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 被引量:3
1
作者 颜晓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4,共10页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凸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特色。习近平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这一重大时代课...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凸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特色。习近平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对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开启新征程最为宏阔的创新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福全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演进和现实实践来看,现代化进程都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谁站在科技创新前沿,谁就引领现代化发展。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现实实践 战略支撑 创新前沿 创新推动 历史演进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致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5-29,共5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新思想,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问题的统筹性方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现代化国家建构的创造性道路。从内在需求、必...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新思想,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与国家治理问题的统筹性方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质的现代化国家建构的创造性道路。从内在需求、必要延展、相互助力等视角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者之间是紧密联系、内在互动、一体推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构想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珍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1期61-69,共9页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这个历史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作出了艰辛探索,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具体途径,对我国...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这个历史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作出了艰辛探索,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具体途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历程,就是围绕着推进、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而展开的。今天,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门槛上,回顾老一辈革命家为这个伟大战略的提出、完善所作的历史贡献,无疑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战略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5
《求实》 1981年第Z2期65-77,共13页
这一部分根据建国以来正反面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这是三中全会以来党全面地坚决地进行拨乱反... 这一部分根据建国以来正反面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这是三中全会以来党全面地坚决地进行拨乱反正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建国以来历史经验的基本总结。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党团结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政治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定胜利的根本保证;第二个问题是讲经过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特别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思想 阶级斗争 文化大革命 江青反革命集团 精神文明 马克思列宁主义 基本原则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6
作者 田兵兵 辜德宏 卿凯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探索政社互动的新型举国体制,打造竞技体育多元协同治理体系;联动政社多元主体,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青训体系;强化科技助力,提升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统筹赛事安排,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强化思想引领,促进竞技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竞技体育 实践路径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统一性
7
作者 李思言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4,共6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两大理念确立了现代化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统一的思想体系。这种统一性源自于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具有内在逻辑...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两大理念确立了现代化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统一的思想体系。这种统一性源自于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推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实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历史逻辑的自洽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有理论渊源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坚持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有实践路径的统一性。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高度统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推动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强国建设 民族复兴 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3-37,共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在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面临历史性变革作出的科学研判和整体谋划,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在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面临历史性变革作出的科学研判和整体谋划,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蕴。全会从四个方面展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部署,既有前期改革举措的延续和深化,也有创新举措的设计和安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加强系统整体设计,以思想价值引领凝聚改革共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强化技术赋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性学理性 被引量:9
9
作者 蒋英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5,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之一,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之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之一,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之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学理性回应和解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和重大时代课题,系统性回应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临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全面性部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工作与实践工作,科学性指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中国共产党人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是其体系性的内在基础,体系性是其学理性的外在表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维度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标志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的文化使命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推强国建设探析
10
作者 罗红艳 吕莎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1,共9页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理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意蕴及功能作用夯实了理论基石,澄明了目标使命,指明了建设路向。教育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承载了不同的时代使命...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理解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意蕴及功能作用夯实了理论基石,澄明了目标使命,指明了建设路向。教育在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承载了不同的时代使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在助推强国建设进程中烙下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印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的教育、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等是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教育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论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献苏 杨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25,共5页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 积极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要以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为方向指引,以建设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为牢固根基,以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为丰厚滋养,以实现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为责任担当,进而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家庭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阶段竞技体育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机遇与战略路径 被引量:27
12
作者 彭国强 高庆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8-524,共7页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赋予了竞技体育新的发展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分析竞技体育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机遇与战略路径,对于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赋予了竞技体育新的发展机遇,立足新发展阶段,分析竞技体育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机遇与战略路径,对于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理念,“两个大局”交织叠加的时代形势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平台,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新格局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五位一体”国家总体建设布局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载体,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活力,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了新方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征程中,要拓宽竞技体育的时代价值,服务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利益需要;提升竞技体育为国争光能力,塑造新阶段国家发展新形象;弘扬竞技体育健康文明的精神价值观,推动民族文化整合与社会和谐;推动竞技体育引领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支持“竞技体育+”融合联动发展,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引导竞技体育全面融入国家对外战略,助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健全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新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竞技体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体育强国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视域下的科技创新:历史演进、内涵特征和实现路径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元志 陈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8,共18页
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加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认识,从实际出发诠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 在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加深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认识,从实际出发诠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新时代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系列的强国目标是现代化强国总目标的任务分解。其中,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是现代化强国总体目标和系列强国目标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现代化强国对科技创新的核心需求是科技自立自强,应以“七个坚持”为政治原则,以“五大任务”为战略举措,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对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世界科技强国 科技现代化 科技自立自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经济学期刊促进和引领理论创新与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第二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呼倩 吴群锋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科学》编辑部于2021年11月13日举办第二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凝聚中国经济学界共识和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学期刊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论坛汇...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科学》编辑部于2021年11月13日举办第二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凝聚中国经济学界共识和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学期刊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论坛汇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122家重要期刊的136位主编、社长和编辑部负责人,围绕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和引领理论创新、如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如何推动中外学术交流、如何支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主题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将其中部分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部负责人 经济学期刊 《经济研究》 中国经济学界 中外学术交流 期刊主编 重要期刊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冬冬 齐卫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6,共11页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进程,从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有助于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总体来看,其经验与智慧可以概括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根本保证;实现人民利益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价值旨归;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认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科学依据;对发展阶段的系统谋划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战略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目标 话语 小康社会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法论创新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69,242,共8页
要实现"由富到强",不能简单照搬"由贫到富"的经验,而应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跳出来。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为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 要实现"由富到强",不能简单照搬"由贫到富"的经验,而应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跳出来。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为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创新发展的侧重点从"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协调发展的侧重点从"补短板"转向"拉长板";绿色发展的侧重点从"做减法"转向"做加法";开放发展的侧重点从"客场"转向"主场";共享发展的侧重点从"特惠"转向"普惠"。深入学习、研究、宣传新发展理念蕴含的新方法论及其辩证思维,对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新发展理念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的新探索--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论述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振闻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6,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第一,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第二,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五个是”;第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第一,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第二,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五个是”;第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还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包括:第一,把握新的发展机遇;第二,贯彻新发展理念;第三,推进新的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论述具有双重意义:第一,从理论意义来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实现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时代课题的新拓展。第二,从实践意义来说,明确了全体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奋斗的共同目标;开辟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作出中国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根基与文化底蕴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余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18,共9页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独特特征,都离不开对中华优...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独特特征,都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借鉴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志于道”的文化,强调按照自然天道的规律治理国家,其中的“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以文化人”“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理念,为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深厚历史根基与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富强中国 文明中国 和谐中国 美丽中国 历史根基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大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被引量:52
19
作者 周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4年第3期4-8,共5页
2002年10月,我们在湖南永州成功地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重点交流和宣传了农业高职人才培养中产学研结合的经验,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在这一思想的... 2002年10月,我们在湖南永州成功地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重点交流和宣传了农业高职人才培养中产学研结合的经验,明确了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战线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中国 产学研结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逻辑进路、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占斌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246,共11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深刻统一,其科学内涵与重要特征为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如期实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深刻统一,其科学内涵与重要特征为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以及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复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路径展现为: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为时代主题,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路径,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制度重点,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前进方向,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形成逻辑 科学内涵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