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油田开发地质学应用分支的构想 被引量:5
1
作者 计秉玉 梁文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608,共3页
针对传统开发地质学已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多元化开采技术需要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建立油田开发地质学应用分支的必要性。从开发技术应用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近期内将油田开发地质学划分为水驱开发地质学和三次采油开发地质学两个应用分支... 针对传统开发地质学已不能满足蓬勃发展的多元化开采技术需要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建立油田开发地质学应用分支的必要性。从开发技术应用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近期内将油田开发地质学划分为水驱开发地质学和三次采油开发地质学两个应用分支,开展个性化、专门化研究的构想。在传统开发地质学的基础上,水驱开发地质学目前重点发展水平井和调剖(驱)开发地质;三次采油开发地质学重点发展聚合物驱开发地质、化学复合驱开发地质、微生物采油地质和热力学法采油地质。应用分支的建立和发展要以相应的开发机理研究为基础,围绕油田开发设计需要,制定相应的研究内容、方法和规范,并通过开发实践逐步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质 水驱开发地质 三次采油开发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阳 吴胜和 +1 位作者 侯加根 刘建民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9-579,共11页
阐述了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主要科学问题、学科内涵、研究进展与发展展望。油气藏开发地质学以油气藏连通性、可流动性及时变性为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油气藏开发地质控制因素的成因机理与分布模式、地质因素对油气开采的控制作用机理... 阐述了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的主要科学问题、学科内涵、研究进展与发展展望。油气藏开发地质学以油气藏连通性、可流动性及时变性为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油气藏开发地质控制因素的成因机理与分布模式、地质因素对油气开采的控制作用机理及油气藏动态演变规律、油气藏表征与建模技术,在高含水油藏,低渗、致密、页岩油气,缝洞型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随着油气田开发在深层、深水、非常规油气领域的扩展及高含水油藏开发难度的增大,需进一步发展油气藏开发地质理论和技术,以更好地支撑油气田的经济高效开发及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质 科学问题 研究进展 开发地质因素 油气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科技与石油高等教育-以提升“油气田开发地质”教学方法为例
3
作者 唐颖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41-243,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石油高等教育中整合当下先进科学技术,以提升《油气田开发地质》教学方法。“油气田开发地质”这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在石油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涵盖了油气开发地质专业知识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注重理论的...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石油高等教育中整合当下先进科学技术,以提升《油气田开发地质》教学方法。“油气田开发地质”这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在石油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涵盖了油气开发地质专业知识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和应用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和应对职业挑战时存在困难。此外,传统模式还未能跟上科技和数据驱动石油工业的步伐,未能满足石油工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应对这些挑战,将地学信息系统(GIS)和三维建模技术引入了“油气田开发地质”教学过程中。GIS技术能够将地质数据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三维建模技术则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际的地质探索,增强软件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引入Petrel软件和与斯伦贝谢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掌握行业领先的储层建模工具的机会,增强了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只有将科技与石油高等教育有机结合,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石油工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开发地质 科技整合 高等教育 地学信息系统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油田开发地质学
4
作者 陈淦 《石油科技论坛》 1998年第5期26-31,共6页
油田开发地质学的任务是什么,这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完全没有必要再提出来并加以讨论了。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迄今为止,并不统一。1983年10月出版的《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一书在... 油田开发地质学的任务是什么,这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完全没有必要再提出来并加以讨论了。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迄今为止,并不统一。1983年10月出版的《油气田地下地质学》一书在其前百中写道:“全书都贯穿着地质推理的综合分析思想,从多种设想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地质 火山岩储集层 油田开发方案 火山岩油气藏 21世纪 系统思维 定量研究 三次采油 注水开发 石油开发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裂缝是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出现的新的开发地质属性 被引量:60
5
作者 王友净 宋新民 +7 位作者 田昌炳 石成方 李佳鸿 惠钢 侯建锋 高春宁 王小军 刘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228,共7页
基于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动态特征,提出了动态裂缝概念,探讨其成因机理及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动态裂缝是指特低渗透油藏在长期注水过程中,由于注水井近井地带憋压,当井底压力超过岩层破裂、延伸压力,岩石破裂产生的新生裂缝,或原始状态下闭... 基于特低渗透油田注水动态特征,提出了动态裂缝概念,探讨其成因机理及对油田开发的影响。动态裂缝是指特低渗透油藏在长期注水过程中,由于注水井近井地带憋压,当井底压力超过岩层破裂、延伸压力,岩石破裂产生的新生裂缝,或原始状态下闭合、充填的天然裂缝被激动、复活所产生的有效裂缝通道。动态裂缝受现今地应力场控制,随着注水量的增长和井底压力的升高,不断向油井方向延展,直至与油井压裂缝连通。位于JA油田同一区块内的L76-60、L88-40密闭取心井组分析表明,动态裂缝改变了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渗流特征,加剧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导致剖面动用程度降低,平面上剩余油呈连续或不连续条带状分布在裂缝两侧;动态裂缝的产生、激化延伸与注水压力、注采比以及油、水井改造措施等密切相关。基质孔渗条件可以有效形成基质驱油时,应尽可能减弱高压注水和油、水井改造规模,实现基质驱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裂缝 特低渗透油藏 开发地质属性 成因机理 注水波及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及其对比分析 被引量:109
6
作者 孟召平 刘翠丽 纪懿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8-736,共9页
从煤层气、页岩气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分析了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成藏地质条件、赋存环境条件和开发工程力学条件3个方面,进一步对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的共性和差异... 从煤层气、页岩气基本概念入手,系统分析了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成藏地质条件、赋存环境条件和开发工程力学条件3个方面,进一步对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地质条件的共性和差异性。煤层气/页岩气赋存于煤层/页岩中的一种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其富集成藏主要取决于"生、储、保"基本地质条件是否存在、质量好坏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在一定埋藏深度范围内煤层气/页岩气都发生过解吸-扩散-运移,并普遍存在"垂向分带"现象,有机质演化程度越高解吸带深度越小,风化带越深解吸带深度越大,解吸带内煤层气/页岩气富集在一定程度上服从于常规天然气的构造控气规律;原生带内煤层气/页岩气富集却可能更多地受控于煤储层/页岩层的吸附特性。不同赋存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煤/页岩储层差异性大,使煤/页岩储层中吸附气和游离气相互转化,导致煤层气/页岩气成藏类型、规模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性。影响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有:煤层厚度及其稳定性、含气量大小或煤层气资源丰度、构造及裂隙发育与渗透性和煤层气保存条件等方面;影响页岩气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页岩厚度、有机质含量、热成熟度、含气量、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和脆性矿物含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页岩气 开发地质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划分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7
7
作者 倪小明 王延斌 +5 位作者 韩文龙 刘度 李勇 陶传奇 高向东 赵石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62-2574,共13页
根据煤层气生产潜力,结合开发地质条件划分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能为开发工艺选型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分析各项地质储层参数对煤层气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了评价参数体系,确定出主要研究内容;归纳总结出煤储层精细描述中的各项“点”参数... 根据煤层气生产潜力,结合开发地质条件划分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能为开发工艺选型提供重要支撑。通过分析各项地质储层参数对煤层气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了评价参数体系,确定出主要研究内容;归纳总结出煤储层精细描述中的各项“点”参数和“面”参数获取的一般方法,结合“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多参数叠加”法,提出了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的划分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临兴地区进行了实践应用。根据钻井、测井、压裂、排采和实验室测试等数据,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得出了各井点8+9号煤层的埋深、构造曲率、厚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渗透率、临储压力比、地下水流体势、煤体结构、水平主应力差、脆性指数等参数,应用克里金插值法绘制各参数的等值线图。然后,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产气潜力进行评价,叠加气体产出条件和煤层可改造性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产气潜力区38个开发地质单元。其中,“甜点”潜力区开发地质单元10个,包括产出和开发条件均有利的I1类2个,产出有利、开发一般的I2类3个,产出有利、开发较差的I3类1个,产出和开发条件均一般的II2类3个,产出条件不利、开发条件有利的III1类1个;“一般”潜力区开发地质单元20个;“不利”潜力区共划分了8个开发地质单元。该方法可有效服务于“地质-工程-排采”一体化的煤层气开发新理念,为煤层气高效建产区建设提供有效地质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质单元 资源条件 气体产出条件 开发条件 精细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叠合气藏开发地质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段春节 陈路原 吴汉宁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499,共5页
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叠合气藏由山1、山2、盒1、盒2和盒3等气藏构成,这些气藏纵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连片分布。气藏类型为低渗透致密砂岩定容弹性驱动岩性气藏。山1和山2气藏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盒1、盒2和盒3气... 大牛地气田下二叠统叠合气藏由山1、山2、盒1、盒2和盒3等气藏构成,这些气藏纵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连片分布。气藏类型为低渗透致密砂岩定容弹性驱动岩性气藏。山1和山2气藏储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盒1、盒2和盒3气藏储层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河道砂体沉积。盒2和盒3气藏所产天然气为干气,其余均为湿气。下二叠统叠合气藏为低丰度、中深层、中—低产大型气藏。采用衰竭式开发方式,结果表明,盒3和山1气藏单井产量相对较高,稳产性好,盒2气藏次之,盒1和山2气藏单井产量相对较低。多层合采可以提高单井产量,间歇生产有利于气藏的稳产和提高气藏采收率。对下二叠统叠合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的认识是编制气田开发方案,科学、合理、高效开发气藏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质特征 叠合气藏 下二叠统 大牛地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开发地质单元划分及开发方式优化--以沁水盆地郑庄区块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雅琴 邵国良 +3 位作者 徐耀辉 王乔 刘振兴 帅哲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133,共9页
为了找出不同煤储层条件下煤层气的最优开发方式,结合静态地质资料与动态生产资料,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郑庄区块煤层气单井产能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发地质单元进行了划分及开发方式的优化。结果表明,区域性的单井产量差异是由于... 为了找出不同煤储层条件下煤层气的最优开发方式,结合静态地质资料与动态生产资料,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郑庄区块煤层气单井产能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开发地质单元进行了划分及开发方式的优化。结果表明,区域性的单井产量差异是由于水力压裂技术与煤储层地质特征不匹配造成的,单井产量受煤体结构、解吸压力及地应力等地质因素的控制;郑庄区块可划分为4类开发地质单元,其中Ⅰ类和Ⅱ类开发地质单元适合直井的开发方式,Ⅲ类和Ⅳ类开发地质单元适合多分支水平井的开发方式。Ⅰ类开发地质单元最优直井井距为280 m,单井具有2 000 m3/d以上的产气能力,收益率为10.8%,经济效益好;Ⅱ类开发地质单元最优直井井距为240 m,单井具有800~2 000 m3/d的产气能力,收益率为10.2%,经济效益较好;Ⅲ类开发地质单元最优分支间距为80 m,单井具有3 000 m3/d的产气能力,收益率为7.2%,经济效益较好;Ⅳ类开发地质单元最优分支间距为60 m,单井具有3 200 m3/d的产气能力,但收益率仅为3.1%,经济效益差,不具备投资价值,需等待工程技术提高后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开发地质单元 煤体结构 解吸压力 地应力 郑庄区块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气聚集系统与开发地质研究战略思考 被引量:44
10
作者 秦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87-2399,共13页
我国煤系天然气(简称“煤系气”)“增储上产”空间巨大,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价值显著,然而目前资源探明率及动用率极低,反差极大。鉴于此,分析了煤系气地质内涵和基本特点,论述了近年来生产实践揭示的重大研究需求,思考了新一轮地质科技攻... 我国煤系天然气(简称“煤系气”)“增储上产”空间巨大,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价值显著,然而目前资源探明率及动用率极低,反差极大。鉴于此,分析了煤系气地质内涵和基本特点,论述了近年来生产实践揭示的重大研究需求,思考了新一轮地质科技攻关战略方向,提出了亟待突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我国煤系气成藏与开发地质研究近期核心进展体现在3个方面:揭示了煤系气六大基本地质特点,发现了煤系气成藏作用“深度效应”,初步建立了煤系气勘查-开发工程一体化地质技术系列。同时,近年来勘探开发实践展示出正反2方面典型实例:煤系气合采井产气量并非随产(储)层组的层数增多、累计厚度增大而增高,“1+n”<n乃至<1的产气效果较为普遍;某些深部煤层气井长期稳定在较高产气水平,颠覆了深部煤储层产能低、产气量衰减快的传统认知;薄互层煤系具有更高的产气潜力,而我国业界长期对此关注甚少。分析认为,我国煤系气目前开发效果不理想的地质原因在于4个方面:①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认识尚待深化;②业界多年来陷入煤系气的非常规属性思维定势,忽略了其常规地质属性,导致新领域新层系探索力度不足;③可形成超大型聚集及大规模生产的薄互层煤系气总体上属于常规天然气,开发潜力巨大;④对非常规煤系气地质属性了解相对较多,但对常规煤系气地质条件特殊性仍知之甚少。建议围绕“煤系天然气共生聚集系统与有序开发地质原理”这一主题开展研究:①揭示深煤层天然气赋存态与解吸机制,形成深部煤层气优质储层预测理论与技术体系;②阐明煤系气聚集过程与成藏效应,形成煤系气开发地质条件预测理论体系,完善煤系气甜点区段优选方法;③研究薄互层煤系气成藏特点与优质开发层段地质控制,建立薄互层煤系气聚集与配分理论体系,发展薄互层煤系气甜点区段预测方法;④探索煤系气有序开发地质原理与技术基础,形成煤系气高效有序合采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聚集系统 开发地质 战略方向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地质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70
11
作者 鲁新便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08-512,共5页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藏类型十分特殊。有利的油气储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风化面以下0~120m范围内,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严重的非均质性。通过对该油藏开发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指出了该油藏目前开...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油藏类型十分特殊。有利的油气储层主要分布在奥陶系风化面以下0~120m范围内,油藏开发地质特征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严重的非均质性。通过对该油藏开发特征的分析和认识,指出了该油藏目前开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此同时,对此类油藏开发研究中一些理论概念和相关认识诸如岩溶缝洞系统的概念、储层非均质性、双重介质的界定、储层随机建模以及开发动态研究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 开发地质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二) 被引量:17
12
作者 裘亦楠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8-51,共4页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二)裘亦楠(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THEMETHODOLOGYOFPETROLEUMDEVELOPMENTGEOLOGY(Ⅱ).¥QiuYinan(ResearchInsti...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二)裘亦楠(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THEMETHODOLOGYOFPETROLEUMDEVELOPMENTGEOLOGY(Ⅱ).¥QiuYinan(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发 开发地质工作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三) 被引量:16
13
作者 裘亦楠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45,共4页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三)裘亦楠(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THEMETHODOLOGYOFPETROLEUMDEVELOPMENTGEOLOGY(Ⅲ)¥QiuYinan(ResearchInstit... 石油开发地质方法论(三)裘亦楠(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THEMETHODOLOGYOFPETROLEUMDEVELOPMENTGEOLOGY(Ⅲ)¥QiuYinan(ResearchInstituteofPetroleumEx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开发 开发地质工作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发展趋势与策略 被引量:6
14
作者 康毅力 罗平亚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作为现代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的交叉学科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为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及技术应用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油气藏描述技术将以快速获得油气藏各尺度下的三维结构动态变化信息为目标 ,对油气藏物理化学、地球化学性质... 作为现代石油地质学与油气田开发工程的交叉学科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为提高油气田开发水平及技术应用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油气藏描述技术将以快速获得油气藏各尺度下的三维结构动态变化信息为目标 ,对油气藏物理化学、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及评价、控制技术的需求将更加迫切。剩余油分布理论及预测技术、油气藏开发演变理论与控制工程将大有所为。复杂油气藏的认识将更多的依赖于地质力学、岩石物理学、界面化学、粘土矿物学、纳米科学与技术。文章讨论了学科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 ,指出油气藏岩石物理学、油气藏开发地球化学、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地质学、油气藏描述及开发地质建模、剩余油分布理论及开发工程是优先重点发展领域 ,强调必须狠抓典型基地建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质 油气田开发 石油地质 储层地质 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后期双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方向 被引量:9
15
作者 敬国超 陈程 《河南石油》 2005年第3期20-23,26,i002,共6页
双河油田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急需明确高含水后期开发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向。回顾了双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历程,指出了开发地质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认识开采对象而展开。总结了高含水后期双河油田开采的剩余潜力特征,从而提出了细分薄单... 双河油田已全面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急需明确高含水后期开发地质工作内容和方向。回顾了双河油田开发地质工作历程,指出了开发地质工作必须紧密围绕认识开采对象而展开。总结了高含水后期双河油田开采的剩余潜力特征,从而提出了细分薄单层,在成片水淹区内找出众多含剩余油小片;加强基础研究,深化剩余油三维特征认识;推动精细油藏描述的计算机化进程,尽快投放矿场应用;积极探索剩余油挖潜方法,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的开发地质工作方向。只有按油田生产的规律开展各项基础工作,才能保持老油田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油田 开发地质 高含水 精细油藏描述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深部煤层气含气性及开发地质模式分析 被引量:38
16
作者 高丽军 谢英刚 +2 位作者 潘新志 逄建东 周龙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34-1640,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兴中部地区煤层埋深大于1 000 m,达到了深部煤层气的研究范畴。基于实际生产资料,探讨区内深部煤层含气性,提炼了深煤层开发地质模式。研究认为:以含气量转折为深煤层临界深度的划分依据,则工区内深部煤层...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晋西挠褶带临兴中部地区煤层埋深大于1 000 m,达到了深部煤层气的研究范畴。基于实际生产资料,探讨区内深部煤层含气性,提炼了深煤层开发地质模式。研究认为:以含气量转折为深煤层临界深度的划分依据,则工区内深部煤层的临界深度在2 000 m左右;且深部中煤阶储层的吸附性对温度的敏感性要小于压力,中煤阶煤层的临界深度相对深于高煤阶;深部煤层气仍以吸附气为主,现有的等温吸附测试方法易造成深部煤层气含游离气比例换算较大的误区;深部煤层受温度影响,煤层临储比较高,受应力影响,储层物性较差,气井总体具有"见气快、排水降压难、产气量上升缓慢"的特点;研究区深部煤层气潜力巨大,现有气井经验显示,合理优化开发单元为深煤层单井突破的关键,A型"源-储"相通的富集开发地质模式是深煤层突破重点考虑的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兴区块 深煤层 含气性 开发地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勘探开发地质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美娟 《兰台内外》 2020年第2期9-10,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也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勘探开发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逐渐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实现对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面对信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也实现了进一步提升,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勘探开发地质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逐渐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实现对信息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从而面对信息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这也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重点问题。勘探开发地质档案指的是在整个勘探开发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不但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其利用价值,同时对于企业经济效益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勘探开发地质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开发地质档案 数字化建设 实践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届中国油气藏开发地质大会聚焦新理论新技术
18
《海洋石油》 CAS 2016年第4期100-100,共1页
近日在青海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油气藏开发地质大会交流了我国在油气藏开发地质方面取得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成果,探讨了国内油气藏开发地质领域仍然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关键词 开发地质 油气藏 新技术 中国 聚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地质学的进展和未来
19
作者 徐建山 《国外油气信息》 1990年第11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开发地质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开发地质学
20
作者 徐建山 《国外油气信息》 1990年第5期6-7,共2页
关键词 开发地质 油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