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埠初期上海的国际贸易与汇兑 被引量:2
1
作者 宋佩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5-111,共7页
整个18世纪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起初,英国除了运送白银以外,别无弥补贸易差额的手段。国际贸易所形成的货币在埠际间的流通量年均约数亿两白银,如此庞大的货币量,在埠际运来运去,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经济... 整个18世纪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起初,英国除了运送白银以外,别无弥补贸易差额的手段。国际贸易所形成的货币在埠际间的流通量年均约数亿两白银,如此庞大的货币量,在埠际运来运去,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经济学观点看来,为了节约社会劳动的不必要耗费,以汇票代替运现越来越成为现实的需要。上海开埠初期的十几年间,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历史地从现银结算向汇兑结算转变,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其中洋行在汇兑交易中暂时处于操控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埠初期 国际汇兑 国际贸易 上海 经济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开埠初期中文学塾发展述论
2
作者 瀚青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19,共4页
香港开阜初期,教育不发达,中文学塾是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香港的官办教育事业。中文学塾来源于香港私塾,后经政府资助改造成为公立教育。其发展经历了自由发展时期(1840—1847年)、政府资助时期(1847—1854年)和官办学... 香港开阜初期,教育不发达,中文学塾是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香港的官办教育事业。中文学塾来源于香港私塾,后经政府资助改造成为公立教育。其发展经历了自由发展时期(1840—1847年)、政府资助时期(1847—1854年)和官办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1854—1859年)三个历史阶段。通过对中文学塾的改造,使香港教育步入近代化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 开埠初期 中文学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关系概述
3
作者 聂德宁 《南洋问题研究》 1994年第1期58-65,共8页
关键词 新加坡 经贸关系 近代中国 开埠初期 东南亚地区 转口贸易 英属海峡殖民地 贸易额 帆船 马六甲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