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冷地区超低能耗建筑动态热负荷计算方法研究
1
作者 曹勇 吴思琦 +1 位作者 肖敏杰 丁天一 《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593-598,共6页
超低能耗建筑具有很强的节能减排能力,但传统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未考虑太阳辐射得热及围护结构蓄放热的影响,易造成热负荷计算结果偏大、设备选型不匹配等问题。为解决超低能耗建筑热负荷计算中,稳态计算方法不准确而动态仿真建模烦琐... 超低能耗建筑具有很强的节能减排能力,但传统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未考虑太阳辐射得热及围护结构蓄放热的影响,易造成热负荷计算结果偏大、设备选型不匹配等问题。为解决超低能耗建筑热负荷计算中,稳态计算方法不准确而动态仿真建模烦琐的困境,本研究从传热学原理出发,以太阳得热增益和墙体蓄放热为切入点,建立了一种面向超低能耗建筑的动态热负荷简洁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简单快捷,且相较于DesignBuilder模拟仿真结果,其设计日逐时热负荷计算结果偏差在10%以内,设计热负荷相对于模拟值的偏差为5.92%,相较于传统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热负荷 超低能耗建筑 建筑蓄热 太阳辐射增益 围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建筑相变蓄热耦合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蔡阳 束正羽 +4 位作者 何建炜 黄晓燕 黄颖茜 吕游 赵福云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3-15,共13页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Solar Passive Ventilation,SPV)技术与建筑相变蓄热(Building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BPCHS)技术是当前建筑节能的有效策略,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与改善室内热环境。通过对国内...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Solar Passive Ventilation,SPV)技术与建筑相变蓄热(Building Phase Change Heat Storage,BPCHS)技术是当前建筑节能的有效策略,两者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与改善室内热环境。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调研分析,概述了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建筑相变蓄热技术各自原理与分类,同时阐述了技术特点及其研究进展。基于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相变蓄热在建筑应用的现状,论述了相变蓄热强化太阳能被动式通风原理及其有机耦合形式,包括相变Trombe墙、相变烟囱、相变通风屋顶等多种结合方式。此外,为了有效反映被动式通风特征与相变蓄热耦合流动-传热过程,系统总结了通风数值模型、相变蓄热求解模型以及耦合系统模型与相关实验研究。概括了太阳能被动式通风与建筑相变蓄热耦合(SPV-BPCHS)技术关键影响因素及其评价指标,指出了其对建筑室内热环境影响特性。调研结果表明,SPV-BPCHS技术能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太阳能建筑利用率和改善室内热环境效果,但仍应加强对高效低碳材料的研究及耦合技术稳定性研究,同时该耦合技术实验可行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将为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和建筑室内环境耦合强化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被动式通风 建筑相变蓄热 仿真模型 太阳能利用率 耦合模型 室内热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室内设定温度调节的办公建筑空调用能柔性特性实验分析
3
作者 张修宇 王丹 +3 位作者 王伟 吕燕捷 范朋丹 孙育英 《暖通空调》 2024年第10期18-26,70,共10页
空调系统作为建筑需求响应的核心,具有较大的柔性潜力。为了实现需求响应效益的最大化,针对性地实施优化配置与调控,必须明确空调用能柔性特性。然而,现有研究多依赖于模拟仿真探究需求响应期间的空调用能柔性特性,该方法往往无法准确... 空调系统作为建筑需求响应的核心,具有较大的柔性潜力。为了实现需求响应效益的最大化,针对性地实施优化配置与调控,必须明确空调用能柔性特性。然而,现有研究多依赖于模拟仿真探究需求响应期间的空调用能柔性特性,该方法往往无法准确反映实际运行条件,导致柔性特性不明晰,进而造成调控不合理、效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选取2栋办公建筑进行了不同工况的需求响应实验,基于温变速率与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指标分析了设定温度调节期间的室内舒适度,并以柔性量、柔性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空调柔性可调潜力区间;同时,通过蓄热体内表面温度研究需求响应期间建筑蓄热体柔性特征。实测结果表明:在需求响应期间,当设定温度调节1~2℃时,均可维持较好的室内舒适度;同时,需求响应期间2栋建筑能够提供10~20 W/m^(2)的柔性负荷量,可实现28.3%~83.1%的负荷转移。本文结果可为空调系统柔性量化提供指标支撑与实测依据,对“双碳”目标下的建筑节能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公建筑 空调系统 柔性负荷 需求响应 温度调节 室内热舒适 建筑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季节建筑物蓄热性能对室内温度和传热的影响
4
作者 牟一凡 颜子涵 +2 位作者 陈惠贞 亢燕铭 钟珂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21年第3期1-3,共3页
针对墙体的热惰性,研究分析了建筑物蓄热性能对于室内温度和墙体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秋寒潮时期,当室外气温急剧下降时,室内温度保持基本不变;普通的稳定天气期间,建筑围护结构夜间散热量与昼间吸热量基本相同,但在大幅度降温后,... 针对墙体的热惰性,研究分析了建筑物蓄热性能对于室内温度和墙体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秋寒潮时期,当室外气温急剧下降时,室内温度保持基本不变;普通的稳定天气期间,建筑围护结构夜间散热量与昼间吸热量基本相同,但在大幅度降温后,即便天气稳定,墙体仍然昼夜均在向外散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蓄热 热惰性 过渡季节 建筑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混凝土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飞 《工业加热》 CAS 2020年第12期50-52,共3页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建筑材料的需求呈逐年增加趋势,然后城市发展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自然资源的匮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都迫使人们将绿色节能贯彻的城市的建设中。蓄热混凝土就是典型的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利用自身独特的相变蓄热能...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建筑材料的需求呈逐年增加趋势,然后城市发展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自然资源的匮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都迫使人们将绿色节能贯彻的城市的建设中。蓄热混凝土就是典型的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利用自身独特的相变蓄热能力可在白天吸收热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夜晚充当热源放出热量。正是基于以上的特点蓄热混凝土成为研究的热门建筑材料。对影响混凝土蓄热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各种研究表明,温度、湿度、集料类型、胶凝材料类型以及所用相变材料(PCM)都会影响材料的蓄热性能。同时总结了相变混凝土的优点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混凝土:建筑材料 相变混凝土 绿色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建筑物蓄热特性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优化方法 被引量:5
6
作者 姚帅 顾伟 +2 位作者 陆帅 吴晨雨 潘光胜 《分布式能源》 2018年第4期16-23,共8页
建筑物蓄热特性在促进电热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潜力巨大。针对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中采用双管式热水供暖的建筑物,在分析散热器工作特性和建筑物耗热特性的基础上建立由供水温度和室外环境温... 建筑物蓄热特性在促进电热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升系统运行灵活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潜力巨大。针对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中采用双管式热水供暖的建筑物,在分析散热器工作特性和建筑物耗热特性的基础上建立由供水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实时确定房间温度的建筑物蓄热特性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可变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研究各参数发生微小扰动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结合建筑物蓄热特性的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运行优化模型,以日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室温舒适性约束和供回水温度约束。算例结果表明,建筑物蓄热特性能起到负荷转移作用,在低电价时蓄热,高电价时放热,能有效提升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电联供 建筑蓄热 房屋舒适度 灵敏度分析 运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体特性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的墙体传热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艺 《建筑节能》 CAS 2008年第2期54-59,共6页
对单面墙体自然通风房间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讨论了不同自然对流强度对墙内侧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墙体结构的室内空气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墙内侧值的变化会随瑞利数(Ra)的增加而增加,室内平均温度随房间通风... 对单面墙体自然通风房间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讨论了不同自然对流强度对墙内侧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墙体结构的室内空气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墙内侧值的变化会随瑞利数(Ra)的增加而增加,室内平均温度随房间通风量增加振幅不断减小,房间热环境随通风量增加而改善。绝热层总厚度不变时,绝热层位置离热源越近隔热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蓄热介质 室内空气温度 平均对流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