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平矩形通道内开孔折流板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郑慧凡
范晓伟
+2 位作者
王智伟
朱彩霞
张鬲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08,共5页
Re数在500~15 000范围内,对矩形通道内交错布置多个开孔折流板的强化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开孔密度对通道强化换热的影响,并与设置不开孔折流板通道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开孔折流板具有较好的强化换热效果...
Re数在500~15 000范围内,对矩形通道内交错布置多个开孔折流板的强化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开孔密度对通道强化换热的影响,并与设置不开孔折流板通道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开孔折流板具有较好的强化换热效果,随着雷诺数Re的增加,换热效果逐步增强;同未开孔折流板相比,开孔密度为2.51 %的折流板的强化换热效果最好,在测试的Re数范围内,其平均Nu可以增加59 %,最大可以提高到2倍.最后,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关联得出了一个换热准则关联式,可以用作开发新型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孔折流板
强化换热
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开孔折流板对列管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范继珩
林力
+2 位作者
骆枫
梁毅
赵艳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50,共10页
针对由传统弓形折流板结构带来的壳程流动死区,从而引起的流动阻力大、传热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对折流板进行开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开孔折流板结构对列管式翅片换热器壳侧流体流动、传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折流板开孔后,...
针对由传统弓形折流板结构带来的壳程流动死区,从而引起的流动阻力大、传热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对折流板进行开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开孔折流板结构对列管式翅片换热器壳侧流体流动、传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折流板开孔后,壳程流动死区明显减小,壳程传热系数及压降同比开孔前降低了;综合换热性能同比开孔前提升了。壳程压降随开孔率及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壳程努塞尔数Nu随板间距的增大逐渐增大。从综合换热性能及场协同的角度分析发现,开孔率x=0.229、折流板间距H=85 mm的列管式换热器综合传热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管式换热器
开孔折流板
数值模拟
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U管换热器折流板开孔的综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红姣
徐文鑫
+2 位作者
唐柳华
闵珉
晋梅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了解决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侧存在流动死区、流动阻力大、传热效率低等问题,对折流板进行开孔,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开孔折流板结构对U型列管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传热及流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折流板开孔后,U管换热...
为了解决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侧存在流动死区、流动阻力大、传热效率低等问题,对折流板进行开孔,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开孔折流板结构对U型列管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传热及流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折流板开孔后,U管换热器壳程流动死区明显减少,壳程流体的传热系数和场协同数随着开孔率的增加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并且在开孔率为a=0.242时均达到最大值。折流板开孔前后壳程总体压降变化<4.3%,当开孔率为a=0.177时壳程的压降最小。在折流板开孔率为a=0.242时,U管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佳。本研究可为U管换热器弓形折流板开孔提供优化依据,为提高U管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管换热器
开孔折流板
数值模拟
综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平矩形通道内开孔折流板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郑慧凡
范晓伟
王智伟
朱彩霞
张鬲军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11054200)
文摘
Re数在500~15 000范围内,对矩形通道内交错布置多个开孔折流板的强化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开孔密度对通道强化换热的影响,并与设置不开孔折流板通道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开孔折流板具有较好的强化换热效果,随着雷诺数Re的增加,换热效果逐步增强;同未开孔折流板相比,开孔密度为2.51 %的折流板的强化换热效果最好,在测试的Re数范围内,其平均Nu可以增加59 %,最大可以提高到2倍.最后,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关联得出了一个换热准则关联式,可以用作开发新型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依据.
关键词
开孔折流板
强化换热
关联式
Keywords
the holed baffl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correlation
分类号
TK12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工程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开孔折流板对列管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范继珩
林力
骆枫
梁毅
赵艳华
机构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一研究所
出处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50,共10页
文摘
针对由传统弓形折流板结构带来的壳程流动死区,从而引起的流动阻力大、传热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对折流板进行开孔,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开孔折流板结构对列管式翅片换热器壳侧流体流动、传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折流板开孔后,壳程流动死区明显减小,壳程传热系数及压降同比开孔前降低了;综合换热性能同比开孔前提升了。壳程压降随开孔率及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壳程努塞尔数Nu随板间距的增大逐渐增大。从综合换热性能及场协同的角度分析发现,开孔率x=0.229、折流板间距H=85 mm的列管式换热器综合传热性能最佳。
关键词
列管式换热器
开孔折流板
数值模拟
传热性能
Keywords
tubular heat exchangers
holed-baffles
numerical simulatio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分类号
TH12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TE96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U管换热器折流板开孔的综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刘红姣
徐文鑫
唐柳华
闵珉
晋梅
机构
江汉大学智能制造学院
武汉过控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9,共7页
基金
武汉市应用基础前沿项目(2020010601012291)
湖北省创新创业项目(S202011072055)。
文摘
为了解决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侧存在流动死区、流动阻力大、传热效率低等问题,对折流板进行开孔,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开孔折流板结构对U型列管式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传热及流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折流板开孔后,U管换热器壳程流动死区明显减少,壳程流体的传热系数和场协同数随着开孔率的增加都是先增加后减小,并且在开孔率为a=0.242时均达到最大值。折流板开孔前后壳程总体压降变化<4.3%,当开孔率为a=0.177时壳程的压降最小。在折流板开孔率为a=0.242时,U管换热器综合性能最佳。本研究可为U管换热器弓形折流板开孔提供优化依据,为提高U管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U管换热器
开孔折流板
数值模拟
综合性能
Keywords
U tube heat exchanger
holed-baffle
numerical simulation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分类号
TQ050.2 [化学工程]
TH122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平矩形通道内开孔折流板强化换热的实验研究
郑慧凡
范晓伟
王智伟
朱彩霞
张鬲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开孔折流板对列管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范继珩
林力
骆枫
梁毅
赵艳华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0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U管换热器折流板开孔的综合性能研究
刘红姣
徐文鑫
唐柳华
闵珉
晋梅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