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有机建筑理念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想的关联研究 |
张若诗
庄惟敏
|
《世界建筑》
|
2016 |
1
|
|
2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追问 |
冯石岗
王洋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2
|
|
3
|
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研究 |
宋国栋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2 |
0 |
|
4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和教育改革 |
菲利普.克莱顿
柯进华
|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5
|
学前教育的理性精神:缺席与回归——基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角 |
何浩
胡福贞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6
|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困境的回应 |
张欣
|
《改革与开放》
|
2017 |
0 |
|
7
|
语言模因学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审视 |
周乐乐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8
|
发展一种具有中国色彩的道义民主--一种建设性后现代的视角 |
王治河
樊美筠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9
|
国内建设性后现代理论研究十面观 |
杨富斌
高茜
|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0
|
建设性后现代美学艺术的新取向 |
樊美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1
|
格里芬后现代思想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启示 |
吴文权
|
《安阳工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2
|
试析电影《达·芬奇密码》尾声的和谐性 |
武端理
徐建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3
|
全球化与中国后学推进者的学术取向 |
王岳川
|
《益阳师专学报》
|
2001 |
0 |
|
14
|
从机械语言学到有机语言学 |
王治河
蔚蓝
樊美筠
|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
2019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