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M刀盘开口面积的确定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巍 孙伟 霍军周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31,35,共4页
研究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的最小开口面积。以5.55m直径刀盘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开口面积刀盘的三维面体模型,基于离散元仿真软件PFC3D对TBM刀盘的出碴过程进行仿真,得到刀盘的合理开口面积。结果表明,随着刀盘开口面积的增大,... 研究了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的最小开口面积。以5.55m直径刀盘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开口面积刀盘的三维面体模型,基于离散元仿真软件PFC3D对TBM刀盘的出碴过程进行仿真,得到刀盘的合理开口面积。结果表明,随着刀盘开口面积的增大,刀盘内部的颗粒数量达到稳定状态就越快,且波动也越小;当刀盘开口面积大于2.5m^2时,随着开口面积的增大刀盘内部颗粒数量的方差减小的就越缓慢;在开口面积约为2.7m^2时,单位时间内的排碴量与破岩量相等。以单位时间内排碴量大于破岩量且刀盘内部颗粒数量波动尽量小为原则,得到5.55m直径刀盘的合理开口面积为(2.7-3.5)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离散元 出碴槽 PFC3D 开口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腔深度和相对开口面积的确定 被引量:3
2
作者 葛明龙 郑孟伟 《火箭推进》 CAS 2004年第4期15-21,共7页
根据二维声腔模型的声学试验结果和四分之一波管的理论公式,给出了直孔(槽)声腔和四种有进口肋声腔的有效深度计算公式。用该公式对几个推力室进行验算,得到可借鉴的声速比数值范围。依据设置声腔的二十多个推力室的稳定性鉴定试验数据... 根据二维声腔模型的声学试验结果和四分之一波管的理论公式,给出了直孔(槽)声腔和四种有进口肋声腔的有效深度计算公式。用该公式对几个推力室进行验算,得到可借鉴的声速比数值范围。依据设置声腔的二十多个推力室的稳定性鉴定试验数据,统计得到声腔相对开口面积的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开口面积 声腔 推力室 燃烧稳定性 液体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中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 被引量:1
3
作者 卢政强 赵青松 董海斌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52-1254,共3页
为提高排油注氮灭火装置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油浸变压器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中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的确定方法。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泄漏模型,在气体泄漏速率、气体等熵指数、注氮管路内气体压力、气体常数量、... 为提高排油注氮灭火装置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一种油浸变压器排油注氮灭火装置中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的确定方法。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泄漏模型,在气体泄漏速率、气体等熵指数、注氮管路内气体压力、气体常数量、气体泄漏系数和气体绝对温度等几个参数基础上建立了阻尼孔式泄漏的模型,得出了阻尼孔式排气组件开口面积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能够根据油浸变压器容重设计出相对应的阻尼孔式排气组件的开口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变压器 排油注氮灭火装置 阻尼孔式排气组件 开口面积 阻尼孔式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置式排风罩条缝口开口面积与气流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书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59-163,共5页
在外置式风罩罩口上设置条缝是用来提高和保证罩口气流均匀性的方法之一。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设置多大面积的条缝最有利于形成均匀的吸气气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改变条缝开口面积和总吸风量,测试该条件下风罩各条缝处风速,对... 在外置式风罩罩口上设置条缝是用来提高和保证罩口气流均匀性的方法之一。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设置多大面积的条缝最有利于形成均匀的吸气气流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通过改变条缝开口面积和总吸风量,测试该条件下风罩各条缝处风速,对比每组实验风速的均匀程度,从而反推使罩口实现均匀气流的条缝开口面积和风量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条缝开口面积总和等于1倍罩内吸风口面积能够使风罩形成较好的均匀气流,从能量消耗的角度看也较为节能。风量的变化对这一结论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置式风罩 条缝 开口面积 均匀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板输入电极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及改进研究
5
作者 王鹏飞 邱祥彪 +9 位作者 邵爱飞 孙赛林 丛晓庆 金戈 孙建宁 王健 乔芳建 高鹏 赵胜 陈坤杨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58-1164,共7页
微通道板作为一种关键的电子倍增器件,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分析了NiCr膜层作为微通道板的输入端电极时,对微通道板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建立了理论模型,计算了膜层厚度、镀膜深度等参数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开展了2种减小开口面积比损失... 微通道板作为一种关键的电子倍增器件,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分析了NiCr膜层作为微通道板的输入端电极时,对微通道板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建立了理论模型,计算了膜层厚度、镀膜深度等参数对开口面积比的影响。开展了2种减小开口面积比损失的镀膜研究:一是进行工艺调整,减弱合金蒸发的分馏效应,降低电极膜层的电阻率,开口面积比损失量降低约2%;二是改变镀膜方式,使用Ni、Cr金属单质镀制叠层薄膜,在镀膜过程中调控镍、铬的比例,将输入端电极中镍比例升高,同样可以降低电极膜层的电阻率,在满足面电阻要求的前提下,可减薄输入端膜层至86 nm,与300 nm厚度的常规镍铬合金膜层相比,MCP输入端的开口面积比损失量降低3%~4%,MCP增益提升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开口面积 输入电极 叠层薄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微通道板对低能电子探测效率的技术途径 被引量:6
6
作者 杨露萍 刘术林 +8 位作者 黄明举 赵天池 闫保军 温凯乐 杨玉真 司曙光 黄国瑞 衡月昆 钱森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4-718,共5页
为了提高静电聚焦型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探测效率,重点研究微通道板的探测效率。分析影响微通道板对电子探测效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利用微通道板探测效率的理论模型,考虑在垂直入射到输入面的情况下,模拟计算出不同能量(E_e<1 keV)的入... 为了提高静电聚焦型微通道板光电倍增管探测效率,重点研究微通道板的探测效率。分析影响微通道板对电子探测效率大小的主要因素,利用微通道板探测效率的理论模型,考虑在垂直入射到输入面的情况下,模拟计算出不同能量(E_e<1 keV)的入射电子打入非开口区对探测效率的贡献,结合开口区域的探测效率,即获得微通道板总的探测效率,并把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相比较,两者基本一致;通过在微通道板的输入端面和通道内壁蒸镀高二次电子发射系数的材料、改变电极蒸镀方式和增加开口面积比,获得接近100%的探测效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这种光电倍增管的探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倍增管 微通道板 探测效率 开口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岩碴流动性的TBM出碴槽口选优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霍军周 陈巍 +1 位作者 欧阳湘宇 张旭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5-718,共4页
研究了在一定开口面积下,TBM刀盘的最优出碴槽布置方式.采用离散元方法(DEM)建立刀盘排碴仿真模型,以出碴槽结构尺寸、数量等参数为变量进行TBM岩碴流动性仿真实验.在出碴槽开口面积相同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岩碴流动性的出碴槽设计规则:... 研究了在一定开口面积下,TBM刀盘的最优出碴槽布置方式.采用离散元方法(DEM)建立刀盘排碴仿真模型,以出碴槽结构尺寸、数量等参数为变量进行TBM岩碴流动性仿真实验.在出碴槽开口面积相同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岩碴流动性的出碴槽设计规则:1尽可能采用对称式布置;2尽可能使用长、短出碴槽交替布置的方式;3适当减小长出碴槽的开口宽度以提高出碴过程的稳定性.以"引洮"工程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原出碴槽结构相比,采用改进方案的刀盘的出碴效率和出碴稳定性分别提高了15.08%和1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 出碴槽 离散元方法 PFC 开口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馆类大空间建筑自然排烟设计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晓丽 朱国庆 张晓煜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0-873,共4页
在Heskestad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自然排烟口设计面积的工程算式。并借用CFAST数值模拟软件验证设计方法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根据自然排烟工程方法计算结果设置的自然排烟系统在设计时限内能够达到保护人员安全的目的;自然排烟工程方... 在Heskestad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自然排烟口设计面积的工程算式。并借用CFAST数值模拟软件验证设计方法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根据自然排烟工程方法计算结果设置的自然排烟系统在设计时限内能够达到保护人员安全的目的;自然排烟工程方法在徐州市某体育馆工程实例的应用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馆 自然排烟 开口面积 CF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口微通道板对电流增益和噪声因子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傅文红 常本康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2-24,共3页
 介绍了MCP产生光子散射和电子散射的机理.提出对微通道板输入表面采用扩口技术提高微通道板的开口面积比,从而降低微通道板噪声的方法。建立了漏斗型MCP的数学模型,给出了降低MCP的噪声因子及提高电流增益的理论依据,为低噪声MCP进一...  介绍了MCP产生光子散射和电子散射的机理.提出对微通道板输入表面采用扩口技术提高微通道板的开口面积比,从而降低微通道板噪声的方法。建立了漏斗型MCP的数学模型,给出了降低MCP的噪声因子及提高电流增益的理论依据,为低噪声MCP进一步的工艺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扩口MCP 电流增益 操声因子 开口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副翼舵面控制的力纷争问题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颖 袁朝辉 王文山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893-1900,共8页
为了减缓或消除单反馈回路的余度舵机上的力纷争现象,并同时改善系统响应速度,在对飞机副翼舵面的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机械传动部分、板阀、作动筒、管路、转轴等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带宽频率及由于舵机内部的不对... 为了减缓或消除单反馈回路的余度舵机上的力纷争现象,并同时改善系统响应速度,在对飞机副翼舵面的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的机械传动部分、板阀、作动筒、管路、转轴等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得到了系统的带宽频率及由于舵机内部的不对称性所导致的系统纷争力大小。进一步研究了系统的输入比、板阀死区大小、板阀开口面积梯度对系统纷争力大小及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将控制反馈回路的板阀死区设置得较小,有利于系统纷争力的减小;增大系统输入比可大幅度减小系统纷争力并提高带宽;减小板阀死区或增大开口面积梯度可提高系统带宽但并不影响纷争力的大小。因此合理设置两板阀死区,提高输入比、减小板阀死区或增大板阀开口面积梯度均可改善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在以上结构参数无法更改的情况下,提出了设置可变节流孔的方法减小系统纷争力,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纷争现象 输入比 板阀死区 板阀开口面积梯度 可变节流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口独立控制系统中防止气穴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定荣 徐兵 刘英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3,共3页
介绍负载口独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根据负载的大小、方向及指令输出信号,确定负载口独立控制系统的工作模式。分析得出在不同工况下,防止气穴现象产生的最小阀芯开口面积比大小,为整个控制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负载口独立控制 气穴 阀芯开口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侧窗风振特性的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银芝 龙良活 杨志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1-1017,共7页
在分析了轿车风振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对目前工程上尚未解决的轿车侧窗风振问题进行了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试验。分析了侧窗风振噪声峰值声压级和频率随空间位置、风速大小、开口面积、偏航角和组合开窗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前窗和后窗的风振特... 在分析了轿车风振产生机理的基础上,对目前工程上尚未解决的轿车侧窗风振问题进行了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试验。分析了侧窗风振噪声峰值声压级和频率随空间位置、风速大小、开口面积、偏航角和组合开窗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前窗和后窗的风振特性。结果表明:车内不同测试点的风振特征相似,即风振特性与车内空间位置无关。风振在某个特定风速下开始出现,并随着风速的升高逐渐增强,直到某个风速后又逐渐减弱,最后在另一个特定风速下消失。随着风速的增大,峰值声压级先增后减,而风振频率则一直升高。开口面积或偏航角增大时,峰值声压级和风振频率均上升。后侧窗风振问题较为严重,而前侧窗的风振则由于后视镜和A柱的存在,减弱很多。与只开一个窗相比,组合开窗可有效降低风振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风振 风洞试验 风速 开口面积 偏航角 组合开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X射线闪烁屏的硅微通道阵列整形技术
13
作者 余金豪 杨炳辰 +6 位作者 杨超 陈奇 凌海容 王蓟 王国政 杨继凯 端木庆铎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03-609,共7页
为制备用于X射线闪烁屏的高开口面积比硅微通道阵列,研究了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溶液温度和质量分数对硅(100)晶面和(110)晶面腐蚀速率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观测硅微通道端面尺寸并计算腐蚀速率,分析了硅(100)晶面和(110)... 为制备用于X射线闪烁屏的高开口面积比硅微通道阵列,研究了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溶液温度和质量分数对硅(100)晶面和(110)晶面腐蚀速率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观测硅微通道端面尺寸并计算腐蚀速率,分析了硅(100)晶面和(110)晶面腐蚀速率比对硅微通道阵列孔形的影响,探讨了TMAH溶液温度和质量分数与硅微通道阵列开口面积比的关系。研究表明,硅(100)晶面和(110)晶面的腐蚀速率比是影响硅微通道阵列开口面积比的主要因素。当硅(100)晶面与(110)晶面腐蚀速率比大于2时,得到具有高开口面积比的正方形硅微通道阵列。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TMAH溶液在40℃的溶液温度下,制备出开口面积比大于81%的正方形硅微通道阵列。通过高温填充CsI(Tl)制备出基于硅微通道的X射线闪烁屏,X射线成像结果表明通道整形技术有助于提高闪烁屏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闪烁屏 硅微通道阵列 各向异性腐蚀 整形技术 开口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干法刻蚀进行微通道板扩口理论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祥彪 闵信杰 +16 位作者 金戈 孙建宁 王健 丛晓庆 张正君 徐昭 潘凯 任玲 张振 乔芳建 聂慧君 黄国瑞 陈晓倩 胡泽训 林焱剑 刘丹 杨晓明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18-823,共6页
开口面积比是微通道板(MCP)重要的性能指标,在MCP输入面进行扩口,对于MCP的探测效率、噪声因子等参数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微光夜视仪、粒子探测器等军用、民用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采用湿法腐蚀进行微通道板扩口,面临工艺一致性差... 开口面积比是微通道板(MCP)重要的性能指标,在MCP输入面进行扩口,对于MCP的探测效率、噪声因子等参数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在微光夜视仪、粒子探测器等军用、民用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采用湿法腐蚀进行微通道板扩口,面临工艺一致性差、选择性腐蚀造成锥度尺寸难以达标等难题,实质性批量应用非常困难。针对扩口MCP难以制作和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干法刻蚀进行MCP扩口的方法,阐述了干法刻蚀进行MCP扩口原理及可行性。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干法刻蚀工艺参数如刻蚀角度、刻蚀时间等对于MCP开口面积比、通道内刻蚀深度、通道内壁刻蚀锥度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计算出合适的工艺参数范围,为开展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口微通道板 干法刻蚀 开口面积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舍地沟通风
15
作者 高岩 《今日养猪业》 2016年第6期38-40,共3页
地沟通风在猪舍中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然而风机对周边空间的风速影响距离很短,地沟通风效果不明显不只是风机安装位置的问题。在实际设计时,不同的地沟通风模式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和相关指标。最近笔者在接触几个新建猪场项目时,有一... 地沟通风在猪舍中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然而风机对周边空间的风速影响距离很短,地沟通风效果不明显不只是风机安装位置的问题。在实际设计时,不同的地沟通风模式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和相关指标。最近笔者在接触几个新建猪场项目时,有一个问题总被提起——要不要设置地沟风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模式 通风效果 设计方案 影响距离 深坑 舍内温度 开口面积 空气质量 挥发量 导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