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均衡: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自然经济学逻辑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珂 林逸凡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20年第1期37-42,共6页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 以现试行的“双评价”技术方法对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时,往往出现评价出的农业生产适宜与城镇建设适宜用地重叠,难以支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受启于具有“自然的经济体系”之誉的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共源关系,运用基础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原理,厘清土地覆盖资源供给与土地利用需求的多对多关系,解译出对土地覆盖资源利用的五大原则,提出“以追求正外部性为准则,以反映自然生态状况的土地覆盖资源供给和承载人类社会需求的土地利用之间的供需均衡为目的”的市县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自然经济学路径,以保障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用途管制落地实施能充分发挥土地覆盖的生态功能,并在“产权”清晰中可持续管理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划转型背景下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韩青 于立 陈有川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5期34-39,共6页
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既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筑了框架,也提出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运用相关学科成果进行融贯的综合研究.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 吴良镛先生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既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构筑了框架,也提出要有目的有重点地运用相关学科成果进行融贯的综合研究.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出进行多学科交融研究.因此,作为国土空间规划重要基础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等要素和区位条件,确定国土空间内进行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等的适宜程度.本文主要以青岛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实践案例,在客观真实公正地摸清资源环境资源本底条件基础上,研判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问题和风险,明确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的最大合理规模和适宜空间,落实不同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的战略引领,以期支撑青岛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规划转型 主体功能区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引导策略——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毅 周秦 +2 位作者 周文 李想 于乐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39,共8页
通过分析比较优势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重要性,提出基于比较优势的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引导策略:在明确核心比较要素、确定评价维度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安全”... 通过分析比较优势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重要性,提出基于比较优势的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及引导策略:在明确核心比较要素、确定评价维度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安全”3个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方向着手,构建基于比较优势的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分区引导、分类引导、分期引导、分级引导策略。同时,将该评价方法引入江苏省盐城市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评价 引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评价”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黄石市为例 被引量:27
4
作者 申杨 龚健 +2 位作者 叶菁 王卫雯 陶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36,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为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承载力—适宜性—质量”三位一体的永久基本农田划...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下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为区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在“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承载力—适宜性—质量”三位一体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技术模型,并以黄石市为例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基于“短板理论”,考虑限制性因素和驱动性因素,建立耕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承载力基础上完成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从生态保护功能角度开展生态保护适宜性评价;(2)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充分考虑了资源环境对耕地生产稳定性的约束作用,确保了耕地生产功能稳定发挥,同时统筹兼顾了生态保护与基本农田保护的需求,优化了国土空间格局;(3)结合耕地质量对黄石市耕地进行分区,划分为优先保护区、适宜保护区、后备调控区、生态退耕区4类,在耕地分区基础上综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研究结论:该方法能够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耕地保护双重目标,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下的“双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昊勋 刘淑霞 郑宏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4期13-17,共5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合理布局空间建设空间的依据,也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综述了双评价的基础内涵及意义、指标体系、方法和关联定位。分析发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确立已经由单...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是合理布局空间建设空间的依据,也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综述了双评价的基础内涵及意义、指标体系、方法和关联定位。分析发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指标确立已经由单一的、不完善的、层次性较低的指标逐渐转变为综合性的、科学性的、区域性、层次性高的评价体系,并且评价方法也逐渐与GIS等科学技术相结合。对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来说,它是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是基于生产、生活、生态角度对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三方面进行适宜性评价。今后应该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同时要构建二者相关的、完整的系统理论体系框架和一定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E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任永强 李婷 +5 位作者 崔一霖 杨光 李世强 曹许悦 孙咏琦 梁嘉熙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4期6-11,共6页
针对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不断制约着国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将GIS技术运用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 针对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不断制约着国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将GIS技术运用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中,进而构建一个集地区单项或综合指标评价、分析功能于一体的辅助分析系统。该系统结合PIE SDK进行设计,构建了11项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单项评价模型以及2项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集成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可根据用户所添加数据,一键生成地区的各项评价结果,为相关用户提供方便,也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划定"三区三线"等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评价 国土空间 开发适宜性评价 GIS PIE SD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江湖荡水系周边空间规划管控策略研究
7
作者 郑皓 杨晟 汤啸天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2年第10期128-137,共10页
水系周边空间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镇发展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选取典型江南水网地区吴江,构建起湖荡水系周边空间的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区域内51条主干河道和56个省保湖泊的周边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划定管控范围并... 水系周边空间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镇发展中可利用的重要资源。选取典型江南水网地区吴江,构建起湖荡水系周边空间的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选取区域内51条主干河道和56个省保湖泊的周边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划定管控范围并进行开发适宜性评价,分析出不同管控分类水系周边空间的特征,并提出差异化的规划管控策略。在国家强调水系生态空间管控的大背景下,研究湖荡水系周边空间的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之间的平衡发展有利于水系布局的良性引导与提升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效益。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从综合定量分析的角度对于管控策略的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持,差异化与针对性的规划管控策略提升了水系管控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适宜性评价 湖荡水系 规划管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