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关键技术
1
作者 李宗田 涂畅 涂兴万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5-958,共4页
我国在海外投资油气开发项目已30余年,已开发的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占有一定比例,且与国内典型碳酸盐岩油藏相比地质特征、开发规律差异较大,开发难度较高。截至“十二五”,这类油藏总体开发效益不够高。由于海外优质项目获取难度越来越大... 我国在海外投资油气开发项目已30余年,已开发的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占有一定比例,且与国内典型碳酸盐岩油藏相比地质特征、开发规律差异较大,开发难度较高。截至“十二五”,这类油藏总体开发效益不够高。由于海外优质项目获取难度越来越大,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的必要性增加,需要大力加强海外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十三五”以来,我国初步形成了海外低渗特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关键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较小排距水平井网有效控制动用低渗储量;矢量井网提高强非均质性储层开发井网的适应性;优化酸化/酸压改造技术提高低渗井产能、注入能力;水平井分段压裂提高特低渗储层产能;注水开发保障低渗油藏稳产及提高采收率。进而形成了科学高效的开发策略:实施已开发正生产储量(PDP)方案初期,尽快弄清储量分布和储层物性、流体、压力非均质性;在优先动用优势储量的同时,根据已明晰的油藏地质特征、储量规模与品位和合同条款,及时分析、论证、编制正式开发方案(FDP),FDP既要充分重视科学性、经济性、灵活性,还要充分适应合同条款。目前,我国海外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取得了很大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特低渗 碳酸盐岩油藏 开发关键技术 开发策略 海外 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开发关键技术难点与攻关方向 被引量:99
2
作者 何骁 李武广 +5 位作者 党录瑞 黄山 王旭东 张成林 张柟乔 陈月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4,共7页
为了实现深层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通过对比四川盆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深层与中浅层页岩储层地质工程特征的差异,梳理了其高效开发面临的难题:较之于中浅层,我国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工程特征参数总体上呈... 为了实现深层页岩气的规模效益开发,通过对比四川盆地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深层与中浅层页岩储层地质工程特征的差异,梳理了其高效开发面临的难题:较之于中浅层,我国深层页岩气储层的工程特征参数总体上呈现"五高"特点(泊松比和弹性模量高、地层温度高、水平应力差值高、破裂压力高、闭合压力高)。虽然深层页岩气在近期取得了战略突破,但其开发关键技术还欠成熟,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抗高温的旋转导向工具未实现国内商业化生产,地质导向技术对储层的预测精度低,"一趟钻"技术尚未形成,满足地层防塌与防漏需求的钻井液性能还不成熟;②深层页岩气井压裂后难以形成复杂缝网,同时裂缝起裂和延伸困难,而且加注支撑剂的难度也大,导致不易获得具有高导流能力的裂缝;③深层页岩储层孔隙中CH4相态仍不清楚,导致深层页岩气多尺度流动规律及开发技术对策不明确。为此,需要针对钻井工程、压裂工程、开发技术对策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①构建多源信息融合三维地质导向技术,实施"高转速、大排量、长循环"井眼强净化工艺技术,加强对油基钻井液高效微纳米封堵材料、专用堵漏材料的研发,实现水平井钻得更好更长更快;②建立深层页岩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和Ⅰ、Ⅱ与Ⅲ型断裂韧性模型、考虑层理弱面力学性质的流—固—热多场耦合人工裂缝扩展模型,以及考虑页岩蠕变的支撑剂嵌入力学模型与评价方法,保障储层压得更碎更充分;③深入研究页岩储层中气体微观流动能力和产出机理,优化水平井关键参数,制订合理的返排制度和生产制度,进而优化立体开发模式,以实现深层页岩气的规模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开发关键技术 旋转地质导向 防塌防漏 缝网压裂 微观流动机理 返排制度 立体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河道减淤清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专题研究成果简介
3
作者 张建中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6,共2页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河道减淤清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4个专题经过近4年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经专家鉴定,有两个专题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外两个专...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河道减淤清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4个专题经过近4年多学科、多部门联合攻关,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经专家鉴定,有两个专题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另外两个专题成果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总体国内领先、局部国际领先水平。各专题主要研究成果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道整治工程 清淤 减淤 “黄河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河道减淤清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江优质水产品养殖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通过省级验收鉴定
4
《水产养殖》 CAS 2004年第5期5-5,共1页
关键词 江苏 “沿江优质水产品养殖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项目 工厂化养殖 堤外围栏养殖 养殖规模 养殖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规模富集可开发主控因素 被引量:137
5
作者 付金华 喻建 +5 位作者 徐黎明 牛小兵 冯胜斌 王秀娟 尤源 李涛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19,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中与烃源岩互层或紧邻的致密砂岩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该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致密油。截至2014年,探明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建成了3个致密油藏水平井...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中与烃源岩互层或紧邻的致密砂岩储层地面空气渗透率小于0.3mD,赋存于该致密砂岩储层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致密油。截至2014年,探明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型致密油田——新安边油田,建成了3个致密油藏水平井技术示范区和3个规模开发试验区。研究认为,优质烃源岩广覆式分布、细粒级砂体大面积展布、储层2~8μm的小孔隙极发育、充注成藏动力强等有利的成藏条件及四者间的有效组合是形成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规模富集的关键;长7致密砂岩储层工程品质好、原油油质好且溶解气含量高、油层中性—弱亲水润湿性,有利于致密油的采出;盆地致密油勘探潜力巨大,初步评价长7致密油资源量达20×108t,是油田可持续稳产的重要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油层组 致密油 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规模富集 开发 主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前景与挑战 被引量:41
6
作者 盛湘 陈祥 +2 位作者 章新文 贾艳雨 罗曦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71,共5页
随着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的推进,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追踪调研,并结合近年来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勘探实践,从页岩油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入手,对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资源规模、勘... 随着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的推进,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勘探开发现状追踪调研,并结合近年来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勘探实践,从页岩油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入手,对中国陆相页岩油的形成条件、资源规模、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形成条件有利,资源丰富;中国目前现已初步形成了适合于陆相页岩地层的地质综合评价技术、水平井钻完井及多级分段压裂技术,并在泌阳凹陷、济阳坳陷等地区应用取得了页岩油勘探重要进展;目前制约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进程的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陆相页岩油渗流机理、甜点区评价等基础地质认识,旋转导向系统、微震裂缝监测技术等核心工程技术自主化,以及如何实现效益开发等3个方面,它们将是今后陆相页岩油开发进程中的攻关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条件 开发关键技术 陆相页岩油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铁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耀良 李永红 孙先强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4-80,共7页
研究目的:为了生动、形象、高效地完成多媒体技术应用,解决多媒体技术在铁路设计领域中的关键性技术开发运用问题,创作大量而出色的多媒体产品。研究方法:从多媒体技术的构成和特点出发,结合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实际,分析多... 研究目的:为了生动、形象、高效地完成多媒体技术应用,解决多媒体技术在铁路设计领域中的关键性技术开发运用问题,创作大量而出色的多媒体产品。研究方法:从多媒体技术的构成和特点出发,结合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实际,分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关键技术开发运用情况。研究结论:采用多媒体数据库技术,能最大限度共享既有多媒体产品的基础数据,避免部分多媒体基础元素重复制作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制作效率,还可确保多媒体产品与资料的安全与可靠;将高质量计算机视频技术引用到多媒体技术应用之中,可解决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与数字视频制作的综合处理技术,将计算机多媒体制作中良好的工程图处理能力与数字视频的影像处理能力科学化地综合起来,可实现高质量工程数字视频产品的制作;大容量视频数据存储技术主要用来解决视频数据的存储和再利用问题,从而形成自己的多媒体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求和现有设备状况,分为在线和离线相结合的存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系统 应用研究 关键技术开发 应用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勘探开发进展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16
8
作者 梁兴 单长安 +7 位作者 王维旭 李兆丰 朱斗星 徐进宾 张卓 张朝 罗瑀峰 袁晓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0-77,共18页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继四川长宁—威远、重庆涪陵之后中国第三大国家级页岩气生产基地,经过10余年的深耕细作,取得了系列重要的勘探开发成果。为此,从勘探开发历程和理论技术发展视角,系统总结了示范区页岩气勘探...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继四川长宁—威远、重庆涪陵之后中国第三大国家级页岩气生产基地,经过10余年的深耕细作,取得了系列重要的勘探开发成果。为此,从勘探开发历程和理论技术发展视角,系统总结了示范区页岩气勘探发现历程及产能建设进展,梳理了具有山地页岩气特色的地质勘探理论和关键技术,展望了其发展前景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示范区勘探开发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目前已形成黄金坝、紫金坝中深层和太阳浅层页岩气3大建产区,累计探明地质储量达3100×10^(8) m^(3),累计产气量超过72×10^(8) m^(3),建成国内第三大页岩气绿色示范基地;(2)创新提出了“沉积背景控源储、改造强度控保存、立体封闭控富集”的“多场协同多元耦合”山地页岩气富集成藏赋存理论,建立了盆外浅层页岩气“三维封存体系”成藏模式;(3)形成了强改造复杂构造区山地页岩气选区评价技术系列,率先建立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价理念,构建迭代升级的三维储层模型打造透明页岩气藏并培植高产井,实现了从盆缘中深层向盆外超浅层—中浅层页岩气的重大勘探突破,发现了国内首个储量超过2570×10^(8) m^(3)的大型整装浅层页岩气田;(4)创立了以地质工程一体化、页岩地质力学评价为核心的标志性技术成果和一体化高效开发模式,引领了山地页岩气清洁绿色高效勘探开发。结论认为:(1)示范区应实行“两个走出”勘探战略思路,即“走出矿权受限的盆地稳定区,挺进滇黔北坳陷复杂构造区(复杂中找稳定带)”和“走出五峰组—龙马溪组,探索其他层系页岩气突破(主流率领百花开)”;(2)优选有利区块规模部署实施“乐平组煤层(系)气+龙马溪组页岩气”双层立体水平井开发,从而建立山地页岩气+煤层气“非常规气立体高效开发”的一体化开发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勘探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 地质工程一体化 山地页岩气 地质力学 浅层页岩气 立体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