧同位素组成都显示出类似的变化样式,即从二叠-三叠纪界线附近δ^(18)O的低值演化至其余时间相对稳定的氧同位素组成,曲线主体氧同位素组成也具有类似的变化幅度;(2)两种台地类型飞仙关组底部地层中都检测到氧同位素组成非常低的样品,它们可能不完全是成岩蚀变的结果,如可能与界线附近广泛的热事件有关,但仍需要数据的进一步积累以及更多剖面高分辨率年代框架内氧同位素的对比研究;(3)孤立台地内碳酸盐岩δ^(18)O显著低于镶边陆棚,差值达到1‰左右,由此换算的古海水温度差值大致在4℃左右,显示孤立台地内部具有更高的碳酸盐形成温度;(4)孤立台地存在一些氧同位素组成较正、且显著偏离演化曲线主体的样品,其高δ^(18)O值的原因除白云石-水和方解石-水具有不同的氧同位素分馏系数以外,同时还反映海槽东侧孤立台地内部飞仙关组沉积时海水具有较高的盐度。开江-梁平海槽东西两侧氧同位素组成的差别表明东侧孤立碳酸盐台地内海水比西侧镶边陆棚内具有更高的温度和盐度,海水循环更受限制,台内海水更具有白云石化作用的潜力,这不仅造成东侧台地内飞仙关组发育更多的与萨布哈模式有关的准同生白云岩,还会通过回流作用或台内热对流作用造成台地边缘滩相颗粒岩的白云石化,这使得开江-梁平海槽东侧的滩相颗粒岩更可能成为质量较好的颗粒白云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仙关组 碳氧同位素 古海水温度和盐度 白云石化潜力 开江-梁平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长兴组生物礁发育主控因素及地震精细预测技术 被引量:22
7
作者 彭才 郑荣才 +3 位作者 陈辉 王兰英 罗晶 梁虹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14-620,共7页
采用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相特征、主控因素和礁相油气藏进行了研究。通过单井沉积相研究,查明该区生物礁纵向发育有两期,长兴组沉积期的古地貌对生物礁发育及迁移具有控制作用... 采用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技术,对川东北地区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沉积相特征、主控因素和礁相油气藏进行了研究。通过单井沉积相研究,查明该区生物礁纵向发育有两期,长兴组沉积期的古地貌对生物礁发育及迁移具有控制作用,坡度越大生物礁越厚。早期古地貌控制了生物礁的发育,在北部陡坡沉积区发育早期生物礁且成条带状,在南部缓坡沉积区发育晚期生物礁且成块状;晚期古地貌控制了生物礁向台地方向迁移,发育第二排生物礁。针对不同区域沉积环境的差异,采用针对性的预测技术。在中部沉积陡缓转折带,优选台缘带内长兴组顶部振幅属性预测生物礁厚度;在南部缓坡沉积区,采用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分频解释技术预测生物礁。预测成果经实钻证实,多口井获得高产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礁 古地貌分析 长兴组 上二叠统 开江-梁平海槽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广元-梁平古裂陷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22
8
作者 高平 李双建 +3 位作者 何治亮 沃玉进 韩月卿 李新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84-799,共16页
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期,四川盆地北部广元-梁平地区发育一个北西-南东向古裂陷,称之为"开江-梁平古裂陷"。由于对广元-梁平古裂陷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川北和川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因此有必要对该古裂陷的构造-沉积演化进行深... 二叠纪-三叠纪转折期,四川盆地北部广元-梁平地区发育一个北西-南东向古裂陷,称之为"开江-梁平古裂陷"。由于对广元-梁平古裂陷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川北和川东北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因此有必要对该古裂陷的构造-沉积演化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系统收集广元-梁平古裂陷槽内外的露头和钻井资料,并根据地层不整合面特征、沉积充填特征、测井曲线突变特征、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等沉积记录以及地震剖面约束,发现广元-梁平古裂陷槽内仍存在茅口组三段(茅三段)和四段沉积物,槽内茅口组顶部缺乏广泛岩溶,表明茅口组减薄并非岩溶侵蚀造成,而是由相变导致的。广元-梁平古裂陷的雏形最早形成于茅三段和茅四段沉积期,吴家坪期在此基础上继承性发展,长兴期拉张裂陷活动加剧,热液活动加强,构造沉积分异明显,为古裂陷发育的高峰期,直至飞仙关组四段沉积期,古裂陷才完全被填平补齐。广元-梁平古裂陷对环裂陷槽中-上二叠统多层系储层具有明显控制作用,不仅控制着茅口组生屑滩储层的发育,还控制着吴家坪组颗粒滩储层的发育,且吴家坪组储层中存在油气运聚过程,发育残余孔隙,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记录 热液活动 长兴组 吴家坪组 开江-梁平海槽 二叠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及邻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海槽的深水沉积特征 被引量:92
9
作者 王一刚 文应初 +4 位作者 洪海涛 夏茂龙 张静 宋蜀筠 刘划一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2-714,共13页
四川盆地及邻区广元-旺苍、城口-鄂西、开江-梁平海槽是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P_3—T_(?))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区。该区上二叠统上部大隆组是硅质岩、硅质泥岩、硅质灰岩组合,含放射虫、有孔虫等化石,厚12.5~29.0 m,为海槽裂陷期... 四川盆地及邻区广元-旺苍、城口-鄂西、开江-梁平海槽是上二叠统—下三叠统飞仙关组(P_3—T_(?))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区。该区上二叠统上部大隆组是硅质岩、硅质泥岩、硅质灰岩组合,含放射虫、有孔虫等化石,厚12.5~29.0 m,为海槽裂陷期凝缩沉积。三叠系飞仙关组下部为远洋沉积的暗色泥岩、微晶碎屑灰岩和重力流沉积的浊积岩、角砾灰岩组成的深水碳酸盐沉积,厚50.0~300.0 m,是裂陷期后的海槽充填沉积。海槽相区沉积在晚二叠统世末达到最大海泛面沉积了大隆组。海平面缓慢下降期沉积了补偿充填性质的飞仙关组深水碳酸盐岩。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深水沉积物的有机碳平均值高达6.21%,是良好的烃源岩。但在海槽相区上二叠统不发育生物礁,飞仙关组缺乏鲕粒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碳酸盐 硅质岩 大隆组 飞仙关组 天然气储层 开江-梁平海槽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