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数字化监管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吴小芳 于红波 +2 位作者 胡月明 萧嘉明 郭玉彬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3-97,共5页
针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业务流程复杂、过程跟踪困难、监管技术薄弱、辅助决策欠缺等问题,本文采用3S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多媒体视频无线网关技术、工作流定制技术,重点突破了多方位于一体的实时监控、多源异构数据... 针对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业务流程复杂、过程跟踪困难、监管技术薄弱、辅助决策欠缺等问题,本文采用3S技术、数据仓库技术、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多媒体视频无线网关技术、工作流定制技术,重点突破了多方位于一体的实时监控、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以及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空间决策与辅助支持模型及技术难题,建立了基于3S的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数字化监管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对村镇建设用地项目建前、建中、建后进行全过程监管,并针对再开发业务中的规划与现状对比、宗地占用及基准地价分析、潜力评价等需求,提供了空间决策及辅助支持,以实现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全过程、全业务类型的数字化管理及空间决策支持,促进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的健康、规范、有序、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再开发 空间决策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量型规划的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评定与空间管制——以《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磊 陈昌勇 谭宇文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65,共6页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存在建设用地粗放扩张、新增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因此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挖潜和再开发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传统增量型规划的建设用地评定主要强调对新增用地开发条件的评定,对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缺...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存在建设用地粗放扩张、新增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因此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挖潜和再开发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传统增量型规划的建设用地评定主要强调对新增用地开发条件的评定,对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缺乏考虑。文章结合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构建存量型规划的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评定体系和空间管制体系,并提出优化存量建设用地、统筹减量与增量的空间管制政策,以探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评定与空间管制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型规划 建设用地再开发 空间管制 城市总体规划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设用地再开发模式选择的国内外经验与启示
3
作者 黄凌翔 杨璐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7,共7页
在国家缩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用地再开发成为破解城市问题、土地资源瓶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研究从再开发模式选择的原因与难点出发,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典型城市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生态修... 在国家缩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形势下,城市建设用地再开发成为破解城市问题、土地资源瓶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研究从再开发模式选择的原因与难点出发,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典型城市建设用地再开发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生态修复+产业升级""棕地修复与再开发""三旧改造""城市更新"4种模式,分析了各模式运行的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指出模式的不同适用范围,从再开发基础条件、再开发动力、再开发机制追溯其模式选择的原因,并得出模式选择的逻辑思路及模式运行应建立多方协同参与机制、创造良好反馈环境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再开发 模式选择 动力与机制 经验与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设计―执行过程―质量效果”多环节的拆旧复垦碳储量评估
4
作者 邓平平 叶昌东 +3 位作者 柯春鹏 胡月明 付小平 周龙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4-1299,共16页
为使农村建设用地再利用政策内容的调整更契合碳中和目标,提高政策执行以及后期管护工作的碳储量实现效果,文章以广东省拆旧复垦为例,构建了“制度设计—执行过程—质量效果”3个环节的系统评价框架,用于量化各环节前后碳储量变化并分... 为使农村建设用地再利用政策内容的调整更契合碳中和目标,提高政策执行以及后期管护工作的碳储量实现效果,文章以广东省拆旧复垦为例,构建了“制度设计—执行过程—质量效果”3个环节的系统评价框架,用于量化各环节前后碳储量变化并分析影响碳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1)地块复垦后产生了良好的碳储量,尤其位于省域交界县区的地块,亩均碳储量增加近5倍,全省平均碳储量贡献度为0.16%,单县区最高达5.25%;2)制度设计上,碳储量实现比值为5.81%,差额高达36272530.12t,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执行过程中,碳储量实现比值为24.71%,单县区最高为97.55%,最低为1.26%;4)质量效果上,碳储量实现比值为65.03%,呈现“东高西低”特征,东部较多县区对复垦后地块采取专业的管护措施。基于碳储量增益的显著区域差异及专业管护的有效性,文章建议制定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强化后期管护,以最大化政策对碳中和目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再开发 城乡用地供需矛盾 拆旧复垦 碳储量 “制度设计—执行过程—质量效果”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