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时代意义、重点方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9,共16页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按照市场机制和国际规则来主导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竞争有序、公平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均衡发展及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按照市场机制和国际规则来主导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竞争有序、公平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均衡发展及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践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以制度建设、贸易投资体制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多边合作平台建设为重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优化区域开放体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在不断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形成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制度型开放 贸易投资体制改革 开放空间布局 自由贸易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时代需求与取向观察 被引量:52
2
作者 杨丽花 王跃生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逐步实现从开启区域开放,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再到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仅必要,而且紧迫。无论是应对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新挑战,还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使命,以及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逐步实现从开启区域开放,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再到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仅必要,而且紧迫。无论是应对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新挑战,还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使命,以及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新任务,都迫切需要实施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未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可按照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主体、以内陆地区和服务行业开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思路展开和实施。具体而言,应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实施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打破开放空间的差序格局,加快实施更大范围的全面开放;推进服务业高水平开放,加快实施更宽领域的全面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制度型开放 服务业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全面开放视域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构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健 龚晓莺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5-70,共6页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开启新时代全面开放新篇章、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关键之年,基于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科学论断,要想精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新体制的构...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开启新时代全面开放新篇章、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关键之年,基于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科学论断,要想精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新体制的构建主要是基于促进我国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位移等现实需要,构建全面开放视域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也不是无源之水,其构建的理论基石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全球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对其现实逻辑和理论基石的分析,进而为精准建构其目标提供铺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而进行的体制机制变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拟通过如下路径建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实践路径:一是建立有利于促进我国产品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位移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开放领域和范围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三是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全面开放的开放型经济风险防控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 博鳌亚洲论坛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改革开放40周年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构原理与方式 被引量:5
4
作者 马莉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4,共9页
"外向型"开放存在认识误区,并带来现实问题,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建需要由基于贸易原理转向基于集聚原理。在理论认识有所突破的基础上,开放型经济的构建需要以"转型-开放"协同为原则,培育全生态自主转型机制。新... "外向型"开放存在认识误区,并带来现实问题,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建需要由基于贸易原理转向基于集聚原理。在理论认识有所突破的基础上,开放型经济的构建需要以"转型-开放"协同为原则,培育全生态自主转型机制。新型机制运作产生全流程服务需求,开放型经济有必要建构全流程定制化开发开放新体制,并以层级网络公共治理机制的方式提供差异化、定制化、动态化开发开放服务,强调系统联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集聚原理“转型-开放”协同 全流程开发开放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型经济及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述评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远鹏 卢晓菲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83,共7页
中国开放型经济理论显著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学术体系和理论范式,重点研究了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开放型经济影响研究侧重于经济效应特别是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对外开放的经济质量效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管理研究侧重于推动开放... 中国开放型经济理论显著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学术体系和理论范式,重点研究了开放型经济发展路径;开放型经济影响研究侧重于经济效应特别是金融开放的经济效应,对外开放的经济质量效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管理研究侧重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管理思路、经济安全对策问题、“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对策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研究,重点解读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之“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更高水平”以及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核心本质。现有文献对“双循环”背景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研究很少,应进一步研究更高水平开放新经济体制和经济高质量、稳定、安全发展的互动机制,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政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开放型经济体制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全面升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茉楠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共1页
“双循环”发展战略是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升级。它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原有循环遭遇困境,外需在较长时间内面临着巨大不确定性,亟需构建国内大循环。特别是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全面转向,不... “双循环”发展战略是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升级。它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原有循环遭遇困境,外需在较长时间内面临着巨大不确定性,亟需构建国内大循环。特别是美国对外经济战略的全面转向,不断加大对华经济遏制。同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加剧了全球化深度的调整与重构,导致全球重返“经济主权时代”,使得原有的全球经济大循环正发生深刻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唯有因势利导,加快形成国内国际互促的“双循环”新格局,才能变危为机,争取发展的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战略升级 双循环 全面深化改革 外需 因势利导 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大变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1-192,共12页
我国主动对接和申请加入CPTPP,是新形势下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抉择,该举措为我国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契机和助力。对标CPTPP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我国可以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发力,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我国主动对接和申请加入CPTPP,是新形势下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抉择,该举措为我国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契机和助力。对标CPTPP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我国可以从国内国际两方面发力,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完善自由开放的现代贸易治理体系、打造安全高效的外商投资管理体系、建设公平竞争的现代市场治理体系、共筑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等,从而在缩减与CPTPP规则差距的同时,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PTPP 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 制度型开放 规则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与发展
8
作者 王德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23,共9页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四方面,即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党的十...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四方面,即建立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对新时代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整体谋划和决策部署,为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制度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格局 国际经济合作 市场配置资源 全方位开放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型经济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 互利共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路径
9
作者 余雷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7-65,共9页
在历经了40多年的开放实践之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时至今日,为了更好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政治环境的冲击,需要在“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路径基础上,继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党... 在历经了40多年的开放实践之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时至今日,为了更好应对国内外复杂经济、政治环境的冲击,需要在“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路径基础上,继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历史性转变。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的“基调”,也是对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此过程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经济开放思想在中国不断发展的实践成果,推动形成新时代经济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同时,重点搭建实践平台、优化战略布局,对经济开放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规则等进行全面统筹,最终形成分工合理、制度完善、平台多元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开放战略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经济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新的全球资本账户开放指标体系——《全球资本账户双向开放再测度及其经济效应研究》书评
10
作者 杨胜刚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0-160,F0003,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资本账户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准确测度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是开展相关工作的起点。当前,对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测度方法存在数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资本账户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准确测度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是开展相关工作的起点。当前,对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测度方法存在数据频率较低、忽视了子项目层面政策差异与异质性以及忽视对资本双向流动的差异的度量等问题,很难兼顾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账户开放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政策差异 中国式现代化 双向开放 指标体系 双向流动 数据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汉权 盛朝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形成消费持续扩大的长效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以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体制机制以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促进形成消费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推进建立新型投融资体制,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创新取得重要突破性进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取得全面进步。但是,现有经济体制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建议围绕科技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应对新科技革命之变,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产业发展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建立健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动力的体制机制;调整优化投资和消费比例关系,完善促进消费率稳步提高的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适应新阶段发展要求的固定资产投资新模式;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完善要素双向流动机制;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被引量:24
12
作者 裴长洪 彭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共14页
总结中国构建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不仅是丰富和发展中国开放型经济理论的需要,而且是推进中国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治理体制有其积极意义,为... 总结中国构建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不仅是丰富和发展中国开放型经济理论的需要,而且是推进中国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全球多边贸易治理体制有其积极意义,为全球经济治理开拓了民主进步的空间,是全球经济治理体制进步的一面。但是,这种民主进步与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是矛盾的。“美国利益至上”是美式经济治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在于服务于其全球经济治理“霸权领导体系”,这是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制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融入全球经济治理的现实环境,并在此约束条件下建设和完善自身的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这个过程经历了1978—2001年积极融入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阶段、2002年至2013年11月从模仿到成熟运用国际规则的阶段、2013年11月至今探索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的初步定型阶段。三个阶段各有特点并具有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治理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治理制度约束,坚持问题导向的渐进式开放的治理路径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动力源泉。这是中国构建和完善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在新发展格局下,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的成熟定型还面临诸如“一带一路”陆路贸易规则、数字经济治理、以人民币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等新课题和新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治理 发展格局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换开放型经济发展动能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威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58,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开放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全面开放体系初步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处于优势快速转变、动能加快转换的关键节点。随着传统要素红利的优势弱化,塑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开放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全面开放体系初步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处于优势快速转变、动能加快转换的关键节点。随着传统要素红利的优势弱化,塑造开放制度优势的需求迫切,必须加快要素优势与制度优势的有效集成,实现要素优势与制度优势相结合的集成式开放。当前全球产业分工进入新一轮调整,我国服务业发展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必须加快实现制造业开放与服务业开放的协同推进。主要经贸强国的发展规律和我国所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良性互动。目前我国区域间开放发展差距较大,区域间协同发展需求增强,要加快推动沿海开放与内陆开放的有机协调。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经贸规则面临重构,必须加快实现协议开放与自主开放的相互促进。当前民营企业的公平准入机制亟待调整,外资企业的公平待遇需求有所增强,要促进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平等化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发展 动能转换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沉着应对国际经济新形势 被引量:3
14
作者 关雪凌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8-40,共3页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需要进一步激发改革开放的潜能、活力和红利,赢得确定和主动,应对竞争和冲击,通过采取有效配套措施,完善基础性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需要进一步激发改革开放的潜能、活力和红利,赢得确定和主动,应对竞争和冲击,通过采取有效配套措施,完善基础性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继续扩大市场准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地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中国对内对外开放:缘由、掣肘与路径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森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是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的重要举措。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应然使命和提升进路,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中国对内对外开放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在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中... 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强动力、增活力,是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的重要举措。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应然使命和提升进路,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中国对内对外开放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在探讨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中国对内对外开放的缘由和掣肘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自主权限以推进服务业领域高标准制度型开放,强化自由贸易试验区连接内外功能以提升对内对外开放的均衡协调水平,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联动机制以合力攻克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难题,健全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推广机制以形成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对内对外开放 均衡协调性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空经济区开放发展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曹允春 刘芳冰 +1 位作者 罗雨 赵冰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临空经济区拥有“空港+口岸+航权+跨境+保税+自贸”等叠加优势,是推动进口和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创新示范区,与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思路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临空经济区高质... 临空经济区拥有“空港+口岸+航权+跨境+保税+自贸”等叠加优势,是推动进口和出口、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贸易和产业协调发展的创新示范区,与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思路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开放发展要深度对接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系统部署,抓住自身核心要素,把握要素的作用机理,在强化空港国际枢纽功能、加速国际国内要素集聚和流动、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壮大跨境电子商务、探索建立空港型自由贸易区(港)、聚焦开放型临空产业体系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 临空经济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开放型临空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17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0,共1页
国务院办公厅9月2日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 国务院办公厅9月2日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服务开放推动包容发展,以服务合作促进联动融通,以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服务共享创造美好未来,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推动服务贸易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实力增强,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全面贯彻 国务院办公厅 高质量发展 发展理念 效益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经贸规则重塑背景下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9
18
作者 沈坤荣 李敏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7-88,共12页
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低迷的客观走向、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以及国家间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国际经贸规则呈现出逆全球化、区域化和“边境内”开放的趋势,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面临瓶颈。因此,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是中国构建更大范围... 近年来伴随全球经济低迷的客观走向、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以及国家间经济实力的相对变化,国际经贸规则呈现出逆全球化、区域化和“边境内”开放的趋势,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面临瓶颈。因此,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是中国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必由之路。中国在营商环境、自贸区建设和新兴领域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行业间、企业间、区域间开放政策堵点有待打通。为了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首先,要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其次,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国际经贸规则重塑;最后,要推进中国规则国际化,引领国际经贸规则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贸规则 制度型开放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区试验的创新功能与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型升级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幼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6,共8页
我国在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上突破了国际惯例,赋予了其许多新的内涵,包括提升开放效率、测试开放压力、采用国际模式、控制改革风险等。自贸区试验反映了我国开放发展战略的转型升级,包括以体制创新而非特殊政策推进开放,从为出口引外资转... 我国在自贸区的功能定位上突破了国际惯例,赋予了其许多新的内涵,包括提升开放效率、测试开放压力、采用国际模式、控制改革风险等。自贸区试验反映了我国开放发展战略的转型升级,包括以体制创新而非特殊政策推进开放,从为出口引外资转变为广义的市场准入,投资开放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从政策性开放上升为体制性开放,以创新实现要素升级替代依靠廉价劳动力等。未来应根据我国在新阶段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对自贸区的功能进行差异化定位,要求每个自贸区形成各具特色的试验主题与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战略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通道国对中美供应链的影响及政策启示
20
作者 杨志浩 杨丹辉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近年来,美国加紧推动对华供应链“脱钩”,此举虽然导致中国对美直接出口出现收缩,但却未能阻止中国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文章尝试从供应链通道国视角解释这一现象,探讨中国推动供应链重塑的路径选择和政策方向。研究表明:第一,美国对华... 近年来,美国加紧推动对华供应链“脱钩”,此举虽然导致中国对美直接出口出现收缩,但却未能阻止中国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文章尝试从供应链通道国视角解释这一现象,探讨中国推动供应链重塑的路径选择和政策方向。研究表明:第一,美国对华供应链“脱钩”成为影响全球供应链重构的重要因素,并在中美供应链之间催生出通道国,构成了维系中美供应链关联的“反脱钩”力量;第二,中美供应链通道国主要分布在欧洲和环太平洋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通道国在中美供应链之间发挥了主要的连接作用;第三,美国实施供应链“友岸化”政策弱化了供应链通道国的连接作用,而中国采取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有助于提升供应链通道国的连接作用。为此,中国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强化与供应链通道国的多重交织性;有序引导产业国际转移,推动转移产业在供应链通道国安全合理布局;以中间品技术提升和出海主体壮大为抓手,提升我国对全球供应链上游的控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 通道国 “友岸化”政策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