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的民族主义——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之立场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亚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8-102,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建立,是以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为基础的。如何看待西方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探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西方的关系中明确提出"开放的民族主义"的立场。论文首先重...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建立,是以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引进为基础的。如何看待西方文学批评在中国的传播,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探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西方的关系中明确提出"开放的民族主义"的立场。论文首先重新诠释了"民族"的概念,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具有相关性,民族性中蕴涵着普遍性,民族的发展在于创新。接下来阐述了开放的民族主义的基本要义,即坚持民族差异性和有容乃大的原则。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接受西方文学批评时,一方面需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其对象作为异质文化语境和经验的产物的复杂性,同时也要看到西方文学批评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革命性影响。当代文学批评的策略乃中和之美,以宽容的精神、多元的价值观、对话的姿态倾听其他民族的声音。中国未来的文学批评应是一种善于吸收不同文化优势,能够研究和解释本土文学问题,体现本民族深层意识和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的民族主义 民族 中和之美 民族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的民族主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贯立场 被引量:2
2
作者 胡俊飞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4-38,共5页
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对于民族主义持否定、保留、讳莫如深、犹疑躲避的立场不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从"民族主义文学"批判到"民族形式"论争、从延安文艺座谈到"文化革命"、从新时期到新世纪,&qu... 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对于民族主义持否定、保留、讳莫如深、犹疑躲避的立场不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从"民族主义文学"批判到"民族形式"论争、从延安文艺座谈到"文化革命"、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开放的民族主义"一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始终一贯的文化立场、核心诉求和价值尺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仅坚持民族的立场、标准和观点,并且根据中国不同阶段的历史条件,在民族性与阶级性的相互转化、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以及民族化与现代化的辩证等结构关系中灵活调整着自己对于民族内涵的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对民族立场一以贯之的坚持,对民族标准的贯彻实践,反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认为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主义不能调和的论调,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区别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批评立场 开放的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