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瞿秋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贡献
1
作者 张寿春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8-43,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是一批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群流并进、逐渐交融的光辉结晶。瞿秋白大力倡导并自觉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与中国国情及革命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是一批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群流并进、逐渐交融的光辉结晶。瞿秋白大力倡导并自觉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与中国国情及革命实践相结合,对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的正确观点和主张,在党的早期处于领先地位,即使在发生“左”倾盲动错误的同时,对开展武装斗争仍含有创造性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开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同志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开创性贡献及其时代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和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共2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于2023年1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于2023年1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27日下午举行了开幕式。现将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刊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央党校 政治工作部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中央党史 开创性贡献 重要讲话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581”任务到“502”会议——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历程
3
作者 刘畅 陈琛 来肖华 《国际太空》 2020年第4期15-19,共5页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8年提出研制构想,1970年成功发射。它的成功研制和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卫...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58年提出研制构想,1970年成功发射。它的成功研制和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奠定了中国航天事业前进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东方红一号卫星方案制定过程曾因政治、经济等原因相继经历了准备、论证、调整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中国航天事业 人造地球卫星 开创性贡献 建立和发展 新纪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新进展》的孕育、创建与发展
4
作者 胡诞宁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02-904,共3页
截止2020年9月,《眼科新进展》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在此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有幸邀请到德高望重、成就卓著,尤其是当年创办《眼科新进展》的极力推动者、强烈支持者和亲自参与者胡诞宁教授,为我刊撰写该纪念性文章。本打算同期发表... 截止2020年9月,《眼科新进展》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在此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有幸邀请到德高望重、成就卓著,尤其是当年创办《眼科新进展》的极力推动者、强烈支持者和亲自参与者胡诞宁教授,为我刊撰写该纪念性文章。本打算同期发表一篇我刊创刊主编余戎教授的口述文章,共同纪念《眼科新进展》创刊40周年。遗憾的是,敬爱的余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8月24日永远离开了我们。胡诞宁教授这篇文章成为我们了解《眼科新进展》创刊历史、早期发展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借此机会,向为《眼科新进展》的创刊与发展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余戎教授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哀悼!衷心祝愿敬爱的胡诞宁教授永远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资料 开创性贡献 纪念性 创建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讯
5
《中国书画》 2023年第12期129-129,共1页
展览出光华记——袁运甫艺术教育思想暨于会见、马泉、张大力、袁加作品展,开幕时间:2023年11月1日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先生是“中央工艺”甫创时期的第一批教师... 展览出光华记——袁运甫艺术教育思想暨于会见、马泉、张大力、袁加作品展,开幕时间:2023年11月1日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一层展厅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袁运甫先生是“中央工艺”甫创时期的第一批教师,为新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博物馆 袁运甫 艺术教育思想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展览地点 开创性贡献 张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德:心系雷达事业,铸就“战鹰锐眼”
6
《信息化研究》 2023年第5期77-78,共2页
从“中华神盾”驰骋大洋,到先进战机超远程打击,再到防空反导屡获成功……负责探测预警、引导打击的雷达是重要核心。在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名单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雷达专家贲德荣获省科学技术... 从“中华神盾”驰骋大洋,到先进战机超远程打击,再到防空反导屡获成功……负责探测预警、引导打击的雷达是重要核心。在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名单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雷达专家贲德荣获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近60年来,贲德院士长期致力于雷达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工作,在近乎空白的科研基础上做出开创性贡献,在被“卡脖子”关键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的空中“战鹰”擦亮了眼睛,年至耄耋依然心系祖国的国防事业,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科研报国的壮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省科学技术奖 国防事业 雷达系统 关键领域 开创性贡献 科研基础 探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康月报
7
《小康》 2022年第12期12-12,14,16,18,19,共5页
人物逝者余国琮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余国琮1922年生于广东广州市,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归国学者之一,为“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重要贡献。他是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 人物逝者余国琮4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余国琮1922年生于广东广州市,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归国学者之一,为“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重要贡献。他是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在精馏技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作出了系统性、开创性贡献。他是我国杰出教育家、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博士、硕士近百人,为化工领域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一星 技术基础研究 专业人才 精馏技术 开创性贡献 博士生导师 化工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