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作者 郭大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8-17,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70年的路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旧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在这样的国家如何领导人民革命,夺取胜利,这在马克思主...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70年的路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干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旧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在这样的国家如何领导人民革命,夺取胜利,这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没有现成的答案。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难的探索,遭到多次严重挫折,走了许多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社会 毛泽东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 马克思主义 生产力 新民主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识、差异与启示:1956-1957年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再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泽学 张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9,共10页
在1956—1957年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央领导层和社会精英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苏联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均有共识,但由于各自的社会位置不同而各有侧重。中央领导层的探索富于理论性和系统... 在1956—1957年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央领导层和社会精英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苏联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均有共识,但由于各自的社会位置不同而各有侧重。中央领导层的探索富于理论性和系统性,是一种自觉的理论活动。而社会精英层则是在贯彻"双百方针"、帮助中共整风的"感召"下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在"鸣放"和"反右"运动初期曾得到中央领导层的肯定。两个层面的理论探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反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和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雪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2-47,共6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探索到确立,经历了一个长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集中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探索到确立,经历了一个长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集中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也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评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这条道路的探索,科学地阐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新道路的标志和内涵,将有助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届三中全会 基本路线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与启示——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
4
作者 郭淑兰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1-4,共4页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毛泽东不成熟的探索到邓小平成功的实践,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对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毛泽东不成熟的探索到邓小平成功的实践,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幼稚走向成熟。回顾这一曲折的探索历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曲折历程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田杨群 刘作芬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理论阐述 ,对其重大失误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并简要总结了应当吸取的几点经验教训 ,为深入、系统地学习、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小康社会 工业化 经济体制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6
作者 张套锁 《保定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9,共3页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重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 毛泽东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发生过重大失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弄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验 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7
作者 陈金龙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7年第1期26-37,共12页
文章通过总结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基本方法和应当避免的不利倾向。文章认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研究中国国情、把握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文章通过总结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概括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基本方法和应当避免的不利倾向。文章认为,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研究中国国情、把握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思想前提和认识前提;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避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等不利倾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8
作者 齐彪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15,共3页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之际,2007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在北京举行"党史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目的是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党史工作开创新局面。来自中央党史研... 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之际,2007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在北京举行"党史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目的是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党史工作开创新局面。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50多位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主持,他指出: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战略部署,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更好地动员和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李景田强调,作为党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和学习把握十七大精神:一是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我们党史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二是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一定要同推进党史研究、开创党史工作新局面相结合;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七大乃至我们党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高举的旗帜,更是我们党史研究的主题和中心内容,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历史经验和历史贡献。会上,李君如、杨胜群、郭得河、李忠杰、石仲泉、邵维正、张星星、谢荫明、孙英、齐彪等人作了发言,现将部分发言以笔谈形式刊登如下(因篇幅和版面关系,有的发言将刊登在本刊2008年第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旗帜 国情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进程 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9
作者 许征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0-63,共4页
任何辉煌都有其历史的起点。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过渡时期 "文革"时期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贡献
10
作者 张奇才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z1期34-36,共3页
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总目标及其方针、途径,主导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大”前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特点
11
作者 王欣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01-104,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历史特点,找出探索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原因以及探索还存在着历史局限性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八大”前后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历史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
作者 杨清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9-32,共4页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杨清涛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就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全新课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命运的最...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杨清涛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就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全新课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命运的最重大的课题。几十年来,各个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史 落后国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 经济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 历史经验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失误的原因 被引量:4
13
作者 汪杰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45,共5页
本文认为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失误的原因包括 :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没有全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正确的思路 ;党失去了纠正自己领袖错误的手段 ;对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 本文认为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发生失误的原因包括 :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 ;没有全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缺乏正确的思路 ;党失去了纠正自己领袖错误的手段 ;对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局势判断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动因和成果
14
作者 栗守廉 《北方论丛》 CSSCI 1998年第2期64-66,共3页
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动因和成果栗守廉一、探索的初衷和动因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从1956年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和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错误开始的。建国初期,我们对如何... 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动因和成果栗守廉一、探索的初衷和动因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从1956年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和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错误开始的。建国初期,我们对如何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之甚少,基本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国社会主义 五十年代中期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建设模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个人崇拜 《论十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几点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龚彬 《益阳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在毛泽东生前整整 2 0年的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 ,他在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 ,求得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 ;在怎样解决社会经济的客观规律和主观认识的矛盾实践中 ,找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 ;从什么角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在相互... 在毛泽东生前整整 2 0年的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 ,他在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中 ,求得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 ;在怎样解决社会经济的客观规律和主观认识的矛盾实践中 ,找到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 ;从什么角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在相互作用中抓住主要矛盾并及时转移工作中心 ;在体制探索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启示 社会主义生存 社会发展规律 建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冯爱霞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崭新的事业,毛泽东提出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要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反对关起门来搞建设。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有局限性,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崭新的事业,毛泽东提出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要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反对关起门来搞建设。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有局限性,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是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再探讨——第二届“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观点摘编
17
作者 黄碧影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1,共4页
2002年,经中山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批准,中山大学成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哲学系的重要组成机构,中心以探索中国... 2002年,经中山大学文科学术委员会批准,中山大学成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哲学系的重要组成机构,中心以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思路为基本学术取向,以"重视学术积累,严格学术规范,注重学术操守,追求学术原创"为理念,在学术资料积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扎实推进,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是该中心近年来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2008年底,中心曾围绕着该课题与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和湘潭大学毛泽东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学术研讨会,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2010年12月1—3日,中心在中山大学举办了第二届"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专家主要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基金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湘潭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哲学研究》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和中山大学等多家学术研究机构40余人。研讨会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为主题,以徐俊忠教授最近分别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0年第6期)和《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年第6期)上的论文《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个问题再探讨》为"靶子文章"进行讨论。会议秉承思想开放和学术争鸣的精神,在多维度多视角的思想交锋中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为了满足读者对本次研讨会的了解,编者在录音整理的基础上对"靶子文章"作者及部分与会学者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编辑,希望能够较为客观地再现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学术观点。当然,由于篇幅限制,编者不得不有所取舍,在此对未被编入本文但同样为本次研讨会贡献真知灼见的学者表示真诚的谢意和歉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研究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学术研讨会 当代中国 马克思主义研究 开拓者 徐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前奏曲
18
作者 何安贤 张学琼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3-66,共4页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究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前无古人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及其战友们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大大发展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探索,毛泽东的许多思想观点,虽然还没有展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究竟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前无古人的重大课题。毛泽东及其战友们为此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大大发展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探索,毛泽东的许多思想观点,虽然还没有展开,也没有加以足够的强调,并且有的没有付诸实践,有的没有坚持下去,但它确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基础和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 邓小平理论 前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之窥见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宪凯 赵泉钧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60,共6页
党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从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从内容上来说,是指八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正确路线,探索有了正确... 党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从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从内容上来说,是指八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正确路线,探索有了正确的开端之后,对八大正确路线是坚持和发展,还是背离和否定这样两个发展趋向。因此,它是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的根本问题,而不是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发展趋向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 理论观点 一届三中全会 阶级斗争扩大化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个人崇拜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共二十大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
作者 王安浩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6-18,90,共4页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不仅对苏联共产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主要有: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反思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认识到个人突出和个人崇拜的危害,引出...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不仅对苏联共产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主要有: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反思照搬照抄苏联模式,认识到个人突出和个人崇拜的危害,引出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为"文革"后中共中央和邓小平如何评价毛泽东提供了经验教训。消极影响是促使毛泽东形成防修反修的思想,从而进一步导致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