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红波 张慧 +1 位作者 赵俊三 袁磊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29,F0003,共8页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低丘缓坡 建设适宜性评价 元胞自动机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采煤塌陷地建设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常江 李亚博 温海燕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101,共5页
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基于GIS技术对徐州市域部分采煤沉降土地进行了建设适宜性评价。经过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GIS软件的加权叠加分析,将研究区域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建设适宜性等级,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该区域不同建设等... 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方法,基于GIS技术对徐州市域部分采煤沉降土地进行了建设适宜性评价。经过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和GIS软件的加权叠加分析,将研究区域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建设适宜性等级,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该区域不同建设等级土地的规划利用提出了合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适宜性评价 GIS 多准则决策分析 采煤塌陷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采煤塌陷区建设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石秀伟 程琳琳 +1 位作者 张瑞娅 王宇鹏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4-96,共3页
在对被破坏土地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采煤塌陷状况、地表水系、地质构造及区位条件等影响因子,建立了采煤塌陷区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利用GIS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地资源的... 在对被破坏土地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采煤塌陷状况、地表水系、地质构造及区位条件等影响因子,建立了采煤塌陷区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利用GIS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地资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并划分出了适宜性等级。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基本农田因子的情况下,研究区内的宜建土地面积为59.12km2,占研究区面积的57.4%,不仅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还可为压煤村庄搬迁和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采煤塌陷 建设适宜性评价 村庄搬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位”元胞自动机在低丘缓坡资源建设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4
作者 张慧 赵俊三 +1 位作者 李红波 周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6期13994-13997,共4页
针对于低丘缓坡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需要进行低丘缓坡资源的建设适宜性评价,有必要把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其中,以减少开发过程中带来的弊端。提出了基于"生态位"元胞自动机(CA)的新模型,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拥有典型的低丘缓坡资... 针对于低丘缓坡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需要进行低丘缓坡资源的建设适宜性评价,有必要把生态学的概念引入其中,以减少开发过程中带来的弊端。提出了基于"生态位"元胞自动机(CA)的新模型,同时将该模型应用于拥有典型的低丘缓坡资源,处于云南省中部的安宁市,探讨了如何通过"生态位"元胞自动机和GIS的结合对安宁市低丘缓坡资源进行建设适宜性评价,根据元胞在t时刻的适宜建设的概率,将元胞的建设适宜性分为4个等级,即高适宜(S1)、中等适宜(S2)、勉强适宜(S3)、不适宜(N),从而得出安宁市低丘缓坡资源建设适宜性结果,为更加合理地利用低丘缓坡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生态位 建设适宜性评价 低丘缓坡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范峻恺 徐建刚 胡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2-229,共8页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工程”技术层面,缺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视角的评价研究。基于此,文章以福建省长汀县为实证对象,构建了一种基于生态、社会、经济多维指标的系统建模评价方法。首先,从孕灾环境危险程... 当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多集中在“工程”技术层面,缺乏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综合视角的评价研究。基于此,文章以福建省长汀县为实证对象,构建了一种基于生态、社会、经济多维指标的系统建模评价方法。首先,从孕灾环境危险程度、承灾体易损程度、海绵体改造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海绵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城市空间采用元胞栅格化、指标分级量化、人口密度估算等方法计算和生成各个指标的量化分级图层;最后,基于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构建拓扑结构为9×3×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海绵体的城市空间布局及其建设时序规划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建设适宜性评价 BP神经网络 熵值法 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S模型对佛山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的验证与修正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招晖 陈昌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6-92,共7页
自然资源本底摸查、空间承载能力和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随着AI时代的带来,从智能化角度探索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式成为了可能。文章以佛山为例,基于FLUS模型对未来城镇空间进行模拟,比对... 自然资源本底摸查、空间承载能力和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随着AI时代的带来,从智能化角度探索一种更为客观、科学的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方式成为了可能。文章以佛山为例,基于FLUS模型对未来城镇空间进行模拟,比对分析其模拟结果与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的异同。研究表明,两种分析结果总体上基本一致,但由于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采用的是一种“千层饼”叠加的空间分析方法,无法反映空间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与预期值有所偏差。因此,在对空间要素流动密集地区进行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时,应充分考虑空间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FLUS模型的模拟结果对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从而得到更切合实际的评价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 FLUS模型 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以延安市富县为例
7
作者 王天佑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9期24-31,共8页
本研究利用洛伦兹曲线从空间角度对富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实际,从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3个层级出发构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目标层是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系统层包括开发制约强度、... 本研究利用洛伦兹曲线从空间角度对富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实际,从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3个层级出发构建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目标层是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系统层包括开发制约强度、现有开发水平和未来开发潜力3个维度,指标层包括16项具体指标;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开发制约强度、现有开发水平、未来开发潜力综合指数分值,通过加权求和得到富县各乡镇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值,基于GIS平台将富县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由高到低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低5个等级;根据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等级,将研究区国土空间开发分为优先建设区、适度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3个分区,并针对富县实际对各个分区分别提出了国土空间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 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对策研究 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宁波梅山岛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国强 金阳 +4 位作者 李云 姜月华 顾轩 梅世嘉 张鸿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3-140,共8页
从地质条件、地质环境及地质资源等多角度出发,建立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和地震效应、岸线资源等6个评价要素,15个评价因子,4个因子划分等级的多层次海岛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从地质条件、地质环境及地质资源等多角度出发,建立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活动断裂和地震效应、岸线资源等6个评价要素,15个评价因子,4个因子划分等级的多层次海岛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宁波梅山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叠加梅山岛生态红线管控区,将二级管控区划分为适宜性差区。评价结果表明:梅山岛工程建设适宜性总体良好,适宜-较适宜工程建设区面积占比达75.5%,可满足近期规划建设用地需求;近深水岸线区均为适宜-较适宜,其中未开发利用长度6.1km,可有效支撑梅山岛国际港口城市新城区建设。该评价结果可为梅山岛的开发利用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完善工程建设地质适宜性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GIS 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9
9
作者 张诗逸 冯长春 +2 位作者 刘雪萍 王福良 谢旦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31-638,共8页
探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土地生态环境"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提出以生态敏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主要影响要素,选取14个指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因素层、... 探讨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土地生态环境"先保护后开发"的理念,提出以生态敏感性、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作为建设用地适宜性的主要影响要素,选取14个指标构建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并引入模糊隶属度函数改进模型算法,形成综合评价法、模糊评判法和RS/GIS相结合的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结果分等级显示土地生态敏感程度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的空间分布,根据土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划定区域建设用地的生态安全格局。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沙市湘江新区为例,基于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定量评价该区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根据评价结果得到保障土地生态安全的建设用地格局。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土地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状况,对于适用"两型"社会建设的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 建设用地适宜评价 模糊评判法 RS/GIS 空间格局 长沙市湘江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10
作者 周森林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测算汉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大小,为该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和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模型提供部分技术支撑,以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以汉江上游宁强县、勉县、城固县为例,选取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中的图斑作为基础评... 测算汉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大小,为该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和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模型提供部分技术支撑,以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以汉江上游宁强县、勉县、城固县为例,选取201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中的图斑作为基础评价单元,从限制因素出发确定评价因子,对现状非建设用地图斑开展适宜性评价,计算现状开发建设程度和土地资源压力指数,判定土地资源承载力大小。基本构建适宜于汉江上游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体系;汉江上游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呈东高西低的规律,3县依次是:城固县>勉县>宁强县。本文从限制因子角度出发,重在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体系的方法和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建设适宜性评价 指标体系法 汉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北新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及其应用 被引量:41
11
作者 王秋兵 郑刘平 +2 位作者 边振兴 钱凤魁 刘洪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185-192,F0004,共9页
科学识别土地利用冲突的潜在发生区域,是因地制宜有效预防、破解当前日益严峻的土地利用冲突形势的基础。该文以沈北新区为例,通过构建耕地的耕作和建设适宜性多目标评价系统,建立识别矩阵对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识别研究,并探讨其结果... 科学识别土地利用冲突的潜在发生区域,是因地制宜有效预防、破解当前日益严峻的土地利用冲突形势的基础。该文以沈北新区为例,通过构建耕地的耕作和建设适宜性多目标评价系统,建立识别矩阵对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识别研究,并探讨其结果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研究结果将沈北新区耕地划分为9类区域,其中2类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区,占总面积的71.10%;3类耕作优势无冲突区,占总面积的16.33%;3类建设优势无冲突区,占总面积的9.29%,1类耕作及建设适宜性均较低的无冲突区,占总面积的3.28%,总体上沈北新区面临的土地利用冲突形势严峻。运用冲突识别结果,选择耕作优势区和中度宜耕且中度宜建(C2)型冲突区内高等别耕地划定为基本农田。该文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预防和破解土地利用冲突,进行耕地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识别 应用 基本农田划定 耕作适宜评价 建设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