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气候融资界定与核算的分歧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基于“建设性模糊”视角的分析
1
作者
丁忠明
蒋洁茹
陈若愚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5,共13页
2023年11月,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再次确认“发达国家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然而国际社会并未对气候融资这一关键概念形成明确、统一的范畴界定和核算方法。为此,本文对当前全球范围内主要机...
2023年11月,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再次确认“发达国家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然而国际社会并未对气候融资这一关键概念形成明确、统一的范畴界定和核算方法。为此,本文对当前全球范围内主要机构在气候融资上存在的概念界定、范畴设置、核算方法等方面分歧展开详细梳理与分析,提出运用“建设性模糊”视角来看待分歧背后的政治逻辑。首先,鉴于气候融资具有变革性,“建设性模糊”可以提供更多灵活性以应对不确定性;其次,“建设性模糊”能够为国家提供一定自主权,各国政府可以利用“建设性模糊”规则为本国利益保留合理的政策空间;再者,在现实环境存在大量形势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完整性条件下,达成一个各方均满意的条约文本成本巨大,“建设性模糊”可以节约谈判各方达成协议的成本。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气候融资实践,从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推动减缓与适应领域相平衡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融资
气候变化
绿色金融
可持续金融
ESG
环境信息披露
“双碳”目标
建设性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最终贷款人理论及其发展综述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玉
陈柳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17-23,共7页
面对风云莫测的金融市场,最终贷款人如何有效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减少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首先介绍了最终贷款人的基本观点,指出迅速变化的金融环境对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最终贷款人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风云莫测的金融市场,最终贷款人如何有效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减少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首先介绍了最终贷款人的基本观点,指出迅速变化的金融环境对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最终贷款人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最终贷款人理论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总结,重点评述了现代最终贷款人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道德风险的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贷款人
道德风险
建设性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思考——金融危机中美联储“最后贷款人”职能行使的借鉴
被引量:
3
3
作者
丁同民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81,共4页
本文从分析金融危机对美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影响入手,全面论述了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基本做法,深入分析了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失,对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从科学界定最后贷款人的法律地位、逐...
本文从分析金融危机对美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影响入手,全面论述了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基本做法,深入分析了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失,对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从科学界定最后贷款人的法律地位、逐步完善最后贷款人的法律法规、积极实施"模糊"与"透明"相结合的救助规则、注重加强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健全被援金融机构的破产机制、切实强化最后贷款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最后贷款人
法律制度
建设性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最终贷款人理论及其发展综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玉
陈柳钦
《山东经济》
2007年第3期74-81,共8页
最终贷款人功能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制度特征,而货币政策功能和金融监管功能则是最终贷款人功能的进一步延伸。面对风云莫测的金融市场,最终贷款人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减少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实...
最终贷款人功能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制度特征,而货币政策功能和金融监管功能则是最终贷款人功能的进一步延伸。面对风云莫测的金融市场,最终贷款人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减少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证明,最终贷款人在保护银行的稳定和安全,维持和恢复社会公众信心,消除金融恐慌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贷款人是一种事后救助行为,金融机构在知道它会得到最终贷款人支持的条件下,经营行为可能会更趋于冒险,即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如何防范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是最终贷款人理论中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贷款人
道德风险
建设性模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融资界定与核算的分歧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基于“建设性模糊”视角的分析
1
作者
丁忠明
蒋洁茹
陈若愚
机构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出处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5,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金融支持研究”(22ZDA112)。
文摘
2023年11月,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再次确认“发达国家承诺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然而国际社会并未对气候融资这一关键概念形成明确、统一的范畴界定和核算方法。为此,本文对当前全球范围内主要机构在气候融资上存在的概念界定、范畴设置、核算方法等方面分歧展开详细梳理与分析,提出运用“建设性模糊”视角来看待分歧背后的政治逻辑。首先,鉴于气候融资具有变革性,“建设性模糊”可以提供更多灵活性以应对不确定性;其次,“建设性模糊”能够为国家提供一定自主权,各国政府可以利用“建设性模糊”规则为本国利益保留合理的政策空间;再者,在现实环境存在大量形势不确定性与信息不完整性条件下,达成一个各方均满意的条约文本成本巨大,“建设性模糊”可以节约谈判各方达成协议的成本。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气候融资实践,从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经验、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推动减缓与适应领域相平衡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气候融资
气候变化
绿色金融
可持续金融
ESG
环境信息披露
“双碳”目标
建设性模糊
Keywords
climate finance
climate change
green finance
sustainable finance
ESG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targets
constructive ambiguity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F8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最终贷款人理论及其发展综述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玉
陈柳钦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天津社会科学院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17-23,共7页
文摘
面对风云莫测的金融市场,最终贷款人如何有效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减少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首先介绍了最终贷款人的基本观点,指出迅速变化的金融环境对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最终贷款人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最终贷款人理论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总结,重点评述了现代最终贷款人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道德风险的防范。
关键词
最终贷款人
道德风险
建设性模糊
Keywords
Final Loaner
Moral Risks
Constructive Ambiguity
分类号
F830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思考——金融危机中美联储“最后贷款人”职能行使的借鉴
被引量:
3
3
作者
丁同民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8-81,共4页
文摘
本文从分析金融危机对美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影响入手,全面论述了美联储在金融危机中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基本做法,深入分析了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缺失,对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从科学界定最后贷款人的法律地位、逐步完善最后贷款人的法律法规、积极实施"模糊"与"透明"相结合的救助规则、注重加强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健全被援金融机构的破产机制、切实强化最后贷款人的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最后贷款人
法律制度
建设性模糊
分类号
F830.31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最终贷款人理论及其发展综述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玉
陈柳钦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天津社会科学院
出处
《山东经济》
2007年第3期74-81,共8页
文摘
最终贷款人功能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制度特征,而货币政策功能和金融监管功能则是最终贷款人功能的进一步延伸。面对风云莫测的金融市场,最终贷款人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减少金融机构道德风险,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证明,最终贷款人在保护银行的稳定和安全,维持和恢复社会公众信心,消除金融恐慌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终贷款人是一种事后救助行为,金融机构在知道它会得到最终贷款人支持的条件下,经营行为可能会更趋于冒险,即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如何防范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是最终贷款人理论中值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最终贷款人
道德风险
建设性模糊
分类号
F830 [经济管理—金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气候融资界定与核算的分歧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基于“建设性模糊”视角的分析
丁忠明
蒋洁茹
陈若愚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最终贷款人理论及其发展综述
王玉
陈柳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法律制度的思考——金融危机中美联储“最后贷款人”职能行使的借鉴
丁同民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最终贷款人理论及其发展综述
王玉
陈柳钦
《山东经济》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