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一体化模式的花园快速营造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胡一可
顾阳
王洪成
-
机构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
出处
《风景园林》
2020年第S02期35-40,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52038007)。
-
文摘
在以往的工作模式中,设计与建造为2个独立的过程,相互分离,难以统筹。由于设计过程并未引入建造思维,致使建造过程中存在各类问题。为探讨一种新的可能性,以3届北林国际花园建造节建造活动为例,从整体出发,提出"设计-建造"一体化的协同模式。本模式采取多线分层设计,形成可循环的反馈流程,为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的各环节建立关联,从而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系统化、网络化、标准化的多线并行的工作流程。设计与建造协同的过程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全周期的思维方式,从系统出发,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工作效率,为今后的建造活动提供教学参考。
-
关键词
“设计-建造”一体化
协同模式
并行流程
建造活动
多线分层设计
-
Keywords
"design-construction"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mode
parallel processes
construction activity
multilinear hierarchical design
-
分类号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TU986-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论教育美及其基本特性
被引量:4
- 2
-
-
作者
何齐宗
-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156-161,共6页
-
文摘
马克思在分析人类劳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时,曾指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我们认为,教育作为人类的自我建造活动,更应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如果说美的因素在教育中暂时还比在艺术中(文学、绘画、音乐等)所发挥的作用要小的话,其原因决不在于教育本身在审美方面有什么缺陷。这正如苏联美学家叶果洛夫所说的:“在人的任何活动中……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审美价值。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美在有些地方表现得多些,有些地方表现得少些,而是在于怎样为最充分地表现美创造条件,无论是在物质生产领域,还是在任何其它领域。”教育领域理应成为充分展示美的最重要的场所,教育美也理应成为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美中最杰出的美。这是因为,教育塑造的是人的主体性和人的个性。
-
关键词
主体性
教育环境美
物质生产领域
教育对象
教育活动
叶果洛夫
动物本能
教育过程
建造活动
审美价值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