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9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模式 壮大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生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北省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席东梅 李术蕊 +1 位作者 张志增 史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8-25,共8页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职业教育发展 创新模式 培养工程 送教下乡 农村 带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 被引量:4
2
作者 辛德树 李中华 兰澄世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明建设 生产发展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 政治文明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农业信息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玉洁 张燕 +1 位作者 杨焱 刘艳红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S1期134-137,共4页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新就新在高新技术在农村中的应... 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破解“三农”问题、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就新在实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新就新在高新技术在农村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它正推动着全球经济朝着以计算机及信息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现代化是农业信息化的最终目标。信息技术,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然选择的支撑技术,因此将农业信息化确立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平台,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农”问题 农业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劳动力质量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冲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40,共4页
人力资本投入变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而我国东西部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本投入的不同导致的劳动力质量差异则是产生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力资本投入包括数量投入与质量投入,导致东西部劳动力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 人力资本投入变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而我国东西部长期以来对人力资本投入的不同导致的劳动力质量差异则是产生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人力资本投入包括数量投入与质量投入,导致东西部劳动力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对西部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投入不足。增加对西部农村人力资本的质量投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创新农村劳动力的培训与转移机制,是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农村人力资本质量投入包括对存量劳动力与增量劳动力的质量投入,增量劳动力的质量投入表现为对教育的投入,而对存量劳动力的质量投入则是对其进行综合素质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力资本投入 农民培训 农民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亚玲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7-100,共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伟大历史任务。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然要求、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必然产物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予少取放活”、扎...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伟大历史任务。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然要求、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必然产物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经之路。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予少取放活”、扎实稳步推进及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抓好领导、思想、法制及道德等软件建设,以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保证建设目标最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动因 方针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意义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建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46-48,共3页
“建设新农村”是中国人百年来的梦想,中国很多有识之士在“五四”运动期间就开始研究新农村。着重对改革开放至今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述评并对当前研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价值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研究 现状述评 意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市化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申俊玲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4-5,共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城市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市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对山东省乐陵市“希森模式”的调查 被引量:2
8
作者 肖龙沧 《济南金融》 2006年第9期17-19,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同模式进行研究、探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本文结合对山东省乐陵市“希森模式”的调查,对这种模式及其启示、效应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乐陵市 山东 新农村建设 面临的问题 系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思想及其特点探析
9
作者 吴荣秀 刘保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3-85,共3页
城乡统筹、农业现代化、农村改革、增加农民收入,构成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体系。它体现出邓小平人民利益至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等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军富 《中国农机化》 2007年第1期39-41,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机械化发展必须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农业机械化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三农”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保障——评张晓梅博士专著《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11
作者 李友华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利用 保障 张晓梅 十五届六中全会 中国 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视发展差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十一五”云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
12
作者 孔垂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6,共6页
“十五”以来,云南的农业农村工作在遏制下滑、止跌回升的进程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全国发展情况相比和从“十一五”所面临的形势来看,云南农业仍面临着很多突出问... “十五”以来,云南的农业农村工作在遏制下滑、止跌回升的进程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全国发展情况相比和从“十一五”所面临的形势来看,云南农业仍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存在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对事关云南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农业领域的八大工程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突破,使云南省“十一五”期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山川秀美、环境清洁、繁荣富裕、平安和谐等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农业农村 缩小差距 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实践
13
作者 谭文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6949-6950,共2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措施。目前,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生产力比较落后,农村人口的素质普遍不高,以实现农民根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措施。目前,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农村生产力比较落后,农村人口的素质普遍不高,以实现农民根本利益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是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个代表 新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配置县域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路径
14
作者 霍清廉 甘予华 《河南农业》 2007年第11期37-38,共2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关注的最大热点,也是共同为之奋斗的历史任务,其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举国上下业已达成共识。与此同时。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县域资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优化配置 最佳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观宗旨与微观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玲 郭翔宇 唐抗宇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3-66,90,共5页
文章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盛世危言的解读,强调要关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统一,使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形成一个关注民生、大体均衡、和谐有序的利益格局。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宏观宗旨的研究指出,十六大... 文章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盛世危言的解读,强调要关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统一,使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形成一个关注民生、大体均衡、和谐有序的利益格局。通过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宏观宗旨的研究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是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政策主题思路清晰,保持了发展路径的一贯性和政策的连续性: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微观对策强调,农民工是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军;新农村的规划要体现减少农民、聚集农民、转移农民的趋势;新农村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但并非"同步化"、"一样化";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宏观宗旨 微观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秀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469-469,共1页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县域经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国家宏观调控 社会经济发展 “五个统筹” 地区生产总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晓明 齐艳杰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5-67,共3页
信息技术是21世纪核心技术之一,本文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信息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不利于信息技术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因素,提出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素质 信息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社本位、积极分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角研究二题 被引量:30
18
作者 贺雪峰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5,共4页
农村公共品供给大多与村社有关。以村社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品短缺,不只是国家无力出资来提供的问题,而且国家也无法满足以村社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品的复杂要求。农村公共品十分复杂,每一个村社对公共品的需求都不相同,而只有村社居民最清楚... 农村公共品供给大多与村社有关。以村社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品短缺,不只是国家无力出资来提供的问题,而且国家也无法满足以村社为基础的农村公共品的复杂要求。农村公共品十分复杂,每一个村社对公共品的需求都不相同,而只有村社居民最清楚自己所在村社缺少什么公共品。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村社共同体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在建设村社共同体过程中,积极分子是我们观察和理解当今农村的一个视角,以这个社会内生的力量来清理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的思路,正当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社本位 积极分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研究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信社要有作为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淑清 万维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252-,共1页
  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以"一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个全景式的改革蓝图,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   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以"一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个全景式的改革蓝图,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已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金融 江西省 企业 信用合作社 财政金融 企业管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
作者 张洪丽 《求实》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3期242-243,共2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既勇于借鉴前人,又善于锐意创新的宏伟气魄,将引领我们在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新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反哺农业 农民收人 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