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森-宇津定律的一种可能机制——以唐山大地震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才博 蔡永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0-589,658,共10页
为了探讨大森-宇津定律的物理机制,本文在余震区等效黏度远低于其外部,且构造应力场在整个余震活动时间间隔内基本保持不变的假设条件下,提出了一个开尔文黏弹性地震震源体概念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模拟主震后断层蠕变和震源区应力调整触... 为了探讨大森-宇津定律的物理机制,本文在余震区等效黏度远低于其外部,且构造应力场在整个余震活动时间间隔内基本保持不变的假设条件下,提出了一个开尔文黏弹性地震震源体概念模型.该模型可用于模拟主震后断层蠕变和震源区应力调整触发的余震序列以及蠕变停止后余震终结、介质恢复到弹性状态、断层重新闭锁和积累下一次地震的整个过程.有限元方法可用来计算非均匀黏弹性地震震源体模型中主震和每次余震所引起的应力场及其随时间的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采用开尔文黏弹性地震震源体概念模型和有限元方法模拟了1976年唐山M_S7.8地震余震序列.结果表明:经验的大森-宇津定律可以用开尔文黏弹性震源体模型来解释,这意味着余震衰减的频度取决于蠕变的速率;余震序列持续时间受控于震源体的黏度,即黏度越大,蠕变时间越长,余震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森-宇津定律 开尔文地震震源体模型 有限元方法 唐山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凹凸体理论的经验格林函数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吴迪 罗奇峰 熊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5-563,共9页
以15次地震资料为基础,回归得到断层上所有凹凸体地震矩与凹凸体面积的关系;研究经验格林函数方法中凹凸体子源的应力降,提出基于断层凹凸体理论的经验格林函数方法;以唐山地震余震(MS=6.9)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合成1976年唐山地震(MS=7.8... 以15次地震资料为基础,回归得到断层上所有凹凸体地震矩与凹凸体面积的关系;研究经验格林函数方法中凹凸体子源的应力降,提出基于断层凹凸体理论的经验格林函数方法;以唐山地震余震(MS=6.9)作为经验格林函数,合成1976年唐山地震(MS=7.8)的地震动,比较合成结果与观测记录表明,该方法符合断层破裂过程,计算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 震源模型 反应谱 经验格林函数 唐山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4月14日玉树M_s7.1地震加速度场预测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海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45-2354,共10页
基于有限断层震源、且使用动力学拐角频率的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玉树地震近断层的加速度场.首先,基于有限断层震源建模方法建立该次地震的震源模型;然后,基于上述地震动模拟方法预测玉树地震近断层191个节点的加速度时程.在此基础上... 基于有限断层震源、且使用动力学拐角频率的地震动随机模拟方法预测玉树地震近断层的加速度场.首先,基于有限断层震源建模方法建立该次地震的震源模型;然后,基于上述地震动模拟方法预测玉树地震近断层191个节点的加速度时程.在此基础上,取每个结点的加速度峰值绘制该次地震的近断层加速度场.结果表明:(1)近断层加速度场主要受震源破裂过程和断层面上滑动分布的影响.断层面上凹凸体投影到地表的区域附近,加速度峰值最大,也是震害最严重的区域;(2)对于走滑地震,断层沿线附近的场地并非均会发生破裂方向性效应;发生破裂方向性效应的场地与凹凸体在断层面上的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地震动场 有限断层震源模型 凹凸 玉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动方程重建震源子波的三维全波形反演 被引量:7
4
作者 梁展源 吴国忱 王玉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00-1207,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波动方程重建震源子波的三维全波形反演方法,通过提取叠前炮集近炮检距的直达波作为波动方程求解的边界条件,重新求解波动方程,并记录震源点处的时间序列作为地震子波。该方法利用震源波场重建原理模拟震源爆炸沿地表传播... 提出一种基于波动方程重建震源子波的三维全波形反演方法,通过提取叠前炮集近炮检距的直达波作为波动方程求解的边界条件,重新求解波动方程,并记录震源点处的时间序列作为地震子波。该方法利用震源波场重建原理模拟震源爆炸沿地表传播的逆过程,在逆推过程中提取近炮检距直达波,避免了折射波、反射波以及潜水波等干扰。该方法只使用模型表层速度,可以有效降低对初始模型的依赖。对三维SEG/EAGE推覆体模型以及实际工区数据的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波动方程震源波场重建子波与输入子波只存在相位差异,经过相位调整后,将重建子波用于三维全波形反演,全波形反演速度接近真实速度,特别是在河道处的全波形反演结果更加可靠,观测记录与模拟记录在波形、相位等方面均有较好的对应,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子波 全波形反演 震源波场重建 波动方程 SEG/EAGE推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