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开放设备网络化管理系统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海涛 及开元 陈大融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0年第3期68-70,共3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设备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特点,模块及关键技术,实现了开放设备的网络化管理。
关键词 INTERNET 开放设备 网络化管理 高校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指标融合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宗奎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56-260,共5页
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促进开放共享工作的良性发展。该文在深入研究开放共享效益评价多因素耦合作用关系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效益评价的6类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对各类因素进行量化以及消除量纲差异并计算其权... 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效益进行科学评价,可以促进开放共享工作的良性发展。该文在深入研究开放共享效益评价多因素耦合作用关系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了效益评价的6类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对各类因素进行量化以及消除量纲差异并计算其权重,进而构建效益评价的多元指标融合模型,最后以某高校典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为例,应用该模型开展效益评价,结果显示评价模型更能体现不同仪器设备自身特点的差异性,体现了其多因素耦合作用关系,评价结果更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效益评价 主要影响因素 权重 多元指标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动力、粘滞力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开胜 江永亨 +3 位作者 杨树国 方驰 郭婷 黄乐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共4页
在分析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基础和前提的基础上,从仪器设备基础、科研工作规律和资源维持需要等方面分析了开放共享的动力,从责任机制、资源配置、专业化机制、考核评价错位等方面分析了开放共享的粘滞力,进而结合清华大学的实践从... 在分析高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基础和前提的基础上,从仪器设备基础、科研工作规律和资源维持需要等方面分析了开放共享的动力,从责任机制、资源配置、专业化机制、考核评价错位等方面分析了开放共享的粘滞力,进而结合清华大学的实践从科研条件平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提出了概括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共享动力 粘滞力 改革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二级学院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鹰 李宇彬 +3 位作者 赵辉 李程鹏 黄娜 张国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18,23,共5页
针对二级学院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从平台管理及技术队伍培养体系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及条件保障、场地及设备统筹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二级学院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途径,提出了解决管理和运行人员不足、场地缺乏、... 针对二级学院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从平台管理及技术队伍培养体系建设、管理运行机制及条件保障、场地及设备统筹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二级学院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的建设途径,提出了解决管理和运行人员不足、场地缺乏、仪器设备分散、运行机制不完善不落地等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二级学院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科研活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学院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共享机制 改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设立与发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梁国华 杨树国 +1 位作者 武晓峰 闻星火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8-190,193,共4页
介绍了清华大学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不断调整和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实现基金申请、受理和评审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实验室开放基金在清华大学科研条件平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介绍了清华大学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不断调整和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实现基金申请、受理和评审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实验室开放基金在清华大学科研条件平台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充分调动了机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开放基金 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实验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bowler: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cricket bowling machine ensuring ball seam position
6
作者 RAZA Ali DIEGEL Olaf ARIF Khalid Mahmoo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42-4149,共8页
The art of cricket bowling is complex and arduous owing to the run-up and ball release time energy requirement to achieve speed and variations. Therefore, human bowlers cannot bowl for extended periods and numerous me... The art of cricket bowling is complex and arduous owing to the run-up and ball release time energy requirement to achieve speed and variations. Therefore, human bowlers cannot bowl for extended periods and numerous mechanical bowling machines have been built to help batsmen improve their skills during practice sessions. However, most of these existing machines are designed for spherical balls ignoring the distinguishing physical feature of a cricket ball: the raised equatorial seam, which makes it less of a sphere. The bowlers are known to often benefit from this seam in their pursuit to taking the batsmen's wicket by imparting swing, spin and bounce variations along-with other bowling variables. This lack of the seam consideration creates a void between human and mechanical bowling.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n automatic bowling machine termed as ROBOWLER to make mechanical bowling more realistic. This machine ensures ball seam position as well as fulfills other constraints. Ball pitching and seam position accuracy results underscore the suitability of this design to enhance the capabilities of mechanical bow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wler bowling machine cricket bowling ball seam bowling variabl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